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第二次校注

今天第二次校注了《黃帝陰符經》,我想表達的主張,在幾千年前黃帝也有同樣的表述:

五元(五氣朝元)置治,山海疆域開化啟蒙,井田、都師、九州安靖,崑崙(道教語,指頭腦)須彌(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祖庭(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所在,這裡指弘道)四面,中央尊土厚生,億民繁衍,天道好生。

聖人難現,瞽民漠視,死無覺醒。

蚩猶遺族,陰謀隱患,五洲鬼妖,貽害萬年。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事物發生的樞紐),萬化安;獵其富,盜賊弱(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並且抓要害,就能保證各種不確定因素得到平定;把盜賊的財富掌控住,盜賊就會偃旗息鼓),此聖化之道。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屠魔(通「逮」,抓捕)之。其盜機也(盜賊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天下莫能見,莫能(無,沒有;不;無知的)知。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別銳利)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排除利益的誘惑,身心專註一事,就可以一倍的兵力達到十倍的戰鬥力。如果一個軍隊的統帥也能夠做到身心不亂,主事專註,白天黑夜都會認真思考,反覆掂量,那樣十倍的兵力可以達到萬倍的戰鬥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蚩役九黎,猶奴三苗,善勿忍於惡。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人內心的慾望,是由於物慾的刺激而產生的,人一旦沉溺於物慾,就會被物慾所葬送。睜大眼睛看清楚現實和我們目前的處境)綱為武,善莫愚(關鍵在於要敢於對惡勢力使用武力,我良善之輩切莫愚蠢)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天沒有主觀心施恩於萬物,萬物卻感受到了這種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家脈鼎傳(上天最大的私心,就是想要我們把權利都用到造福大眾上,讓帝位在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

禽之制在氣,獸之制在血(制服禽在於一鼓作氣,制服獸在於敢流血死拼)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恩生猶害,魔害消恩(如果對禽獸心生憐憫,就會被這些人面獸心的猶所殘害;邪惡勢力最會恩將仇報,忘恩負義)

最後我想說的是:魔獸不除,雲門失音(這些妖魔禽獸不早日除掉的話,中央政令將不出中南海)。我們應該越挫越勇,越戰越勇,壓制住邪惡勢力!

阪泉之戰

相傳黃帝時期,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中,炎帝和蚩尤也是兩個很強大的部落的首領。炎帝和蚩尤成為黃帝最大的兩個對手。黃帝修整軍隊,經過充分的準備後,黃帝與炎帝兩大部落在阪泉發生了大規模交戰。經三次的激烈戰鬥,黃帝部落聯盟獲得勝利,初步建立的黃帝對中原地區的領導地位。

阪泉之戰是中華民族遠祖炎黃二帝之間最著名的一次戰役。《史記》開篇《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這次戰役後組成炎黃部落聯盟,使黃帝取代炎帝。

距今5000多年前,炎帝、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史傳炎帝成為部族首領後,「定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相傳他是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有熊,即河南新鄭縣。春秋《國語》載:「少典娶嬌氏,生黃帝、炎帝」。又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又有一種說法是:少典國國妃有嬌氏生炎帝,而黃帝母則是少典國君聰明美麗的次妃。「生於軒轅之丘,名曰軒轅」,軒轅即黃帝。按照這種傳說,則炎帝、黃帝是同父異母兄弟。

炎帝出生後,被養於姜水濱,故以姜為姓。炎帝是個傳奇人物,史載他「牛首人身」。這當然不可信,而是當時炎帝部族以牛為圖騰,故把部族首領神化了。在他率領部族東遷途中,擊敗了不少當時散布在長江流域的諸多弱小部落。炎帝在陳定都時,與一個叫「九黎」的部族發生了多次戰鬥。「九黎」部族是當時長江中游一帶各部族中比較強大的一支(亦有河北涿鹿之說),首領蚩尤性格殘暴。炎帝與蚩尤多次大戰,力不能敵,只好由陳地敗退到阪泉(今扶溝)一帶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後再戰蚩尤。而蚩尤在大勝以後,更加躊躇滿志,也打算休整一段再乘勝追擊,一舉殲滅炎帝,然後消滅黃帝。

就在炎帝與蚩尤作戰時,居住在有熊的黃帝部族已逐步發展壯大。相傳他建造房屋、養蠶制絲、做衣服、造船、造車,還發明了文字。黃帝看穿了蚩尤的陰謀,就召集謀士商計對策,選定三月三日出兵,首先收復炎帝,然後再滅蚩尤。

黃帝為了和炎帝修好,先派遣使者從新鄭來到阪泉(今扶溝),說服炎帝歸順,共同對付蚩尤。炎帝不僅沒有採納黃帝的建議,而且還準備在阪泉與黃帝大戰。於是,黃帝就親自出征,率領數十萬兵馬,圍困阪泉。

開戰後,黃帝率領「熊、羆、狼、豹、貙、虎」六部軍隊在阪泉之野與炎帝擺開戰場,六部軍隊各持自己的崇拜物為標誌的大旗,黃帝作為六部統帥也持一面類似「大纛」之旗,列開了陣勢。首先,炎帝在黃帝沒有防範的情況下,先發制人,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經常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應龍用水熄滅火焰,黃帝帥兵將炎帝趕回阪泉之谷,囑手下士兵只和炎帝鬥智斗勇,不傷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豎起七面大旗,擺開了星斗七旗戰法。炎帝火戰失利後,面對星斗七旗戰法,無計可使,一敗塗地,躲回營內不敢挑釁。黃帝仰慕炎帝的醫藥和農耕技術,決心與他攜手創建文明國家。他在炎帝營外擺陣練兵,千變萬化的陣法層出不窮,星斗七旗陣,讓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繚亂,在長達三年多的操練中,使各部的戰鬥力逐漸增強,而炎帝利用崖頭作屏障,只能觀望陣勢。然而,黃帝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一邊以星斗七旗戰法練兵做掩護,一邊派人兵日夜掘進,早將洞穴挖到炎帝營的後方。忽一日,黃帝兵將突然竄出,偷襲了炎帝陣營,活捉了炎帝。

黃帝在這場戰爭中,經「三戰然後得其志」,阪泉之戰以後,黃帝、炎帝連同分別從屬於他們的一些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超越親屬部落聯盟的新型聯合體的雛形,確立黃帝的領導地位,拉開了英雄時代的帷幕。為了徹底征服炎帝,黃帝又派人出營勸說炎帝歸順,與之結盟。炎帝被黃帝的舉措和誠意所感動,於是就同意結盟聯合,甘願稱臣,發誓不再與黃帝抗衡。

黃帝與炎帝聯合,組成炎黃部落聯盟,聲威大振,不久與蚩尤部落開戰。阪泉之戰,這這場發生在炎黃二族之間的兄弟之爭,使炎黃集團合二為一,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全面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