佛学常见词汇总汇

1.【一切如来】所有一切的佛。如来是佛十号之一。

2.【十号】 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盘。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号】 (术语)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于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多陀阿伽陀,成实论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故名如来。又大论谓佛如自安稳之道而来,此佛亦如是而来,故名如来。二、应供,梵曰阿罗诃,应于人天之供养,故名应供。三、正遍知,梵曰三藐三佛陀,正遍知一切之法,故名正遍知。四、明行足。梵曰鞞多庶罗那三般那,三明之行具足,故名明行足。五、善逝,梵曰修伽陀,又曰好去好去,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故名善逝。六、世间解,梵曰路伽惫,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故名世间解。七、无上士,梵曰阿耨多罗,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故名无上士。八、调御丈夫,梵曰富楼沙昙藐婆罗提,佛某时以柔软语,某时以苦切语,能调御丈夫,使入善道,故名调御丈夫。九、天人师,梵曰舍多提婆魔沙喃,佛为人及天之导师,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故名天人师。十、佛世尊,梵曰佛陀路迦那他,佛陀译言知者或觉者,世尊者,为世尊重之义。 然而此中分佛与世尊,则为十一号,惟成实论等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正为十号。盖以具前之九号,为世尊重,故名世尊也。 又大论别开此二者,至佛,正为十号,世尊别为尊号。盖具上十号之德,故称为世尊也。梵曰薄伽梵者即是。见智度论,瑜祇经疏。尚详释于各项。

3.【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4.【有情】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有情】 (术语),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 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

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

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着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5.【众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

6.【一切法】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智度论说:「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7.【一切时】 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8.【一切智】 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9.【三智】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 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 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10.【一佛土】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11.【三千大千世界】 即大千世界。 【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 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 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 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12.【大千世界】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也。经说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别。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

13.【人天】 人趣与天趣。

14.【人非人】(1)紧那罗的别名,因紧那罗似人而非人。(2)天龙八部众的总称。

15.【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16.【十恶】又名十不善,即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贪欲、两舌、恶口、瞋恚、愚痴。 【十恶】 (出法界次第) 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三、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五、两舌,两舌者,谓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而使彼此乖诤也。六、恶口,恶口者,谓言语麤犷,毁辱他人,令其受恼也。七、绮语,绮语者,谓乖背真实,巧饰言辞,令人好乐也。八、贪欲,贪欲者,谓于顺情之境,贪着乐欲,心无猒足也。九、瞋恚,瞋恚者,谓于违情之境,不顺己意,心生忿怒也。十、邪见,邪见者,谓拨无因果,行邪见道心,无正信也。(拨者,绝也。)

17.【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18.【十善业道】 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19.【三摩】 梵语三摩地的简称。

20.【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21.【三藏】 修多罗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毘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毘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22.【千辐轮】 一个轮盘,叫做一辐,千辐轮,就是一千个轮盘,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23.【口四】 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24.【大心】 即大乘心,或大愿心

25.【大劫】 合八十小劫或是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26.【一法】 一事或一物的意思。

27.【大梵天】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28.【大悲】 伟大的悲心。

29.【不生】 (1)阿罗汉的译名,因阿罗汉已经了脱生死,不再生于三界六趣之中。(2)如来的别名,因如来常住在不生不灭的境界之中。

30.【中有】 又名中阴。见中阴身条。

31.【中阴身】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32.【五品】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33.【五神通】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道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都能回忆,了如指掌;如意通又名神境通,或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34.【五蕴】 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35.【六欲】 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36.【六欲天】 欲界有六种的天,故名六欲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中四天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腰,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因依山而住,故名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因依云而住,故名空居天。

37.【分别】 思量识别一切事理。

38.【化佛】 以神通力变化而出现的佛身。

39.【天人】 (1)天上的人。(2)天道与人道。

40.【天眼】 天上人的眼,能够看得很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种则是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41.【少光天】 色界第二禅天之第一天名。

42.【少净天】 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识享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因这种净妙之乐在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净。

43.【心行】指人的心理活动。

44.【心相】 (1)心的行相。(2)心脏的相貌。

45.【心要】 最精要的法义。

46.【水月】 水中之月。水月有影无实,以喻诸法无有实体。

47.【世界】 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48.【世尊】 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49.【世间】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50.【世间解】 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情状,故号为世间解。

51.【他化自在天】 简称他化天,此天不用自己变现乐具,假下天化作,自在游戏,故名他化自在,居欲界人天之顶,为欲界之主,与色界摩醯首罗天,同为防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

52.【出世】 (1)诸佛为救济众生而出现于世。(2)跳出世间不再受生死。

53.【出家】 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

54.【加行】 修行人准备入修道正位时,须加一段之力而修行,名为加行。

55.【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56.【北俱卢洲】 佛经所说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57.【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58.【四无碍解】 见四无碍智条。

59.【四无碍智】 又名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60.【布施】 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一、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三、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61.【平等】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62.【平等性智】 如来四智之一,即转末那识的我见,证自他平等之理所得的智慧。

63.【四智】

(1)法相宗所立四种如来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成,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

妙观察智是转有漏的第六识所成,为佛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

平等性智是转有漏的第七识所成,为佛通达无我平等的道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的智慧;

大圆镜智是转有漏的第八识所成,为佛观照一切事相理性无不明白的智慧,此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如大圆镜,洞照万物。

(2)指罗汉的四智,即悟四谛之智,证罗汉的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生已尽是苦谛之智,梵行已立是灭谛之智,所作已办是道谛之智,不受后有是集谛之智。

64. 【弘誓】 弘大的誓愿。

65. 【正念】 正确的念头,亦即时常忆念正道,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是八正道之一。

66. 【正法】 1.真理的道法。2.正法时期。见正像末条。

67. 【正像末】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

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

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

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证果者。

68.【正法轮】 指真理的教法,亦即如来所说的教法。

69. 【正等觉】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70. 【正语】正确的言语,亦即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是八正道之一。

71. 【玄奘】唐朝的高僧,于唐太宗时曾到印度研究佛学十七年,回国后翻译佛经很多,人称三藏大师,或慈恩大师,为法相宗的开祖。

72. 【生灭】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根据佛教的中道思想来说,一切有为法的生灭,都是假生假灭,不是实生实灭,若是实生实灭,便是无生无灭。

生灭二字,实际上包括着“生、住、异、灭”四字,每个字表示一种相状: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生”;当它存在着作用的时候叫做“住”;虽然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异”;现象的消灭叫做“灭”。实际上是佛教中解释“无常”的意思。宇宙中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互存关系,期间没有恒常(常见)的存在。

73.【因缘】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74.【地狱】

(1)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惑,因此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最甚,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

(2)凡所处的地方,只有苦受而没有喜乐的环境,皆可比喻为地狱。

75.【在家菩萨】 指在家学佛受持菩萨戒的人。

76.【如来】(术语)梵语曰多陀阿伽陀,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此释通于二身。

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转法轮论曰:「如实而来,故名如来。(中略)涅盘名如,知解名来,正觉涅盘故名如来。」

智度论二十四曰:「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

胜鬘宝窟上末曰:「如来者体如而来,故名如来。又如诸佛来,故名如来。问:体如而来,故名如来。此是应身,何有来义?真如法身。云何有来?答:如本隐今显,亦得称来。」

大日经疏一曰:「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

行宗记上一之二曰:「真如平等,体离虚妄,故曰如实。乘履此法出现利生,故得此号。」

秘藏记本曰:「如来谓成佛以后悲愿力故垂化也,乘如而来故曰如来。」

教行信证四曰:「真如即是一如,然者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

又梵云修伽陀,译言如去,又译好去,是如实去生死之义也,故如来如去相对,则如去者向上自利,而如来者向下利他也,以此二名显佛之无住涅盘。余(参见:多陀阿伽陀)

【如来】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

77.【如是我闻】 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为佛经五种证信之一。

78.【如实】真如实相的简称。见真如实相条。

79.【真如实相】 非假谓之真,不变谓之如,离虚谓之实。真如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为法身、如来藏、法性、佛性等。此真如自性,并非虚妄,乃系真实之相,故名真如实相,简称为如实。

80.【如实知】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如实知是指所知极符合真如实相。

81.【安隐】(术语)与安稳同。宗镜录曰:「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援心断。」

82.【有无】

(1)有法与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是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83.【有结】(术语)有者生死之果报。其可招果报之烦恼谓之结。贪瞋痴之烦恼,东缚人而使住在生死之中,故名结。

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法华文名一上曰:「诸有,二十五有生处也,结即二十五有生因也。」

【有结】有是说有生死的果报,结是烦恼的别名。

84.【牟尼】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85.【自在】1.进退无碍的意思。2.指吾人的心完全脱离了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

86.【自在天】见大自在天条。

【大自在天】又名摩醯首罗天,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此天天王生有三目。

87.【舌相】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是表示多生多世都不妄语。

88.【色身】由四大等色法所组成的肉身。

89.【行者】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着头发修行的人。

90.【西牛货洲】位在须弥山西方的大洲名,因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为牛货。

91. 【住持】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92. 【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93. 【佛位】佛的地位。

94. 【佛身】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95.【佛事】念经拜忏。

96. 【佛号】佛名。

97. 【别愿】各别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即是别愿。

98. 【即空】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叫做即空。心经说:「色即是空」。

99. 【妙法】微妙之法。

100. 【妙高山】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101. 【妙慧】微妙的智慧。

102. 【妙乐】美妙的欢乐。

103. 【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104. 【见障】四障之一,即邪见能障碍菩提。

105. 【身相】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106. 【供具】又叫做供物,即吾人时常拿来供养佛菩萨的物品,共有六种,即花、涂香、水、烧香、饭食、灯明等,如是次第,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之六度。

107. 【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108. 【夜摩】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109.【性佛】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110.【所作】身口意所动的造作。

111.【放逸】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112.【东胜身洲】四大洲之一。见四洲条。

【四洲】 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东胜身洲其状如半月形,其人身形胜故,名胜身洲;

南赡部洲其状上大下小,略如吾人之面,亦称南阎浮提,阎俘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吾人的世界,即在此洲;

西牛货洲其状周圆,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牛货;

北俱卢洲其状方正,此洲人寿皆千岁,衣食自然,惟无佛法,故列为八难之一。

113.【法王子】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114.【法忍】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

(2)见三忍条。

【三忍】 

(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

(2)指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三忍】(名数)三忍有三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三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三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三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

【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闻七宝树林之音声,而得三种之忍:一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者。二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者。三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者,是悟道之至极也。

见无量寿经钞五。

【又】善导所说之三忍:一喜忍,念弥陀佛而生欢喜心者。二悟忍,念弥陀佛而悟解真理者。三信忍,念弥陀佛而住于正信者。善导解观经中,韦提希夫人所得之无生法忍为此三忍。

观经序分义二曰:「因此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净土文类行卷曰:「庆喜一念相应后,与韦提等获三忍。」

【又】三种之忍波罗蜜也:一耐怨害忍,能耐忍有情怨敌之恼害者。二安受苦忍,能安受非情寒热等之苦楚者。三谛察法忍,又云无生法忍,不起忍等。谛观真理而安住于无生之理者。前二者为耐忍之忍,后一者为信忍之忍,似稍异,然决定而不动心之义则同。

唯识论九曰:「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115.【法性】(术语)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盘等,异名同体也。

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

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

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为三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为万法之所依也,为法所依之本体,故名法性,此万法与法性,有为无为,毕竟隔别,以不许法性随缘之义也。

第二、三论嘉祥家,不许彼圆成实性之实有,以真空为法性,法性即真空之异名也。诸法之性为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之性即真空,是即法性也。

第三、华严贤首家,谓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之义,变造一切诸法,虽变造,而犹保真如不变,例如水变为波,犹不变水之性也。如是真如随缘变造万法,故称真如曰法性。然此法性之真如,淳善无垢,更无染分之性,但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者,由缘有染净也。

116.【法性】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盘的别名。

117.【法门】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118.【法轮】(术语)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展转传人,如车轮然。故譬为法轮。

行宗记一上曰:「法轮者,摧业惑故。」

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智度论八曰:「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

同二十五曰:「佛转法轮,如转轮圣王转宝轮。(中略)转轮圣王手转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其见宝轮者诸灾恶害皆灭。遇佛法轮,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王以是轮治四天下,佛以法轮治一切世间天及人。」

嘉祥法华疏二曰:「无生正观,体可楷模,故名为法。流演圆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又无生正观无累不摧,亦是轮义。」

维摩经慧远疏曰:「名四谛以为法轮,从喻名之。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摧刚强,转下众生上升虚空。四谛如是,能摧众生恶不善法,转下众生上入圣道,故以为轮。」

【法轮】

(1)(喻)佛所说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

(2)佛所说之法,辗转传人,好像车轮的旋转,无远弗届。

第四、天台智者家,谓法性固具染净,谓之性善性恶,因性具善恶,而生染净之诸法也。

六波罗蜜经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

华严经升须弥山品曰:「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

智度论三十二曰:「法性者如前说:各法空,同为一空,是为法性。」

又曰:「法性者,法名涅盘。不可坏不可戏论,名本分种。如黄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如是一切世间法中皆有涅盘性。」

唯识述记二本曰:「性者体也,诸法真理故名法性。」

同九末曰:「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

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

大乘义章一曰:「言法性者,自体名法。法之体性,故云法性。」

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

起信论义记上曰:「法性者,明是真体普遍义。(中略)通与一切法为性,即显真如遍于染净,通情非情深广之义。」

止观一曰:「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恼,道不能通,灭不能净。如云笼月,不能妨害。却烦恼已,乃见法性。」

又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况复凡夫!」

同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法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圆觉经曰:「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菩萨处胎经曰:「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

【法性】

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盘的别名。

119.【涅槃】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涅槃,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涅槃又译为般涅槃、波利昵缚男、泥洹、涅槃那,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

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相,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

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余涅槃。当有佛教持戒清净的修行者离开人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她)们进入涅槃或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