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試圖搶奪方向盤

昨天用手機時,出現了不能聯網、手機無法有線連接電腦的情況,再三權衡之下,決定把手機恢復出廠設置。於是忙活到半夜12點,總算把手機恢復出廠設置了。

只能說,恢復出廠設置只是最後的選擇。在正常使用手機功能受限、殺毒軟體無法起到防護作用且系統的各種怪毛病無法修復時,恢復出廠設置就成了最優選擇。

為什麼正常使用手機功能受限?為什麼殺毒軟體無法起到防護作用?為什麼系統各種怪毛病無法修復?原因就是有人已經為你設置好了路線,並且給你設置了各種強大的阻礙和各種「全程安全可控」,你只能沿著他設定的路線行走。

黃石公曾說過:「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道,即人們所遵循的宇宙自然規律,它能使萬物都不由自主地順從。你那非要強迫別人按你的想法去走的路,不是「道」,是「禮」。

對此,老子有過一段論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𤻮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上德之人做了有德之事而不期望從中獲得恩惠,因此有(得)德;下德之人做了有德之事而不忘記從中獲得恩惠,所以無(得)德。提倡用「德」治理國家的人順應自然地無為而不刻意去作為;提倡用「仁」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但不刻意去作為;提倡用「義」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且刻意去作為;提倡用「禮」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但得不到回應(有病的人才回應),於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動大家照著樣子做。所以道失去了,就開始提倡德;德失去了,就開始提倡仁;仁失去了,就開始提倡義;義失去了,就開始提倡禮。「禮」的提倡,是忠信的衰減,推行它就是禍亂的開始。

現在我確定了一點:全面實行全程安全可控,不顧及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非要強迫民眾按照某一個人的意志和路線走,那肯定不是使萬物都不由自主地順從的「道」,那是會導致禍亂的「禮」。唐太宗曾有句名言:「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 天下這麼大,怎麼可以一個人獨斷專行?

這就好比我開著公交車行走在一條坎坷難行、險象叢生的破路上,一大群人卻在旁邊試圖搶奪我的方向盤,想讓我去他們想要去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會車毀人亡!大家都有腦機介面,你們可以連一兩個公交車司機的思想,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現實體驗一下公交車司機是怎麼開車的,然後你們就都明白了。

首先,公交車是有行駛路線的,這是事先經過認真調研和規劃的,不是公交車司機說改道就改道的;其次,公交車行駛路線的過程中,是有很多公交車站的,可分別滿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可以把乘客都送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再次,公交車是行駛在平穩的大道上的,極少有公交車行駛在邪僻的小路上;最後,公交車司機開完一路車後,會作休息和人員調整的,否則疲勞駕駛也是害人害己。

萬物都是有它的運行規律的,我們只能順應它的規律行事,很難想像一個人逆著規律行事會有什麼後果?一路的坎坷?或是……

有恐怖分子幹掉了我的硬碟!

今天下午在註解《帛書老子德道經》04篇時,裡面講到「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裡面提到老子也不知道「道」是誰產生的。然後我嘗試著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模型構造,突然電腦死機了。強制重啟後,發現剛才能打開《帛書老子德道經》文件的硬碟再也無法打開了。有恐怖分子幹掉了我的硬碟!

然後我也顧不上太多,繼續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最後畫出了一個宇宙模型:

對這個模型,我只是根據《帛書老子德道經》的描述進行繪圖,沒有其它想法。思辨思辨,不光要思考,還是辨別。但就是有些人,跟不上節奏,直接粗暴地通過讓電腦死機和幹掉硬碟的方式阻止我繼續研究下去。老子被稱為天下第一,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幹掉我硬碟的那個人,難道你比老子還聰明?那你怎麼不寫個《德道經》出來呢?通過這一事件,我認識到三點問題:一、還是有很多數典忘祖的人不認同老祖宗的哲學,甚至反對傳統文化;二、有些人的權威是不容他人冒犯的,你敢和我想的不一樣,我就整你;三、知識分子的思想是被禁錮的,現實中並沒有百家爭鳴時代的那種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

關於我畫這個宇宙模型,是否準確,我還有疑惑,於是決定卜卦問一下天。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然後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7、7、7、6、8、7,最後得到本卦山天大畜,互卦雷澤歸妹,變卦火天大有

本卦山天大畜卦的六四爻說:「童牛之鞫,元吉。」翻譯過來是:童子倔牛般意在深究問題,至為吉祥。指我從哲學的角度去深究宇宙和人類的起源,至為吉祥。但這三個卦中都沒說我的模型是否是對的,那應該是這個模型存在問題的。因為根據過往的卜卦經歷,如果結果是肯定的,往往會卜出一個靜卦。

「道」是誰產生的?老子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所以還需要繼續探究。大家一起努力!

什麼是妄為?

老子在《帛書老子德道經》中提到的「無為」,說的是我們凡事要順而不逆,順應自然規律而為,而不妄為。順而不逆,這裡面的逆就是妄為。

妄為怎麼理解呢?我們先來從這個「妄」字來入手進行解釋。

「妄」在漢典中的解釋有:

一、胡亂,荒誕不合理

二、非分的,不實的。

三、妄,也。

四、虛妄,極不真實。

五、不法,胡作非為。

六、狂亂,毫無約束

七、行為不正的。

八、胡亂、任意

九、荒誕不合事實的。

十、自大傲慢

有了這十條中的任意一條,就是「妄」。那麼,對照著檢視一下自己,我們妄為了嗎?

在 Ubuntu中運行AppImage應用

一直以來發現Ubuntu無法運行AppImage應用程序,經研究發現是因為 Ubuntu 22.04 缺少 FUSE(用戶空間中的文件系統)庫。FUSE 庫為用戶空間程序提供了一個介面,可以將虛擬文件系統導出到 Linux 內核。這就是AppImage在虛擬文件系統上的工作方式。由於缺少這個關鍵庫,AppImage無法按預期工作。

解決思路是在Ubuntu中安裝 FUSE 庫支持:

sudo apt install libfuse2

然後還需要讓下載的應用的AppImage文件具有「執行」許可權:

轉到已下載所需應用的AppImage文件的文件夾——右鍵單擊並選擇「屬性」——轉到「許可權」選項卡——選中「作為程序執行」選項。

設置完成後只需雙擊該文件,它就會按預期運行應用。

如何將 Ubuntu 重置為出廠狀態

如果您是 Linux 用戶,您很可能在某個時候破壞了發行版的操作系統 (OS)。在代碼編譯、安裝依賴項、安裝第三方包或手動編輯配置文件期間出現問題的情況並非聞所未聞。

特別是 Ubuntu 沒有將操作系統重置為默認狀態的官方方法,這與帶有恢復分區或外部恢復驅動器的 Windows 10 不同。然而,在 Ubuntu 上有一些非官方的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儘管這些方法不如 Windows 的實現那麼有效。

將 Ubuntu 恢復到出廠狀態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查找並安裝操作系統附帶的任何丟失的軟體以及將桌面恢復為默認設置。本教程將解釋這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適用於 Ubuntu 及其所有衍生產品,而第二種方法僅適用於 Ubuntu 和其他基於 GNOME 的衍生產品(如 Ubuntu MATE)。但這兩種方法都有一些注意事項,如下所述。

安裝操作系統附帶的缺少的軟體包
要查找並安裝缺少的默認包,您將再次需要安裝 ISO 映像。如果您在某處存儲了安裝映像或可以訪問以前製作的安裝介質,它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否則,您將必須從發行版的網站下載新的 ISO。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還需要 ISO?答案很簡單,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找出默認發送的包裹。每個 Ubuntu ISO 都包含一些「清單」文件。這些清單文件告訴默認安裝程序在首次運行安裝完成後要安裝哪些軟體包以及要刪除哪些軟體包。

這些清單文件之間的差異 (diff) 將為我們提供所需的信息:當前安裝的 Ubuntu 版本的默認軟體包列表。在我們繼續之前,請注意以下事項:

您的 ISO 映像應與您安裝的操作系統具有相同的版本和架構,否則錯誤的選擇可能會進一步破壞您的系統。對於 64 位桌面,您需要有 64 位 ISO 映像。示例:Ubuntu 19.10 的 64 位安裝僅需要 Ubuntu 19.10 64 位 ISO。

要創建差異列表,請使用文件或存檔管理器提取 Ubuntu ISO 映像。在提取的文件夾中,您將找到一個「casper」目錄,其中包含我們所需的清單文件。這些文件是:

  • 文件系統清單
  • 文件系統.manifest-刪除

創建一個名為「packagelist」的工作項目目錄。

手動將兩個清單文件:「filesystem.manifest」「filesystem.manifest-remove」複製到「packagelist」文件夾。

在 「packagelist 」 目錄中啟動終端並運行以下命令來創建 diff 文件:

join -v 1 <(sort filesystem.manifest) <(sort filesystem.manifest-remove) >
diff.txt

使用從上面獲得的「diff.txt」文件,我們現在終於可以運行命令來查找並安裝缺少的默認包:

sudo apt install `cat diff.txt | grep -o '^\S*'`

理想情況下,恢復出廠設置應重新安裝丟失的軟體包並將所有軟體包降級為庫存發貨版本。我嘗試通過操作上面的 diff.txt 文件來做到這一點,但是當在線存檔中根本不存在所需的包版本時,該過程會失敗。當版本過多或過時時,Ubuntu 似乎有時會從存檔中刪除軟體包的最舊版本。將所有軟體包降級到庫存版本也可能會導致多個依賴項衝突。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目前在 Ubuntu 中將每個包恢復為默認版本是不可能的。

將 Ubuntu 桌面恢復為默認設置

如前所述,此方法僅適用於主要基於 GTK 和 GNOME 的桌面環境。以下命令會將所有「gsettings」恢復為其默認值:

dconf reset -f /

Gsettings 的工作方式與 Windows 註冊表類似,它充當應用程序設置的集中存儲。我親自使用 Ubuntu (GNOME Shell) 和 Ubuntu MATE (MATE Desktop) 測試了此命令。它對兩者都有魅力。

使用其他方法存儲設置的應用程序不會受到上述命令的影響。例如,許多第三方應用程序將配置文件存儲在 .config 或主目錄中。這兩個桌面環境都是完全 GTK3 的,並且庫存應用程序的設置僅存儲在 gsettings 中。所以你被覆蓋了。

最後一招

雖然上述方法有助於修復系統損壞,但總會留下一些碎片。將 Ubuntu 恢復出廠設置的唯一萬無一失的方法是進行全新安裝。只需備份您的主文件夾和其他所需文件,製作可啟動 USB,即可開始使用。重新安裝 Ubuntu 可能比 Windows 10 恢復出廠設置要快得多,後者可能會持續數小時。

然而,Linux 用戶確實需要一種更簡單、無麻煩的方法來恢復出廠設置或回滾其設備。 BTRFS 和 ZFS 等文件系統具有快照和回滾功能(有點類似於 Windows 中的系統還原,但更複雜)。 Ubuntu 19.10 在 root 上添加了 ZFS 作為桌面的實驗性安裝程序選項,但 BTRFS 和 ZFS 的廣泛採用還有待觀察。

轉自:https://cn.linux-console.net/?p=17060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報復」

報復可爽了!

是時候祭出這篇2004年的Science了。

「利他懲罰的神經學基礎(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在這個研究中,是這樣討論「報復」這個行為的。

兩個人,A與B匿名互動,每個人拿10塊錢。

A可以決定,將自己的10塊錢給B,也可以留給自己。

如果他留給自己,則A與B各自得10塊,Game over。

如果他把錢給了B,則B的錢會翻兩翻,變成40塊。

現在B可以將其中一半發回A,或者什麼也不發。

如果B發給A,則他們每個人得20塊。

如果不發,則B獨吞40塊,具體操作如下圖:

之後,正片開始。

如果B選擇的背叛(放心,B是會背叛的,因為整個實驗中,只有A是小白鼠)

遊戲結束後,研究人員會給A一個報復B的機會,讓A思考1分鐘,決定是否使用「懲罰點」來對B進行懲罰。

在這1分鐘的時間內,研究人員會通過PET(正電子斷層掃描,將其理解為一種不用切開大腦就能看到大腦哪個區域活躍的儀器就好)

使用懲罰點是有代價的,每使用一個懲罰點,A會損失1塊錢,同時B則會損失2塊錢。

結果是這樣的:

當A報告說想要報復,則背側紋狀體(Dorsal striatum)活動增加

那些願意付出更多「懲罰點」來報復B的A,他們的該腦部區域活躍性更強。

這個腦區與習慣的形成及成癮有關,甚至有證據支持這個腦區也與強迫症的形成有關。

以上,這個邏輯鏈條可以理解為:

1、當你感受到某種違反社會規範行為產生時,你的大腦會無意識給你設置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我們通常將其稱為「報復(revenge)」。

2、實現這個目標的需求如此強烈,以至於你願意付出代價讓這個結果達成(這個叫利他主義懲罰),雖然理性上講,這會對你和被報復者都帶來損失。

3、只要報復的目標沒有達成,這個過程就會不斷自我加強。這個目標的實現並非為了公平,而只是為了讓你自己爽。

4、報複目標完成後,你就爽了,不公平感越高,報復行為強度和投入越大,你感受到的爽感就越高。

下一個問題來了,當人們完成報復後,這個「爽感」又能維持多久呢? 也就是問題中擴展問的,報復後會感受到解脫嗎?

事實上,並不能。

報復爽,但也爽不了多久

在2007年的另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換了一種遊戲研究這個問題。

他們將被測者分為4人一組,每人給1塊錢,讓他們進行投資。

規則是這樣的,參與者可以選擇投資或是不投資。如選擇投資,在投資結束後,會將總投資額加上40%的收益平分給所有投資者。

注意!是所有投資者!也就是說,哪怕其中有人不參與投資,他一樣會在這個過程中受益。

這就模擬了一種典型的囚徒困境。

對團體而言,最優的策略是合作。

對個體而言,最優的策略是背叛。

你一定猜到了,這個遊戲中,每一組裡都有一位卧底。

這位卧底一定是一位面相上人畜無害的女性,她們會鼓勵每組參與者都進行合作。

然後她們自己每次都會選擇背叛,讓參與者結結實實的體會到被涮的感覺。

遊戲結束後,所有選擇合作的參與者均被給予機會,對背叛者進行懲罰。

懲罰比例是1:3,即付出1毛錢,可以讓背叛者付出3毛錢的代價。

這一次,研究者沒有在遊戲進程中進行觀察,而是在報復結束後,讓參與者報告他們的情緒狀態。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所有選擇了報復的參與者,均報告了更加糟糕的情緒

簡而言之,就是報復一時爽,爽完火葬場。

至於為什麼會如此,研究者又在範式中追加了一些變數。

他們發現,思維反芻(Rumination)中介了報復行為和情緒狀態的路徑。

用人話講,就是:

你以為你報復了就爽了。

可是報復結束後,你會反覆琢磨那個引起你報復的原因,同時又會沉浸在報復成功後的爽感中,反倒讓你覺得更加不爽。

然而報復行為已經發生了,你似乎又沒有理由再報復一次……

真的不行嗎?

好像也是可以的,你可以變本加厲嘛!

那就再爽一次唄!

這下子又輪到對方不爽了。

差不多就得了,你這是要蹬鼻子上臉嗎?

再然後,冤冤相報何時了……

從上面兩個實驗可以看出,報復,簡直就是刻在人們基因中的天性。

我們的利益被別人損害,當我們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報復心便會站出來向傷害我們的人討要我們所失去的。報復心出現且僅出現於人們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報復心,當一個人其利益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其不會組織任何行為來阻攔利益的繼續損失或追回已經損失的利益,那麼其利益會越來越少,直到一無所有。

報復心及報復行為的存在,確保了我們在因他人行為而產生自身利益受損失時,我們能組織相應行為來討回損失的利益:用激烈的言辭,威脅,暴力行為等讓吃了我們的人給我們吐出來,讓拿了我們東西全都送回來。儘管報復心所指導下的行為往往觸犯法律,可當我們憤怒至極時,法律也擋不住我們要報復仇人的願望。

就像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寫下的那樣:

「如果你刺穿我們,我們難道不會流血嗎?
如果你撓我們癢,我們難道不會發笑嗎?
如果你給我們下毒,我們難道不會死去嗎?
如果你加害於我們,我們難道不該復仇嗎?」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
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take revenge?

在進化心理學中,當某一族群受到威脅時,最優的策略是以火滅火,一報還一報。它被解釋為一種生存策略或威懾機制,解決威脅的同時也提醒潛在的敵人,在選擇威脅策略時要三思而後行。

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原諒和寬恕是如此艱難——這本就是一種反生物本性的決策,也是跳出冤冤相報這個死循環的唯一途徑。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0898510

https://baike.baidu.com/item/報復心理/1324591

迄今最精確宇宙膨脹速度測得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聯合利用兩台天文望遠鏡來確定星系距離,對宇宙膨脹速度進行了迄今最精確的測量。新研究與此前結果相差較大,這表明暗物質等或許比我們想像得更怪異,也可能存在未知粒子。

宇宙膨脹速度通常稱為哈勃常數。了解自138億年前大爆炸以來宇宙的膨脹速度有多快,有助於科學家回答有關宇宙從何而來以及未來將往何處去等最基本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亞當·里斯領導的團隊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最新測得的哈勃常數值為73.5公里/(秒·百萬秒差距)。1百萬秒差距約為326萬光年,即一個星系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326萬光年,其遠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公里/秒。

研究人員解釋,測量星系距離的一個常用標尺是被稱為「量天尺」的造父變星,它們是一類特殊的恆星,亮度變化周期與自身光度直接相關,比較其自身亮度和外在亮度,可確定其距離,從而確定臨近星系的距離。

他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空間局的蓋亞(Gaia)太空望遠鏡,對銀河系內50顆造父變星進行了觀測,在此基礎上得到的哈勃常數的不確定性僅為2.2%,是迄今哈勃常數不確定性最低的。

另一種測量哈勃常數的方法是觀察微波背景輻射,這種輻射是宇宙大爆炸的餘輝,其細節特徵反映了早期宇宙的特徵,可用於推算現今宇宙的膨脹速度。此前,歐空局的普朗克望遠鏡藉助這一方法得出的哈勃常數是67公里/(秒·百萬秒差距)。

研究人員指出,這兩種方法測得的哈勃常數值差異較大,不能用測量誤差來解釋,可能是當前物理學「標準模型」未能涵蓋的某種事物,比如暗物質或暗能量的特殊性質,或者有未知粒子在「搗鬼」。

轉自:https://www.cas.cn/kj/201807/t20180717_4658389.shtml

澤天夬——決斷

今天有一個問題:「現如今還有救嗎?如何有救,如何救?」

我決定卜卦占問一下,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然後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7、7、7、7、7、8,最後得到一個靜卦——澤天夬

首先這個「天」是什麼?相信很多人有疑問,如果你知道了天,那你就開悟了。有興趣的可以在《帛書老子德道經》或者《易經》中去尋找答案。

然後讓我們再回到這個卦象中來,這個卦是個靜卦,靜卦我們一般參考本卦卦辭。夬卦卦辭說:「夬,陽於王庭,復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翻譯成白話文:應當做出決斷,(將小人的罪惡)暴露於君王朝庭面前,呼籲眾人歸復(正道)並戒備危險,並告知所在城邑的人們以實情,不利於立刻興兵討伐;利於有所前往。

眾人是要繼續受小人無休止的挾持和威脅,還是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對付小人,的確是該有個決斷了!

寫完這篇文章,我的目光落在電腦桌左邊的相框上,相框上寫著:「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於是,我在電腦上安裝了《反恐精英》,有時間玩幾局。

20240122卜卦

今天碰到一個疑惑的事情,決定卜卦問一下天以證實一件事,占卜的問題是:「某人是真的走了嗎?」

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正反反。然後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8、7、7、8、9、7,最後得到本卦兌為澤,互卦火澤睽,變卦山風蠱

那這個人到底走了沒有?從象來分析,還不能作出判斷;接著就從變爻的爻辭來分析,兌卦九五爻說:「孚於剝,有厲。」意思是:相信剝損小人,有危險。雖然對外宣稱走了,但我們不能相信,相信的話就會有危險。

從這個卦來看,某人沒走,還在世界裡。這讓我證實了一件事情: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既然隱了,那就在有生之年多反省過往,多積善德吧!不要藏在後面興風作浪,擾亂大家的安寧。

互卦火澤睽,指「火」和「澤」之間由來己久的矛盾導致互相背睽。

變卦山風蠱,指後面需要有人拯弊治亂。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創作的寓言故事。文章原意是用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充分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庖丁解牛①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觸,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踦⑤,砉然向然⑥,奏刀騞然⑦,莫不中音⑧。合於《桑林》之舞⑨,乃中《經首》之會⑩。

文惠君曰:「嘻⑪!善哉!技蓋至此乎⑫?」

庖丁釋刀對曰⑬:「臣之所好者⑭,道也,進乎技矣⑮。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⑯。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⑰。方今之時⑱,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⑲,官知止而神欲行⑳。依乎天理㉑,批大郤㉒,導大窾㉓,因其固然㉔,技經肯綮之未嘗㉕,而況大軱乎㉖!良庖歲更刀㉗,割也㉘;族庖月更刀㉙,折也㉚。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㉛。彼節者有間㉜,而刀刃者無厚㉝;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㉞,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㉟,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㊱,視為止㊲,行為遲㊳。動刀甚微㊴,謋然已解㊵,如土委地㊶。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㊷,善刀而藏之㊸。」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㊹。」

詞句注釋

①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裡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③倚:靠。
④履:踐踏。
⑤踦(yǐ):支撐,接觸。這裡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
⑥砉(xū):象聲詞,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
⑦奏刀:進刀。騞(huō):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樂節拍。
⑨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
⑩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⑪嘻:讚歎聲。
⑫蓋(hé):通「盍」,何,怎樣。
⑬釋:放下。
⑭好(hào):喜好,愛好。
⑮進:超過。
⑯無非牛:沒有不是完整的牛。一作「無非全牛」。
⑰未嘗見全牛:不曾看見完整的牛。
⑱方今之時:如今。方,當。
⑲神遇:用心神和牛體接觸。神:精神,指思維活動。遇:合,接觸。
⑳官知:這裡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
㉑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
㉒批大郤: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空隙。
㉓導大窾(kuǎn):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
㉔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㉕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為賓語前置句,即「未嘗技經肯綮」。
㉖軱(gū):股部的大骨。
㉗良庖:好廚師。歲:年。更:更換。
㉘割:這裡指生割硬砍。
㉙族:眾,指一般的。
㉚折:用刀折骨。
㉛發:出。硎(xíng):磨刀石。
㉜節:骨節。間(jiàn):間隙。
㉝無厚:沒有厚度,非常薄。
㉞恢恢乎:寬綽的樣子。游刃:遊動刀刃,指刀在牛體內運轉。余:寬裕。
㉟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㊱怵(chù)然:警懼的樣子。為戒:為之戒,因為它的緣故而警惕起來。
㊲止:集中在某一點上。
㊳遲:緩。
㊴微:輕。
㊵謋(huò):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這句後面,有些版本還有「牛不知其死也」一句。
㊶委地:散落在地上。
㊷躊躇:從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樣子。滿志:心滿意足。
㊸善:通」繕「,修治。這裡是拭擦的意思。
㊹養生:指養生之道。

白話譯文

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嘿,好哇!你的技術怎麼高明到這種地步呢?」

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道』,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順著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著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說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我提著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凈收起來。」

文惠君說:「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

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滄桑巨變,存在了數千年的氏族國家突然瓦解,神聖的傳統遭受空前的挑戰,戰爭和苦難使人們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沮喪中。這些痛苦貶損了生命的價值,而也正是這些痛苦才使莊子去思考生命的意義,進而探尋如何養生。這個時代人民承受著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痛苦,而對於統治者來說生活同樣難覓快樂。早在西周末期,王綱解紐,中國長久以來的大一統局面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便是禮壞樂崩、諸侯爭霸的春秋時代。然而這一時期已經是貴族統治的末世了,於是戰國時代成為從宗法制度的世卿世祿的貴族政體逐漸演變為以功績製為基礎的官僚制的政治結構時代。因此,從貴族社會向官僚社會的轉型成為戰國時代社會轉型的突出特點。與此同時,在社會領域各個層面也發生了全方位的變革。舊的世襲制度逐步發生蝕變,以下犯上成為必然。原來在權力位置序列中下一級的佔有者以不同方式擴大自己的實際權力和佔有領域,最後得以取代上一級佔有者的位置。特別是國君的權力位置,從原來的有序繼承逐漸變為無序繼承,繼承的實現往往聽憑於慾望與實力,而傾向於不受制度和規範的約束。新制度的建立以銳不可擋之勢蕩滌著千百年來束縛人們的傳統,昔日王侯將相可以一夜淪為人臣牧圉,因此,這個時代使統治階級也實實在在地體味到了人世的艱難和人生的痛苦。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莊子超越了其他先秦諸子為專制政治服務的狹小天地,以他獨特的視角去審視生命的價值,探尋生命存在的真諦,進而提出了養生的思想,於是有了這篇寓言。

整體賞析

《庖丁解牛》為莊子闡明「養生」的一則寓言。文章開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寫。作者以濃重的筆墨,文采斐然地表現出庖丁解牛時神情之悠閑,動作之和諧。全身手、肩、足、膝並用,觸、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顯得那麼協調瀟洒。「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聲形逼真。牛的骨肉分離的聲音,砍牛骨的聲音,輕重有致,起伏相間,聲聲入耳。緊接著又用文惠君之嘆:「善哉!技蓋至此乎!」進一步點出庖丁解牛之「神」,這就為下文由敘轉入論做好鋪墊。

妙在庖丁的回答並不囿於「技」,而是將「技至此」的原因歸之於「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並由此講述了一番求於「道」而精於「技」的道理。此段論說,為全文精華所在。為了說明「道」如何高於「技」,文章先後用了兩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後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庖丁解牛之初,所看見的是渾然一牛;三年之後,就未嘗見全牛了,而是對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筋骨相連的間隙、骨節之間的竅穴皆了如指掌。普通廚工不了解牛的內在組織,盲目用刀砍骨頭;好的廚工雖可避開骨頭,卻免不了用刀去割筋肉,而庖丁則不然,他不是靠感官去感覺牛,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憑內在精神去體驗牛體,順應自然,擇隙而進,劈開筋肉間隙,導向骨節空處,按照牛的自然結構進行。

順應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進於「道」,達到爐火純青、技藝超群的地步。「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這十二字是對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繪,方法對頭,不僅牛解得快,刀子也不受損害。十九年來,解牛數千頭,竟未換過一把刀,刀刃還是鋒利如初。這當然是每月換一把刀的低級廚工所不可思議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求於「技」,而庖丁志於「道」。

在「技」與「道」的關係上。莊子學派認為「技」與「道」通。「道」高於「技」,「技」從屬於「道」;只有「技」合乎「道」,技藝才可以純精。「道」的本質在於自然無為,「技」的至善亦在於自然無為。只有「以天合天」(《莊子·達生》),以人的內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可達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深味個中三昧,所以才能成為解牛中的佼佼者。反過來,「技」中又有「道」,從「技」中可以觀「道」。「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莊子·天地》)。文惠君正是通過庖丁之「技」,悟得養生之「道」。養生,其根本方法乃是順應自然。顯然,庖丁解牛,乃是莊子對養生之法的形象喻示。

不過莊子所說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客觀上又揭示了人在實踐中如何達於自由的問題。文中所說的「天理」、「固然」,若引申開來看,亦可理解為人們面臨的外界客觀事物。它雖然會給企望達於自由的人們帶來這種那種限制或妨礙,但睿智的人們又不是在它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只要認識它,順應它,就能夠如庖丁那樣自由洒脫。對此,莊子曾作過一番極為精妙的分析:「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節」固然不可逾越,但畢竟有間隙,這就為人們「游刃」提供了天地,只要善於在這一天地里施展本領,是同樣可以自由自在的。「游刃」二字,活現出解牛者合於自然而又超於自然的神化境界。當然,對於「固然」的認識並非一勞永逸,即使庖丁那樣技藝高超者,每逢筋骨盤結處,總是謹慎從事,「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來不得半點麻痹大意,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毫不懈怠才是。

此則寓言立意在於闡明「養生」,實則還闡述了一個深刻的美學命題,即藝術創造是一種自由的創造。莊子認為「技」中有「藝」。庖丁解牛的動作,就頗具藝術的觀賞性。他的表演,猶如一場優美絕倫的音樂舞蹈,其舞步合於《桑林》舞曲,其韻律合於輝煌的《咸池》樂章。作為一種具有美的意味的創造活動,是令觀賞者心醉神迷的。而庖丁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神情,又使人們看到創造者在作品完成後內心滿足的喜悅。

莊子正是通過庖丁其言其藝,揭示美是一種自由的創造。這種美的創造必須實現合規律(「因其固然」)與合目的(「切中肯綮」)的統一,以達到自由自在(「遊刃有餘」)的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則是創作必備的心境,強調要排除一切感官紛擾,全神貫注,這與《莊子·達生》篇中梓慶削鐻時所說的「齋以靜心」,「忘吾有四枝形體」,是一致的。此種「心齋」、「坐忘」境界,與近現代西方美學注重的「靜觀」、「觀照」殊途而同歸,不過卻早於叔本華、尼采兩千一百多年。

莊子散文善於運用形象化說理的手段。這則寓言採用誇張、對比、映襯、描摹等多種手法,表現庖丁解牛技巧的純熟,神態的悠然,動作的優美,節奏的和諧,身心的瀟洒。具體說來,此文在寫作方面的主要特點是:

一、結構嚴密。全文分兩大部分,先講述故事(第一、二段),再點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說,又分兩層,即由寫「技」到說「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寫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寫,再通過文惠君的讚歎加以小結,並轉入庖丁的談道。對道的闡述又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從縱的方面介紹掌握道的三個階段,突出掌握道以後的特點;其次,從橫的方面將庖丁與良庖、族庖進行比較,以說明得道與否的異同;第三,說明成功地解決了難以處理的「族」的問題。這是從一般寫到特殊。這三個方面都緊緊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進行闡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將寫技與談道兩方面自然地聯繫起來。文惠君所說由庖丁之言獲得養生之道的話,又起到統攝全文、揭示主題的作用。全文圍繞解牛的事件,闡述一個「道」字,由具體到抽象,條分縷析,環環相扣,將道理說得曉暢透徹。

二、語言生動簡練。如寫庖丁解牛時手、肩、足、膝的動作,只用觸、倚、履、踦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技蓋至此乎?」這麼八個字(實詞、虛詞各半)三句話,就將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術而產生的驚異、讚歎與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出來。「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幾句,將庖丁解決特殊困難時那種專心致志、小心謹慎而又充滿信心的內心活動、目光和動作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又與後面寫庖丁因困難獲得解決而悠然自得的動作、神態形成鮮明對照。

名家點評

台灣科技大學原教授羅龍治《哲學的天籟——莊子》:莊子用牛身子的結構,比喻人世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殺牛,硬砍硬割,就好像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橫衝直闖一樣,徒然地損耗形神。

貴州大學教授張耿光《莊子全譯》: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6%E4%B8%81%E8%A7%A3%E7%89%9B/158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