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馳車,古代一種輕型戰車。駟,古代稱拉一輛車的四匹馬為「駟」,後來引申為四匹馬拉的一輛車為一駟。千駟即戰車千輛。按照當時規定,每輛馳車配備步兵72人和披甲士官3人,共75人。千駟,共有官兵75000人)
,革車千乘(革車是專運糧食、器械等的輔助性兵車。這種車子是用皮革縫製的篷車,因此稱為革車,也叫守車、重車、輜車。乘,輛。按規定,每輛革車有保管、打柴挑水、飼養各5人和炊事員10人,共25人。千乘,即四馬革車1000輛,共有官兵25000人)
,帶甲十萬,千里饋(運送糧食等)
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孫子說:凡用兵的方法,出動輕型戰車千輛,輜重運輸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還要越境千里饋運糧秣,那麼前方、後方的軍需開支費用,招待國賓、使節的用度,用於武器保養維修的膠漆等器材的補充,車輛、盔甲的保養,每天都要耗費千金,然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動。
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短虧;虧損)
,久暴(顯露;暴露)
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用這樣的軍隊去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會耗損武器裝備、挫傷軍隊的士氣,攻城就會使軍力耗盡,軍隊長期在外作戰就會使國家財政發生困難。這武器裝備耗損,軍隊士氣挫傷,軍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麼其他的諸侯就會乘機發起進攻,(到那時候)即使有再足智多謀的人,也沒有好辦法來挽救危局了。所以用兵作戰只聽說過穩紮穩打速戰速決的,沒有見過取巧戰爭持久的。這戰爭持久而對國家有利的,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增添、積累)
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需要一再徵集,糧秣不需要多次運送,武器裝備從國內取用,糧秣則設法在敵國奪取,所以軍隊的糧秣就可以充分得到滿足了。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牛)
、大車,十去其六。
國家之所以會因為用兵而使經濟陷入貧困是由於遠道運輸,遠道運輸會使百姓陷入貧困。鄰近軍隊駐紮的地方,物價必然上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的財富枯竭。(百姓財富枯竭導致)政府財政枯竭,就要急於加重賦役。國力耗盡,財富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要耗去十分之七;政府的財力,也會由於車輛破損、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櫓以及運輸用的大牛、大車的徵集補充,而損失掉十分之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所以聰明的將帥務求在敵國解決糧草供應問題,吃敵國一鍾糧食,抵得從本國運輸二十鍾;用敵國的一石草料,抵得從本國運送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奮起;奮發)
也;取敵之利(物資出產)
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所以要使軍隊英勇殺敵,就應激勵部隊;要使軍隊勇於奪取敵人的物資,就必須用財貨作獎勵。所以在車戰中,凡是繳獲戰車十輛以上者,就獎賞最先奪得戰車的人,並且要將敵人的旗幟換上我軍的旗幟,派出自己的士兵和俘虜來的士兵夾雜乘坐,對俘虜的士卒要善待他們(以為我所用),這就是所謂「戰勝敵人的同時也越加壯大自己」。
故兵貴勝,不貴久。
所以用兵貴在取得勝利,不貴在曠日持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司命,星名,主知生死)
,國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懂得用兵作戰的將帥,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