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筆記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 發現的背景

發現的背景(context of discovery):是研究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識,人們形成一個新的觀點或者對於某種現象形成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思考方法。

理論(theory):是一個組織起來的概念集合,可以用來解釋一種現象或一系列現象。決定論的假設,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結果,或者說是由其所決定的。

大多數心理學理論有一個一般的核心,即決定論(determinism)假設,認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結果,或者說是有其所決定的。

假設(hypothesis)是對原因和結果關係的試探性的、可以檢驗的闡述。

二、驗證的背景:客觀性的保障

驗證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證據拿來驗證假設的研究階段。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通過將錯誤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歸納等方法來收集和解釋證據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1、觀察者偏見和操作定義

觀察者偏見(observer bias)是由於觀察者個人的動機和預期導致的錯誤。

標準化(standardization)意味著在數據的收集階段使用統一的、一致的程序。

對概念含義進行標準化的策略我們稱為操作化。

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測量它或決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來界定一個概念,在一個實驗內使含義標準化。

變數(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質上變化的因素。

在實驗中,其值相對於情境中其他變數而言獨立自由變化的刺激條件叫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

其值是一個或更多自變數變動的結果的變數被稱為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他們依賴於刺激條件的變化。

2、實驗法:另一個可選擇的解釋和控制的必要

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s):操作一個自變數來觀察其在因變數上產生的效果。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明確一種強烈的因果關係。

(1)客觀性的挑戰

當一些不是實驗者有意引入到實驗情境中的因素確實影響了被試的行為,並對數據的解釋增加混亂的時候,我們稱這些因素為混淆變數(confounding variable)。

當研究者或觀察者向被試暗示他所預期發現的行為,並因此引導出期望的反應時,非有意的期望效應(expectancy effects)就發生了。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效應。

當沒有任何一種實驗操作時,參加實驗的被試也改變了他們的行為,這時,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就產生了。當行為反應受到個人對做什麼和如何感受的預期的影響,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產生某種反應程序的影響時,安慰劑效應就發生了。安慰劑效應指的是由於個體對於治療會產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導致的健康的增強。

(2)補救措施

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它是一些力圖使所有變數和條件保持恆定的方法。在一個實驗中,指導語、室內溫度、任務、研究者行動的方式、時間的安排、記錄反應的方式,以及其他一些情境中的細節必須對所有被試都一致,以確保他們的實驗是相同的。

雙盲控制(double-blind control):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保證實驗助手和被試都不知道(雙盲)哪一名被試進行了哪項處理來消除偏見。

安慰劑控制:不進行任何處理的實驗條件, 屬於控制的一般範疇,以使實驗者確保他們自己正在進行恰當的比較。

被試間設計(between-subjects designs):被試被隨機地分配到實驗條件和控制條件,來接受不同的程序。

樣本(sample)總體(population)

如果一個樣本在諸如男女性別、種族等方面的分布都與總體的特徵非常匹配,這個樣本就是總體的一個代表性樣本(representative sample)。

被試內設計(within-subjects design):用每一個被試作為他自己的參照。例如,開始進行實驗處理前被試的行為可以與處理後的行為作比較。

A-B-A設計,被試首先經歷基線情境(A),然後進行實驗處理(B),最後再回到基線(A)。

3、相關法

相關法(correlational methods):當力圖決定兩個變數、特質或者屬性關聯到什麼程度時使用的方法。

兩個變數之間相關的精確程度,稱為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關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關係,或者根本就不反映因果關係。

三、 心理測量

1、獲得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測驗或實驗研究得到的行為數據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結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測驗條件下該結果具有可重複性。

效度(validity):指研究或測驗得到的信息精確地測量了研究者想要測量的心理變數或品質。一個有效的實驗意味著研究者能把研究結果概括到更大的範圍。

自我報告法(self-report measures)是口頭報告(寫或說)研究者提出的問題。包括問卷法和訪談法。

開放式問題指能自由組織言語回答問題。

2、行為測量和觀察

行為測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研究外顯行為和可觀察、可記錄的反應的方法。

觀察是一種研究人們做什麼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可有計劃、準確和系統地進行觀察。

對於直接的觀察,研究的行為是清晰可見的、外顯的、可記錄的。直接觀察經常存在技術上的爭議。在自然觀察中,不改變或干擾自然環境,研究者能觀察到一些自然情況下發生的行為。

個案研究(case study):對特殊個體進行透徹分析有助於理解人類經驗的普遍特性。

四、人類和動物研究中的道德問題

事後解說(debriefing):給被試一份詳細的事後解說,在這份報告中研究者提供儘可能多的有關這個研究的信息,並且確保被試沒有疑惑、沒有心煩、沒有尷尬。

五、分析數據

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在客觀的、同一的方法基礎上使用數學程序描述數字數據的不同方面。

推論統計(inferential statistics):利用概率論做出可靠的推論:什麼樣的結果可能僅僅是由於隨機變異而產生的。

1、描述統計

頻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狀態——總結每類分數出現的頻次。

只用一個有代表性的分數來作為通過對組被試的測量所獲得的多數典型分數的指標被稱為集中趨勢的度量(measure of central tendency)。

眾數(mode)是一個比其他數出現次數都要多的數值。

中數(mediam):它將一組數據中高分的一半與低分的另一半區分開來。高出中數分數的數量與低於它分數的數量相等。當分數的個數為奇數時,中數是位於數據分布中間的那個分數;當分數的個數為偶數時,研究者常常以最中間的兩個分數的平均值作為中數。

平均數(mean)M=(Σx)/N

離散性的度量(measures of variability):是描述圍繞在某些集中趨勢度量周圍的分數分布情況的統計量。

全距(range),即頻率分布中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的差值。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代表著所有分數與其平均數之間的平均差值。

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這個值在+1.0到-1.0之間變化,其中+1.0表示完全的正相關,-1.0表示完全的負相關,而0.0表示根本沒有相關。一個正的相關係數意味著當一列分數增加時,第二列分數也增加。而負相關正好相反,第二列分數與第一列分數朝相反的方向變化。一個非常接近於零的相關意味著兩個測量分數之間存在很弱的聯繫,或是根本不存在聯繫;當相關係數越來越大,直至接近於最大值+1.0的時候,根據一個變數的信息來預測另一個變數將變得越來越精確。

2、推論統計

正態曲線(normal carve):曲線是左右對稱的,呈鍾型單峰, 平均數等於中數也等於眾數,特定的分數在曲線下的面積成一定的比例。

當由隨機因素導致的概率不足5%,顯著差異(significant difference)是指符合這一標準的差異。

孫子兵法與競爭原理

一、全勝(競爭樣式的選擇)

(一)競爭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競爭

1.如果取勝的代價過於慘重,如果勝利者的力量遭到削弱乃至於力量衰竭,如果勝利的背後孕育著新的戰爭的胚胎,如果勝利者得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天下,對於勝利者來說,這樣的勝利只能意味著新的災難的開始,用孫子的話說:「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2.強調不惜代價打擊競爭對手,反而是許多公司業績不佳的原因。

3.只有跳出直接對抗的思維,著眼於降低敵對的意志,降低衝突的烈度,從而降低取勝的成本,才能跳出惡性衝突的循環,保全整個行業的價值,從而形成一種「全贏」的格局。

(二)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謀

1.伐謀,就是通過深謀遠慮的戰略意識,在戰略的層面,從一開始就通過深謀遠慮的運作,參與戰略格局的塑造,引導競爭格局的走向,從而限制對手對抗的能力與意願。

2.戰略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當下所做出的關於未來的決策。

3.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高明的決策者總是把取勝的重心放在戰略布局之上,著眼於布長遠之局,布未來之局,通過高明的布局取勝,而不是一時一地、一招一式的得失。

(三)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交

1.明智的競爭對手們進行的是友好的競爭,它們知道在競爭中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該如何尊重對手的利益,尋求共同的利益,而這就需要微妙的伐交策略。

2.伐謀、伐交的重心,並不在於直接戰勝對手,而在於讓對手不再成為對手,讓對抗變得不再需要;是通過戰略的運籌制勝,而不僅僅是通過作戰行動取勝;是通過智慧的較量來取勝,而不單純是通過力量的對抗來取勝。這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本義。

(四)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兵

1.在企業競爭中,「伐兵」的基本思路則是在競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通過戰略技巧的運用、戰略市場的選擇、戰略時機的把握等,尋求在自己最有利的競爭態勢下戰勝競爭對手。

2.高明的用兵者,總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採取隨機應變的手段,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靈活通過攻與防、分與合、虛與實、迂與直、進與退、走與打的轉換,調動對手,塑造對手,戰勝對手。

3.孫子說:「敵雖眾,可使無斗。「高明的伐兵藝術,可以使對手的作戰優勢完全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對於戰爭中的將軍來說,最大的錯誤莫過於選擇了不利於發揮自己優勢、而有利於對手發揮優勢的戰場或打法進行作戰。對於競爭中的企業家來說,最大的錯誤莫過於選擇了對手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進行競爭。

4.如果說在戰爭領域,將軍們必須選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而對手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的戰場和打法來與對手較量,那麼在企業競爭領域,企業家也必須選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而對手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的細分市場與商業模式來與對手競爭。

5.戰爭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巧妙選擇戰場與打法的藝術。

6.明智的企業總是做它們最擅長的事情,去進行那些他們有最強競爭優勢的業務,去參與它們最在可能取勝的遊戲,拒絕參與那些沒有必勝的把握的遊戲。

7.在競爭中,對於決策者來說,知道該打什麼樣的仗,不該打什麼樣的仗,該在什麼地方打仗,不該在什麼地方打仗,與知道如何把一場仗打贏,至少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8.伐兵的核心在於」勝於易勝「、」勝已敗者「,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對抗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通過謀略的運用、戰場的選擇、時機的把握等,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態勢,使對手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應,規避硬碰硬的直接衝突,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從而把雙方之間血淋淋的力量對抗,轉化為決策者之間智慧層面的較量,並通過智慧的運用而取勝。

(五)我們如何超越競爭:攻城

1.立足於通過消耗資源來壓倒對手的競爭樣式,本質上是沒有戰略可言的競爭,是一種破壞性而不是創造性的打法,只能是商戰的最低形態。

2.優秀的企業既要有深計遠慮的運籌能力,也要有在關鍵時刻的攻堅能力。一味寄希望於」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只能腐蝕自己團隊的戰鬥意志與戰鬥力,在需要奮起而戰的時候沒有了攻城掠地的力量。

3.如果一個企業持續地陷入被迫攻城的困境,企業家就必須認真地反思,是否自己企業的戰略定位本身出了問題。

二、詭道(競爭策略的運用)

(一)詭道的核心是什麼

1.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因此,有效的行動,必須以考慮現有的和潛在的對手的可能反應,並引導和利用這種可能的反應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行動的成功。

2.詭道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導對手的行動,抑制和剝奪對手的主動和優勢,造成一種「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態勢,達成行動的突然性,從而在對手最沒有能力做出反應的時間和地點,以對手最沒有能力做出反應的方式和力度發起攻擊。

3.行動之前像柔弱的女子一樣安靜,誘使敵人不加防備;發起攻動像脫逃的野兔一樣突然,使敵人根本就措手不及。在戰爭中,這樣的攻擊才最有效、最致命的。

4.突然發力,其實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在對手最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出手。這是攻擊效果最好的時機。而這個最佳的時機,就是通過前面的「詭道」來造成的。在這個時機沒有形成之前,真正的高手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5.對於弱者來說,策略可以為其打開通往勝利的大門;對於強者來說,策略可以使其取勝的成本更低。通過策略的運用來引導對手、操縱對手、調動對手、抑制和剝奪對手優勢,從而為我戰勝對手創造條件的過程,孫子稱之為「示形」、「動敵」。

(二)競爭中策略為什麼重要

1.高明的競爭者在採取市場行動時,就不僅僅從自己的角度,而且還從對手的角度來考慮行動的方案,以引導對手的行動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

2.戰爭和競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自己的優勢,保證自己的行動是有效的,另一方面還要抑制和剝奪對手的優勢和反應的能力,從而讓對手不做出反應,或者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應。這是保證市場行動成功的一個關鍵性的前提。

3.無論在競爭中還是在戰爭中,行動者要想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都需要運用「隱真」、「示假」的策略手段,來隱藏自己的意圖和行動,誤導對手的判決,從而破壞對手做出反應的能力。

4.戰爭中詭道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示形」來「動敵」,達到調動對手、影響對手,造成對手的錯誤判斷,改變對手的行動,剝奪對手的優勢,使對手沒有辦法對我的行動做出有效的反應,從而掩護我的真實企圖,達成我的行動的突然性。

(三)現實競爭中的操縱策略

1.在孫子看來,取勝之道的重心並不在於力量的直接對抗,而在於策略的巧妙運用;不是簡單的力勝,而是巧勝,是智勝,用孫子的話說,是「勝於易勝」,也就是以最小的代價來取得勝利。可以說,通過巧妙的策略運用來調動對手、塑造對手,使對手的戰鬥力發揮不出來,使我的戰鬥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孫子的取勝之道的關鍵。

三、出奇(競爭思維的創新)

(一)最致命的一擊往往並不來自正面

1.在孫子看來,作戰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以一部兵力攻擊、牽制住正面之敵,以主力在對手設防薄弱的側翼或後方發起攻擊,往往可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2.商戰中,訴求上的側翼進攻能否成功,取決於企業是否具有敏銳地把握客戶的需求轉變或創造新的需求的能力。

(二)出奇是一種顛覆性的策略

1.戰爭中唯一不變的規則就是沒有固定不變的規則;打破舊的規則,創立新的規則的人總是可以獲得巨大的相對優勢。

2.從孫子的角度來說,「出奇」的價值,就在於使現有的競爭規則變得無關緊要,從而使對手的強大優勢不再成為優勢。而對手越依賴於既有的規則,挑戰者顛覆規則則給對手所造成的破壞就越大。

(三)出奇反映了戰略的獨特性

1.在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指揮員總是避免與對手的正面優勢相衝突,而是利用靈活機動的打法,繞開對手的優勢領域,求取顛覆性的取勝之道,從而置對手的優勢於無用武之地,使我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2.企業戰略的核心在於,「企業應該盡量避免硬碰硬的惡戰,而是應該創造性地開發新的資源、能力、產品或市場,從而使企業從根本上與對手不同並優於對手。」可以說,開發異於對手的獨特資源,尋求異於對手的獨特路線,制定異於對手的獨特戰略,是競爭者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3.在競爭中,「以正合,以奇勝」的一個重要含義是:成功的戰略背後,一定有與對手不同的東西。靜下心來思考如何使自己與眾不同,對於想在競爭中取勝的競爭者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四)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1.奇正的變化就是要讓對手永遠也無法猜出我下一拳的進攻路線。奇正的變化目的就是給對手製造混亂,使對手陷入到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被動之中,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所謂古之善戰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使其戰鬥力根本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而我卻可以乘機「亂而取之」,發起最致命的一擊。這就是孫子所強調的「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2.只要競爭對手成功複製某項優勢,這項優勢就不再是優勢,而是做生意的必備條件。

3.每個招數一經使用就會喪失功效,因為競爭對手已經摸清了這個招數的底細,所以勝利還要靠許多的替代方案、發明新招數的想像力,然後再加上要以別人料想不到的彈性方法,施展這些招數。

4.動態競爭的研究者們警告企業的管理者,要想持續地成功,就必須克服行為的慣性,不斷創新,不斷破壞現有的優勢,推出新的行動,創造新的優勢。

(五)出奇與平庸無緣

1.戰爭中的一個取勝法則就是:可能取得較大戰果的方案,往往具有較大的實施風險;比較穩妥、實施風險較小的方案,則往往不太可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2.孫子說:」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敢於並善於冒險,從風險中發現把握住勝敵的機會,是優秀將軍的重要品質。

3.戰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從對手意想不到的地方實施強大的突擊。一方面,在選擇進攻的時間和地點方面出乎對手的預料,造成突然性;另一方面,一旦決定發起進攻,就一定要集中、快速、大膽和猛烈,不給對手以從震憾中恢復過來的機會,這樣才能保證突擊行動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4.優秀的企業家和優秀的將軍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冒險,往往都是經過了精心計算和計劃的。把敢於冒險與魯莽行事區別開來的,是對風險與收益深思熟慮的權衡,是對決定成敗的關鍵細節的控制與把握。

四、擊虛(攻擊方向的確定)

(一)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1.」虛「並不一定是」弱「,」虛「還有關鍵、要害的意思。

2.斯大林曾說,戰略的主要問題就是確定主攻方向,而在孫子看來,確定主攻方向的基本原則就是」避實而擊虛「。」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這樣的進攻,是最有效的。

3.在競爭中,避免從正面進攻對手的優勢,也是一條重要的取勝原則。

4.避實擊虛的奧妙,在於從戰爭全局出發,正確地選擇關聯敵人要害的薄弱環節作為打擊目標,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二)從對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

1.孫了說: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2.孫子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3.當敵方立足未穩之時,當敵方兵力分散之時,當敵方尚未完成作戰準備之時,當敵方指揮失誤之時,當敵方一時情況不明之時,都是好打之敵。其中倉促防禦、立足未穩的敵人往往是最好打的。

(三)充分利用對手的失誤

1.孫子說: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

2.商業世界中,大的公司只要不犯戰略性的錯誤,就不會輕易失去市場的主導地位。對於挑戰者來說,在對手無懈可擊的情況下盲目進攻,往往只能是以卵擊石,最後以失敗告終。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爭與競爭中避實擊虛的一個含義是:首先自己不要犯重大的戰略性錯誤,同時要耐心等待對手犯錯誤的機會,和巧妙地製造對手犯錯誤的機會。一旦這樣的機會出現,即迅速抓住機會發動凌厲的攻勢,去取得勝利。

(四)打對手強點中的弱點

1.在競爭中就如同在戰爭中一樣,打對手強點中的弱點,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擊虛手段。

2.毛澤東說過:集中力量打破一路,則全局好轉。

(五)利用對手節奏的空檔

1.孫子說:「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善用兵的人,總是避開對手初來時的銳氣,等到對手士氣懈怠衰竭的時候再去打擊它。

2.作戰頂點就是作戰的力量達到極限的那個點。進攻的藝術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到達作戰頂點之前攻佔決定性目標,而防禦的藝術的關鍵則是一方面採取一切可能手段來分散、消耗和牽制敵方兵力,促使進攻之敵的作戰頂點及早出現,另一方面則在一旦對方出現作戰頂點時,立即轉入進攻,從而以決定性的反擊行動挫敗對手。

(六)突破後保持持續的投入

1.克勞塞維茨說:勝利的大小取決於追擊時的猛烈程度;追擊是取得勝利的第二個步驟,在許多情況下甚至比第一個步驟更為重要。

2.美軍《作戰綱要》中指出:「攻方不能允許敵人從首次突擊造成的震撼中恢復過來,絕不能使敵人有時間查明主攻方向,而最重要的是絕不能給敵人提供集中其兵力或威力對付主攻部隊的機會。」

3.克勞塞維茨警告將軍們:「只有對被擊敗的敵人進行追擊才能獲得勝利的果實。」「不進行追擊,任何勝利都不能取得巨大的效果。」美軍《作戰綱要》也強調,要「毫不留情地擴張戰果。」

(七)進攻對方的心理弱點

1.孫子說:「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攻心的核心就是,將對方統帥在心理素質上的弱點和心理定勢作為制定戰略決策的依據之一。

2.孫子說:「將在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五、任勢(資源效能的放大)

(一)取勝的重點在於任勢

1.敵勢,就是藉助對手的力量。孫子強調要「順詳敵之意」,要「因敵而制勝」,也就是要藉助對手的意圖,藉助對手的反應,藉助對手的弱點,順勢而為,引導對手,調動對手,借對手的行動與力量來打敗對手。

2.地勢,指的是藉助地形的力量。孫子說:地者,兵之助也。

3.氣勢,指的是藉助士氣的力量。孫子說: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將領一點也不畏懼對手,士兵一聽要作戰就非常興奮,三軍之眾,百萬之師,鬥志高過青雲,氣概猶如飄風,這種精神的優勢形成強大的威力加於對手身,這就是氣勢。

4.勢就是一種有利的條件所構成的強大趨勢,高明的用兵者,可以藉助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包括民心的向背,盟友的力量、天時的變化、政策的變動,等等,來為自己形成最有利的態勢。

5.高明戰略家一定是審時度勢,時至而動,將取勝的重心放在對大勢的把握與利用上,而不是不切實際地強求與妄為上。

(二)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

1.在競爭中,最佳的取勝之道同樣是因勢利導,從而找到超常規發展的動力來源。高明的競爭者對於勢的利用,可以達到同神入化的地步,可以用社會潮流之勢,用重大事件之勢,用產業變動之勢,也可以用對手之勢。

2.在競爭中,因勢而為的另一層含義是,當企業再努力也沒有取勝希望的時候,不要去逆勢而為,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順勢而為,退出市場。

(三)創造出一種有利有態勢

1.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現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勢。

2.善弈者,謀勢不謀子。在競爭中同樣是如此,如果企業對大勢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往往就會陷入到戰略困境之中,即使在局部的仗打得再漂亮,也難以挽回被 動的局面。

3.造勢的第一條原則是」勢險「。勢險,就是在作戰中要麼不打,要打就要在關鍵的地點,集中起幾倍乃至十幾倍於對手的力量,造成一種險峻的、以至強擊至弱的壓倒性優勢,從而蓄積起最大的攻擊能量。

4.競爭中的勢險,就是要造強勢,造高勢,造壓倒性的優勢。因此企業要想造勢,就要集中幾倍乃至十幾倍於對手的資源,在最關鍵市場上造成絕對的優勢。

5.造勢的第二條原則是」節短「。所謂的節短,指的是攻擊行動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以突然的動作、短促的節奏、迅疾的速度,通過瞬間的能量爆發,形成突然、乾脆、摧毀性的攻擊力量,使對手根本沒有時間組織反抗即已經被擊敗。換言之,節短強調的是在發起攻擊時必須通過時機的精確性、行動的突然性、力量的暴烈性,來達到攻擊效果上的震憾性與穿透性。

6.競爭中所謂節短,就是市場行動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乾淨利落,以對手難以承受的速度和節奏,以爆發性的力量長驅直入,打開市場,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給對手以任何還手的機會。

7.勢險與節短二者,一個是能量的蓄積,一個是能量的釋放。能量的蓄積越多,攻擊效果就越好,也就越容易乾淨利落地解決問題,所以在作戰中」勢險「是」節短「的前提。

(四)審時度勢與警惕」勢「背後的陷阱

1.孫子說: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2.明智的戰略家之所以明智,就在於他們既敬畏勢的力量,又對勢的背後所隱藏的陷阱有充分的清醒。他們善於藉助勢的力量,但從不為勢的力量所左右。他們總是第一時間知道什麼時間應隨」勢「而舞,什麼時間必須按自己的節奏行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避免大起大落,從而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六、主動(競爭規則的掌控)

(一)競爭的本質是主動權的爭奪

1.最好的防禦戰,是在對手的進攻行動尚沒有展開的時候,就採取主動的攻勢,以破壞對手發起攻擊的能力。

2.孫子說: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對抗的過程中要想取勝,就必須將行動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3.戰爭中,自己如果沒有戰略,就只能成為對手戰略的一部分。在競爭中,企業如果不是主動行動,只是被動回應競爭對手的行動,就只能受制於人,從而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對手來擺布。

(二)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

1.孫子說: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 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已者也。

2.要想掌握主動權,軍隊就必須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儘力保持積極的進攻態勢。即使是在力量弱於對手、因而被迫處於防禦的狀態下,軍事家也強調必須採取積極防禦,也就是攻勢防禦。

3.競爭領域的實證研究表明,在許多場合下,企業行動的進攻性與企業的業績之間存在著積極的關係,進攻性強、進攻行動數量較多的企業往往能比進攻性弱的企業取得較好的績效。

(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在戰爭中,不能被動按照對手制定的規則來打,相反,要堅持自己具有優勢的打法,在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來打,要逼對手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來打。

2.戰爭中的一條原則是不要做對手希望你去做的事情;要逼對手去做他不願做的事情。競爭中的一條原則也是逼對手按照你的規則來打。

3.在競爭中,剝奪對手對規則的控制權,將規則的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中,從而限制對手的選擇餘地,這比什麼都重要。

4.有著最低成本生產能力的企業應該採取低成本戰略,而在產品質量、服務和創新等方面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應該通過強調質量、服務或創新等差異化戰略來尋求使他們與眾不同。

5.競爭的一條原則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你的優勢的戰場和打法,並由你來制定出這個戰場的遊戲規則。具體地說,在什麼地方打,在什麼樣的時間打,用什麼樣的方式打,跟什麼樣的對手打,打對手的哪個環節……都應該是你說了算。

(四)利與害:調動對手的主要手段

1.孫子說: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2.在決策中,利、害是一體的,理性的決策者的行動,一方面是趨利的,另一方面也是避害的。因此,如果你的行動能夠威脅到對手的要害之處,再強大的對手,也就不得不聽從你的擺布。

3.尋找某些行動使競爭對手的報復即使有效,也會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害,是在競爭中掌握主動的重要手段。

七、集中(競爭優勢的集聚)

(一)並敵一向,千里殺將

1.戰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準則是集中兵力。

2.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3.在企業間的某個交鋒點上,集中自己的資源與實力製造在該點上的優勢,包括在某個局部市場上建立相對於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的優勢,從而取勝。這是企業競爭取勝的一條基本的法則。

4.與兵力分散相反的是,競爭者要想取勝,就必須把資源集中於特定的市場上,在這個特定的市場上做精、做透,從而建立起相對於對手的強大競爭優勢。

5.從商業史上來看,最成功的企業,往往是那些善於把最關鍵資源集中在最關鍵地方,去解決最關鍵的問題,從而促成產生決定性結果的企業。

6.在關鍵的局部形成相對的優勢並取得突破,幾乎是弱者戰勝強者的不二法門。

(二)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1.集中兵力的前提,是必須有非常清晰的戰略重點和方向。

2.毛澤東也強調,在分析問題、分析形勢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具體到作戰過程中,就必須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

3.孫子說:「出其所不趨」,「奪其所愛,則聽矣」,「並敵一向,千里殺將」,這些強調的都是在作戰中要果斷地抓住重點,抓住關鍵的局部,規定自己的主要方向,並按照事物的輕重緩急,在主要方向上集中起優勢的兵力,形成強大的作戰力量,從而取得突破。

4.集中永遠和放棄一體兩面的。如果沒有取捨效應,根本就不需要戰略,戰略就是放棄的藝術。

5.在將要進行主要進攻的地點上儘可能多地集中兵力,為了在這個主要地點上更有把握地取得勝利,寧可在其它地點忍受不利。主要地點的勝利將消除其他的一切不利。

6.次要方向的損失,往往會給決策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這種損失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尤其需要戰略上的定力和意志。

7.在軍事上,最忌諱的是決策者因為擔心次要方向的損失,而導致主要進攻方向的力量不足。

8.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在競爭中,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想讓每一個地方都安全,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地方將是安全的。同樣,也不要企圖抓住所有的機會,因為在一個機會集中資源,就必然意味著你不得不放棄別的機會上集中資源,乃至在別的方面遭受損失的可能,而這必然需要清醒的頭腦、堅強的意志和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這也是為什麼平庸之輩總是在關鍵時刻無法做到真正的集中兵力的關鍵原因。

9.競爭戰略的基本原則是將資源集中到企業有著強大優勢或可以穩步發展的領域。因此,集中兵力的含義就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優勢戰場在什麼地方,並加強在這一戰場的優勢。要明確並加強你的優勢,而不是一味試圖彌補你的劣勢。充分加強你的優勢,放大的將是你的優勢的作用;一味彌補你的劣勢,放大的將是你的劣勢的影響。

(三)讓敵人分散:敵則能分之

1.拿破崙集中兵力的秘訣:總是首先在更強大的敵人面前分散自己的兵力,誘使對手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分散兵力,然後再抓住最合適的時機,出人意料地集中起壓倒性的力量來攻擊對手最薄弱的環節。

2.在市場競爭中,高明的競爭 者同樣可以運用巧妙的策略性分散,吸引對手力量也分散自己的資源,爾後突然在關鍵的市場上集中起壓倒性的優勢,從而戰勝對手。

3.戰爭中,防守的一方可以運用誘敵深入等分散手段,拉長對手的戰線,吸引對手的力量,分散對手的資源,同時保持自己力量的機動與集中,從而造成在關鍵局部集中優勢兵力的結果。

4.在競爭中,競爭者同樣可以通過誘敵深入的手段,故意減少乃至放棄自己在一個市場的資源投入,從而吸引對手填補這個市場,以分散對手的兵力,弱化對手在自己真正準備發起行動的目標市場的資源。一旦對手的資源在目標市場上不再佔據優勢,即集中自己的資源,迅速發起行動,搶佔自己想要的市場。

5.在競爭中,當對手發起市場進攻行動時,順勢把一部分不良客戶放棄給對手,有時候同樣可以起到讓對手背上包袱、從而改變競爭態勢的效果。

(四)有效的集中需要出乎對手意料

1.對於成功地集中兵力來說,速度、保密和欺騙必不可少。速度,是保證我方在最短時間內在關鍵的時間與地點完成集中,使對手不得在尚處於分散或集結尚末完成的狀態下與我交戰;保密,是保證我方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集中,等到對手發現了我的作戰行動已經為時太晚;欺騙,是保證對手對我集中的時間與地點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無法有效應對我的集中。這三者,都在於達成我方集中行動的突然性,從而保證達成「我專而敵分」的結局,形成對敵作戰的優勢。

2.戰術就是在決定點上使用兵力的藝術,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在決定的時機、決定的地點上,發生決定性的作用。

八、先知(競爭環境的分析)

(一)先知是取勝的前提

1.最大限度地了解對手的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對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取勝的一條重要原則。

2.孫子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取勝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提前獲取對手的信息。能做到這一條,就能打勝仗;不能做到這一條,就會打敗仗。

3.制定戰略的一項中心任務就是了解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競爭對手的目的,是了解每個競爭對手所可能採取戰略行動的實質和成功的希望;各競爭對手對其他公司在一定範圍內的戰略行動傾向可能做出的反應;以及各競爭對手對可能發生的產業變遷和更廣泛的環境變化可能做出的反應等。

(二)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1.如果說現行戰略和能力反映的是競爭對手正在做什麼和能夠做什麼,那麼未來目標和假設反映的則是對手想要做什麼、為什麼想這樣做,是駕馭競爭對手的行為的基本動因,經常是由它們來確定競爭對手將來如何行動,因而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2.對於管理者來說,競爭對手的目標分析非常關鍵,因為這能幫助公司避免那些可能會威脅到競爭對手達到其主要目標從而引發激烈戰爭的戰略行動。

3.競爭分析要想表現出過人的洞察力,真正達到「索其情」的境地,就必須深入到對手的思想、思維、心理和價值觀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競爭對手的行動模式,才能抓住對手的下一步反應,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把握「勝負之情」,取得主動的地位。僅僅滿足於簡單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制定自己的戰略,只能是最好的取敗之道。

(三)無所不用其間

1.孫子說: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2.故唯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3.孫子認為,「反間」是「五間俱起」的關鍵: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四)非聖智不能用間

1.僅僅掌握比對手更多的情報並不等於就擁有了情報優勢,只有通過正確的情報決策,才能達到對情報信息的正確認識,並充分發揮出所擁有的情報信息的潛在價值。換句話說,只有將充分的情報信息與正確的情報決策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達成相對於對手的情報優勢。

2.充分利用情報必須有一個毛澤東所說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而這就需要決策者必須有相當的判斷能力。

3.導致情報失效的另一個常見因素是人的認知局限的影響。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人所看到的往往是那些自己確信的或者想看到的東西,尤其是當這種認知其實是一種偏見的時候,就會蒙蔽決策者的眼睛。

4.管理者必須像優秀的將軍一樣,直接深入到一線之中,當管理者來到一線的時候,就可以與市場一起共同呼吸,把握住市場的脈搏與起伏。

(五)信息本身就是充滿對抗的領域

1.在戰爭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對手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最大限度讓對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也就是也重心放在增加對手的不確定性上。

2.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3.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4.因此,成功的奧妙其實非常簡單:對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有深刻的了解。精確地分析對手,精確地分析你的競爭環境,把你對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的把握與分析做到極致,使你對對手的了解遠超出對手對你的了解,你就奠定了在競爭中取勝的前提。

九、五事(競爭取勝的基礎)

(一)「道」:願景為什麼重要

1.在戰爭史上,尤其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夠得天下的一方,一定是提出了一個吸引民心的願景,一個政治追求,從而佔領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2.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的走向既可以改變戰爭的性質,也可以改變戰爭的力量對比,這是一種無形的,但是無窮的力量,是一種塑造性的力量,戰爭的最終格局,往往是由它決定的。

3.對於弱小的組織來說,「道」或許暫時還不是一種現實的力量,但它絕對是一種塑造未來的力量。

4.企業的價值追求構成了企業凝聚人心的力量,這種共享的追求感染著整個組織,形成明確的方向、求勝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的內耗,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使企業上下形成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和使命感,同舟共濟,生死與共,從而為了組織的大目標而忘我犧牲,無私奉獻,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與誘惑,都會不離不棄,與企業堅守在一起。

(二)「天」、「地」:戰略環境

1.天,就是天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形勢,以及大的戰略形勢所釋放出來的大的戰略機會。對於企業來說,指的是大的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等因素。

2.自主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具有戰略眼光,所謂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盯著一隅之利,是永遠也成不了大事的。

3.孫子強調要「知天」,「天」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關鍵是把握住其變化的規律,順應時勢的變化。尤其是在大勢上升的時候,一定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僅僅寄希望於樂觀的環境。對外在形勢與機會的依賴性越大,企業的成功也就越脆弱。

4.地,就是地利,在軍事上就是戰場,在企業競爭領域裡,則是市場。

5.戰爭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只在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戰場作戰,逼對手在其優勢無法發揮出來的戰場作戰。

6.如果說在戰爭中錯誤地判斷了地形往往會導致全軍覆沒,那麼在商場上,錯誤地理解了市場,將產品投放錯了市場,也同樣將是產品的滅頂之災。

7.要想獲得成功,管理者就必須充分了解並適應自己將要作戰的戰場地形,摸清微妙而複雜多樣的細分市場。與此同時,就像在戰爭中高明的指揮員可以將對手引入對其不利的地形一樣,在市場中,高明的管理者同樣可以利用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將對手引進實際對其不利的市場之中。

8.決策者只有對戰略環境、戰略全局有著清晰的把握,達到知「天」知「地」的境地,才能從容不迫地展開布局,做到攻守有度,進退自如;才能搶先控制那些關鍵的資源,通過格局的塑造來戰勝對手;才能清晰識別並利用環境中各種有利因素所提供的機會,從而放大自己的優勢;才能提高識別並避免環境中各種不利因素所構成的威脅,進而充分利用這種不利的因素使對手陷入被動的局面中,讓對手的優勢無法得到發揮。因此,環境是戰略的最大變數之一。

(三)將:戰爭中的領導力

1.智,就是智慧。

2.信,就是信任。信任是領導的基礎,信任危機是最大的領導危機,沒有信任,所謂的領導與控制就毫無價值。領導者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公正不阿,是可以依賴、可以信任的,從而給下屬一種充分的安全感。

3.仁,就是仁愛。仁者愛人,「仁」說白了就是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從領導力的角度來說,「仁」是一種包容,一種同理心,一種寬廣的胸懷,一種強大的親和力。

4.勇,就是魄力。勇首先要勇於負責,表現出來的果斷的素質,堅定的意志,進取的魄力,敢於負責的品質。

5.嚴,就是嚴格。將軍要令出必行,賞罰必信,像天地運行那樣準確無誤,才能統御眾人。對於企業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企業的管理同樣必須做到令行禁止,管理者同樣必須嚴格捍衛企業的制度與規則。

6.優秀的將軍與優秀的企業家,往往具備許多相同的品質:第一是有敏銳的眼光,這樣才能發現別人不容易發現的機會;第二是有果斷的魄力,這樣才能敢於做出別人不敢做出的決定,從而把握住機會;第三是有傑出的組織能力,這樣才能把各種力量高效率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整體的戰鬥力;第四還要有強烈的道德感與責任感,這樣才能形成激烈人心的力量。可以說,領導是組織的核心,卓越的領導力,本身就是保證組織取勝的重要優勢來源。

(四)法:組織與管理的力量

1.孫子說: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就是軍隊的編製、將領的管理、軍需的供給等內容。簡單地說,法就是我們所說的組織、制度、法規、流程等管理內容,就是系統的管理能力。

2.法所強調的,是在戰爭中要想取勝,就必須通過有效的組合方式、管理方式與保障方式,使組織的資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換言之,真正的決勝往往是在組織的層面來實現的,是通過系統的管理能力來實現的。

3.孫子說: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道」就是最基本的取勝規律,「法」就是最基本的管理基礎。戰爭的勝負恰恰是由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來決定的。孫子說:不可勝,在已。在競爭中企業的基本面才是真正的不可戰勝的力量。

(五)經之以五事:第一個戰略管理的模型

1.孫子所說的五事,對於企業來說,戰略管理的要素無非就是這些:「道」是企業的願景,是企業的靈魂,反映了企業的文化價值追求;「天」是企業所處的大勢;「地」是企業所處的市場;「將」是企業的核心團隊,核心管理者;「法」是企業的系統管理能力。孫子認為這五項缺一不可,而戰略管理的主要內容基本都已經涵蓋在其中了。

2.今天企業必須從一個機會主義的時代進入一個戰略管理的時代,要建立自己的系統管理能力,要建立一個踏踏實實的管理基礎,這是企業下一步持續發展的根基。

心理學筆記之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1、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關於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

行為(behavior):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

2、心理學的目標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1)描述發生的事情

行為數據(behavioral data):是關於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實的本相去收集它們

(2)解釋發生的事情

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動機、智力水平和自尊。行為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做機體變數(organismic variables)或秉性變數(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起作用。例如,一個孩子試圖取悅於老師以贏得獎勵,或者一個陷入交通堵塞的乘車者變得沮喪和懷有敵意。這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被個人之外的事件所影響。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或情境變數(situational)。

(3)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量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通常依據它們能多好地做出精確且全面的預測來判斷它們的優劣。

一個科學的預測是基於對事件互相關聯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麼樣的機制把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繫起來。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變。

一個因果預測詳細地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變。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1、 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科學方法、精確的度量以及數據的統計方法的強調,是馮特心理學的傳統特色。
內省法,即由個體系統地檢查自己有關特定感官經驗的思維和感覺。
結構主義即心理和行為的結構的研究。

所有的人類精神經驗都可以作為基本成分的聯合來理解。這個觀點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2) 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意識是流動的,是與環境持續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動的內容,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為和機能,而不是心理的機能。

對那些使機體適應環境和有效地發生功能的、習得的習慣,賦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 當代心理學的觀點

(1) 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

引導心理學家在基因、大腦、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中尋找行為的原因。

心理現象與社會現象能夠最終依據生物化學過程加以理解:即使最複雜的現象,也能夠通過被分析或簡化為更小更具體的單位來理解。行為是被軀體結構和遺傳過程所決定的。經驗可以通過改變內部的生物結構和過程來改變行為。

(2) 心理動力學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人的行為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行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緊張度。

(3)行為主義觀點(behaviorist perspective)

尋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環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為。首先,行為主義者分析先行的環境條件。其次,他們把行為反應研究的主要對象看作是理解、預測和控制行為。最後,他們查看跟隨反應出現的可觀察到的結果。

它對嚴格的實驗和仔細定義的變數的強調,影響了心理學的大多數領域,其原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類。

(4)人本主義觀點(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們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選擇能力的有能動性的動物。人類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潛能得到不斷發展。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尋找行為模式;關注個體所體驗到的主觀世界;試圖研究整體的人,將一種整體的觀點運用於人類心理學。

(5)認知的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維以及所有的認識過程——注意、思考、記憶和理解。

行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環境事件和過去的行為結果所決定。一些最重要的行為是從全新的思維方式中產生的,而並非是從過去使用過的可預測的方式中產生。想像與過去和現在完全不同的選擇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們能夠朝著超越當下環境的將來而工作。

(6)進化論觀點(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心理能力和身體能力一樣,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以達成特定的適應性目標。把極長的進化過程作為中心解釋原則。

(7)文化觀點(cultural perspective)

研究行為的原因和結果中的跨文化差異。

確定研究者發展出的理論是否適用於所有人,還是只適用於一個更小的特定人群。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點建議

孫子兵法提到了用兵兩害:一、費錢——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二、耗時——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孫子兵法也提到了用兵兩利:一、就地補充——卒善而養之;二、速戰速決——故兵貴勝,不貴久。

今天武漢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封城了,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減緩了因春運造成的病毒的快速擴散。但我認為不能長時間封城,封城久了,造成的壞的影響更甚,且不能治本;用孫子的話說,就是費錢且耗時。如何使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爭速戰速決呢?孫子提到了兩點:一、就地補充——就是加大宣傳,廣泛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二、速戰速決——集中資源,打殲滅戰。另外我再加上一點:「堵」與「疏」結合。

戰勝病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帶病毒者並隔離。那麼如何找出這些帶病毒者呢?一、疏:加大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病特徵,引導有病毒癥狀者主動找醫生進行治療;二、堵:在人員集中區域設立檢測點,檢測過往人員,勸導帶病者去醫院治療;三、社會懸賞: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早治療是避害,能拿到懸賞是趨利,管理就是解放人性。

社會懸賞這一招現在政府還沒有用上,社會懸賞可以懸賞發現帶病毒者、可以懸賞主動治療者……那為什麼我建議用這招呢?原因有:一、可以廣泛發動群眾,同時利用收益和危害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發現病發者可以防止危害自己又可以拿到懸賞);二、現在的很多人要錢不要命,主動治療不光能救命,還能拿到錢,這能鼓勵很多人積極地去治療;三、對於那些在公共場所進行檢測的人員,檢測到一個病人不光減少了社會危害,還能拿到獎勵,相信這些檢測人員更是幹勁十足了;四、依靠政府現有的社區、網格等行政機構的力量難以控制局面,可以依託各小區物業公司(他們才真正了解社區),發動各物業公司的力量並進行懸賞,發現帶病者給予物業公司獎勵並給物業公司提供相應的支持,將社會責任與現實利益相結合,鼓勵眾多的物業公司參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五、懸賞的辦法投入的成本少,起到的社會效益高。

發現了所有的帶病毒者,下一步就是隔離治療了。武漢是重災區,鑒於目前的形勢,應該向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幫助,集中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醫療資源抗擊病毒。可以在漢口快速搭建大的臨時野戰醫院,設立隔離帶,將新發現的病人集中收治,將支援的醫生安排在這裡對病人進行救助,集中資源打殲滅戰。

嬉空間項目失敗的若干總結

來新項目半個月了,一直想寫一篇關於嬉空間項目失敗的總結。嬉空間項目從案場進場再到後期,再到後來的失敗,本人從前到後都是見證者。事情已過去,就不把失敗歸咎到任何人身上。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事後總結還是要有的,這裡簡單寫一寫項目失敗對自已的一些啟發和教訓。

首先談一談項目的失敗對自已的一些啟發:

一、做事要看全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能急功近利。做為物業服務行業,雖然賺錢是根本目的,但還是要通過服務來獲得利益,要時刻不忘初心,那就是做好本源服務。沒有好的服務,就猶如空中樓閣,不能長久。通過優質的服務建立與業主以及甲方的信任,站穩腳跟,再考慮後面的賺錢。另外,在物業多種經營過程中,盡量少與甲方和業主爭利,他們都是決定物業公司生死的衣食父母,人大都是逐利的,看似良好的關係在現實利益面前往往不可靠。

二、行事要重「道」,上下同欲者勝。《孫子兵法計篇》: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那如何得「道」呢?我總結了幾點:1、重宣傳,抓員工的思想工作。經常向大家通報目前的形勢,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激勵大家團結一心,鼓勵大家一起與項目共患難;2、要有嚴明的紀律。對破壞團結、違反原則、吃裡扒外的人及時清除出隊伍;對於積極出謀獻策、對項目有貢獻的及時予以獎勵;3、心裡裝著他人的利益,並讓大家清楚這一點。士為知已者死,絕大部分都是這樣,不能只顧自已的利益,甚至為節約成本而做出損害大家利益的事;4、領導者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當出現危機或有重大行動時,特別是大家需要「主心骨」時,領導者至少要站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5、不能過河拆橋。不能一段危機過後,就把矛盾引入內部,而忘記大家共同的困境,否則下一次,就沒人與你共患難。

三、打敗對手的最好時機是在對手立足未穩之時。當初歸屬甲方的泰高物業剛進入時,團隊新組建,尚末磨合好,立足未穩,如果趁此時就採取激烈的反應,想辦法阻止新物業的進入,成功的把握還是有的。待新物業完全進入並站穩腳根,再對抗起來就麻煩了。

四、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雜於害而患可解。當初把項目的電錶過戶給甲方,從原來的我方交電費轉為甲方交電費,大部分人認為是甩掉了包袱,卻沒看到背後的危害。到最後打官司時,大家才發現這個行為默認了我方同意放棄項目而由甲方接管項目,成為了極其不利於我方的證據,造成了我們從2018年5月份以後的堅守變得毫無意義(法院因我方過戶電錶代表默認同意撤場而判決不支持2018年5月份以後的物業費收入)。對重大決策,要慎之又慎,兼顧利弊,不光要能看到眼前的好處,還應該看到長遠的害處。

五、要重視情報信息的收集,知已知彼,掌握決策主動權。在甲方物業進入後,給我們造成了不少的麻煩。在此過程中,我們大都是被動應對,不佔主動權。如果能重視情報工作,就能做到知已知彼,佔據主動。可以從四方面著手:1、發動群眾,多方打聽對方的情況;2、「用間」,花錢收買甲方物業內部員工,獲得情報信息;3、犯之以事,勿告以言,並且注意事前保密;4、及時發現並清理自己內部泄露信息者。

六、出手就要有力地打疼或打垮對手,減少不能給對手造成心理陰影的動作。甲方物業給我造成了一些麻煩,雖然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反擊,但大都無關痛癢,反而讓對方越搞越來勁。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行動目的不明確,計劃不周密,興師動眾卻造成了我方人員士氣的下降。抓住對方的弱點並展開一次有效的行動,不光能打擊對方的士氣,也能鼓舞我方的士氣。

七、不要一味被動防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大多數時間裡,項目上的形勢其實是我強敵弱,因為在項目上我們雙方人數相當,但我們有其它項目的外援,實際上的情況是我強彼弱。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利用其它項目的支援只是用來防止對方鬧事,實際效果相當不好,因為主動權是掌握在進攻一方手裡的,對方什麼時候鬧事,在哪裡鬧事這些我們都不知道;而且支援本項目的人員不可能每天都守在項目上,經常勞師動眾,給其它項目也帶來負擔。所以一味消極防守,是不明智的。對方找我們一次麻煩,我們就應該集中兵力,給其造成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更大的麻煩,打得一拳開,免復百拳來。一系列兇狠的報復,明智的對手絕不敢輕易再惹麻煩。

八、要及時止損,學會認輸。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聽「永不服輸」,因為人們不愛聽壞消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到最後兩次官司都打輸了,大局已定,站在理性的角度講,項目已成為「雞肋」,就沒必要再繼續耗下去了,因為每月人員成本支出頗大,更主要是人心散了,大家都在混日子,耗下去沒有太大的意義。這時候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項目失敗的責任,及時止損划上句號,避免給公司造成更大的成本損失。認真吸取失敗的教訓,把未來的路走好,這才是贏!

公司做得好的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臨陣不換將,危機到來先定將心。公司這點做得很對,穩人心先穩將心。

二、有急必援。嬉空間有事需要支援時,其它項目都能來人,這點做得非常好。

在嬉空間期間自已做得好的地方:

一、從案場到轉後期,沒有過往經驗,但通過翻書、上網、請教領導,很快適應了項目後期的工作。

二、項目由前期轉後期的頭三個月里,獨自處理眾多車主不交停車費、堵崗亭、闖崗亭、破壞公共設施等事件;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共計為項目追回各類賠償款共計5020元,建立起了正常秩序。

三、代理主管期間,人員編製保持穩定,部門兄弟軍心穩定,大家都能各司其職地做事,項目末出現一起火災、被盜或治安事件;

四、管理崗亭停車費期間,制定並規範操作流程,收費記錄齊全,及時堵塞漏洞,防止收費人員犯錯誤;並且能做到以身作則,每個月經手的幾萬塊錢停車費全都說得清並全部交公;

五、在部門內部發現多名吸毒人員時,原則問題不沉默,積極配合警察全部幹掉他們,保證了隊伍的純潔性;

六、每次項目出現緊急情況或衝突時,自己都是沖在最前面的;

七、動員部門兄弟收集了很多信息,並上報給項目經理做決策;

八、工作認真負責,對得起公司發的薪水。

自己今後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一、待人接物不要太低調忍讓,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忍讓換不來尊重。

二、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不要太感情用事,要積極爭取自已的利益,因為你的背後站著父母孩子。

三、不要對人太熱情,幫人是美德,但幫錯人,會給自已帶來麻煩,看人要看準一點。

一切都按計划進行中

雖然受到一些阻力,但還是克服掉這些阻力順利地在這個月初調到了新項目來過渡,這也是計劃中的一部分。來到新項目,好好地配合項目發揮最後一些作用,做好在花樣年的最後一個月工作。這不為別的,一來通過努力的工作來報答新項目的項目經理(克服阻力,花力氣把我調到現在的這個項目);二來自己認為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做到有始有終。

新項目同事都挺好,這幾天我和大家相處得不錯。來到新項目,最開始要做的是弄清項目的情況,看有哪些可以是自己出得上力的。首先了解到的就是項目缺編嚴重,之前項目一直都沒招到人。於是我在星期六晚上在網上編輯好招聘信息並發布到58同城,然後星期天打電話挨個通知並約好面試時間。結果星期一來了三個,星期二來了二個,全部被聘用,本周將全部入職。來項目的第五天,解決了項目一直以來未解決的缺人的問題,算是為項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並且通過這個機會鍛煉了自已的招聘能力。

自己的到來,除了解決了項目缺編嚴重的問題,還讓項目有了一些變化,這主要歸功於項目經理宋經理的從善如流。

第一是原來死氣沉沉的項目微信群,這幾天頓時活躍起來了。以前在別的項目,我總跟大家強調一句話:「做了事不宣傳,等於白做!」,這句話,我今天又帶到了這裡。我來的第一天就在群里發一些維護停車秩序、拾撿案場外圍地面垃圾、驅趕其它樓盤小蜜蜂等圖片發群里,拋磚引玉的效果不錯,宋經理及時鼓勵大家效仿,於時原本安靜的微信工作群頓時活躍起來了。

第二是在昨天參加來項目的第一次周例會時,我提出的幾點建議,大都被宋經理採納(沒有被採納的意見她也說明了原因)。這讓我覺得我在這個項目有發揮的空間,要不是答應了另一個公司下月初去上班,我還真的想留在這個項目。今天早上,項目案場的環境就有了改變:一、原本珍藏在儲物間的雨傘被拿出來擺在門口,在雨天為業主提供借傘服務;二、原來髒兮兮的崗亭早上有保潔阿姨在擦玻璃;三、大門口原本沾滿泥巴的地面被我們用水沖洗乾淨,減少了銷售大廳保潔阿姨的工作量(門外的泥巴被看房業主和上班人員一路帶到了銷售大廳,弄得室內衛生難做)。通過這些改變,案場服務和環境都得到明顯改善。

在以前的項目盡職盡責努力付出卻沒得到職場中人應有的回報,我原來總結為跟錯了人,幫錯了人。但現在再回想起來,最主要還是自已的原因,如果發現沒有自已發揮空間時,為什麼還寄希望於領導的聖明?為什麼不早些籌劃跳出來?說明白了,還是貪戀安逸的環境。35歲以後,我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在花樣年的最後一個月,努力干好每一天。下個月,去新的公司,那將是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三個計劃方案決定未來五年的方向

最近這兩星期一直在留意求職機會,這將決定以後至少五年的職業方向。

上周六面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是做高端商業和寫字樓的。公司首先很正規,然後最吸引我的有三點:一是知名的大型的商業中心,可以在這裡跟著那些更有經驗的同事學到以前學不到的東西;二是該商業中心也是從無到有地在籌備中,還沒有正式開業,這樣的環鏡有自已發揮的空間;三是跟我孩子買保險,這點非常人性化,感覺到了該公司的滿滿誠意,「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更能激發我往後忠於公司、忠於事業的工作熱情。目前面試、資料提供等環節都通過了,還在等最終消息;對於這樣的公司,對我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把它列為首選穩妥計劃。

另一個激進一點的計劃是光谷一家籌備中的工業園區物業公司。它吸引我的地方有三點:一是有機會獨立操盤一家物業公司;二是待遇將比我以前的都好。劣勢也有二點:一是離家比較遠,上班二個半小時路程;二是公司規模比較小,不一定買社保公積金。這家約下周一去面試,對面試還是有信心的;雖然沒有當物業項目經理的經驗,但整個物業工作流程和組織架構還是挺熟悉的。如果一切順利,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激進計劃。

如果以上穩妥計劃和激進計劃都不能實現,那就執行保守方案——繼續在現公司發展,但是調換一個項目,繼續努力工作和學習,等待新的機會。目前也在積極推進中,不日就有消息傳來。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但三個計劃無論哪一個方案成功,都對自己未來五年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以不變應萬變,無論何時,做好眼下的工作,積極地多學一些東西,總是對的,其它的不妨平常心對待之。

準備換工作了

來現在的公司工作快四年了。這四年里,收穫頗多,最重要的是終於有機會實踐自己的管理理論,可惜到後來卻失去了獨立操盤一個部門的機會,所以決定跳出圈子,出去重新尋找機會。四年里,流過血、流過汗,為自已堅持的理想付出過,但當失去了一些機會的時候,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著付出要有收穫。找一個值得付出並且能有所回報的地方,我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現在所在的公司,雖然想繼續在這裡付出,但對我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儘管我一直認為在哪裡學的東西就回報在哪裡。

今年35歲了,35歲是一道坎;我感到有些焦慮,這也是我決定要換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覺得我有些等不起了,趁現在還不算太老,應該多折騰一下,去能學到更多東西的地方經歷一些事情,這樣才能成長得更快!在一個熟悉的舒適區呆久了,總不是長久之計。

我的理想並不太遠大,只想將來能有機會能獨立操盤一家公司,並帶領眾人大殺四方。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現在連獨立操盤一個部門的目標都漸行漸遠……現實真的很無賴,我只是想通過自已的努力,憑著自己的能力往上走。有時候你不得不認為:有關係有後台還是挺管用的。沒有後台沒有關係,你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我想自己把握自已的命運,不隨便依附於任何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在所不惜。

我想,天下之大,總有我的一席之地,繼續努力吧!

生活需要儀式感

今天周末,趁一家人都放假在家,於是計劃給女兒提前過生日。老婆中午午飯以後就在廚房裡忙上忙下,為晚上的生日晚餐準備著。至於我嘛,做飯水平差了點,只好打打下手,出去跑跑腿買點東西啥的。晚上五點多鐘,弟弟和弟媳打電話來說因為臨時有重要的事,無法回來跟娃過生日了,於是我和娃她媽、娃她爺爺、娃她奶奶一起跟娃過生日。生日需要儀式感,以前的每年生日都陪娃過,今天是娃七歲生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為娃唱生日歌,十分開心。娃也長大了,心裡有自已的想法了;以前每年過生日許願,回過頭就告訴我們她許的什麼願望,今年卻不告訴我們自已的生日願望,還說說出來就不靈了。雖然儀式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安排,一切循規蹈矩地聚在一起唱生日歌,然後許願吹蠟燭,接著就開始分蛋糕吃蛋糕……但我覺得最最重要的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

像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它是一種敬畏,一種美好,一種精緻,一種態度,它無需做給別人看,只需要你從內到外的用心,讓平凡的生活里充滿著獨一無二的感動。想以前碰到老婆之前,家裡平平淡淡,很少有儀式感之類的,在認識老婆以後,我們的生活改變了許多,生活中多了一些儀式感。像我們家裡人以前過生日很少有買蛋糕之類的,更別提有唱生日歌之類的儀式,只覺得不需要這些繁文縟節。後來認識了老婆,老婆說需要弄這些,慢慢地受她影響,於是後來爸媽每年過生日,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回來一起吃頓團圓飯,給爸媽唱上生日祝福歌。女兒是最幸福的,從小到大可以說得上是開開心心地長大,有家人的陪伴和愛,並且在她的生活里充滿了很多的驚喜和儀式感。我們希望我們的父母能長生不老,女兒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台國產奔圖印表機帶來的驚喜

因為現在娃小學老師布置作業經常要求列印作業,於是打算買台印表機。看了一段時間,準備雙十一買一台國產的奔圖印表機。為什麼買奔圖的印表機呢?一是因為性價比高,二是因為想支持一下國貨。

今天收到印表機了,第一時間拆開包裝,根據說明書組裝好。然後摸索著把家裡的一台帶DEEPIN系統的筆記本、一台帶DEEPIN系統的台式機、一台帶WINDOWS系統的台式機和華為手機連接上印表機。WINDOWS系統台式機連印表機很簡單,DEEPIN系統台式機和筆記本連接印表機時,做了一些嘗試,最終搞定。奔圖印表機支持國產的DEEPIN操作系統,不得不說,國產印表機這一點做得很好。

把家裡區域網內的電腦和手機設備都連接好印表機後,列印出了第一張文件——《孫正義的兵法核心》。列印效果很不錯,字跡清晰乾淨,不比我們公司的那台惠普印表機差。往後自己想列印一些學習資料,也可以用上這台國貨印表機了。

總結:國貨已今非昔比了,很多國貨已經趕得上國外貨的水平,有的甚至比外國貨還好。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可以的話,請儘可能支持國貨。從小事做起,支持國家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