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贲22+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卦象征贲饰(装饰;文饰),亨通,小有利益,宜有所前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彖传》说:贲,通达。譬如阴柔前来文饰阳刚,所以通达。又分出阳刚居上文饰阴柔,所以小有利益而宜有所前往。(刚美和柔美交相错杂,)这是天的文采。文章灿明止于礼义,这是人类的文采。观察天的文采,可以知晓四季转变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采,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向内崇尚德性,向外敷施政治和教化,有本质也有文采,刚柔并济,是善于贲饰的表现。)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象传》说:山下燃耀着火焰(山下火焰把山上草木照得通明,如同披彩),象征贲饰;(离为明,艮为止,明而止,文饰之道当适可而止,)君子由此领悟要像火焰一样彰明政事,不敢以文饰决断讼狱。(折狱以得情实为要,而贲卦讲文饰,恰好与折狱的要求相反,所以孔子学了贲卦之后告诫说“无敢折狱”,治狱务必去文饰而求情实。《象传》不说火在山下,而说“山下有火”,隐有以山止火的意思。“以明庶政”是明,“无敢折狱”是止,也可见文不过质的含义。)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贲饰其足趾,舍弃大车而徒步行走。(古代做高官的人是不可徒步而行的,而初爻无位,所以“舍车而徒”。贲趾指践履仁义,以仁义“贲其趾”,不以乘车为贲,而以徒行为贲。乘车是世人所贲,君子所耻,所以舍车。)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象传》说:“舍弃大车而徒步行走”,意思是按道义不该乘坐马车(乘马车不符合他的地位)。

【六二】贲其须。

贲饰其胡须。(即《象传》所谓“柔来而文刚”,取象于頣,本爻说须,胡须随頣而飘动。柔爻来文饰刚爻,文饰刚爻即贲,故说“贲其须”。须,就是胡子。胡子以人来说,主要的用处是装饰脸面,使脸面美观。它不能自立,必须附丽于颐上。倘若无颐存在,须亦无从立足,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须与颐的关系恰像文与质的关系。此谓六二处下卦之中,与九三均得位无应而两相亲比,故二专意承三,犹文饰三之美须,于是阴阳互贲、相得益彰。)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象传》说:“贲饰其胡须”,说明六二与九三同心而兴起。(上是九三。兴是兴起,动作。六二依附于它的上爻九三,恰似须依附于颐一样,颐动须动,颐止须止。)

【九三】贲如(通“儒”,儒士,学者,读书人)如,永贞吉。

把自己贲饰得像读书人一样儒雅(温文尔雅),永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古同“凌”,欺侮,侵犯)也。

《象传》说:“永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能做到这些就始终不会受人凌侮。

【六四】贲如(pó,1、皤,老人白也——《说文》。2、大[腹])如,白马(1、白色的马。2、高飞。3、文才。4、栋梁)如;匪寇,婚媾。

贲饰得洁白素雅、老成大度,引来了骑着白马的想高飞的文才和栋梁;不是强寇,是来求婚的。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象传》说:六四当位得正,但心中仍怀疑惧;“不是强寇,是来求婚的”,最终无所怨尤。(六四阴柔,本自文饰,而初九和九三质素,都前来比应,是跟初九相应呢?还是跟九三相比呢?有两端不能自决之象,故《象》曰“六四当位,疑也”。不是贼寇而是来求婚的,六四虽处阴柔,但崇素返质,引来初九和九三都来求婚,所以“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隐逸,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jiān,少,细微)(舍不得、小器),终吉。

贲饰(文饰,用礼节仪式对待)隐逸之士,(再来点朴质实在的,)持微薄的丝帛作为聘礼来聘问高士;虽显吝啬,最终可获吉祥。(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象传》说:六五的吉祥,因为将有喜事。(将喜得上六高士与之相比。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

【上九】(真诚;坦白)贲,无咎。

纯朴而真诚的贲饰(文饰),没有咎害。(上九处贲之极,贲之华丽最终归于朴素,文饰以白为主,有崇尚自然纯朴之象,故其无所咎害。)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纯朴而真诚的贲饰(文饰)没有咎害,因为君子之志得以实行。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