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陽明心學並確定了自已的「本體書」

今天看《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頗有收穫,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學習的方向。

王陽明說:「立志用功,就像是種樹。開始的時候,生根發芽,還沒有樹榦;等到有了樹榦,還沒有樹枝;有了樹枝之後,才有樹葉,然後有花,有果實。在開始種樹的時候,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那樹枝的事,不要想那葉子的事,不要想那開花的事,不要想那結果的事。空想有什麼意義呢?只要你不忘栽培灌溉,你還怕沒有果實嗎?」

學習是耕耘栽培,不是狩獵採集。學習最大的毛病是學得太多,碎片化地到處去枝葉花果,搞成了狩獵採集,所以沒有根。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而是不學!借用孔子的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是有用就學,而是可學可不學的都不學,不看,不聽,不說,不動,才能修養自已的本原,才能集中大塊時間學習自已真正要學的。

讀書要先確定自已的「本體書」,就是你準備照著一條條去踐行的那本書。現在逐漸看清自已末來道路的方向了。孫子兵法、管理學、心理學,這就是我的本體書。

本體書系確立了,需要自已一條條地去踐行。當然以後其它的書也可以讀,但只是瀏覽參考,屬於「書海旅遊觀光」。不過我想往後也難得有時間讀其他書了。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型人才。

帶娃逛新華書店

附近新開了一家新華書店,開業有段時間了,一直都沒去過,晚上帶娃去逛了下書店。現在的新華書店跟以前的書店大不相同了,裡面的絕大部分書都蒙上了一層塑料薄膜。這點挺差勁的,本想翻翻裡面的內容,但又不太好把書膜撕掉,於是走馬觀花地看了幾本別人撕過書膜的書。還好兒童書籍區有好多可以隨便翻閱的動畫書,娃找了個空位,饒有興趣地看起書來。

帶娃來新華書店,初衷是想培養娃的閱讀興趣,我是個喜歡看書的人,我也希望自已的娃長大以後能和自已有共同語言,這就得從小抓起。看了半個小時的書,娃突然說自已想吃甜點。這新華書店的甜點可不便宜,但為了讓娃喜歡上這裡,我還是跟她點了一份甜點。小傢伙可高興了,一邊看著書,一邊吃著甜點,挺享受。看到這一幕,我也感覺挺有成就感的。

此次來新華書店經驗總結:如果大人想到新華書店看書,可能會失望,但裡面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卻很好;如果碰上了喜歡的書,不妨偷偷地把書膜撕掉,找個安靜的座位享受閱讀。如果是小孩子看書,新華書店是個不錯的好去處;眾多動畫書、童話書,可以隨便看。我覺得帶娃一起去逛新年書店,比帶娃逛街要有意義多了。新華書店,溜娃的好去處。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視)(詆毀)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凈,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李毓秀【清】

道法自然的和諧原則

道法自然,意為純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道德經》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所以,「道法自然」說就是主張天、地、人三者之間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則的天人和諧。

我們認為,道法自然的和諧原則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人與自然萬物都是「道」的化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的本性是自然無為的,能化生萬物,即自然之道是貫通天、地、人的,「天地」又遵循自然之道,人也遵循自然之道,天地與人皆合於自然之道,萬物都是按照「道」賦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干擾它,更不應該隨意對它進行傷害或殺戮。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應該與天地合其德,對萬物「利而不害」,輔助萬物自然生長。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原則,是人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破壞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呢?老子認為,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則,進而達到和諧共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內篇》稱:「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這裡所說的「任物自然」,就是要人們遵循客觀規律,順乎無為之天道,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第二,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原則。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黃帝陰符經》稱:「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可見,人與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則,自然則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太平經》又稱:「天氣悅下,地氣悅上,二氣相通而為中和之氣,相受共養萬物,無復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萬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國。」也就是說,自然界的萬物只有和諧相處,才能共生共長,這是亘古不變的自然規律。道教還認為,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最有智慧的物類。因此,把人放在「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第三,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道教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太平經》說:「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當先安其天地,然後可得長安也。」就是告訴人們,人安身立命於天地間,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然後人類才能長久安寧。而「安天地」,就是要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因此,《陰符經》開篇就提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所謂「觀天之道」,就是要認識自然規律,「執天之行」就是要掌握和利用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的根本就在於此。

只有懂得自然規律,掌握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規律,從而不違背自然規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選拔將領的重要依據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提出了五個要求,即「智、信、仁、勇、嚴」。一個將領能不能打勝仗,看的就是這五個方面,這些素養即是選拔將領的重要依據。

一是智。這是講的智,不是聰明,而是睿智,凡事看得很透徹,很廣遠。

二是信。信就是誠信。管理者失去威望,往往是因為有諾不行。信,講究「賞不避小,罰必就大」。懲罰問責要從高官下手,才能服眾;獎賞鼓勵,要從卑微的職位入手,才能激勵一大片。

三是仁。「仁」更多用於形容人際關係,如扶老攜幼,扶危救困之類的美德,這都是屬於「仁」的範疇。《孫子兵法》里的「仁」,主要講的是關愛下屬,平等對待手下,關心他們的發展,「己欲達則達人,己欲立則立人」,體諒他們的苦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慢慢地就會得到大家的擁擠,最終天下歸心。

四是勇。這裡講的是勇敢。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勇」有三種:一是匹夫之勇,就是外在的兇狠;二是戰卒之勇,將勇氣用於殺敵報國,這是英勇;三是最高層次的心性之勇,即善於認錯,敢於認錯。儒家講的「勇」,更多的是要敢於自我批評、自我反思、自我約束,不斷拓展自已,讓內心足夠強大。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無私無畏,不憂不懼。

五是嚴。帶兵作戰,必須嚴格法令。軍紀之嚴,在於「嚴正輯眾」,即通過嚴明法紀,達到嚴密組織、嚴肅紀律,來管理士卒、團結部屬。可以說,勇,是指堂堂正正,沒事不惹事,出事不怕事;嚴,則是作為領導者,一定要管理好手下人,建立起威信。

娃是自已的末來

娃今天辦入學手續,將正式從幼兒園升級為小學生了。娃她媽帶娃辦的手續,聽說報完名後,還組織了一場新生入學家長培訓,娃的這次有意義的活動沒能參加,挺遺憾的。

近段時間我也沒閑著,因為娃要上小學,需要人輔導作業的緣故,我準備換一份雙休的工作,以便有時間照顧娃的學習。前天面試了一家離家挺近的物業公司,做商業寫字樓,應聘的保安部主管,最後通過了兩輪面試,應聘上了,對方讓我儘快到崗。可惜試用期要三個月而且試用期工資只有四千多,再一個就是要上夜班,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還是再找一家更適合自已情況的,最好能是工資能有五千至六千,雙休每天八小時的工作。相信憑著自已六年的物業工作經驗,能儘快找到滿意的工作。

娃即將上小學了,得將娃的教育規划到自已的日常計劃當中,在娃身上投入精力和在工作中投入精力一樣重要。工作是自已的事業,娃是自已的末來。希望在末來的日子裡,能和娃一起成長。

記孩子的周末

09:00——早晨趁著周末休息大家都睡了個懶覺,九點才起床。

09:30——吃早餐。

10:00——監督孩子看治療儀(孩子弱視)治療眼睛。

11:00——通過網路在平板上參加火花思維訓練營的學習,打卡。

11:40——平板上學習英語,打卡。

12:30——吃午飯。

13:00——看動畫片。

14:00——到培訓學校參加二個半小時的樂高學習培訓。

17:00——到另一個音樂培訓學校參加二個小時的聲樂培訓。

19:10——吃晚飯。

19:40——監督孩子看第二遍治療儀。

20:00——看動畫片時間。

21:30——洗澡。

21:50——講睡前故事,睡覺。

總結:現在的孩子,真忙!

明年的學習重點是系統學習心理學

今年的學習計劃的重點是把管理學和孫子兵法系統地過一遍,離春節還有四五個月的時候,基本是是按照計劃在推進,按計劃完成學習目標是沒問題的。

明年的學習計劃重點是考心理諮詢師三級證。在網上先行了解了一下,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經心理諮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到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的情況,可以報考心理諮詢師三級。了解清楚情況以後就把相關心理學的教材買好,明年爭取考一個心理學方面的證書。

考證不是目的,學到東西才是真正需要的。考證主要是通過系統的學習達到一個既定可量化的目標,有一個具體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ttainable)、現實性的(realistic)、有時限性的(time bound)目標計劃,是保證計劃得以實現的第一步。待年底完成今年的學習目標後,詳細地制定一個心理學學習計劃方案。

看完《權力》一書讀後感

趁著休年假在家,看完了《權力為什麼只為某些人所擁有》一書。此書寫得直擊要害,我看此書的動機也被作者在第一章點明:你可能擁有與工作相關的才能,也掌握了人際關係技巧,但卻因為你不願或沒有能力玩權力遊戲,而在一個權力很小的位置上徘徊不前。為什麼需要權力?首先,掌握權力跟你是否能活理更久、更健康有關係。其次,權力及相應的地位和知名度能產生財富。再次,權力是領導力的一部分,要把事情做好,權力是不可或缺的。我需要權力,是因為權力是實現自已價值的重要保障。

書中有一點提醒,我覺得很重要——不要以為世界是公正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認為世界是公平的,努力付出就會有收穫。但多年的實踐證明《權力》一書中講的是正確的。雖然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公正的,但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是公平公正的」這種信念,會在我們獲取權力的過程中帶來負面影響,它麻痹了我們對建立權力基礎的需求。

書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如果太專註於最終目標或自已的目標,而不太關心贏得他人的支持,或者至少是減少他們反對的可能性,那麼就會妨礙我們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地方自已做得不夠好,我認為換位思考就是一點。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專註於完成自已的目標,不要轉移注意力,這是向自已的目標推進的最好方式之一。

另外,書中提出提升人際關係技能、對人際關係進行規劃、策略性地建立和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並讓自己成為人際網路的中心等,這些建議都很實用。這也是自己目前最缺乏的資源,能力我不缺,就缺人脈資源。如果規劃以後自已要再一次創業,建立人脈是最重要的一點。

總之,從《權力為什麼只為某些人所擁有》一書中獲益不少,有時候感到迷茫時,就靜下心來看看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書,是我一生的良友。

做了一個心理學測試以便於知已

《孫子兵法》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知己知彼,我們往往關注的是知彼,因為認為知己是理所當然的。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的,問題往往出在不知己。唐太宗曾說:「今之將臣,雖未能知彼,苟能知己,則安有不利乎?」

張俊認為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知己上。我不管你怎麼樣,因為我也管不著,我只管我怎麼樣,你怎麼樣我都有準備,我還能調動你。在《曾國藩日記》中,曾國藩很少談敵情,都是研究自已軍隊建設管理的事。敵情,只有打了之後才知道。

為了做到知己,我抽空做了幾個心理測試。分別是九型人格測試、職場天賦測試、性格缺點測試。感覺測得挺準的,心理學真的有用,它能更好的讓你做到知己,以後要認真學習一些。另外,測試完以後,心理學專家給了一些建議,我認為挺中肯的,說到了點子上。如果能早些看到這些心理學類的東西,並改正一些自身存在的問題,肯定能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