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肖申克的救贖》

一個人腳下書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陪著無數人走過了生命中最難熬的日子。

讓悲觀者繼續前進,無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絕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開始思考。

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汲取不同的能量。

多年前,看這本書,看到的是激動人心的越獄橋段,如今重溫此書,才悟出了書的深意。

01

「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存在於世間的每一種事物之中。」

誰也料想不到,那個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銀行家,竟然會被指控為殺掉妻子的冷血殺手。

儘管證據不足,安迪仍蒙冤入獄,肖申克監獄的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入獄的第一晚,是最難熬的。

出乎意料的是,在新入獄的獄友整晚哭喊冤枉時,安迪不發一聲。

事實上,這個喜歡地質學的銀行家,當晚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暫時忘記痛苦的事情。

從瑞德那裡買來鶴嘴鋤後,每個難熬的夜晚,他都用雕刻打發時光。

這個愛好,不僅讓他不至於沉淪黑暗無所事事,也是他自我救贖的開始。

一天,他百無聊賴在牆上刻字,卻意外發現牆上的混凝土有脫落的跡象。

畢業於緬因大學商學院的安迪,不僅有著出色的金融學知識,還因為興趣輔修了地質學和建築學。

肖申克監獄建於三十年代,那時候混凝土技術還不過關,幾十年的風雨早已腐蝕了牆體。

略一思考,他意識到也許可以挖一條通往外部世界的隧道。

於是,靠著那個鶴嘴鋤,他每天晚上悄無聲息地挖著通道,第二天再把挖出來的泥土藏在褲腿里,帶到操場上。

在監獄工作的時候,他一邊勞動,一邊觀察著監獄的構造。

其他囚犯只能看到囚牢、操場,獄警和獄卒;安迪看到的則是地下的通風管道、下水道和緊急通道。

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就是他認知世界的藍圖。

安迪之所以能絕處逢生,找到通往自由大門的道路,離不開他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超乎常人的認知力。

生活的一切難題,書中自有答案。

對於每個人來說,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都是在為未來埋下一顆彩蛋,它會在人生的某一刻成為驚喜的饋贈,幫我們橫渡萬丈迷津。

02

書中,最扣人心弦的情節有兩處。

一次,在修葺屋頂時,安迪聽到獄警哈德利抱怨,說自己獲得了哥哥的遺贈,但需要繳納一大筆稅款。

冒著被射殺的風險,他壯著膽子告訴哈德利:

「每個人一生中可以饋贈配偶一次禮物,金額最高可達六萬元,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知曉安迪銀行家身份的哈德利,放鬆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幫助。

安迪第一次用專業技能,為獄友們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的福利。

那一刻,他們在屋頂沐浴著陽光,獲得了片刻的自由。

第二次,典獄長諾頓突然查房。

望著海報後面的隧道,安迪拿起藏著鶴嘴鋤的《聖經》裝模作樣讀了起來。

典獄長接過安迪手中的聖經問道:「你最喜歡哪一章?」

安迪略加思考之後,用書中一句經文回答:「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一家之主。」

一句話,誇得典獄長心花怒放。

監獄長旋即說出這段經文的出處,並表示自己更喜歡「我是世上光芒之源,跟隨我就不會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光輝」這句話。

安迪說:「約瑟福音第8章第12節。」

監獄長向安迪投來欣賞的眼光,然後把聖經還給了安迪。

因為喜歡閱讀,熟讀《聖經》,安迪救了自己。

經過兩次試煉,安迪的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典獄長把他從洗衣房調到圖書館工作,讓他幫忙洗黑錢;

獄警們開始找安迪報稅理財,監獄的圖書館也成了所有獄警的「避稅天堂」。

他的才能對監獄掌權者有用,獄警幫他解決了一直侵犯他的變態「三姐妹」。

他不再需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在監獄裡也活得像個體面的自由人。

同樣置身監獄,有人苟延殘喘,有人被獄警活活打死,而安迪憑藉讀過書,獲得了監獄裡最難得的東西——尊重。

肖申克監獄,未嘗不是一個微觀的社會,安迪的經歷揭示了一個樸素且扎心的「潛規則」:

這社會本就不公平,你有多有用,就有多特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參差,取決彼此的能力水平。

不讀書的人生是沒有選擇權的,只能被生活逼到最逼仄的角落。

讀書的人,更有機會打破階層的禁錮,拾階而上,成為讓人尊敬的人上人。

一個人腳下書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03

在肖申克監獄,有人嚮往高牆外的星辰大海,有人安於牆內的平淡與秩序。

圖書管理員布魯斯顯然屬於後者。

服刑50年後,接到假釋通知的他,卻故意製造了一次犯罪,企圖繼續留在監獄。

但伎倆被識破的他,還是被迫離開了。

然而多年來的與世隔絕,讓他對外面的世界無所適從。

街上川流不息的車流,讓他驚慌失措;高聳入雲的建築,讓他倍感窒息。

出獄後的他被分配在超市工作,然而他衰老遲緩的行動,總是被顧客投訴指責,生活在高壓狀態之下,他甚至連覺都睡不安穩。

在監獄裡,他是個有教養的體面人;在社會中,他是個落魄的「多餘人」。

每天活在恐懼之中的布魯斯,一年後選擇了自殺。

書中有句話說得很好: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這種「體制化」如一把刀,斬斷人與社會的聯繫;又如一副麻藥,麻木著每個人的心智。

在監獄裡被體制化的人比比皆是。

而安迪卻時刻警醒自己,即便每天累得筋疲力盡,他仍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他連續六年,每周堅持給州政府寫信,請求撥款為肖申克監獄圖書館添置圖書。

在安迪的不懈努力下,州里最終決定給肖申克監獄每年800美元的補助,安迪用它來買了各種種類的舊書和唱片等。

原本狹窄破舊的圖書館,成了新英格蘭州最大的監獄圖書館。

幾乎任何領域的書籍資料,安迪都能想方設法弄到。

27年與世隔絕的日子裡,美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安迪靠著圖書館裡的海量資源,始終和時代保持同頻。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

儘管身體被囚禁,安迪的靈魂始終是自由的。

因為通過閱讀,他能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儘可能觸摸時代的脈搏,而不至於被體制化慢慢殺死。

書猶良藥,可以醫愚;書如巨尺,可以丈量世界。

也許我們身囚於三尺之地,但仍能通過讀書,去感受外部世界生生不息的變化。

04

影片的結尾,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通過鑿了19年的地道,成功逃出生天,在太平洋的小島上安度餘生。

肖申克監獄,一個堅不可摧的牢籠,安迪卻以知識為鑰匙,叩開了通往自由的大門。

他精通金融知識,能幫所有獄警避稅理財,所以他在監獄有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

他能把《聖經》倒背如流,所以典獄長第一次查房時,沒有發現他藏在《聖經》的那把鶴嘴鋤;

他在監獄圖書館研究地質和氣象學,所以他能挖通牆壁,爬出500碼的地下管道;

他懂得戶籍政策,所以能利用幫典獄長洗錢的機會,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身份,為越獄後的生活做準備。

一切都是那麼巧合又自然。

每一個不起眼的知識和技能,都在冥冥之中幫助他叩開了通往自由的大門。

佛典里有一句話:「功不唐捐」,用在安迪身上恰好合適。

這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更沒有白讀的書。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未來某一個時刻得到回報。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在你看不見的方向,你播下的種子正在悄悄生根發芽,終有一天,它們會長出一片森林。

轉自:https://m.toutiaocdn.com/i703522950287171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