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們稱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的結構是從小千,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這個三千是講它組成的結構,而不是這個大千世界是三千個。

中文名:三千大千世界

略稱:大千世界

類 別:佛學

描述:佛教的宇宙觀

出 處:《大智度論》

釋義: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時間的遷流,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空間的劃分,東、西、南、北、上、下,十方。

世界

一個日月圍繞照耀之下的時空。

小千世界

1000個世界。

中千世界

1000個小千世界。

大千世界

1000個中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金剛經》中也有「四維上下」的說法。

佛教指出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佛說宇宙「法而如是」,即客觀規律自然生成就是這樣的。對遠古的人類,佛該怎樣說出這些超前深邃的知識體系呢?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世界。在這裡佛用「一個日月所照」來比喻形象而正確的表達了這概念。

佛指出一千個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注意,佛經里的數字大多都是比喻,比如這裡的三千,只是比喻為數量級的多,而非指實數)。佛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

再進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

一中千世界(包含1000個小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千大千世界/9857382

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

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說得一席話值得深思:

1、送醫院時人沒死,治幾個月人死了,你說是治好了,還是治死了?

2、糖尿病:開始一個加號吃了十年的葯變成為四個加號,你說是治輕了還是治重了,而且還能堅持十年……

3、大夫自己高血壓十年,自己都治不了自己,卻給一年高血壓的患者開藥方。大夫自己糖尿病五年、痛風八年給發病一年兩年的患者治療,滑稽可笑吧?

4、醫院大樓越蓋越大,病人越來越多,如果醫生能夠治好病人,應該是病人越來越少呀。

5、癌症患者手術、放療、化療後兩至三個月死亡,還傾家蕩產。不住院治療或許能多活兩年或更久長,是醫學的成就還是悲哀?

6、什麼樣的人要去醫院?第一需緊急搶救的人;第二緊急止血的人;第三接胳膊接腿的人;第四孕婦臨產的人。其它的人群調整心態、配合運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均衡營養綜合調理就行啦!

記住:免疫力是好的醫生,健康長壽的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4799084/answer/2775599316

體用五行之間的關係

所謂體用,就是梅花易數中使用很頻繁的一個詞語,是根據《周易》中的佔法,以易卦為體,以卜筮為用而得來的。而梅花易數中的體用,代表事物之間的運動變化,然後區分主體和客體。

比如我們以數字起卦,然後也求出了動爻。那麼動爻在下卦的時候,下卦就是用;動爻在上卦的時候,上卦就是用,沒有動爻的就是體。

「體」代表你問的這個主題,而「用」代表外邊的事情和主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體用劃分開來,那麼體用都有自己的五行,彼此之間就存在生克的關係,所以我們接下來就是分析體用之間的關係,一共分為五種,分別是用生體、體和用相同、體克用、體生用、用克體,下面逐步為大家說明。

體用五行之間的關係

第一:用生體用生體,就是外部增益你,當然是大吉。比如體是金,用的五行是土,這就是土生金,也就是用生體。外部來給你力量,幫助「體」,所以會獲得增益的效果。

第二:體用比和體用比和,就是體和用的五行是相同的。比如體是金,用也是金,這是體用比和,寓意內外相同,同心同德,這也是小的吉利。

第三:體克用體克用,就是說自己佔主動,小吉。比如你的體是金,用的五行是木,金克制木,也就是體克用,說明你佔據主動,你可以決定這件事做還是不做,有主動權,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四:體生用體生用,就是自己消耗來生扶外界,有小凶。比如你的體是金,用的五行屬性是水,金生水,也就是體生用,很顯然這是消耗自己的氣去幫助外界,好比拿了錢財去幫助別人,有一點小的兇險。

第五:用克體用克體,是外界的事物克制自己,傷害自己,屬於大凶。比如體是金,用的五行是火,火克金,也就是用克體。當你做某件事,佔到了用克體,如果還是一意孤行,那麼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災難。

警惕氣象武器發展

呼風喚雨,是人們留存在心中的一個夢想。而氣象武器會將它變為現實。

還記得科幻大片《全球風暴》中多國科學家研製出的氣象衛星網路「荷蘭男孩」嗎?正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性氣象災難,人們開發出氣象衛星網路,並用其成功控制了災害天氣。但隨即這一氣象衛星網路被別有用心的人操控,搖身一變成為「氣象殺手」,給全世界帶來一場浩劫。

事實上,氣象武器早就不是什麼傳說了,歷史上也不乏運用氣象武器造成特定地區氣候異常的先例。

氣象武器是利用氣象控制技術人為製造出各種特殊氣象條件,用以干擾、破壞或直接摧毀敵方一系列武器平台的總稱。隨著氣象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戰場上「呼風喚雨」已不是夢想,一些氣象武器一定程度上還具備了「末日武器」的潛力。面對一些軍事強國有增無減發展氣象武器的勢頭,人們在對此深表關注的同時,更擔心氣象武器發展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戰爭與氣象早就如影相隨

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從太平洋深處生成,之後短短几天,就快速發展成為破壞力極強的超強颱風。無獨有偶,美國當年遭遇的近30年以來最強颶風「佛羅倫薩」,也被人們稱為「怪獸級」颶風。氣象學家曾做過估算,單是一次中等強度的颱風,就能在幾小時內裹挾著25億噸水移動數千公里。這樣的颱風從海洋中吸收的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難怪人們紛紛驚嘆:要是能把颱風製成「武器」,在戰場上得有多厲害!

其實,歷史上為取得戰爭的勝利,藉助氣象開展「氣象戰」,早已不是「紙上談兵」,戰爭與氣象可謂如影相隨。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借東風」,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掩護軍隊過河而在義大利河邊製造濃霧帶,從古至今巧用氣象條件奪取戰爭勝利的事例不勝枚舉。

相比於常規武器,氣象武器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作戰之道」:天氣中的任何變化,都蘊含著巨大能量;氣象武器有一定隱藏性,使用起來往往出其不意;氣象武器不需要消耗大量彈藥,等等。這也難怪,《孫子兵法》里把氣象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種要素之一。甚至有軍事強國明確提出,要把氣象武器技術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威力巨大、作戰費效比低的氣象武器,早就得到一些軍事強國的「另眼相看」。

隨著氣象科學的快速發展,人類目前已經掌握了20多種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諸如人造洪水、人造乾旱、人工造霧消霧、人造寒冷酷熱、人工控制雷電和人工引導颱風等,都可在軍事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就拿傳說中的「太陽武器」來說,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利用鏡子反射太陽光,將羅馬人的無敵艦隊燒成灰燼的故事或將成真。1994年,俄羅斯就曾在衛星軌道上安放了一種「鏡片」,實現了4萬米高空集中反射光,而聚集熱源中心溫度達數千攝氏度,幾乎可毀滅地球上的一切物體。

人們曾初嘗氣象武器的厲害

說起越南戰爭,人們一定對美國秘密實施的「大力水手」行動記憶猶新。美軍先後耗資2160萬美元,出動飛機2.6萬架次,利用東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盛行、季節性多雨的氣象條件,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為了實施史無前例的人工降雨作戰,美軍多次制定計劃,派遣眾多氣象學家進行大規模實驗。行動中,美軍派出了最為精銳的第54氣象偵察中隊,並為之配備了特別改裝的WC-130A氣象偵察機和RF-4C「鬼怪」偵察機。據估計,他們將胡志明小道地區的雨季延長了30~45天。這場大規模人工增雨,直接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泛濫,嚴重破壞了北越軍隊的補給線。從那時起,人們初嘗氣象武器的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軍方甚至提出過「氣象控制比原子彈更重要」的觀點,一直致力於氣象武器研究,先後進行過數十個秘密氣象研究項目。美國政府專門建立了主攻氣象武器研究的麥金萊氣候實驗室,並逐步應用於戰場實踐。還是在越南戰場,美國空軍就曾實施過名為「熔岩突擊隊」的戰場行動,通過從空中向地表拋撒特殊化學物質,製造出了更為複雜的泥濘環境,助力美軍的戰爭行動。

除美國外,英國、蘇聯等國家都是氣象武器的追捧者。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不斷對外發射頻率範圍集中在10赫茲頻段的電磁波,經過脈衝調製後聽起來像啄木鳥發出的聲音。有西方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頻段的電磁波能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斷層,使高空的氣流改變路徑,最終有可能製造出連續數月甚至數年的乾旱天氣,同樣也能造成毀滅性的洪水災害。在氣象控制方面,英國軍方目前已經有能力控制一定範圍內的晴雨天氣,且成功率高達93%以上。英國軍方還在阿富汗戰場對塔利班武裝打擊中,使用了最新研製的熱壓氣霧武器,能通過濃霧爆炸雲團造成建築物內敵人的傷亡。

通常情況下,單純擁有氣象武器並不管用,必須得配合使用氣象探測裝備、氣象信息傳輸設備、氣象預報設備等,才能一起發揮威力。目前,一些軍事強國使用軍用氣象衛星、氣象偵察飛機、多普勒天氣雷達等先進氣象探測裝備,實時獲取氣象資料和情報。之後藉助氣象信息傳輸設備,實現氣象探測數據和氣象預報數據高速率高質量傳輸。在此基礎上,即便是氣象武器真的要使用,也需要根據具體的作戰要求,結合氣象探測、傳輸和預報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攻擊。這可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敢輕易涉獵的領域,氣象武器的背後是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具體體現。

或將帶來末日災難的「雙刃劍」

別以為沒有「颱風武器」!早在1969年8月,美國就曾進行過一次代號「黛比」的颱風播撒試驗,不僅降低了颱風的最大風速,還使颱風提前轉向。此後,其又多次在大西洋上進行人工引導颱風試驗,以顯示其在人工影響颱風技術方面的實力。

氣象武器雖然沒有躋身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行列,但它的殺傷力和破壞力不容小覷。同時,氣象武器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旦使用失誤,極有可能對作戰雙方造成難以估量的嚴重影響。美國和蘇聯從20世紀中期就開始地震武器研究,不僅進行了地下核爆炸觸發地震試驗,在控制地震能釋放方向上也已經各有所成。

1970年,美蘇兩國還曾藉助氣象武器干擾古巴降雨過程,專門展開過一場「乾旱之戰」。此外,諸如美國製造人工閃電的「天火」計劃、製造人工颶風的「烈風」計劃,以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計劃研製的類似森林大火的「火風暴」,無一不是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氣象武器。目前,美國空軍、海軍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還在共同開展「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通過向地球大氣層發射大功率高頻電磁波,從而引起氣候異變,最終誘發暴雨、洪災、颶風等重大氣象災害。這種氣象武器一旦使用,勢必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生物等造成不可逆轉的毀滅性破壞。

早在越南戰爭結束後,聯合國就曾通過《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于軍事目的公約》,明確規定禁止使用能造成大範圍、長期或嚴重氣候改變的軍事手段或其他恐怖手段。1992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對這一規定再次做出了明確認定。然而,以戰爭為目的的氣象武器研發活動似乎並未「偃旗息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某些軍事強國正在進行或近期進行過的氣象武器研發計劃就有數十項,有的國家已推出了可用於實戰的氣象武器。這不得不令人深思,人類能否「把持住」氣象武器這把可能誘發末日災難的「雙刃劍」!

轉自: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9-08/23/content_241590.htm

緣木求魚

成語出處

(孟子)曰:「王之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成語故事

有一天,孟子來王宮裡拜見齊宣王。寒暄數句後,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您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齊宣王只是笑了笑,沒說什麼。孟子恍然大悟地感嘆了一下,接著說:「是因為甜美的食物不夠吃嗎?還是因為輕而暖的衣服不夠穿?或者是因為美艷的女人不夠看?是因為美妙的音樂不夠聽,還是因為阿諛奉承的臣子不夠使喚?這些,我想您身邊的人都會儘力滿足您的,難道您就真的為了這些?」 

齊宣王連忙辯解:「不是的,大夫誤會了。」 

孟子說:「那麼,您最大的願望就很清楚了。您想擴大國家的疆土,讓秦國、楚國那樣的大國都向您稱臣,給您供奉,您自己做天下的盟主,並統領四方。」 

眼看自己的心思被孟子看穿了,齊宣王只好默認。可孟子卻看了齊宣王一眼,用嘲笑的語調說:「如果您心懷這樣遠大的夢想,就以您如今的所作所為去衡量,若想實現那個理想,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齊宣王一聽,羞臊得臉頓時紅了。

成語啟示

「緣木求魚」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或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它用來形容人們做事不得其法,或者追求目標的方式不正確,因此無法實現願望。

共同信仰

「聯想總裁柳傳志說:『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好比一顆顆珍珠,需要一根線把它們連接起來,組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我們現在缺乏的就是這根線,所以我們的珍珠都散落著。』這根線就是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它是在企業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形成的一種通過共同的規範信仰價值觀,將團隊成員聯繫在一起,對事物產生共同理解的文化沉澱。」

以上是《管理心理學》書中的一段經典論述。然後我好奇的問了一下ChatGPT:中國人的共同信仰是什麼?

ChatGPT答: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融的國家,因此,中國人的共同信仰並不是單一的。然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等傳統思想和文化信仰對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傳統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中國人的共同精神追求和文化認同。

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的教導,強調仁愛、禮儀、中庸之道和社會和諧,對中國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儒家文化倡導的家庭觀念、教育理念和忠誠、孝順的美德,至今仍然是許多中國人遵循的行為準則。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強調順應自然、內心平和以及長生不老的理念,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醫學養生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影響。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佛教的慈悲為懷、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等觀念,深入人心,成為許多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中國還有一些地區和民族特有的信仰,如藏傳佛教在藏族地區的流行,伊斯蘭教在回族、維吾爾族等民族中的影響,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民間信仰和習俗。

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廣和普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踐行,成為新時代中國人的共同信仰和行為準則。

綜上所述,中國人的共同信仰是一個多元並包、不斷發展的體系,包含了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和現代價值觀念的融合。

團隊

管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典型的企業團隊可以分為以下3種。

1.野牛團隊

野牛有尖銳的牛角,且個個高大強壯,但本能上沒有集體作戰的意識和本領,遇到身體弱小其很多倍的獅子、老虎、豹、狼等動物攻擊的時候,多會丟掉性命。另外,野牛團隊遷徙時,「頭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他牛是絕對跟從「頭牛」的,如果「頭牛」出現了問題,則整個野牛團隊將不知所措。

2.螃蟹團隊

當一群螃蟹被抓到竹簍里後,其中有一隻奮力往上爬,其他幾隻就拚命拉後腿,結果是誰也爬不上來。螃蟹團隊的特點是,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結果是整個團隊的績效下降。另外,螃蟹團隊毫無感恩可言,相互拖後腿,相互堤防甚至相互憎惡,於是冤冤相報,最終一事無成。

3.飛雁團隊

大雁團隊都會本能地呈「人」字形飛行,前面的大雁在飛行過程中為後面的大雁創造上升氣流,雁群的飛行效率因此提升70%以上。在飛雁團隊中,可以說沒有英雄,也可以說大家都是英雄。

管理心經:大雁在飛行時,領頭雁是最累的。當領頭雁感覺不能再承受疲勞時,它會自動「退居二線」,而後面的一隻大雁便自動頂替他的位置……如此往複,每隻大雁都有機會當領頭雁,每位成員都會參與到整個飛行流程當中,整支隊伍也因此而顯得活力十足。讓團隊成員儘可能地發揮各自的才能,使他們真正參與到團隊的整體建設中去,這樣的團隊會產生整合後的聚變,形成超強的戰鬥力。

——本文轉自《管理心理學》

包容、開放的中國?

問ChatGPT:

為什麼說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符合西方利益?

ChatGPT答:

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符合西方利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合作與貿易:中國的市場龐大,對於西方國家企業來說,一個開放的中國意味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投資潛力。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能夠促進雙方經濟增長,實現互利共贏。

2、全球問題解決:在處理全球性問題時,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反恐和防止核擴散等,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其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有利於國際合作,有助於形成有效的全球治理。

3、政治穩定與和平: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全球的穩定與和平。中國的和平發展能夠減少地區衝突和戰爭的可能性,為西方國家提供穩定的國際環境。

4、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文化交流可以增進相互理解,減少誤解和偏見。中國的包容和開放有助於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5、科技與創新:中國在科技和創新方面的開放態度能夠促進知識共享和技術交流,有利於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西方國家和企業可以從中受益。

6、多邊主義: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這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因為它有助於維護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保障各國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能夠為西方國家帶來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有助於構建一個穩定、繁榮的國際環境。

    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戰國時代趙人藺相如奉命攜帶國寶和氏璧出使秦國,雖受到秦王威脅仍安然而返的典故。

    公元前283年,趙王取得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派人遣書趙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諸位大臣商議,但最後得不出結論,因為奉璧予秦國,則害怕得不到城池,不奉璧予秦國,則害怕被其攻打。

    就在這個懸疑未定之時,宦官頭目繆賢上前向趙王獻計,表示其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趙王則問:「何以得知?」 繆賢則表示以往他曾經犯罪,欲逃亡燕國,但藺相如阻止他,並問向他曉以利害,最後他亦因為沒有出走燕國,反而得到趙王饒恕的機會。因此他認為藺相如有智有謀,可委重任。

    趙王於是召見藺相如,並詢問藺相如應否以和氏璧換取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向趙王分析,秦強趙弱,不可不換。但趙王問如果給予秦王和氏璧,而秦王不給予他城池,可以怎辦。而藺相如則回答說不論怎樣,趙國都要冒風險,寧可秦國理虧,也不可讓趙國理虧。並且表示他願意攜璧入秦,而且如果秦王反悔,必保證完璧歸趙,趙王於是派他出使秦國。

    秦王於章台接見藺相如,藺相如奉璧予秦王。秦王喜形於色,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及左右觀看,這時左右皆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無意將城池給予趙國,於是向秦王說和氏璧有瑕疵,想向秦王指出,並向秦王取回璧玉。藺相如在取回和氏璧後即站在大柱旁,向秦王說:「趙王在眾臣異議中仍力排眾議,接納臣之提議,因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況秦國為一大國!趙王為了保存秦趙之友好,在齋戒五日後使臣奉璧入秦。可惜秦王不但沒有給予趙國城池的打算,而且還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實在是對臣的戲弄。」

    說畢後,藺相如即作出撞柱的姿態,而秦王因為怕破壞了和氏璧,於是假意給予趙國十五個城池,但實際為全不可得到的地方。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奸計,於是借故要秦王齋戒五日才奉上和氏璧,以拖延時間。就在這數天,藺相如派侍從攜璧返回趙國,自己留下應付秦王。

    秦王在齋戒五日後,於大殿上設置九賓之禮,並傳召藺相如,藺相如應召上殿,並向秦王說:「秦國自秦繆公以來二十餘位君主,並未有信守誠諾者。因此臣誠恐秦王欺騙趙國,已命人持璧歸趙。秦強而趙弱,如果大王先割十五城予趙國,再派遣一位使者至趙國,趙國立即交出和氏璧。臣知道欺騙大王之論罪當誅,所以臣請赴湯鑊之刑,並不會有任何異議。」秦王與其群臣只得苦笑,這時左右之人正想將藺相如帶去行刑。但秦王卻制止,認為殺了藺相如也不會有大作用,不如放了他,保存秦趙之間的友誼。因此藺相如成功完璧歸趙。

    藺相如歸國後,趙王認為他不辱使命,保存了趙國的體面,於是封其為上大夫。最終,秦國不給予趙國城池,趙國亦不給予秦國和氏璧。

    善為易者不佔

    早上9:30左右我打算就今天可能發生的事情,掐指一算。我在前面文章里提到過,掐指一算必須在無意識或者大腦放空的狀態下才行。但是在剛才掐指一算時,我明顯的感覺到腦袋裡有意識。

    結果在掐指一算之後,得出了本卦雷澤歸妹,互卦水火未濟,變卦火澤乖

    根據這三個卦來看,我發現這三個卦之間的邏輯關係非常混亂,順著這個脈絡,我從中沒有得到任何啟示。於是我明白了:剛才被領導通過腦機介面輸入意識了,剛才的卦是領導有意讓我掐出來的。恐怕這個雷澤歸妹才是領導想表達的東西吧!

    看來在非自然狀態下算出的卦,還是可以輕易識別的。然後我也意識到在當前這種「全程安全可控」的現狀之下,我們掐指一算又大概率是不準的!領導通過腦機介面技術往我們的大腦中遠程輸入指令或意識,這和天通過卦象給我們傳遞啟示,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那麼如何應對這種無處不在的控制和干擾呢?我認為只能通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隨機地使用各種占卜方法。如果實在無法做到,那還是回歸到搖銅錢占卦。因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做到控制硬幣正反面的(當然不排除未來某一天可能會做到)。

    如果某一天科技水平能做到遠程控制硬幣正反面了,那我們該怎麼辦?我不由的想到了荀子說的一句話:「善為易者不佔!」是的,真正善於《周易》的人是不用占卜的。無招勝有招,才是最高境界!

    但願我能搶在科技發展的前頭達到《周易》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