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明夷36++

(受傷;創傷。後作「痍」):利(杜絕,根除)貞。

《明夷》象徵光明殞傷:利杜絕固執。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視也。考察,察看,審察)眾,用晦而明。

《象傳》說:光明隱入地中,象徵光明殞傷;君子因此考察眾人,採用自我晦藏明智的方式更能顯得道德光明。(用晦而明,是明藏在晦之中,表面上是晦,實際上是明。這是一條很重要的政治經驗。身值亂世,動輒遇到危機,才華和聲譽都足以招致禍端,所以庸碌的人得福,傑出的人被害,也是時勢使然。君子處在這樣的境遇,要時常凜然地知道畏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懷著韜光匿彩的想法,有才能而不敢顯露,有德行而一定要深藏,或者看到風頭就早早隱退,明哲保身,才算「用晦而明」的君子。)

【初九】明,夷於(通「飛」,在空中騰行)(垂掛)(用於句中,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左翼;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做,從事),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話,言語,口語。又特指怨言、謗言)

光明,殞傷于飛翔時,垂掛其左翼;君子於是加緊行事,多日顧不上進食。有所動向,主持的人有怨言。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謂近轂者也)(出力;效命)(古同「拯」,拯救)(chuáng,牀,安身之坐也。字亦作床,引申為「躺」),吉。

光明殞傷,傷於左邊;近轂者出力拯救馬躺平,吉祥。

【九三】明夷,夷於南;(通「狩」,打獵)得其(君長;首領),不可(厭惡;憎恨)貞。

光明殞傷,傷於南邊;狩得其大首領,不可憎恨和固執。(南,前方,也是明方。大首,暗方的魁首。九三處明體之上,是至明在下而為下之上,而上六處坤之上,暗之極,是至暗在上而為暗之首。九三與上六正相敵應,為至明克至暗之象,「不可疾貞」,謂克獲暗方的大首是首要的,至於整個社會和一般老百姓的問題,要有漸進的過程,不能遽革。這應是指武王伐紂事。)

【六四】明夷,夷於左;(比喻中央部分)(得到;取得)明夷之心,(引入動作行為的施事,相當於「被」)(清除;清掃)門廷(宮門、朝門外的地方)

光明殞傷,傷於左邊;中央獲知光明殞傷的內情後,被清除出宮門。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在光明殞傷時的做法,利固守正道。(明夷就是以上六為君,六五為臣。上六以陰居陰,居於陰暗傷明之極,是明夷的主,很像商紂王。六五切近陰暗傷明之主,有直接被傷害的危險,很像箕子。箕子的處境極艱難,猶如明夷六五之於上六,正之則勢不敵,救之則力不足,去之則義不可。作為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最初曾多次勸諫紂王停止暴行。但當發現勸諫無效且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時,箕子處理得很妥當,他既不正之,不救之,也不去之,他採取晦其明的辦法,佯狂為奴以免於害,而內心卻堅守正道不變,既保持氣節又不作無謂犧牲。這就是「箕子之明夷」。)

【尚六】不明(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晦,昏暗),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不光明還黑暗,起初登臨天上,最終墜入地下。(「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紂王初為天子時居高而明,照及四方,還是不錯的。後來變得黑暗無道,終致入於地,這就是他「失道」了。上六之「失道」與六二之「順道」相對應。順道所以為文王,失道所以為紂王。)

破界

一、破界來源於高濃度的文化跨界交流——人的交流。

在這個顛覆的時代,各行業、各領域通過不同的方式互相滲透融合。我們需要藉助高濃度的跨界交流,來打破思維的邊界。偉大人物如愛因斯坦、喬布斯、貝索斯等,他們能提出重要的新見解,往往是源於他們將自己置於極具活力的開放式交流網路中。通過和多樣性的人群相互交流碰撞,不斷產生偉大的洞見。企業和個人也應放下架子、放下外殼、拚命去學習、受衝擊、吸收和互相鼓勵,保持和優秀跨行業的人群交流,以此迭代自己的思維方式,擴展認知的邊界。

二、聯腦學習,升級底層思維——書本知識交流。

跨學科去學習經典,和人類最傑出的大腦聯結在一起,是個體進步最快的方式。組織如果將自身看做一個由無數大腦連接的集合體,構建基於同一價值觀的認知體系,則會更加高效,對外的適應能力也會更強,這樣容易打破獨立大腦帶來的認知邊界。

三、敲碎思維邊界,認知就是用來不斷打破的——打破自我認知遮蔽。

世界是廣闊的,所有的事物都只是萬千可能性之一,所有的事物也都在時間的長河中變化發展進化消逝。用變化的眼光看待一切,邊界在你面前就如一片薄紙,邊界會變化!小邊界內涵於大邊界之中!不斷提醒自己邊界是否在形成,形成邊界的同時就要找到突破它的方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維邊界,這種邊界源於我們的經驗和認知,然而世界是廣闊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打破已有的認知邊界,基點下移,才能發現新世界。

火地溍35++

(氵為水。晉,進也)康侯(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於康,故稱。這裡指明臣)(镸古同「長」。易,改變)馬、(籬落;屏障)(平民,百姓),晝日三(糹為「糸」的異寫,糸,連也。妾,通「接」)

《晉》卦象徵智慧長進:健康的諸侯用「長「改變馬、屏障、平民,一日之間多次連接。

《象》曰: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

《象傳》說:光明出現在地面,象徵智慧長進;君子因此自我昭示和彰顯光輝的美德。

【初六】(相當於「然」,用於句末,表示斷定語氣)(浚,抒也。抒同「紓」,解除)如,貞吉,悔亡;復(氵為水,泉出通川為谷),無咎。

智慧長進然,紓解(指緩解了但還需要繼續)然,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回歸水谷,沒有災禍。

【六二】如,(愁,憂也)如,貞吉;受(現在;此時)(佐助)(福,祐也;賜福,保佑)(由於)其王(通「侮」,欺負,輕慢)

智慧長進然,憂愁然,固守正道吉祥;受到此時佐助的福佑,是由於其君王的侮慢。

【六三】(指百官;羣臣)(允,信也),悔亡。

眾人誠信,悔恨消失。

【九四】如,(受薰染、陶冶)鼠,貞厲。

智慧長進然,陶冶了鼠輩,固守正道以防危險。

【六五】悔亡,失得勿(通「恤」,憂慮),往吉,無不利。

悔恨消失,失和得都不要憂慮,這樣下去吉祥,沒有不利。

【尚九】,其(借指禽獸)(聽任、聽隨)(出力;效命)(古代稱侯國為邑),厲吉。無咎,貞閵。

智慧長進,其角聽隨出力討伐諸侯國,知危能慎吉祥。沒有災禍,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躪。

雷天泰壯34++

(泰,大也)(勇壯):利貞。

《泰壯》卦象徵大為勇壯:利固守正道。

《象》曰:雷在天上,泰壯;君子以非(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弗履。

《象傳》說:震雷響徹天上(剛強威盛),象徵大為勇壯;君子因此領悟(為葆壯盛)不合禮節的事絕不實行。

【初九】壯(在)(人的儀態舉止)(征伐;征役。也作「征」)凶,有復。

勇壯在舉止,征伐會不祥,有心回歸。

【九二】貞吉。

固守正道吉祥。

【九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後來指人格卑鄙的人)用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通「忘」,忘記,不記得),貞厲;(dī,牡羊也)(獸類用犄角抵物)(fān,籬笆)(léi,通「累」,纏繞,困住)(借指禽獸)

小人運用勇壯(對抗),君子運用忘記(寬容),固守正道以防危險。雄羊抵籬笆,纏住其角。

【九四】貞吉,悔亡;(蕃,fān,籬落;屏障。這個字的意思是王的屏障)(kuài,孤獨;孑然)(衰弱),壯(在)泰車(泰,安也。泰車即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fù,古代在車軸下面束縛車軸的東西,也叫伏兔,輹用於大車。伏兔可以減少馬車與道路間的摩擦,同時也可以把馬車和道路的衝擊力分散到伏兔的木架上,從而保護馬和馬車。此外,伏兔還可以在沙路或者坑窪的道路上提供一定的減震效果,讓旅行更加舒適和安全)

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王的屏障孑然但不羸弱,勇壯在安車之輹。

【六五】(丟失;喪失)羊於(輕視,含有「不以為意」的意思),無悔。

喪失羊於不以為意間,沒有悔恨。

【尚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順從,順應),無(用於句中,無實際意義)利;(杜絕;根除)則吉。

雄羊抵籬笆,不能退,不能順從,沒有好處;杜絕(此行為)則吉祥。

浩然正氣,無往不利

浩然正氣,漢語成語,拼音是hào rán zhèng qì,意思是正大剛直的氣勢。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正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對之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志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社會秩序靠它維繫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他還列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如不怕殺頭仍秉筆直書的晉國史官董狐;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載的蘇武;被俘後大喝「蜀中只有斷頭將軍,而無投降將軍的嚴顏;率部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的東晉名將祖逖,還有充滿忠貞正直之氣的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作為例證,說明浩然正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並說這種氣「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詞源上說,浩然:盛大的樣子;正氣:剛正之氣;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的精神。這種精神,宋朝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A9%E7%84%B6%E6%AD%A3%E6%B0%94/4200408

天山掾33++

(yuàn,佐助):亨小,利貞。

《掾》卦象徵佐助:亨通小人,利固守正道。

《象》曰:天下有山,掾;君子以(離開,避開)小人,不惡而(威嚴,有凜然不可侵犯之意)

《象傳》說:高天之下立著大山,象徵佐助;君子因此避開小人,不顯露憎惡情態且能儼然矜莊、不與混同。

【初六】掾尾,厲;勿用,有攸往。

佐助尾巴,危險;不要效命,應有所動向。

【六二】(象徵法權的玉)(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若」「如果」)(出力;效命)黃牛(比喻不負責任或指責任心很差說話不兌現的人。這裡指固執的老人)(取用)勒,(沒有誰,沒有什麼)(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勝利)(脫漏、漏掉)

共如果出力對固執的老人採取約束,沒有什麼人能勝利脫漏。

【九三】(做;作;干;搞)掾,有疾厲(同「疾癘」,瘟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培養;培植)(僕,給事者)(通「接」,收,受),吉。

進行佐助,會有疾癘和危險;培養僕從和接受者,吉祥。

【九四】(hào,喜好;喜愛)掾,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後來指人格卑鄙的人)(通「否」,fǒu,不同意,不認可)

喜好佐助,君子認為吉祥,小人不認可。

【九五】(讚美、誇獎)掾,貞吉。

以讚美的方式佐助,固守正道吉祥。

【尚九】(通「非」,非難,責難)掾,(開放;誘發)不利。

以非難(責備)的方式佐助,誘發不利。

雷風恆32++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所)(向,朝。表示動作的方向)

《恆》卦象徵恆久:亨通,沒有災禍,利固守正道,利有所動向。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象傳》說:雷發風行,象徵恆久;君子因此設立恆久不變的方向。

【初六】(xuàn,營求)恆,貞凶,無(用於句中,無實際意義)利。

營求恆久,固守正道以防不祥,沒有好處。(「營求恆久」的「不祥」,在於剛一開始就深求。)

【九二】悔亡。

悔恨消失。(九二陽居陰位,本有失正之「悔」,但能恆久守中不偏,遂獲「悔亡」。)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閵。

不能恆久保持德行,或會承受羞辱,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躪。(九三以陽剛居下卦之終,應於上六,躁動盲進,有守德不恆之象,故人或加之以羞。)

【九四】(古代統治者賞賜給親屬臣僕的封地)無禽。

封地里沒有禽獸。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凶。

恆久保持德行、固守正道,對服事的人吉祥,對老師不祥。

【尚六】夐恆,(驚擾、恐懼不安)

營求恆久,恐懼不安。(上六已經達到恆卦的極點,又處上震之終,性動而不能持恆,有「恆」極致反之象,故「恐懼不安」。營求恆久」而又高居在上,這樣會大為無功。)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去年一年花大量精力註解《帛書老子》,直至今日仍在不斷地進行修改改進,以期能儘可能表達出老子他老人家的真實思想。註解中的話,都是我說的,能說出來,按理說應該都做到了吧?其實沒有,還差得遠。

感覺最難做到的就是《德經63篇》中的「報怨以德。」,以及《德經49篇》中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做不到「報怨以德」,你就做不到「為無為,事無事」;做不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你就做不到「以百省之心為心」。以我現在的修為,的確難以做到。

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論語-為政篇》中的一段話: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段古語翻譯現代漢語是:子貢問怎麼做才算君子,孔子說:「先實踐所要說的話,然後再把話說出來。」

黃石公也說過:「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自己都做不到,怎麼能去要求別人做到?這些還得怪自己修德修得不到家。

於是這幾天,我又開始學習《論語》,還是先從簡單的「仁」做起吧。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總之,還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為一個老子所說的「上士」——「上士聞道,堇能行之。

《治國強本論》——張居正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譬人元氣充實,年力少壯,間有疾病,旋治旋愈,湯劑針砭,鹹得收功;元氣虛弱,年力衰憊,一有病患,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雖有扁盧(泛指名醫。戰國時名醫扁鵲又稱盧醫,故云),無可奈何。昔有人年七十矣,而患腸澼(指痢疾。「澼」指垢膩粘滑似涕似膿的液體。自腸排出,故稱腸澼)。醫曰:「此臟熱也!」飲以寒劑,寒停胃中,腸澼未愈,而痛胃不能食。醫曰: 「此中寒也!」投以溫劑,助其飲啖,虛火內炎,胃未強而病眩冒不能寢。於是,又從而消導之,下利數日而斃矣。此其治之非不對症也,而卒以死者,元氣不勝故也。是以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1、亦作"拊巡",安撫;撫慰。 2、護養。 3、訓練;調度)之,勿使有(縫隙,感情上的裂痕,爭端)(倘若,或許)有不虞,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蔓難圖矣。

【鑒賞】

明代中葉以後,君昏臣佞,政治腐敗,經濟衰頹。張居正當政後進行改革,吏治改善,政體為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 互市馬匹積金四百餘萬,且有利民耕邊防。本文是他治國方略中的重要方面,即治國強本的思想。

文章以議論入題: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就是說國家強盛,各種舉措都會吉利順暢;國家衰弱,什麼舉措都受挫致害。再譬以人,如 「元氣充實」,偶有疾病,無論服藥扎針,「旋治旋愈」;如 「元氣虛弱」,年老力衰,一旦有病,則 「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即使有扁鵲那樣的名醫,也無辦法。生動的比喻,說明國家盛衰的關鍵在於 「元氣」是否充實。接著,再以古代一位七十老人治病的故事為例,他先後患便秘、胃痛、頭暈、腹瀉,醫生對症下藥,最後還是死了。何也?作者指出: 「元氣不勝故也!」這裡,作者再次強調 「元氣」對於強身固本之重要性。最後,作者類比推論,自然引申,得出: 「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就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一定要增強國家的 「根本」!那麼,「根本」具體所指是什麼呢?作者認為: 「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釁。」即為兩條:一是整頓法制,以法治國;二是以民為本,廣泛團結和安撫民眾,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生事。倘若 「生事」,要 「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因為 「蔓難圖矣」!

全文觀點鮮明,論述集中精悍,形象說理,語淺義深,所提振綱、厚民的治國經驗,於今仍有重要意義。正如魏徵所云: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國家各級官員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團結一心,加強法治,國家才能強盛,興旺發達!由此可見本文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與啟示力!

澤山欽31++

(與「吟」同,呻也。呻吟;嗟嘆;感嘆):亨,利貞;(通「趨」,趨向)(1、通「汝」,指你。2、女子),吉。

《欽》卦象徵感嘆(有所感觸而嘆息):亨通,利固守正道;趨向於汝,吉祥。

《象》曰:山上有澤,欽;君子以虛(容納、容忍)人。

《象傳》說:山上有澤,象徵感嘆;君子因此領悟要虛懷若谷地容納他人。

【初六】欽其(古同「梅」,悲酸貌)

感嘆其悲酸。

【六二】欽其(肥通「非」,非難,責難。足,足下),凶;(居,蹲也,後作「踞」)吉。

感嘆其非難足下,不祥;放低姿態吉祥。

【九三】欽其(控制;統御)(隨,從也),閵。

感嘆其非難足下,控制其隨從,被蹂躪。

【九四】貞吉,悔亡;童童(童通「憧」,憧,意不定也。憧憧,搖曳不定的)往來,(傰,古同「朋」,朋黨)(同類相從)(爾,你。土,中心)思。

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在搖曳不定中往來,朋黨依從你的中心思想。

【九五】欽其股(股,謂近轂者也),無悔。

感嘆其近轂者,沒有悔恨。

【尚六】欽其(月,古人以月為群陰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關的事物。父,上古對官長的稱呼)(xiá,陜,隘也;阻止)舌。

感嘆其陰險的官長,管住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