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明夷36++

(受伤;创伤。后作“痍”):利(杜绝,根除)贞。

《明夷》象征光明殒伤:利杜绝固执。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视也。考察,察看,审察)众,用晦而明。

《象传》说:光明隐入地中,象征光明殒伤;君子因此考察众人,采用自我晦藏明智的方式更能显得道德光明。(用晦而明,是明藏在晦之中,表面上是晦,实际上是明。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政治经验。身值乱世,动辄遇到危机,才华和声誉都足以招致祸端,所以庸碌的人得福,杰出的人被害,也是时势使然。君子处在这样的境遇,要时常凛然地知道畏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怀着韬光匿彩的想法,有才能而不敢显露,有德行而一定要深藏,或者看到风头就早早隐退,明哲保身,才算“用晦而明”的君子。)

【初九】明,夷于(通“飞”,在空中腾行)(垂挂)(用于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翼;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做,从事),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光明,殒伤于飞翔时,垂挂其左翼;君子于是加紧行事,多日顾不上进食。有所动向,主持的人有怨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谓近毂者也)(出力;效命)(古同“拯”,拯救)(chuáng,牀,安身之坐也。字亦作床,引申为“躺”),吉。

光明殒伤,伤于左边;近毂者出力拯救马躺平,吉祥。

【九三】明夷,夷于南;(通“狩”,打猎)得其(君长;首领),不可(厌恶;憎恨)贞。

光明殒伤,伤于南边;狩得其大首领,不可憎恨和固执。(南,前方,也是明方。大首,暗方的魁首。九三处明体之上,是至明在下而为下之上,而上六处坤之上,暗之极,是至暗在上而为暗之首。九三与上六正相敌应,为至明克至暗之象,“不可疾贞”,谓克获暗方的大首是首要的,至于整个社会和一般老百姓的问题,要有渐进的过程,不能遽革。这应是指武王伐纣事。)

【六四】明夷,夷于左;(比喻中央部分)(得到;取得)明夷之心,(引入动作行为的施事,相当于“被”)(清除;清扫)门廷(宫门、朝门外的地方)

光明殒伤,伤于左边;中央获知光明殒伤的内情后,被清除出宫门。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在光明殒伤时的做法,利固守正道。(明夷就是以上六为君,六五为臣。上六以阴居阴,居于阴暗伤明之极,是明夷的主,很像商纣王。六五切近阴暗伤明之主,有直接被伤害的危险,很像箕子。箕子的处境极艰难,犹如明夷六五之于上六,正之则势不敌,救之则力不足,去之则义不可。作为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最初曾多次劝谏纣王停止暴行。但当发现劝谏无效且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时,箕子处理得很妥当,他既不正之,不救之,也不去之,他采取晦其明的办法,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而内心却坚守正道不变,既保持气节又不作无谓牺牲。这就是“箕子之明夷”。)

【尚六】不明(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晦,昏暗),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光明还黑暗,起初登临天上,最终坠入地下。(“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纣王初为天子时居高而明,照及四方,还是不错的。后来变得黑暗无道,终致入于地,这就是他“失道”了。上六之“失道”与六二之“顺道”相对应。顺道所以为文王,失道所以为纣王。)

破界

一、破界来源于高浓度的文化跨界交流——人的交流。

在这个颠覆的时代,各行业、各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互相渗透融合。我们需要借助高浓度的跨界交流,来打破思维的边界。伟大人物如爱因斯坦、乔布斯、贝索斯等,他们能提出重要的新见解,往往是源于他们将自己置于极具活力的开放式交流网络中。通过和多样性的人群相互交流碰撞,不断产生伟大的洞见。企业和个人也应放下架子、放下外壳、拼命去学习、受冲击、吸收和互相鼓励,保持和优秀跨行业的人群交流,以此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展认知的边界。

二、联脑学习,升级底层思维——书本知识交流。

跨学科去学习经典,和人类最杰出的大脑联结在一起,是个体进步最快的方式。组织如果将自身看做一个由无数大脑连接的集合体,构建基于同一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则会更加高效,对外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这样容易打破独立大脑带来的认知边界。

三、敲碎思维边界,认知就是用来不断打破的——打破自我认知遮蔽。

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物都只是万千可能性之一,所有的事物也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化发展进化消逝。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边界在你面前就如一片薄纸,边界会变化!小边界内涵于大边界之中!不断提醒自己边界是否在形成,形成边界的同时就要找到突破它的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边界,这种边界源于我们的经验和认知,然而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打破已有的认知边界,基点下移,才能发现新世界。

火地溍35++

(氵为水。晋,进也)康侯(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称。这里指明臣)(镸古同“长”。易,改变)马、(篱落;屏障)(平民,百姓),昼日三(纟为“糸”的异写,糸,连也。妾,通“接”)

《晋》卦象征智慧长进:健康的诸侯用“长“改变马、屏障、平民,一日之间多次连接。

《象》曰: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

《象传》说:光明出现在地面,象征智慧长进;君子因此自我昭示和彰显光辉的美德。

【初六】(相当于“然”,用于句末,表示断定语气)(浚,抒也。抒同“纾”,解除)如,贞吉,悔亡;复(氵为水,泉出通川为谷),无咎。

智慧长进然,纾解(指缓解了但还需要继续)然,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回归水谷,没有灾祸。

【六二】如,(愁,忧也)如,贞吉;受(现在;此时)(佐助)(福,祐也;赐福,保佑)(由于)其王(通“侮”,欺负,轻慢)

智慧长进然,忧愁然,固守正道吉祥;受到此时佐助的福佑,是由于其君王的侮慢。

【六三】(指百官;羣臣)(允,信也),悔亡。

众人诚信,悔恨消失。

【九四】如,(受薰染、陶冶)鼠,贞厉。

智慧长进然,陶冶了鼠辈,固守正道以防危险。

【六五】悔亡,失得勿(通“恤”,忧虑),往吉,无不利。

悔恨消失,失和得都不要忧虑,这样下去吉祥,没有不利。

【尚九】,其(借指禽兽)(听任、听随)(出力;效命)(古代称侯国为邑),厉吉。无咎,贞閵。

智慧长进,其角听随出力讨伐诸侯国,知危能慎吉祥。没有灾祸,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躏。

雷天泰壮34++

(泰,大也)(勇壮):利贞。

《泰壮》卦象征大为勇壮:利固守正道。

《象》曰:雷在天上,泰壮;君子以非(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弗履。

《象传》说:震雷响彻天上(刚强威盛),象征大为勇壮;君子因此领悟(为葆壮盛)不合礼节的事绝不实行。

【初九】壮(在)(人的仪态举止)(征伐;征役。也作“征”)凶,有复。

勇壮在举止,征伐会不祥,有心回归。

【九二】贞吉。

固守正道吉祥。

【九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用壮,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通“忘”,忘记,不记得),贞厉;(dī,牡羊也)(兽类用犄角抵物)(fān,篱笆)(léi,通“累”,缠绕,困住)(借指禽兽)

小人运用勇壮(对抗),君子运用忘记(宽容),固守正道以防危险。雄羊抵篱笆,缠住其角。

【九四】贞吉,悔亡;(蕃,fān,篱落;屏障。这个字的意思是王的屏障)(kuài,孤独;孑然)(衰弱),壮(在)泰车(泰,安也。泰车即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fù,古代在车轴下面束缚车轴的东西,也叫伏兔,輹用于大车。伏兔可以减少马车与道路间的摩擦,同时也可以把马车和道路的冲击力分散到伏兔的木架上,从而保护马和马车。此外,伏兔还可以在沙路或者坑洼的道路上提供一定的减震效果,让旅行更加舒适和安全)

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王的屏障孑然但不羸弱,勇壮在安车之輹。

【六五】(丢失;丧失)羊于(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无悔。

丧失羊于不以为意间,没有悔恨。

【尚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顺从,顺应),无(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利;(杜绝;根除)则吉。

雄羊抵篱笆,不能退,不能顺从,没有好处;杜绝(此行为)则吉祥。

浩然正气,无往不利

浩然正气,汉语成语,拼音是hào rán zhèng qì,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对之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这种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词源上说,浩然:盛大的样子;正气:刚正之气;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的精神。这种精神,宋朝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A9%E7%84%B6%E6%AD%A3%E6%B0%94/4200408

天山掾33++

(yuàn,佐助):亨小,利贞。

《掾》卦象征佐助:亨通小人,利固守正道。

《象》曰:天下有山,掾;君子以(离开,避开)小人,不恶而(威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意)

《象传》说:高天之下立着大山,象征佐助;君子因此避开小人,不显露憎恶情态且能俨然矜庄、不与混同。

【初六】掾尾,厉;勿用,有攸往。

佐助尾巴,危险;不要效命,应有所动向。

【六二】(象征法权的玉)(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出力;效命)黄牛(比喻不负责任或指责任心很差说话不兑现的人。这里指固执的老人)(取用)勒,(没有谁,没有什么)(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胜利)(脱漏、漏掉)

共如果出力对固执的老人采取约束,没有什么人能胜利脱漏。

【九三】(做;作;干;搞)掾,有疾厉(同“疾疠”,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培养;培植)(仆,给事者)(通“接”,收,受),吉。

进行佐助,会有疾疠和危险;培养仆从和接受者,吉祥。

【九四】(hào,喜好;喜爱)掾,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通“否”,fǒu,不同意,不认可)

喜好佐助,君子认为吉祥,小人不认可。

【九五】(赞美、夸奖)掾,贞吉。

以赞美的方式佐助,固守正道吉祥。

【尚九】(通“非”,非难,责难)掾,(开放;诱发)不利。

以非难(责备)的方式佐助,诱发不利。

雷风恒32++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所)(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

《恒》卦象征恒久:亨通,没有灾祸,利固守正道,利有所动向。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象传》说:雷发风行,象征恒久;君子因此设立恒久不变的方向。

【初六】(xuàn,营求)恒,贞凶,无(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利。

营求恒久,固守正道以防不祥,没有好处。(“营求恒久”的“不祥”,在于刚一开始就深求。)

【九二】悔亡。

悔恨消失。(九二阳居阴位,本有失正之“悔”,但能恒久守中不偏,遂获“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閵。

不能恒久保持德行,或会承受羞辱,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躏。(九三以阳刚居下卦之终,应于上六,躁动盲进,有守德不恒之象,故人或加之以羞。)

【九四】(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无禽。

封地里没有禽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凶。

恒久保持德行、固守正道,对服事的人吉祥,对老师不祥。

【尚六】夐恒,(惊扰、恐惧不安)

营求恒久,恐惧不安。(上六已经达到恒卦的极点,又处上震之终,性动而不能持恒,有“恒”极致反之象,故“恐惧不安”。营求恒久”而又高居在上,这样会大为无功。)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去年一年花大量精力注解《帛书老子》,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地进行修改改进,以期能尽可能表达出老子他老人家的真实思想。注解中的话,都是我说的,能说出来,按理说应该都做到了吧?其实没有,还差得远。

感觉最难做到的就是《德经63篇》中的“报怨以德。”,以及《德经49篇》中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做不到“报怨以德”,你就做不到“为无为,事无事”;做不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你就做不到“以百省之心为心”。以我现在的修为,的确难以做到。

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论语-为政篇》中的一段话: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段古语翻译现代汉语是:子贡问怎么做才算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话说出来。”

黄石公也说过:“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做到?这些还得怪自己修德修得不到家。

于是这几天,我又开始学习《论语》,还是先从简单的“仁”做起吧。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总之,还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为一个老子所说的“上士”——“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治国强本论》——张居正

国势强,则动罔不吉;国势弱,则动罔不害。譬人元气充实,年力少壮,间有疾病,旋治旋愈,汤剂针砭,咸得收功;元气虚弱,年力衰惫,一有病患,补东则耗西,实上则虚下,虽有扁卢(泛指名医。战国时名医扁鹊又称卢医,故云),无可奈何。昔有人年七十矣,而患肠澼(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自肠排出,故称肠澼)。医曰:“此脏热也!”饮以寒剂,寒停胃中,肠澼未愈,而痛胃不能食。医曰: “此中寒也!”投以温剂,助其饮啖,虚火内炎,胃未强而病眩冒不能寝。于是,又从而消导之,下利数日而毙矣。此其治之非不对症也,而卒以死者,元气不胜故也。是以君子为国,务强其根本,振其纪纲,厚集而拊循(1、亦作"拊巡",安抚;抚慰。 2、护养。 3、训练;调度)之,勿使有(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倘若,或许)有不虞,乘其微细,急扑灭之,虽厚费不惜,勿使滋蔓,蔓难图矣。

【鉴赏】

明代中叶以后,君昏臣佞,政治腐败,经济衰颓。张居正当政后进行改革,吏治改善,政体为肃。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 互市马匹积金四百余万,且有利民耕边防。本文是他治国方略中的重要方面,即治国强本的思想。

文章以议论入题: “国势强,则动罔不吉;国势弱,则动罔不害。”就是说国家强盛,各种举措都会吉利顺畅;国家衰弱,什么举措都受挫致害。再譬以人,如 “元气充实”,偶有疾病,无论服药扎针,“旋治旋愈”;如 “元气虚弱”,年老力衰,一旦有病,则 “补东则耗西”,“实上则虚下”,即使有扁鹊那样的名医,也无办法。生动的比喻,说明国家盛衰的关键在于 “元气”是否充实。接着,再以古代一位七十老人治病的故事为例,他先后患便秘、胃痛、头晕、腹泻,医生对症下药,最后还是死了。何也?作者指出: “元气不胜故也!”这里,作者再次强调 “元气”对于强身固本之重要性。最后,作者类比推论,自然引申,得出: “君子为国,务强其根本。”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一定要增强国家的 “根本”!那么,“根本”具体所指是什么呢?作者认为: “振其纪纲,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衅。”即为两条:一是整顿法制,以法治国;二是以民为本,广泛团结和安抚民众,让他们安居乐业,不要生事。倘若 “生事”,要 “乘其微细,急扑灭之,虽厚费不惜,勿使滋蔓”,因为 “蔓难图矣”!

全文观点鲜明,论述集中精悍,形象说理,语浅义深,所提振纲、厚民的治国经验,于今仍有重要意义。正如魏徵所云: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国家各级官员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团结一心,加强法治,国家才能强盛,兴旺发达!由此可见本文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与启示力!

泽山钦31++

(与“吟”同,呻也。呻吟;嗟叹;感叹):亨,利贞;(通“趋”,趋向)(1、通“汝”,指你。2、女子),吉。

《钦》卦象征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亨通,利固守正道;趋向于汝,吉祥。

《象》曰:山上有泽,钦;君子以虚(容纳、容忍)人。

《象传》说:山上有泽,象征感叹;君子因此领悟要虚怀若谷地容纳他人。

【初六】钦其(古同“梅”,悲酸貌)

感叹其悲酸。

【六二】钦其(肥通“非”,非难,责难。足,足下),凶;(居,蹲也,后作“踞”)吉。

感叹其非难足下,不祥;放低姿态吉祥。

【九三】钦其(控制;统御)(随,从也),閵。

感叹其非难足下,控制其随从,被蹂躏。

【九四】贞吉,悔亡;童童(童通“憧”,憧,意不定也。憧憧,摇曳不定的)往来,(傰,古同“朋”,朋党)(同类相从)(尔,你。土,中心)思。

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在摇曳不定中往来,朋党依从你的中心思想。

【九五】钦其股(股,谓近毂者也),无悔。

感叹其近毂者,没有悔恨。

【尚六】钦其(月,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父,上古对官长的称呼)(xiá,陜,隘也;阻止)舌。

感叹其阴险的官长,管住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