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的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核心立場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4個具體方面:

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二、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

三、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

四、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基本要求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其中又包括以下要點: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勢頭;

3、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

二、堅持「五個統籌」:

1、統籌城鄉發展;

2、統籌區域發展;

3、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4、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三、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在其報告中又加上了第六個統籌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1、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

2、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

3、正確認識和處理髮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係;

4、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1、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決策;

2、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贏得國際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4、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5、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社會主義越發展,民主也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好、發展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3、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廣泛性和包容性。

4、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也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1、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與中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

1、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2、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利的利益關係得到切實落實,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3、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4、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充分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幾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需要全面把握和體現。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中國共產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執政能力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就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保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恆課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有一以貫之的,又有與時俱進的。

《商君書》之商鞅馭民五術

封建社會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徹底推翻封建主義。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深遠。其中愚民政策一直是帝王將相的必備絕技。愚民術其實也沒什麼神秘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民愚易治。做過管理的人都知道愚笨的人比較好管理,因為他們沒有思想、沒有主見、沒有見過世面,甚至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既聽話又好忽悠。缺點就是:能力不足。如果下面的人都能力突出,才華出眾,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觀點,對於平庸的領導來說,確實不好管理。

下面講商鞅的「馭民五術」:

1、一民(統一思想,文化管制);統一思想,壟斷意識形態,實施愚民政策。

2、弱民(國強民弱,民眾無反抗之力);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疲民(讓人肉體上忙得沒空作精神追求);為民尋事,使之疲於奔命,不得消停,然後換來統治者的安穩;不停徵戰,更卒、正卒、戍卒,不停徭役,力役、雜役、軍役,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4、辱民(剝奪民眾的自尊,讓民眾甘願當奴隸);使之匍匐於生計,毫無自尊自信,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天生活於恐懼氛圍。

5、貧民(讓民眾出於貧困狀態,最多滿足基本生存,人窮志短就不會想要自由了)。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余財,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只得依賴國家分給,否則便會餓死。

不過從客觀來說,當時的秦國,民風與中原六國相差極大,民風好私鬥,法令不行,民風粗陋,被中原六國譏諷至甚。國府無藏金,民眾無餘糧,兵甲不強盛,亟待改革變法以圖存。在當時實施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正如商鞅自己所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一切都應該以當時的形勢變化為轉移,商鞅用這種方式把人強行捏合在一起只能是暫時的,但是並不能長久有效。數百年後的秦始皇也推行這種方式,結果卻是土崩瓦解。商鞅的這種做法,違背了人性,所以不能持久。雖然秦國依靠商鞅而強大起來,但沒有仁義,最終還是土崩瓦解了。

中國曆來的制度都是「外儒內法而濟之以道」,表面上披上儒家的外衣,其本質依然是法家思想,讓人們當一些不開化的人,這也就導致中國千百年來最不缺的就是奴性和麻木不仁。當我們看到晚清時期中國人幫著英法聯軍運送後勤物資,看著中國人眼看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竟然還趁火打劫,看著這裡面竟然有「華勇營」這個漢奸編隊的時候。我們要斥責的不是這些人的缺乏國家觀念,而是在這些人這些行為背後的可惡的制度。我們更應該咒罵的是千百年來坑害了中國無數人的「馭民五術」,只有破除了這些東西,中國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931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