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篇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振作)(徵兆;跡象)(臉上表現出的神氣、樣子)(流露感情)於聲,而後(知曉;明白)。入則無法家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註解:

舜成長於田間勞作之中,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買賣奴隸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臨到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思想,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以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徵兆顯現於臉上,感情流露於聲音,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守護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常常會滅亡。由此可以知道,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丟棄,拋棄)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pàn,古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註解: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不如作戰中的人心團結。

方圓三里的內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運,然而不能取勝(的原因),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的原因。

城牆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也並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棄城而逃,是對作戰有利的地理形勢不如作戰中的人心團結的原因。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不能依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這一點,攻打被內外親屬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註解:

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堅持正義。

生命是我想擁有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擁有的,所以我不願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使我厭惡的,所以我不願意因為厭惡死亡而逃避某些禍患。如果讓人想擁有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只要是可以活命,什麼事情干不出來呢?如果讓人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什麼事情干不出來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擁有生命,卻不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卻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確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擁有的東西,也的確有比死亡更使人厭惡的東西。這種心原本不只是賢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保持它罷了。

一籃子飯,一碗湯,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餓死。如果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人雖然餓著肚子也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踩踏後再給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於接受。可是現在,萬鐘的傣祿卻有人不問合乎禮義與否就接受了。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奉養以及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妻妾的奉養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嗎?這種做法叫做喪失了本性。

御狗之道

這二天發現一個規律,上級領導跟我發微信消息後,只要我一看,馬上心裡就會咯噔一下,心臟產生震顫。這可不是因為我膽子小,受了驚嚇;我可是那種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人。想來事情起因應該是因為前幾天上級領導安排我做某件事情,我提出了不同意見。

這樣說,大家可能聽不明白,請看看下面的心理學試驗案例就會明白髮生了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俄國伊萬·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試驗。說的是一條狗,在條件刺激(聲音)的環境下,讓它去做指定的動作,然後給它點甜頭(食物),重複幾次以後讓狗習得這一條件反應。往後只要狗聽到聲音,便會不由自主地條件反射地去做主人想要的事情。還有一個懲罰的習得試驗,說的還是一條狗,在條件刺激的條件下,如果狗做了某個動作,就給予電擊懲罰,重複幾次以後,狗也習得了這一條件反應,以後將不會再做出類似的動作。

領導的做法哪裡是「御人之道」,分明就是「御狗之道」。現在是萬物互聯、全程安全可控的時代,領導讓你做某件事,一般不會直接跟你傳達命令,他只需要在千里之外用腦機介面往你的腦袋裡輸入一個念頭就可以了。你照做了,會給你點甜頭;如果違抗,就會讓你受到懲罰,常見的比如讓你心臟震顫、心梗、頭疼、生病,或遙控你身邊的機器人整你……我曾經把遭遇過的事情專門做了總結並且寫了一篇文章——《也許下一個就是你!》,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面對當下普遍運用的這種御狗之道,我們首先要警惕自己被調教成了習得性無助,要積極地用智慧進行抗爭。畢竟我們是人,不是狗,人是有智慧的!狗只能通過順從主人而得以生存,而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我們人肯動腦筋。

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智慧,多洞察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人只有先認知了真實的環境,才能去更好地適應環境。建議大學有時間多學習一下《孫子兵法》,學好了這個最基本的生存智慧,就可以讓我們不懼怕這些妖魔鬼怪。

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窗外傳來隔壁大興路小學升國旗時播放的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噢?喔!原來國歌仍在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