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處】《貞觀政要·君道》
【譯文】一個人以銅為鏡子,可以用來整理衣冠。以歷史為鏡子,可以知道朝代興衰的道理。以人為鏡子,可以知道得失、對錯。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
【出處】《帝范·君體第一》
【譯文】人民是國家的先決條件,國家是國君的根本。

曠道不可偏制,故與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獨居,故與人共守之。
【出處】《帝范·建親第二》
【譯文】這麼曠大的國家,一個人怎麼能治理得了呢?所以要與別人來共同治理。這麼至極至尊、人人垂涎的皇位,一個人怎麼能守得住呢?所以皇帝要與別人來共同守衛它。

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出處】《帝范·求賢第三》
【譯文】匡世輔君,必須要有忠臣良將。倘若任用人才得法,天下自然就會太平。

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
【出處】《帝范·審官第四》
【譯文】對於一個好的工匠來說,沒有廢棄的材料,對於一個聖明的君主來說,沒有不能用的人。

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出處】《帝范·審官第四》
【譯文】對於一個人,不能因為他做了一件壞事,就忘掉他做過的好事。使用一個人,不能因為他的小過錯,就抹殺他的功績。

夫王者,高居深視,虧聽阻明。恐有過而不聞,懼有闕而莫補。
【出處】《帝范·納諫第五》
【譯文】君主居高位,處深宮,與民隔絕,不能看到天下所有的東西,不能聽到天下所有的聲音。唯恐自己有過失而不能聽到,害怕自己有缺失而不能及時補救。

讒佞之徒,國之蝥賊也。
【出處】《帝范·去讒第六》
【譯文】如果朝廷裡邊混人餡談奸佞之徒,就像禾苗有了專門吃苗根的鰲蟲一樣,是國家的大患。

明王納諫,病就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
【出處】《帝范·誡盈第七》
【譯文】英明的君主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像有了病去吃苦藥,疾病能夠被消除。昏暗的君主卻聽從陰暗小人的阿談奉承,就好像喝味道甘甜的毒藥一樣而送了命。

君者,儉以養性,靜以修身。儉則人不勞,靜則下不擾。人勞則怨起,下擾則政乖。
【出處】《帝范·誡盈第七》
【譯文】作國君的,應該以儉約質樸之道來修性,應該用淡泊靜遠來修身。儉約可以使人不疲勞,淡泊寧靜可以使百姓不亂。人們困頓疲憊時,就會怨恨,百姓不安則使國家政治不和諧。

莫若先正其身,則人不言而化矣。
【出處】《帝范·務農第十》
【譯文】不如自己先做好了,你不用說什麼大家自然就會聽從你的。

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
【出處】《舊唐書》
【譯文】天下這麼大,怎麼可能一個人獨斷專行?

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
【出處】《舊唐書》
【譯文】選天下之才,處理天下的事務,委任他們使其各負其責,各盡其用。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脛以自啖,腹飽而身弊。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作為國君,必須先想著百姓,如果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來奉養自身,就像割下自己腿肚子上的肉自己吃一樣,肚子吃飽了身體也壞了。

身安天下安。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表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亂者。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身體健康安定才能天下安定。必須先正自己的身,沒有外表正而影子彎曲的,沒有上邊安定而下邊混亂的。

傷其身者,不緣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損害自己的身體的,不是因為外物所致,都是因為過分地追求慾望而釀成大禍。

人君之道,唯在寬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撻亦不欲行。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人君所務寬厚》
【譯文】作為君主的原則,只在於對人寬容仁厚,不但是行刑殺戮,即使是鞭撻都不忍心做啊。

君臣相(通「需」,需要),事同魚水。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平定四方》
【譯文】君臣之間互相依賴,就像魚水的關係一樣。

為君極難,法若急,恐濫及善人;法若寬,則不肅奸究。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刑法寬猛》
【譯文】君主很難做事,法律如果過於苛刻,恐怕傷及好人。法律如果寬鬆,就不能肅清奸惡之徒。

臣貴有辭,主貴能改。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懷州有上封事者》
【譯文】做大臣的貴在有言辭上奏,做國君的貴在有錯就改。

山崩川竭,自古以為災。比來水旱不調,抑亦由人事。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山崩川竭》
【譯文】山崩水枯,自古以來都認為是天災。近來的水旱不調,或許是由於人事造成的吧。

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之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可愛非君》
【譯文】天子,如果有道那麼就會被人推舉為君主,如果無道就會被人拋棄而不用,實在是可怕啊。

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
【出處】《貞觀政要·求諫》
【譯文】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要藉助於忠臣。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
【出處】《貞觀政要·求諫》
【譯文】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處共事,如魚得水,那麼天下就可以平安無事了。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