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37-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將自𢡺(感化;轉變人心,使人回心曰化)

𢡺而(欲,貪慾也。——《說文》)作,吾將(tián,充滿;填塞)之以無名之(木帳)。闐之以無名之楃,(「夫」假借為「彼」,他、她、它、他們)將不(玷污,辜負)。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註解:

道常常是默默無名的,侯王若能恪守「道」,萬物將會自然地得到感化。

(人們)受到感化但貪慾起,我將在他身邊填塞以無名的木帳。在他身邊填塞以無名的木帳,他才會不辜負 。(只要他)不辜負(民眾的)殷切期望之情,天地將自然回歸到正態。

道經36-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將欲(拾,掇也。——《說文》)之,必(《說文》:「古,故也。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放縱,無拘束)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除掉;減掉)之,必古(親近;交往,交好)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

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xiāo,水深而清澈),邦利器(鋒利的武器)不可以(教導)人。

註解:

想要拾掇它,必須故意放縱它;將要削弱它,必須故意增強它;將要除掉它,必須故意交好它;將要剝奪它,必須故意施予它,是為「隱行之聰明」。

柔弱勝過剛強,魚兒不可離開清深之水(統治者與民眾的關係如同魚水),國家的鋒利武器不可以用來教導人們。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暴秦。

楚懷王的軍隊中有兩個後來影響歷史的人。一個名叫劉邦,另一個名叫項羽。一天,楚懷王對他們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於是,劉邦和項羽分別帶著軍隊向西路和北路出發。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

公元前207年,劉邦領兵搶先由中原進入秦川到達秦王朝國都咸陽,秦王子嬰出城獻國璽投降,秦朝正式滅亡。

劉邦入城後,秋毫無犯將秦朝的宮廷重地及財寶物資府庫予以保護或封存,將十萬大軍撤駐城外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如今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廢除!各級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職務堅守崗位,執行公務。」父老、豪傑們對此都表示擁護。接下來,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使約法三章家喻戶曉。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們十分高興,紛紛送牛羊酒食慰問劉邦的軍隊將士,劉邦一再推辭不肯收下,說:「倉庫里糧食很多,士兵們並沒有挨餓,我不想再給父老鄉親們添麻煩,讓大家破費財物了!」當地的老百姓們聽到劉邦這番體貼人心的話,更加歡喜地宣傳:「如果劉沛公(劉邦)能留在關東,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唯恐劉邦不在三秦大地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也都很高興。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道經35-執大象,天下往

(持守)大象(大道﹐常理),天下(歸向);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感通)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完畢;完了)也。

註解:

持守「大道理」,天下歸向;歸向而不傷害,則天下安享太平。

音樂與美食的誘惑,能感通過往的路人為之停留。所以「道」從口裡講出來,叫做:談起來是平淡無味的,看著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聽著也沒有令人感到振聾發聵的,運用起來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俄國—普希金

從前有個老頭兒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藍色的大海邊;

他們住在一所破舊的泥棚里,

整整有三十三年。

老頭兒撒網打魚。

老太婆紡紗結線。

有一次老頭兒向大海撒下魚網,

拖上來的只是些水藻。

接著他又撒了一網,

拖上來的是一些海草。

第三次他撒下魚網,

卻網到一條魚兒,

不是一條平常的魚——是條金魚。

金魚竟苦苦哀求起來!

她跟人一樣開口講:

「放了我吧,老爺爺,把我放回海里去吧,

我給你貴重的報酬:

為了贖身,你要什麼我都依。」

老頭兒吃了一驚,心裡有點害怕:

他打魚打了三十三年,

從來沒有聽說過魚會講話。

他把金魚放回大海,

還對她說了幾句親切的話:

「金魚,上帝保佑!

我不要你的報償,

你游到藍藍的大海去吧,

在那裡自由自在地游吧。」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跟前,

告訴她這樁天大的奇事。

「今天我網到一條魚,

不是平常的魚,是條金魚;

這條金魚會跟我們人一樣講話。

她求我把她放回藍藍的大海,

願用最值錢的東西來贖她自己:

為了贖得自由,我要什麼她都依。

我不敢要她的報酬,就這樣把她放回藍藍的海里。」

老太婆指著老頭兒就罵:

「你這傻瓜,真是個老糊塗!

不敢拿金魚的報酬!

哪怕要只木盆也好,

我們那隻已經破得不成樣啦。」

於是老頭兒走向藍色的 大海,

看到大海微微起著波瀾。

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

金魚向他游過來問道:

「你要什麼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

「行行好吧,魚娘娘,

我的老太婆把我大罵一頓,

不讓我這老頭兒安寧。

她要一隻新的木盆,

我們那隻已經破得不能再用。」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你們馬上會有一隻新木盆。」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兒,

老大婆果然有了一隻新木盆。

老太婆卻罵得更厲害:

「你這傻爪,真是個老糊塗!

真是個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

木盆能值幾個?滾回去,老笨蛋,再到金魚那兒去,

對她行個禮,向她要座木房子。」

於是老頭兒又走向藍色的大海(蔚藍的大海翻動起來)。

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問道:

「你要什麼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

「行行好吧,魚娘娘!

老太婆把我罵得更厲害,她不讓我老頭兒安寧,

嘮叨不休的老婆娘要座木房。」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就這樣吧:你們就會有一座木房。」

老頭兒走向自己的泥棚,

泥棚已變得無影無蹤;

他前面是座有敞亮房間的木房,

有磚砌的白色煙囪,

還有橡木板的大門,

老太婆坐在窗口下,

指著丈夫破口大罵:

「你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塗!

老混蛋,你只要了座木房!

快滾,去向金魚行個禮說:

我不願再做低賤的莊稼婆,

我要做世襲的貴婦人。」

老頭兒走向藍色的大海

(蔚藍的大海騷動起來)。

老頭兒又對金魚叫喚,

金魚向他游過來問道:「你要什麼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魚娘娘!

老太婆的脾氣發得更大,她不讓我老頭兒安寧。

她已經不願意做莊稼婆,她要做個世襲的貴婦人。」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兒。

他看到什麼呀?一座高大的樓房。

他的老太婆站在台階上,

穿著名貴的黑貂皮坎肩,

頭上戴著錦繡的頭飾,

脖子上圍滿珍珠,

兩手戴著嵌寶石的金戒指,

腳上穿了雙紅皮靴子。

勤勞的奴僕們在她面前站著,

她鞭打他們,揪他們的額發。

老頭兒對他的老太婆說:「您好,高貴的夫人!

想來,這回您的心總該滿足了吧。」

老太婆對他大聲呵叱,派他到馬棚里去幹活。

過了一星期,又過一星期,

老太婆胡鬧得更厲害,

她又打發老頭到金魚那兒去。

「給我滾,去對金魚行個禮,說我不願再做貴婦人,

我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老頭兒嚇了一跳,懇求說:

「怎麼啦,婆娘,你吃了瘋葯?

你連走路、說話也不像樣!

你會惹得全國人笑話。」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颳了丈夫一記耳光。

「鄉巴佬,你敢跟我頂嘴,跟我這世襲貴婦人爭吵?——

快滾到海邊去,老實對你說,

你不去,也得押你去。」

老頭兒走向海邊(蔚藍的大海變得陰沉昏暗)。

他又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問道。

「你要什麼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

「行行好吧,魚娘娘,

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

她不願再做貴婦人,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好吧,老太婆就會做上女皇!」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裡。

怎麼,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宮殿,

他的老太婆當了女皇,

正坐在桌邊用膳,

大臣貴族侍候她。

給她斟上外國運來的美酒。

她吃著花式的糕點,

周圍站著威風凜凜的衛士,

肩上都扛著鋒利的斧頭。

老頭兒一看——嚇了一跳!

連忙對老太婆行禮叩頭,

說道:「您好,威嚴的女皇!

好啦,這回您的心總該滿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

吩咐把他趕跑。

大臣貴族一齊奔過來,

抓住老頭的脖子往外推。

到了門口,衛士們趕來,

差點用利斧把老頭砍倒。

人們都嘲笑他:

「老糊塗,真是活該!

這是給你點兒教訓:

往後你得安守本分!」

過了一星期,又過一星期,

老太婆胡鬧得更加不成話。

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

他們找到了老頭把他押來。

老太婆對老頭兒說:

「滾回去,去對金魚行個禮。

我不願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

讓我生活在海洋上,

叫金魚來侍候我,叫我隨便使喚。」

老頭兒不敢頂嘴,也不敢開口違拗。

於是他跑到蔚藍色的海邊,

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風暴:

怒濤洶湧澎湃,不住的奔騰,喧嚷,怒吼。

老頭兒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問道:

「你要什麼呀,老爺爺?」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

「行行好吧,魚娘娘!

我把這該死的老太婆怎麼辦?

她已經不願再做女皇了,

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

這樣,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

叫你親自去侍候她,聽她隨便使喚。」

金魚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尾巴在水裡一划,

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頭兒在海邊久久地等待回答,

可是沒有等到,

他只得回去見老太婆——

一看:他前面依舊是那間破泥棚,

她的老太婆坐在門檻上,她前面還是那隻破木盆。

道經34-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fēng,水潤澤,風無孔不入)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

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註解:

道潤澤萬物,影響無處不在呵,其可以左右萬物!功成事遂後卻不留名,萬物歸附卻不追求主宰。

(有「道」的人)則恆久沒有貪慾,可以稱為「低微」了;萬物歸附卻不追求主宰,可以稱為「偉大」了。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之所以能成就偉大,是因為其不追求偉大,所以能夠成就偉大。

有的人

有的人

(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臧克家

道經33-死不忘者壽也

知人者,(通「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根本)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註解:

能認知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認知自己的人,是聰明的!能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是強大的!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能頑強地向自己的目標力行不懈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丟失其根本的人,是能夠長久的!死後不被人們忘記的人,是長壽的!

道經32-俾道之在天下也

道恆無名,(木帳)(以,因為)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服從,歸順)

天地(xiàng,輔佐、幫助)(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仰賴、憑藉)(yú,安定)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的稱號),名亦(已經,既然)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所用;用來)不殆。

(bǐ,人卑微)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註解:

「道」常常是默默無名的,木帳因為弱小,所以天下沒人敢臣服。侯王若能恪守「道」,萬物將自動歸服。

天地輔佐莊稼和糧食的生長,憑藉安定甘美的洛水,民眾不需要對天地發出命令,卻能自然地使大家雨露均霑。

開始制定有名義,名義也既然有了,這也應當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所用才不會有危險。

人卑微的道(名義)在天下(大道)面前,像小水谷之與江海。

道經31-銛襲爲上

(軍事;武力;戰爭)者,不祥之(才能)也!(他人,眾人)(常;時常)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guā,「金」諧音「今」,「舌」為「言語」,註解為「如今建議」)(繼承、接受)爲上。

(得意,高興)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pián,足恭也,通「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衆,以悲依(存在)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解:

這武力,是不吉祥的器能(器量和才能)!眾人時常厭惡它,所以有欲(於天下和平)的人不會動輒懷著使用武力的心思。

君子(統治者)在平素家居生活中則以左邊為貴位,用兵則以右邊為貴位,所以武力不應是君子用來處理問題的器能!

武力,是不吉祥的器能!迫不得已才使用它,如今建議龍接受方為上策。

不要(因為使用武力取得勝利而)高興得意!若高興得意,是以殺人為樂!這以殺人為樂,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因此舉辦喜事崇尚以左邊為尊位,舉辦喪事崇尚以右邊為尊位;因此偏將軍(副將)統領部隊在左邊,上將軍(主將)統領軍隊在右邊,這就是說參照了辦喪事的禮儀!

殺人眾多,要依存悲痛之心;戰爭勝利了,要以喪禮的方式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