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五行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又稱十二支。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紀時、紀月。地支紀時就是將一日均分為12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時為現在的23~1時,丑時為1~3時,等等,稱為十二時辰。地支紀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等等。地支與十天干順序相配,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為周期用以紀日、紀年。

地支五行

1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此以奇偶分陰陽。

2 、寅、卯、辰、巳、午、未為陽,申、酉、戌、亥、子、丑為陰。此以四季分陰陽,春夏為陽,秋冬為陰。

十二支與陰陽五行

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

巳午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

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

子亥屬水,子為陽水,亥為陰水。

辰戌丑未屬土,辰戌為陽土,丑未為陰土。未戌為干土,丑辰為濕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濕土者其中藏水。

十二支藏干:子 — 癸,丑 — 已癸辛,寅 — 甲丙戊,卯 — 乙,辰 — 戊乙癸,巳 — 丙戊庚,午 — 丁已,未 — 已丁乙,申 — 庚壬戊,酉 — 辛,戌 — 戊辛丁,亥 — 壬甲。

十二支與四時方位/地支

寅卯東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少陽見於寅,壯於卯,衰於辰。寅卯辰屬木,司春,為東方。

太陽見於巳,壯於午,衰於未。巳午未屬火,司夏,為南方。

少陰見於申,壯於酉,衰於戌。申酉戌屬金,司秋,為西方。

太陰見於亥,壯於子,衰於醜。亥子丑屬水,司冬,為北方。

十二支月建/地支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月建以十二節令為準,即立春後,寅木當權,驚蟄後卯木執令,清明後辰值班,余仿此。

十二支配十二時辰/地支

23-1 點為子時, 1-3 點為丑時, 3-5 點為寅時, 5-7 點為卯時, 7-9 點為辰時, 9-11 點為巳時, 11-13 點為午時, 13-15 點為未時, 15-17 點為申時, 17-19 點為酉時, 19-21 點為戌時, 21-23 點為亥時。

十二支配生肖/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支配人體/地支

十二支配身體:子為耳,丑為胞肚,寅為手,卯為指,辰為肩、胸,巳為面、咽齒,午為眼,未為脊樑,申為經絡,酉為精血,戌為命門、腿足,亥為頭。

十二支配臟腑:寅為膽,卯為肝,巳為心,午為小腸,辰戌為胃,丑未為脾,申為大腸,酉為肺,亥為腎、心包,子為膀胱、三焦。

陰陽五行的由來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稱。是上古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陰陽學說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孳生著、發展著和變化著的。

五行是一種文化。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資生、

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這個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運動。用現在的解釋有動能的意思。

金,不是黃金。是堅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國字「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五行中對」木的解釋。生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一個「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髮出來的一個枝一片葉。

水,代表流動,具有循環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熱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說這五種物質是相互變化的,相互影響的。這種變化和影響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陰陽學說裡面的說法。

嚴格的說,五行學和《易經》沒有根本的聯繫。只有在運用《易經》的法則和占卜的時候,《易經》才和五行學產生聯繫。

轉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10.html

五行屬性

五行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學說是漢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素問》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貴更賤, 以知生死, 以決成敗·”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古代漢族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國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基本屬性
 
木——植物
 
火——熱能
 
土——土地
 
金——金屬
 
水——液體

五行屬性對應關係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頭)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紮根土裡;木材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石料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泉水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看似相剋,其實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甲為棟樑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屬性·方位

木:東方,甲乙,綠色,青龍
 
火:南方,丙丁,紅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黃色,黃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屬性·八卦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火—離: 離為火;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水—坎: 坎為水;

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五行地理
 
五行學說里,南方屬於火,東方屬於木,北方屬於水,西方屬於金,中央屬土,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屬性·季節關係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長夏屬土,長夏是夏和秋之間的一段過度期,天氣濕熱,莊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時期,所以長夏屬土。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穫,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古人認為一年可細分為五季,分別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

五行屬性·時間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歲首,年長即回歸年,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沒有閏月。干支歷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
 
所以干支歷的月份按五行來說:
 
寅、卯、辰月屬木,主宰春季,代表東方;
 
巳、午、未月屬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屬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屬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單個而言都屬土,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後一個月。

干支的五行屬相對照表

01甲子金鼠  02乙丑金牛  03丙寅火虎
04丁卯火兔  05戊辰木龍  06己巳木蛇
07庚午土馬  08辛未土羊  09壬申金猴
10癸酉金雞  11甲戌火狗  12乙亥火豬
13丙子水鼠  14丁丑水牛  15戊寅土虎
16己卯土兔  17庚辰金龍  18辛巳金蛇
19壬午木馬  20癸未木羊  21甲申水猴
22乙酉水雞  23丙戌土狗  24丁亥土豬
25戊子火鼠  26己丑火牛  27庚寅木虎
28辛卯木兔  29壬辰水龍  30癸巳水蛇
31甲午金馬  32乙未金羊  33丙申火猴
34丁酉火雞  35戊戌木狗  36己亥木豬
37庚子土鼠  38辛丑土牛  39壬寅金虎
40癸卯金兔  41甲辰火龍  42乙巳火蛇
43丙午水馬  44丁未水羊  45戊申土猴
46己酉土雞  47庚戌金狗  48辛亥金豬
49壬子木鼠  50癸丑木牛  51甲寅水虎
52乙卯水兔  53丙辰土龍  54丁巳土蛇
55戊午火馬  56己未火羊  57庚申木猴
58辛酉木雞  59壬戌水狗  60癸亥水豬

轉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12.html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認為世界是由五種基本元素組成。在戰國時期形成了五行學說的派別,而其起源則更早。五行學說不但是中醫的理論基礎,而且是周易、八字、算卦等民間預測學的理論基礎。而五行相生相剋,就是五行學說的核心理論。就八字算命而言,其批命的方法也是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為基本構架,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八字命理基礎知識中的五行相生相剋:

陰陽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五行又分陰五行和陽五行。用天干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為陽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為陰五行。陰陽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力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性相剋會厲害,就是說陽五行克陽五行、陰五行克陰五行,可較厲害。而異性相剋則輕一些,比如陽五行生陰五行,或者陰五行生陽五行。這些屬於深層次的知識,茲不贅述。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剋口訣

按語:五行並相生為吉,相剋為凶,均要適度為宜,過則為忌。下面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比如金太旺,反而需要火來相剋;土能生金,土太多了,反而把金埋住了,如此種種,需用心體會。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強水得木,方泄其勢。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滅。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五行之性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丰姿秀麗,骨骼修長,手足細膩,口尖發美,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質樸無偽。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頭髮稀少,性格偏狹,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項長喉結,肌肉乾燥,為人鄙下吝嗇。

火主禮,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上尖下闊,濃眉小耳,精神閃爍,為人謙和恭敬,純樸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語言妄誕,詭詐妒毒,做事有始無終。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度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內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面扁鼻低,為人狠毒乖戾,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其性剛,其情烈,其味辣,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面方白凈,眉高眼深,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疏財仗義,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慾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為人刻薄內毒,喜淫好殺,吝嗇貪婪。

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足智多謀,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性情無常,膽小無略,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從事的行業與方位

宜木者,喜東方。可從事木材,木器,傢具,裝潢,木成品,紙業,種植,養花,育樹苗,敬神物品,香料,植物性素食品等經營和事業。

宜火者,喜南方。可從事放光,照明,光學,高熱,易燃,油類,酒精類,熱飲食,食品,理髮,化妝品,人身裝飾品,文藝,文學,文具,文化學生,文人,作家,寫作,撰文,教員,校長,秘書,出版,公務,正界等方面的經營和事業。

宜土者,喜中央之地,本地。可從事土產,地產,農村,畜牧,布匹,服裝,紡織,石料,石灰,山地,水泥,建築,房產買賣,雨衣,雨傘,築堤,容水物品,當鋪,古董,中間人,律師,管理,買賣,設計,顧問,喪業,築墓,墓地管理,僧尼等方面的經營和事業。

宜水者,喜北方。可從事航海,冷溫不燃液體,冰水,魚類,水產,水利,冷藏,冷凍,打撈,洗潔,掃除,流水,港口,泳池,湖池塘,浴池,冷食物買賣,飄遊,奔波,流動,連續性,易變化,屬水性質,音響性質,清潔性質,海上作業,遷旅,特技表演,運動,導遊,旅行,玩具,魔術,記者,偵探,旅社,滅火器具,釣魚器具,醫療業,藥物經營,醫生,護士,占卜等方面的經營和工作。

宜金者,喜西方。可從事精纖材或金屬工具材料,堅硬,決斷,武術,鑒定,總管,汽車,交通,金融,工程,種子,開礦,民意代表,伐木,機械等方面的經營和工作。

五行對應的身體部位

木: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宜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宜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與胃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過旺或過衰,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過旺或過衰,較宜患大腸,肺,臍,咳痰,肝,皮膚,痔瘡,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腦與泌尿系統。過旺或過衰,較宜患腎,膀胱,脛,足,頭,肝,泌尿,陰部,腰部,耳,子宮,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三命通會》論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者,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北方陰極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陽極而生熱,熱生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風生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濕,濕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剋也,所以相制,此之謂有倫。火為太陽,性炎上;水為太陰,性潤下;木為少陽,性騰上而無所止;金為少陰,性沉下而有所止;土無常性,視四時所乘,欲使相濟得所,勿令太過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禮;木者,其性仁;金者,其性義;惟土主信,重厚寬博,無所不容,以之水則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則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則無自出,火不得土則無自歸,必損實以為通,致虛以為明,故五行皆賴土也。

推其形色,則水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黃,此正色也,及其變易則不然。常以生旺從正色(當生旺則正氣全,可見正色),死氣從母色(水者,木之母,木死絕則黑;木者,火之母,火死絕則青;火者,土之母,土死絕則赤;土者,金之母,金死絕則黃。夫五行死絕則氣歸根,見母之色。凡人遇苦楚而呻吟,母者乃其義也),成形冠帶從妻色(少壯之年及衰老之際,仰妻之是也),病敗從鬼色(病敗之地是鬼旺之鄉,受克則氣歸鬼),旺墓從子色(旺為傳,墓為斂藏,故色在於子)。

其數則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絕減半。以義推之,夫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過與不及皆為乖道。故高者仰之使平,下者舉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損其太過,所以貴在折衷,歸於中道,使無有餘不足之累,即財官印食貴人驛馬之微意也,行運亦如之。識其微意,則命之說,思過半矣。

金木水火土命相生相剋喜忌

木命相生相剋喜忌

喜:琢削、生扶、助火、土培、生旺、有黨成林。

忌:空折、飄落、空亡、動搖、死絕、枯槁、自焚、耗泄、濕爛。

木性騰上而無所止,氣重則欲金任。使木有金,則有惟高惟斂之德。仍愛土重,則根蟠深固。土少則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賴水生,少則滋潤,多則漂流。甲戌乙亥木之源、甲寅乙卯木之鄉、甲辰乙巳木之生,皆活木也;甲申乙酉木受克、甲午乙未木自死、甲子乙丑金克木,皆死木也。生木遇火而秀,丙丁亦然;死木得金而造,庚辛必利。生木見金自傷,死木得火自焚。無風即止,其勢亂也;遇水返化其源,其勢盡也。金木相等,格為斫輪,若向秋生,反為傷斧,是秋生忌金重也。陰木重火,舌辯能言。

生於春月,余寒猶有。喜火溫燠,別無盤屈之拘。藉水資扶,而有舒暢之美。春初為宜水盛,陰濃則根損枝枯。春末陽氣煩燥,無水則葉竭根干,是以水火二物既濟方佳。土多而損力,土薄則財豐。忌逢金重,傷殘克伐,一生不閑。設使木旺,得金為良,終身獲福。

夏月之木,根干葉燥,盤而且直,曲而已伸。欲其水盛,而成滋潤之力,誠不可少。忌其火旺,而招焚化之憂,故獨為凶。喜土在薄,不宜重厚,厚則反為災咎。惡金在多,不可欠缺,缺則不能琢削。重重見木,徒以成林。疊疊逢華,終無結果。

秋月之木,氣漸凄涼,形漸凋敗。初秋之時,火氣未除,猶喜水土以相滋。中秋之令,果已成實,欲得剛金而修削。霜降後不宜水盛,水盛則木漂。寒露節又喜火炎,火炎則木實。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無己任之才。

冬月之木,盤曲在地。欲土金而培養,惡水盛而亡形。金縱多不能克伐,火重見溫燠成功。歸根復命之時,木病安能輔助。惟忌死絕,只宜生旺。

火命相生相剋喜忌

喜:和暖、生助、空亡、炎上、高遠、土照、水濟。

忌:局促、急燥、清冷、水重、木枯、雜黨、木敗、死水之木。

炎炎真火,位鎮南方,故火無不明之理。輝光不久,全要伏藏,故明無不滅之象。火以木為體,無木則火不長焰。火以水為用,無水則火太酷烈。故火多則不實,太烈則傷物。木能藏火,到寅卯而方生。火不利西,遇申酉而必死。生居離位,果斷有為,若居坎宮,謹畏守禮。金得火和,則能熔鑄,水得火和,則成既濟。遇土不明,多主蹇塞,逢水旺處,決定為榮。木死火虛,難得永久,縱早功名,必不久長。春忌見木,惡其焚也。夏忌見土,惡其暗也。秋忌見金,金旺難克制。冬忌見水,水旺則滅形。故春火欲明不欲炎,炎則不實。秋火欲藏為欲明,明則燥。冬火欲生不欲殺,殺則暗。

生於春月,母旺子相,勢力並行。喜木生扶,不宜過旺,旺則火炎。欲水既濟,不愁興盛,盛則沾恩。土多則蹇塞埋光,火盛則傷多爆燥。金見多可以施功,縱重疊妻財猶遂。

夏月之火,勢力行權。逢水制,則免自焚之咎。見木助,必招夭折之患。遇金必作良工,得土遂成稼穡。金土雖為美麗,無水則金燥土焦。再加火助,太過傾危。

秋月之火,性息體休。得木生,則有復明之慶。遇水克,難逃隕滅之災。土重而掩息其光,金多而損傷其勢。火見火以光輝,縱疊見而轉利。

冬月之火,體絕形亡。喜木生而有救,遇水克以為殃,欲土製為榮,愛火比為利。見金而難任為財,無金而不遭妻害。天地雖傾,水火難滅。

土命相生相剋喜忌

喜:生扶、堅厚、疏通、生金。

忌:崩頹、木重、水多、空亡、氣寒、金重、虛淺。

五行之土,散在四維。故金木水火依而成象,是四時皆有用。所忌者,火死酉也,水旺子也。蓋土賴火印,火死則土囚;土喜水財,水旺土虛。土得金火方成大器。土高無貴,空惹灰塵。土聚則滯,土散則輕。辰戌丑未,土之正位,分陰分陽,土則不同。辰有伏水,未有匿木,滋養萬物,春夏為功。戌有藏火,丑有隱金,秋火冬金,肅殺萬物。故土聚辰未為貴,聚戌丑不為貴,是土愛辰未而不愛丑戌是也,明矣。若更五行有氣,人命逢之田產無比,晚年富貴悠悠。若土太實無水,則不和柔,無木則不疏通,土見火則焦,女命多不生長。土旺四季,惟戌土困弱,戌多為人好鬥,多瞌睡。辰未人好食。醜人清省,丑有艮土,有癸水,能潤而膏,人命遇此,主能卓立。

生於春月,其勢虛弱。喜火生扶,惡木太過。忌水泛濫,欲喜比助。得金而制木為祥,金若多仍盜土氣。

夏月之土,其勢燥烈。得盛水滋潤成功,忌旺火煅煉焦赤。木助火炎,生克無良。金生水泛,妻財有益。見比肩蹇滯不通,如太過又喜木襲。

秋月之土,子旺母衰。金多而耗盜其氣,木盛而制伏純良。火重重而不厭,水泛泛而非祥。得比肩則能助力,至霜降不比無妨。

冬月之土,外寒內溫。水旺財豐,金多子秀。火盛有榮,木多無咎。再加土助猶佳,惟喜身強足壽。

金命相生相剋喜忌

喜:木象、土生、空亡、煅煉。

忌:木旺、火旺、墓敗、水寒、金銷、刑煞克害。

金以至陰為體,中含至陽之精,乃能堅剛,獨異眾物。若獨陰而不堅,冰雪是也,遇陽則消矣。故金不煉不成器,聚金無火,難成脫朴之名。金重火輕,執事繁難。金輕火重,煅煉消亡。金極火盛,為格最精。金火全名鑄印,犯丑字即為損模。金火多名乘軒,遇死衰反為不利。大火煉金,幸功名而退速。純金湊水,遇富顯以贏餘。

金能生水,水旺則金沉。土能生金,金貴則土賤。金無水乾枯,水重則沉淪無用。金無土死絕,土重則埋沒不顯。兩金兩火最上,兩金兩木財足。一金生三水,虛弱難勝。一金得三土,頑鈍自損。金成則火滅,故金未成器欲得見火,金已成器,不欲見火。金到申酉巳丑亦可謂之成也,運喜西北不利南方。

生於春月,余寒未盡,貴乎火氣為榮,性柔體弱,欲得厚土輔助。水盛增寒,難施鋒銳之勢。木旺損力,反招銼鈍之危。金來比助扶持最喜,比而無火,失類非良。

夏月之金,性尚在柔,形未執方,尤嫌死絕。火多而卻為不厭,水盛而滋體呈祥,見木而助鬼傷身,遇金而扶持精壯。土薄而最為有用,土厚而埋沒無光。

秋月之金,當權得令。火來煅煉,遂成鐘鼎之材。土多培養,反為頑濁之氣。見水則精神越秀,逢木則琢削施威。金助愈剛,剛過必缺。氣重愈旺,旺極則害。

冬月之金,形寒性冷。木多則難旋琢削之功,水盛而未免沉潛之患。土能制水,金體不寒,火來取土,子母成功。喜比肩聚氣相扶,欲官印溫養為利。

水命相生相剋喜忌

喜:清潔、寬遠、相生、火濟、潤下、西北。

忌:空亡、泛濫、克害、木多、氣寒、枯涸、死絕、焦燥。

天傾西北,亥為出水之方,地陷東南,辰為納水之府。逆流到申而作聲,故水不西流。水之性潤下,順則有容。順行十二辰,順也,主有度量,有吉神扶助,乃貴格。逆則有聲。逆行十二辰,逆也,入格者主清貴有聲譽,忌刑沖則橫流,愛自死自絕則吉。水不絕源,仗金生而流遠。水流泛濫,賴土克以堤防。水火均則合既濟之美,水土混則有濁源之凶,四時皆忌。火多則水受渴,忌見土重,則水不流。忌見金死,金死則水囚。忌見木旺,木旺則水死沉芝。云:水命動搖,多主濁濫,陰人尤忌之。口訣云:陽水身弱窮,陰水身弱貴。

生於春月,性濫滔淫。再逢水助,必有崩堤之勢。若加土盛,則無泛漲之憂。喜金生扶,不宜金盛,慾火既濟,不要火多。見木而可以施功,無土而仍愁散漫。

夏月之水,執性歸源,時當涸際,欲得比肩。喜金生而助體,忌火旺而太炎。木盛則耗盜其氣,土旺則克制其流。

秋月之水,母旺水相,里瑩表光。得金助則能清澄,逢土旺則嫌混濁。火多而財盛,太過不宜。木重而妻榮,中和為利。重重見水,增其泛濫之憂,疊疊逢土,始得清平之意。

冬月之水,司令專權。遇火則增暖除寒,見土則形藏歸化。金多反曰無義,木盛是謂有情。土太過克制水死,水泛漲喜土為堤。

五行相生相剋宜忌大全

五行相剋之宜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濟。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五行相生之忌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五行泄氣之忌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五行反克之忌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五行相剋之忌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五行泄氣之宜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泄其勢。強木得火,方化其頑。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強土得金,方制其害。

其於五行相生相剋之道,斯言簡而盡也。

轉自: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3209.html

五氣朝元

五氣朝元,中華道家修行的技法。指的是通過修行打通任督二脈,身體的五氣歸集到腦海,從而去人間煩惱達成無憂無慮的「神仙」境地。

道教以修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最高境界,成為金仙。「金仙」為仙道極品,即是無極金仙,他不生不滅、永不輪迴。「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家上乘功夫,未能修至如此,則無法進入金仙境界無極圈內。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妙義如下:

三花聚頂

人花 – 煉精化氣,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為輪迴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慾,精不妄瀉,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地花 – 鍊氣化神,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下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天花 – 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五氣朝元

一、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

二、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帝之木氣朝元。

三、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欲,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四、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五、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氣朝元。

以上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天干五合

五合是專指天干而言的,地支為六合。命局中干支五行力量的對比與變化,會充分表現在天乾的五行上,因此天干五合情況的出現,也會進一步影響或改變命局中的五行力量強弱關係。

何謂五合:

所謂合局,意味著干支某種五行力量的集結,合局有兩種情況:
1、一種是合而能化;
2、一種是合而不化,也就是說只有相合的現象,沒有相合的結果。
天干五合有哪些呢?包括甲己相合為土,乙庚相合為金,丙辛相合為水,丁壬相合為木,戊癸相合為火。
正常情況下,此五合一般相合為天乾的某一種五行,如甲木與己土相合,如能合化一般的是合化為己土的五行;
相合的天干在五行上屬於相剋關係,由於天干只有10位,相合者為每隔五位跳一步,在五行上形成相剋的關係,如甲己合,甲木克制己土,乙庚合,庚金克制乙木,其他類推…..
相合者的五行在陰陽上剛好相反,如甲木屬陽,己土屬陰,乙木屬陰,庚金屬陽。

實質:

是指當合局出現時,其中一種五行被改變,如甲己相合為土,便是甲木的五行向土的五行轉化,從而使某一種五行力量集結而力量增強。

表現形式:

A、原命局天幹上有相合的天干五行出現;
B、命局天幹上所透之干與太歲或流年上的天干相合。

成功與否:

並不是每種合局都能合化成功,有的可以合化成功,有的則無法合化成功,五合只要相合,即可以合去原五行,謂之合去,謂之合化成功。天干五合對於改變命局五行力量的分布狀態,具有重要的份量。

規律:

1、如果命局中所合的某一種五行力量強大時,則合局能夠合化成功,如甲己相合,如果命局中己土的力量強旺則天干甲己相合成功, 至於如何判斷某一種五行力量強弱的方法,絕對不能以五行個數來看,我站撰寫的其他文章中有詳細講解。
2、對於甲己相合,如果甲木力量強旺,則合而不為,其實質是甲木克合己土,己土力量減弱。
3、關於妒合爭合的問題,也就是指出現多重合局的情況。如天幹上有兩庚金合一位乙木,便為爭合;天幹上有兩乙木合一位庚金,此為妒合。一般而言,爭合能夠合化成功;妒合則只有相合之像,但最終不能合化成功。
4、看合化的條件,對於兩合者,一定須某一種五行力量旺,才能合化成功,如甲己相合需土旺,乙庚相合需金旺,丙辛相合需水旺,丁壬相合需木旺,戊癸相合需火旺。
5、被克制不能論合化。如對於丙辛相合,如果天幹上透出戊己土,命局中土的力量強旺,旺土克制水的五行,所以天干丙辛合水而不能合化成功。
6、隔位不論合化,如天干兩相合者,在空間分布上位置較遠,也難合化成功,這是因為相合的兩天干位置分布較遠,因而力量分散,合力也較小。
7、有根系不能論合化,如天干乙庚相合,如果乙木在地支有強根,這時的乙庚相合也不能合化成功。
8、不得月令者也不能合化成功,例如丁壬合木,必是寅月,卯月等木旺之時方可合化成功;如是亥、未月等月,丁壬也基本上能合化成功;但是如果月令為申、酉等秋天之時,丁壬合木是根本無法合化成功的。

清凈

釋義

(1) [clean,quiet]∶心境潔凈,不受外擾。如:清凈守節。

(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紛擾。如:圖清凈。

(3) [clean and pure]∶清潔純凈。如:清凈的山,清凈的水。

(4) [concise]∶簡明不繁。如:清凈簡易。

(5) [quiet]∶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如:出家清凈。

國語辭典:

  1. 清靜不紛擾。《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紅樓夢.第十回》:「我是清凈慣了的,我不願往你們那是非場中鬧去。」
  2. 清純乾淨。《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古來有生人投於中,不可作油,此水頓清凈。」《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況且清凈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來蹧蹋?」
  3. 佛教用語。指離惡行過失、煩惱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願現前 眾等,身口清凈。」唐.張謂〈送僧〉詩:「一身求清凈,百毳納袈裟。」

百科釋義:

清凈,道家哲學。是清潔純凈的意思。也可指人心境潔凈,不受外擾。做到外在的清凈不難,但要達到內心的清凈就不易了。清凈”最早出現在文子所著《道原》:”真人體之以虛無平易,清凈柔弱,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

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處】《貞觀政要·君道》
【譯文】以銅為鏡子,可以用來整理衣冠。以歷史為鏡子,可以知道朝代興衰的道理。以人為鏡子,可以明曉得失。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
【出處】《帝范·君體第一》
【譯文】這人民是國家的先決,國家是國君的根本。

曠道不可偏制(指獨自控制),故與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獨居,故與人共守之。
【出處】《帝范·建親第二》
【譯文】大道不可獨自控制,所以與別人共同治理;重任不可獨自承攬,所以與別人共同堅守。

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出處】《帝范·求賢第三》
【譯文】這國家的匡輔,必須要有忠臣良將。倘若任用人才得法,天下自然得到治理。

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
【出處】《帝范·審官第四》
【譯文】良好的工匠,沒有廢棄的材料;聖明的君主,沒有不能用的人。

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出處】《帝范·審官第四》
【譯文】不因為他做了一件惡事就忘掉他做過的善事,不要因為他的小過錯就抹殺他的功績。

夫王者,高居、深視,虧聽阻明。恐有過而不聞,懼有闕而莫補。
【出處】《帝范·納諫第五》
【譯文】這君王,高高在上(地位崇高),視野深遠(能夠從高處遠觀全局),聽力受限視線受阻(信息接收不全面,視聽有所局限)。唯恐自己有過失而不能聽到,害怕自己有缺點而不能及時補救。

讒佞之徒,國之蝥賊也。
【出處】《帝范·去讒第六》
【譯文】讒邪奸佞之徒,是國家的蟊賊。

明王納諫,病就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
【出處】《帝范·誡盈第七》
【譯文】英明的君主接納別人的諫言,就著苦口的良藥而使病能夠被消除;昏暗的君主聽從小人的阿諛奉承,因為甘甜的毒藥而送了性命。

君者,儉以養性,靜以修身。儉則人不勞,靜則下不擾。人勞則怨起,下擾則政乖。
【出處】《帝范·誡盈第七》
【譯文】國君,以儉約質樸來修性,以淡泊寧靜來修身。儉約質樸可以使人不疲勞,淡泊寧靜可以使百姓不亂。人們困頓疲憊就會怨恨,百姓受擾亂則會使政治不和諧。

莫若先正其身,則人不言而化矣。
【出處】《帝范·務農第十》
【譯文】不如先端正其自身,則不用對人說什麼而自然會受到感化。

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
【出處】《舊唐書》
【譯文】天下這麼大,怎麼可以一個人獨斷專行?

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
【出處】《舊唐書》
【譯文】選天下之才,處理天下的事務,委任他們使其各負其責,各盡其用。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脛以自啖,腹飽而身弊。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作為國君,必須先想著百姓,如果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來奉養自身,就像割下自己腿肚子上的肉自己吃一樣,肚子吃飽了身體也壞了。

身安天下安。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表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亂者。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自身安定才能天下安定。必須先正自己的身,沒有外表正而影子彎曲的,沒有上邊有秩序而下邊混亂的。

傷其身者,不緣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為君之道先存百姓》
【譯文】損害自己的身體的,不是因為外物所致,都是因為過分地追求慾望而釀成災禍。

人君之道,唯在寬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撻亦不欲行。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三·對人君所務寬厚》
【譯文】為人君的方法,只在對人寬容仁厚,不但是行刑殺戮,即使是鞭撻都不忍心做啊。

君臣相(通「需」,需要),事同魚水。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平定四方》
【譯文】君臣之間互相依賴,這事如同魚水的關係。

為君極難,法若急,恐濫及善人;法若寬,則不肅奸究。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刑法寬猛》
【譯文】做君主極其困難,法律如果苛刻,恐怕傷及好人;法律如果寬鬆,則不能肅清奸惡之徒。

臣貴有辭,主貴能改。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懷州有上封事者》
【譯文】做大臣的貴在有言辭上奏,做國君的貴在有錯就改。

山崩川竭,自古以為災。比來水旱不調,抑亦由人事。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山崩川竭》
【譯文】山崩水枯,自古以來都認為是天災。近來的水旱不調,或許是由於人事造成的吧。

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之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出處】《魏鄭公諫錄·卷四·對可愛非君》
【譯文】天子,有道那麼就會被人推舉為君主,無道就會被人拋棄而不用,實在是可怕啊!

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
【出處】《貞觀政要·求諫》
【譯文】人想要照見自己,必須要有明鏡;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要藉助於忠臣。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
【出處】《貞觀政要·求諫》
【譯文】正直的君主任用了邪惡的臣子,不可能治理好國家;正直的臣子侍奉邪惡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正直的大臣相處共事,如魚得水,那麼天下可以安定。

雞與大蟒蛇

在一個動物園,飼養員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給大蟒蛇吃。這一天,飼養員突然想看看給大蟒蛇吃雞會是什麼樣子。於是他就關了一隻雞到大蟒蛇的籠子里。這隻雞突然遭遇這飛來橫禍,可什麼辦法也沒有,因為現在已被關進大蟒蛇的籠子里了。可他一想,反正是一死,幹嗎要坐著等死呀,也許搏鬥一翻還有活命的機會呢。這樣想著,它就使勁地飛起,狠狠地對著大蟒蛇猛啄起來,大蟒蛇被這突如其來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睜不開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個小時以後,大蟒蛇終於被這隻小雞啄死了。第二天,飼養員進來一看這情景,很吃驚,他被小雞的勇敢感動了,最後把這隻雞放走了。

要做一個好的決策者,鍛煉自己的選擇能力,以下這些建議可供參考:

1、先看看這個選擇是對的還是錯的。這樣做最簡單,因為對的事情往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對的去做,才不會出錯。

2、定出你的目標。不能做決定,往往是因為不能確定什麼東西是對你真正重要的,要知道心裡最重要的是什麼,遵循自己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3、不要讓過去干擾你。對於過去的錯誤,只能當做是一場學習的經驗。

4、冷靜思考。當不良情緒在你的心胸膨脹的時候,就極有可能做出不好的決定,所以當面臨選擇的時候,保持冷靜是非常有必要的。

5、與自己的感覺取得一致。人們往往憑直覺就知道自己要去做的是什麼,有時尊重自己的直覺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6、預料結局。衡量每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是好是壞,然後再做選擇。

7、立刻去做,當你認為自己已考慮過輕重,就不必再為你做的決定感到猶豫了,立刻去做才是當前最要緊的事情。

海格力斯效應

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見腳邊有個像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很難看,海格力斯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海格力斯一腳踩破,反而膨脹起來,並成倍成倍地加大,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順手操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個怪東西,好傢夥,那東西竟膨脹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納悶,一位聖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對他說:「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這個袋子,開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會自然消失;如果你與它過不去,加恨於它,它會加倍地報復。

啟發:
人們受到惡性刺激時會產生不良的情緒,讓人陷入無休無止的煩惱之中。

要訣:
學會寬容,懂得忍耐。
不管是對復仇者還是被報復的人,雙方都沒有勝利者。
很好地解決人之間的衝突卻是人生的一種智慧與藝術。
通過人的理性認識,即理智來解決衝突。
以德報德,投桃報李,促使社會的再次良性循環。
怨報怨則是一種社會效用最差的選擇,容易陷入冤冤相報無了時的泥潭。
忍,不是消極,不是停頓,更不是退讓,而是力量,是承擔,是前進,是負責,是大仁大勇的動力。
只有忘記仇恨,寬宏大量,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贏得他人的友誼和信任,才會贏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人生應該學會忘記,忘記傷害,忘記仇恨。
忘記仇恨,才會使「仇」者感念其誠,改「仇」為善。
人生在世,人際間或群體間的磨擦、誤解乃至糾葛、恩怨總是在所難免,如果肩上扛著「仇恨袋」,心中裝著「仇恨袋」,生活只會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最後,只會堵死自己的路。這就是海格力斯效應。海格力斯效應會使人陷入無休無止的煩惱之中,錯過人生中許多美麗的風景,再沒有真正的快樂,再沒有新的進步了。

擴展: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這就是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間或群體間存在著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告訴我們: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個袋子,開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就會化解會自然消失;如果你與它過不去,加恨於它,它就會加倍地報復。

報復心理可以而且必須通過改變發泄方法、轉換髮泄渠道來宣洩。切勿在一念之間讓邪惡站了上風,到頭來後悔莫及。

以惡制惡並不是懲惡揚善,而是對邪惡的姑息養奸。

報復是人性中的一種心結,釋迦摩尼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耶穌也曾告訴大家,去愛你的敵人。

寬容會使人生得到升華,再升華中找到平靜,在平靜中得到幸福。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記得這樣一句話:「心是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時,仇恨就會被擠出去。」

要時刻記著這句話:傷人即是傷己。

下面的幾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來忘記仇恨,淡化報復心理:一、轉移注意力;二、心理換位;三、豁達一些;四、找個知心朋友聊聊天。

海格力斯效應的另一個啟示是:不要過度關注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被高度關注,事情就會變得複雜。

對一事物的過度關注就會像海格力斯遇到的「仇恨袋」和「蘋果石」一樣,他會在你的過度關注之下不斷的膨脹,不斷的擴展,直到你無法控制。然而如果你選擇寬容,選擇繞個彎,也許他自己就會銷聲匿跡了。

有道雲筆記4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

開直言之路,廣不諱之門,聞所未聞,日慎一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王者用人非難,盡其才為之難。觀太宗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

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薄似紙應有不屈之心。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眾生皆苦試問誰曾屈服!

小人都是來渡你的,在逆境中成為你的貴人。西遊記里唐僧師徒一路遇到了無數的妖魔鬼怪,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西天,修成正果。傷害你的人其實都是來渡你的,小人總是欺騙、誣陷、背信棄義、無中生有……這些行為會有損福報,他們用折損自己福報的代價,來成就你的人生。你不領情,還要怪對方嗎?

木桶定律中的短木板就像一個人的缺點,不改善缺點,別人就會進攻你的弱點。

人最大的缺點莫過於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反而對別人吹毛求疵。

多米諾骨牌效應告訴我們:一個很微小的力量能夠引起的或許只是察覺不到的的漸變,但是它所引發的卻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禍患常積於忽微。

一個人如果總是怨天尤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難而上,只想機遇垂青,而不思拼搏進取,是不會取得進步的。相信馬蠅效應,給自己找一個競爭對手,這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要想使你的下屬始終處於一種工作的最佳狀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對他們進行表揚和讚美。

管理者應當想辦法增加獎勵的透明度。

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助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鬥志。

實踐表明,無論目標客觀上是否可以達到,只要員工主觀認為目標不可達到,他們的努力程度就會降低。目標設定應當像樹上的蘋果那樣,站在地上摘不到,但只要跳起來就能摘到,這樣的目標激勵效果最好。

無論管理人員多麼的才華,工作多麼出色,如果他沒有預先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那麼其在公司里的升遷將不被考慮。

四隻猴子共同搬運一塊正方形的石板,其中,a猴兢兢業業,出力出汗,一心想要完成搬運任務;d猴一開始就沒有出力,但是裝作很賣力的樣子,嘴裡還高喊著口號; b猴和C猴則是隨大流者,他們出力的程度完全取決於上級領導的態度。

在人的一生中,該模仿或借鑒的時候,就應該模仿或借鑒,什麼都靠自己去研究領悟發現,往往會落伍並因此變得呆板。

一個組織的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工作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組織的績效。

羊群效應告訴我們,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難免被吃掉或被淘汰。有自己的創意,不走尋常路,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捷徑。

羊群效應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的跟隨別人,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更不要人云亦云。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不值得定律告訴我們人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值得做的?

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對無足輕重的事情無動於衷的人,但他們對較重要的事情卻總是很敏感。那些太專註於小事的人通常會變得對大事無能。

如果一個人始終只依照一個標準做事,那這個人會顯得愚蠢;如果一個人總是同時依照很多標準,就是那這個人一定會非常痛苦;如果一個人可以從眾多標準中選擇自己想要的,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偉人了。

定位有兩層含義:一是確定自己你是誰,你適合做什麼工作;二是告訴別人你是誰,你能夠幫助單位做什麼?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墨菲定律的實質告訴我們,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誠信經營是商業中的最上策,也是推銷員想建立長期穩定職業生涯的最佳策略,欺詐和非分妄想雖然一時能夠獲利,但終究會歸於破滅,唯有誠實和正直才能獲得永恆的成功。

處處以自己的權益為中心的人,過分地強調別人是自己利益的侵犯者,卻看不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恰恰在別人的賜予之中。沒有愛心,漠視「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這個規則的人必然吃虧。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領導者往往都會選擇第3條路。

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啟示:一個不稱職的領導,一旦走到領導崗位,臃腫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庸人佔據著高位的現象也不可避免,整個管理系統就必然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

歷覽古今興衰事,成敗得失的關鍵在於用人。一個單位,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興衰與否,用人是關鍵。作為一個領導者不僅要獨具慧眼,學會相馬,學會賽馬,而且還要有用人之膽、容人之量,要敢於起用比自己強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人才的脫穎而出,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用人上的良性循環,走出帕金森定律的怪圈。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知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作為領導,並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屬更有才幹,關鍵是要看能不能把各有所長的一群人組織在一起,共同為實現組織的目標去努力。領導用人只有出以公心,是非分明,量才錄用,才能實現正確的領導,才算把握了領導工作的基本要領。

「靠得住」包含兩個內容:一是他是否勝任,是否有能力承擔這項任務,是否有能力代為管理者處理這樣的事;二是這個人品德是否有保障,是否對領導者忠誠,是否願意為領導者出力,為領導者排憂解難。

實踐證明:助手參與決策程度越高,其責任心越強,執行越自覺,行為越規範,效率越高。任何只將助手當做自己的「傳話筒」,或要求助手只能順從己見不得有異議的領導,勢必要失敗的。

開源節流用在管理上面有兩個啟示:一是要開源,就是要致力於組織內人的效能的提高;二是要節流,要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避免內耗過多。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我們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他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就由複雜變得簡單了。

以企業管理為例,能夠做到化繁化簡的方法是:改善技能,突出重點,授權,外包和捨棄——他們會以高速度和低成本實現你的目標。

將問題簡單化,學會運用奧卡姆剃刀定律,砍削與本質無關的工作,抓住問題的根本,是我們解決問題最應該用到的方法。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管理中的應用——奧卡姆剃刀三法:一、精兵簡政,不斷優化組織結構;二、關注組織的核心價值,始終將組織資源集中於自己的專長;三、組織流程簡化。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要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及時修補被打碎的「窗戶」,才能遏制問題的蔓延。(防微杜漸)

光環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不利於人們全面正確的認識他人,這就提醒我們:在真正了解一個人前卻不可太輕信事前得到的信息,更不可憑一時的感覺。

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積極的期望促進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是人向壞的方向發展。有人將皮革馬利翁效應形象的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皮革馬利翁效應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心理暗示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不被重視和激勵,甚至充滿負面評價的環境中,往往會對自己做出比較低的評價。而在充滿信任和讚賞的環境中,人則容易受到啟發和鼓勵,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行動也越來越積極,最終也會做出更好的成績。

心理暗示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人類就是這樣神奇,如果一個暗示被心理接受,它就會產生無邊的威力,左右著人的信念和意識。一個人如果接受了錯誤的暗示,必定會走向敗落;如果接受了正確的暗示,成功的路就必定越走越寬。

皮革馬利翁效應提醒我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

霍布森選擇效應:沒有選擇的餘地就等於扼殺前途,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就必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如果管理者用這個別無選擇的標準來約束和衡量別人,必將扼殺多樣性的思維,從而也扼殺了別人的創造力。

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很可能這條路就是走不通的。

所謂思維的封閉性,就是看不到客觀世界環境系統的開放性,這種封閉性又必然帶來趨同性,它是人的思維活動總是朝著單向選擇性進行,不去尋找新的視角,開闢其他可能存在的認識途徑,結果就使自己在整個創造過程中,失去了屬於個體自身的自由活力和創造精神,在社會普遍的靜態的有序性下,遺棄了富有個性化迷人魅力的主動衝擊力,呈現出一種負面性的表現:激化了單向選擇性層面,進一步取消了人在本質上所固有的多樣化、多層次選擇性層面的存在的可能。於是,霍普森選擇效應也就翩然而至了。

霍布森選擇效應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不可以用已經限定好的標準去約束別人,這樣會限制他人的創造力,一個有創新意識的人,一定需要一個自由廣闊的空間。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在於:對於個人來說,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道理很簡單,任何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選擇中產生的,只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方案對比選擇,判斷才有可能合理。如果只有在許多可供對比選擇的方案中進行研究,並能夠在對其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才算得上判斷。因此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就等於無法判斷,就等於扼殺創造。

一般來講,在強烈刺激的持續作用下,人的感覺會降低。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為超限效應。

管理者對下屬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下屬「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下屬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隨之減低。

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

登門檻效應的利用是改變人們態度和行為的一種有效手段,研究者認為人們難以拒絕難以做到的和違反意願的請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人們一旦對於某種小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當他捲入了這項活動的一小部分以後,便會產生自我概念和相關的態度,這時如果他拒絕後來的更大要求,就會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於是恢復協調的內部壓力就會促使他繼續幹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並使自己的態度轉變成為持久的支持力。

登門檻效應告訴我們,辦事應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只有穩步推進,事業的成功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才能避免傾覆之危險。做事情總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沒有打好基礎,就要蓋摩天大樓,如果簡單的事情和困難的事情是有聯繫的,那麼簡單的事情也就不簡單了,它也許會成為解決困難事情的關鍵,我們要做的是認真的面對每一件要做的事情,不能想著一口吃個大胖子。

登門檻效應應用在教育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差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素質和學習基礎等方面都低於一般水平,轉化差生就要善於引導,善於搭梯子,使之逐漸轉化,應貫徹「小步子、低台階、勤幫助、多照應」的原則,注意梯子依靠的地方要正確、間距不宜太大、太陡,做到扶一扶梯子,托一託人。

教育專家認為,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強烈的求知求成的慾望,滿足了這種成功的需求,他們會產生全身心的愉悅,從而激發更高的成功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教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幫助和指導,孩子就會邁出腳步,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與自己的消極行為做鬥爭,頑強的向成功進軍。

凡勃倫把商品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炫耀性商品,一類是炫耀性商品,非炫耀性商品僅僅發揮了其物質效應,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而炫耀性商品不僅具有物質效應,而且能給消費者帶來虛榮效用,使消費者通過擁有該商品而獲得受人尊敬,讓人羨慕的滿足感。鑒於此,消費者都會不遺餘力,毫不猶豫的購買那些能夠引起別人尊敬和羨慕的昂貴的商品。

回顧一下,過去當我們遇到猛烈的挫折和困難時,常常可以激發自己的潛能;可一旦趨向平靜,便耽於安逸、享樂、奢靡、揮霍的生活,而不斷遭遇失敗。

請別讓我倖免於遭遇危險,我祈求能面對危險卻無所畏懼。

戰術上的成功無法挽回戰略上的失敗;而戰略上的成功卻可以忽略戰術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