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眼中的“无为”

孔子在《论语》中说:“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注解为白话文为:执政凭借道德,那么不需要用刻意的行为就能够感化百姓,不用说什么就能让人信服,无需施行刑法就能治理成功。奉行道德治理的人用最简单的政策就能驾驭烦琐的事物,以道德来决断的人用最冷静的策略就能制住蠢蠢欲动的天下,依道德从事的人任用极少数的贤人就能让众多的人服从。

在这里,儒家说的“无为”是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鬼谷子在《捭阖》篇中说:“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注解为白话文为:这贤良与不肖,智慧与愚笨,勇敢与怯懦,在仁厚美善方面有着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捭,也可以阖;可以擢进,也可以黜退;可以轻贱,也可以敬重,要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管理。

在这里,鬼谷子说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尤其是顺应人性的规律。我们把这个概念代入到《鬼谷子》全文中,就能够理解鬼谷子的智慧。

老子在《帛书老子德道经》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注解为白话文为:天下最柔软的力量,可以自由随意游走于最坚硬的事物中;无形的影响力能够透入到没有间隙的事物中,我因此认知到“顺应自然不妄为”是有益的。不言的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能做到啊!

在这里,老子说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为什么这样解释?我们且来看《帛书老子德道经》中的另外两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段话注解为白话文为:以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心态去作为,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来处事;研究还没有发生但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把出现的小问题当作大问题来对待,对待个别、局部出现的问题要放在普遍的、全局的角度来重视,以品德回报怨恨(不要心存报复而让自己陷入怨恨的黑渊)。这里面的“为”是指作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段话注解为白话文为:(如果谁不顾万物本性和规律,)将来想要捉拿着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妄为的,我看其不会得以成功的。这天下(的统治权)是天下人赋予的神器!不是可以妄为的!!妄为者会遭到失败,控制(天下)者会失去天下。这里的“为”是指妄为。

综合这两段话中“为”的意思,可以看出“无为”的意思肯定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帛书老子德道经》是三玄之一,如果加上“无为”的玄学意思,无为——无违。两个意思一总括,那就对了!老子说的“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妄为。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意思代入到《帛书老子德道经》全篇之中,我们就会发现通篇注解得非常顺畅和自然。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