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到今天為止,已背誦完了《孫子兵法》十三篇。雖然有的章節不能從前到後地順暢背誦,但能背誦所有的段落。下一步準備再花三個月時間,每天從前到後完整地讀二篇,然後達到能從前到後完整背誦的程度。
讀《孫子兵法》也有近一年時間了,一邊背《孫子兵法》十三篇,一邊看一些輔助學習理解的書籍,如華杉寫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以及郭化若寫的《孫子兵法譯註》。這二本輔助學習《孫子兵法》的書寫得非常好,很有參考價值。本人覺得《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類似於現代的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廟算,就是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對比。「五事七計」,從五個方面,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打完分,就能知勝,叫「多算勝,少算不勝」。算下來能贏,就可以打;算下來自已分數沒別人高,就不要戰。所以孫子不相信以弱勝強,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
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行動必有代價,戰爭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賬,值不值得。古人言「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因為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傲之主,率領疲憊之民,這國家就要亡了。
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是修鍊自己,而不是惦記打敗別人。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先修鍊自己的筋骨,讓自己成為不可戰勝的,讓自己沒漏洞,然後敵人出漏洞。如果敵人比我們弱小,或者和我們強弱差不多,而且他沒失誤,沒漏洞,就不能打。「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就在於他什麼時候失誤。
四、要能等待,能忍耐。戰爭這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所以關鍵是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人們往入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可接受的。要有這個認識,一輩子「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的結果可能是死。
五、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無意義。孫子說「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如果打了勝仗,但不能達到平定的目的。都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打一百場勝仗幹什麼?打勝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們,才能勝敵而益強。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叫平定天下。
六、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戰術原則。孫子說「故兵以詐立,以分合為變者也」,打仗要詭詐多變,懂得分兵和集中兵力。
七、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自己,自己強大了,再等待勝機出現,等最有把握時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自己不強,就不要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