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人控制了世界,
4%的人是傀儡(世界各國政要),
90%的人在沉睡。
5%的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並且試圖叫醒90%的人,1%的人不讓5%的人去叫醒90%的人。
90%的人不願相信5%的人說的話,並認為5%的人說的是陰謀論。災難發生……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1%的人控制了世界,
4%的人是傀儡(世界各國政要),
90%的人在沉睡。
5%的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並且試圖叫醒90%的人,1%的人不讓5%的人去叫醒90%的人。
90%的人不願相信5%的人說的話,並認為5%的人說的是陰謀論。災難發生……
我問一位茅山老道長:什麼是思無邪?是不是不想歪門邪道的事,不想邪惡的事情。而只想真善美的事情。
老道長回答說:思無邪,並不是說一個人沒有邪念。而是說一個人可以做到不隨著邪念跑,不被邪念捆綁,不被邪念影響。
換句話說就是無思無念。什麼又是無思無念呢?那就是不管是邪念還是其他念,都不隨著他們跑。
我問:不隨著邪念跑,我能理解,如果善念也不隨著跑,那人不是就不會去做善良的事了嗎?
他說:任何念你隨著跑你就不在思無邪的境界當中了。
你一隨著跑就等於你的自我失去控制了。就變成思維的機械化奴隸。
所以思無邪其實就是思維意識,不隨便搖動。
我問:那如何才能做到思無邪呢?
他說:比如一個人天天都在做糾察隊長不斷的糾察自己。這個人終有一天會被累死。
因為他太緊張,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邪念惡念和不好的念頭。
他這樣的方法只會造成恐慌,造成心理壓力。最後人可能變得很善良很正直,但靈妙清明的真性卻失去了。
真正的正行正念就是放鬆自然,相信自己。
不管是什麼念頭,只要你發現他在影響你,你都去自然察覺他即可。永遠保持你內心的篤定。
只要你不跟著他跑,你就不會讓邪惡的種子發芽。
其實思無邪是在詩經中的一句話。他講的就是那種天真的本來狀態。
他並不是說一個人強制性的要求自己保持真善美。他說的就是人的原始純粹。
就是那一份簡簡單單。不被外境引誘,不被外境擾亂的簡單。
我們道家叫做清靜。
始終都能保持那一份清明澄澈,這就是思無邪。
一個人能夠做到思無邪。就可以稱之為真人。真人就是沒有分別性的本真狀態之人。
莊子在《德充符》裡面說,魯國有一個人叫王駘,追隨他的人和追隨孔子的人幾乎是平分秋色。這個人不怎麼說話,也不教人學問技能,可是見到他的人都可以受益良多滿載而歸。
有人就去問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孔子說王駘呀,我都想領著天下人一起去追隨他,只是沒來得及罷了。
孔子說像王駘這樣的人,能視萬物為一體,從未喪失本真之心。
也可以說他是絕對做到了思無邪的人。
老子倡導我們回到最初。
回到最初並不是說要變得越來越年輕,變成天山童姥,而是說把心回到最初回到那個最樸實最簡單最純粹的心態。
作為一個純粹的人,簡單的人,便可以享受思無邪的美好。
在上一篇文章《淺談基本歸因錯誤》中提到:我們要因外界環境來調整心態,以適應環境,求得生存。這是道家的思想,即順應自然。今天想談一談儒家的思想——改造環境。
儒家有一句精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原句來自於《禮記·大學》中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譯文大意為通過明確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後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幫助大宗把采邑經營好了。家是諸侯國的縮影,把自己的家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協助天子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要想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我們在悟道以後,改變了自己的思想,再運用智慧去改變身邊的環境,例如家庭環境等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身邊的小環境開始改善,這就是對儒家精神的實踐與運用。
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基本歸因錯誤。它是指個體在歸因時低估情景因素作用的傾向。人們在歸因時存在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在我們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他人行為進行歸因的時候,往往會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歸因為其內在因素,而低估了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們會而我們評價自己時,我們通常把成功歸因於自身內在因素,而把失敗歸因於環境。基本歸因錯誤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是環境重要還是內在因素重要呢?環境因素和內在因素如何能良性互動?
首先,讓我們拋開我和物,從第三者的視角來思考。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且可知,而不可為。」
儒家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佛家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道家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兵家、儒家、佛家、道家都提到要戰勝環境就要先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然後等待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戰勝環境。
然後讓我們以我(自身)的角度來思考。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先談的知彼,後講的知己,彼就是指所處的環境。首先作為我自己,我為了生存,首先我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然後同樣重要的是知己,我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最後在了解環境並且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審時度勢,做出最有利於生存的決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有五感,其目的在於感知環境,然後對感知到的生存環境做出判斷,接著自身才做出適應性的調整。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指內部的心境,陽指外部的環境。心境與環境互相聯接,互相影響,最後互相適應。因此可見,正確的邏輯思路應該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不斷地認知所處的環境,然後及時地對心態作出調整,接著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融入環境,使心態與環境重新達到平衡,最後生存下來。這即是道家的自然。
讀過《孫子兵法》、《鬼谷子》、《易經》以後,再回過頭來讀《孫子兵法》發現:用兵打仗就和人生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做選擇題。
兵法中有哪些選項呢?陰陽、寒暑、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奇正、虛實、專分、攻守、迂直、利害、全破、治亂、近遠、靜嘩、飽飢、銳惰、勇怯、眾寡、勝敗等等。選擇你要走的道,然後全力地去做。
這裡面不得不說到,我們如何做出正確的決斷和選擇呢?觀察、判斷、決策、執行四步驟中,觀察是第一位的。所以孫子在《孫子兵法》中非常多次數地提到了「知」,最典型的一句話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所以做判斷之前,要有認真的觀察、信息收集的過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混雜,更何況競爭對手會傳遞假信息誤導你。那如何在這裡海量的信息中找出關鍵的、有用的信息呢?這很大程度要憑藉「將」的個人素質,畢竟信息擺在那,最後還需要人來決策。我們可以通過心理學、運籌學、統計學、博弈等學科的綜合運用來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決定戰爭勝負的決策因素是人,具備智、信、仁、勇、嚴各方面素質的有道之人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做到先為不可勝。所以孫子、釋迦牟尼、孔子、老子都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修己、修心、修身、修道!
曾仕強教授說:
真正打你的人不多,
真正殺你的人更少,
真正存心害你的人很少見。
我們受傷害受的最嚴重的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來自心裡的那一股怨氣,
那股怨氣只要一升起來,
幾乎沒有人能承受的了。
你會憤怒,
你會抱怨,
你會失去理智,
你會認為這個世界太無藥可救了。
實際上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
人還是這些人。
讓你高興快樂的是這些沒變的人和物,
讓你悲傷憤怒的還是這些人和物。
物能轉心是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狀態,
而我們傳統文化需要我們修習的則是:
心能轉物的境界。
人生在世一剎那,
唯有自性久長存。
如能看透世間物,
生活無處不桃園。
註:
1、自性就是覺性,是離一切煩惱心的清凈本性。眾生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是因為不覺,迷惑妄想,障礙了本有的清凈自性。
2、自性是指自體的本性,亦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凈本然之個性。自性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它是離開一切形狀、顏色,不可把捉的。雖然不可把捉,它又在我們的內心存在。
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有部電影,我看了十幾遍,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看一遍,每次都有新體會。
它就是影史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值得反覆看,因為裡面的故事,就是你我的人生。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又有了新體會。
正如安迪所說,一個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你只能二選一。
如果你被生活所困,推薦你看一看這部電影。
01
坐了一輩子牢的老布出獄了,按理說他應該高興,但他卻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被體制化了。
正如瑞德所說:
「他坐了50年的牢,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但出獄後就成了廢人,監獄是個怪地方。
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
體制化,並不是指有形的監獄,而是指無形的思想。
監獄能限制你的身體,但卻限制不了你的思想,除非你自己同意。
老布同意了,所以監獄既限制了他的身體,也限制了他的思想。
肖申克監獄的其他人也同意了。
唯獨安迪沒有同意。
他沒有放棄選擇的權利,外界的條件他無法選擇,但他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肖申克監獄裡。
你以為你過的是自由生活,其實你已經被很多東西體制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庭觀念,那些你開始討厭、後來習慣、最後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吹捧的各種潮流,都像牢籠一樣,深深的禁錮著你。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肖申克的救贖》原著里有這樣一句話:
「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永遠別放棄選擇的權利,因為那代表著自由。
02
安迪冒著極大的風險,私自使用監獄的廣播,給監獄的其他人播放了莫扎特的音樂。
他給眾人帶來了音樂之美,同時帶來的,還有希望。
他們被關在監獄裡,漸漸的被體制化,已經逐漸忘記了那些一直就存在的美好事物。
他們漸漸變得麻木。
安迪對瑞德說:「這世上,還有很多東西,很多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
這些美好的東西,能給你帶來希望。
希望並不是幻想,很多人把幻想當成了希望,這很危險。
真正的希望,需要你一步步去靠近它,你要有所行動。
對安迪來說,他的希望就是太平洋旁邊的一間旅店、一葉扁舟。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希望能幫你撐過艱難歲月,能讓你掙脫生活的枷鎖。
03
安迪為什麼在監獄裡享有特殊待遇?
因為他被需要,他被典獄長需要,他被警備人員需要,他們需要安迪的理財能力。
社會的本質,逃離不開「價值交換」這四個字。
「價值交換」並不僅僅指物質層面,還包括情感、認知、精神等各個方面。
你至少要有一項核心能力,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當然,有多項核心能力更好,這能讓你更有競爭力。
不要去抱怨別人沒有給你機會,或者沒有遇到好的機會,當沒有機會時,你就好好準備自己,當機會降臨時你才能抓得住,否則,即使機會在你身邊,你也抓不住。
隨著你不斷成長,你會發現,你還可以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而不再只是憑運氣。
04
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有一段對話。
關於自己的「罪名」,安迪說:
「老婆說她很難了解我,像一本合起來的書,她整天這樣抱怨。
她很漂亮,我多麼愛她呀,我只是不擅表達。
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遠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
很多人忽視了這個細節,安迪在這裡其實有一個思想轉變,他不再抱怨法官的不公,不再抱怨真正的兇手,而是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這一刻,安迪把責任向內,問向了自己。
瑞德也發生了這樣的轉變。
前幾次假釋,瑞德都這樣說:
「我完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不會再危害社會了,上帝為證,真的痛改前非了。」
結局是一次次的被駁回。
最後一次假釋,瑞德說:
「我沒有一天不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了,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我得接受事實。」
這一次通過了。
安迪讓瑞德明白,他的悔意和改過自新,絕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他真正對不起的,是自己的人生。
現在很多人說,認真你就輸了,在他們看來,認真的人和傻子一樣。
我想說,不認真你才真的輸了,我願意當那個認真的傻子。
05
安迪想給圖書館買新書,想找典獄長要錢。
老布說,我經歷了六個典獄長,我學到亘古不變的真理就是,給錢是不可能的。
安迪並沒有就此罷休。
他的思考方式是,我要給圖書館買新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能做什麼?
於是,他決定給州政府每周寫一封信,而這一寫就是六年。
六年後,州政府終於回信,決定向圖書館撥款200元。
但安迪並沒有就此停筆,而是從一周一信,變為了一周兩信。
最終的結果是,州政府決定以每年500元的經費撥給圖書館。
安迪的這種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不可控制的結果,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行動,過於關注關注圈,而忽略了影響圈。
既然結果無法確定,那就把注意力放在行動上吧,盡人事,聽天命。
06
安迪為了越獄,一直堅持挖通道,為了買新書,一直堅持給州政府寫信。
這兩件事,最終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而這一切,都是積累的力量。
沒有什麼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你只要堅持去做正確的事就好,至於結果,時間會給你答案。
07
安迪在監獄裡挖了十幾年,他害怕被發現嗎?
換做是你,你能不害怕?
他當然害怕,雖然影片並沒有描述安迪的內心世界,但我們也能想像得到。
安迪一直在對抗自己內心世界裡,因為外界的不確定性,而生長出來的極端恐懼。
任何事都有失敗的可能性,你在做之前,你並不能確定。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
沒有什麼事是萬無一失的,這是一個概率世界,你要做的,是不斷提高成功率,並擁抱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
08
典獄長壞嗎?很壞。
僅僅是因為典獄長壞嗎?不是。
肖申克監獄的系統模型,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整個監獄,都是典獄長一個人說了算,典獄長擁有無限的權力。
換句話說,這個系統,給了典獄長犯罪的誘餌,即使換一個典獄長,他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腐敗不是權力的獲取,而是權力的表達。
很多人說,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
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只看到了單點,而沒有看到系統。
人固然很重要,但由人組成的系統模型更重要,系統模型決定了人的行為。
如果你多次換人後,依然不見好,你就需要思考,是不是模型出了問題。
用劉潤老師的話說,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高手改變模型。
09
安迪在監獄裡,請同事喝啤酒,擴展圖書館,購買新書,播放音樂,本質上都是在喚醒其他人內心深處的希望。
老布沒有被喚醒,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而瑞德剛出獄時,和老布的情況是一樣的,但他出獄後,有安迪這個心懷希望的人給他做指引,給了他一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
瑞德內心那顆希望的種子,漸漸長大了。
10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艱難時刻,當你遇到時,你要對自己說:我要想個辦法,突破這個困局。
永遠不要放棄,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老布放棄了,面對恐懼,他失去了勇氣,瑞德也差點放棄,但安迪一直沒有放棄。
處於逆境時,放棄很容易,但堅持才是最酷的。
正如安迪所說,一個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你只能二選一。
寫到最後,我的腦中浮現出他們一群人坐在屋頂喝啤酒的情景,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安迪留給瑞德的信里寫到:
既然你已經走了這麼遠,為什麼不走得更遠一點呢?
今天測了一下家裡的千兆電信寬頻,發現又被限速了,只有500兆。這種情況之前也出現過,甚至有段時間被限速到200兆,等於說我共了千兆寬頻的錢,只享受到了百兆的服務。
電信的不守承諾先撇開不說,單說自己的問題。雖說200兆和寬頻和1000兆的寬頻都能上網,但如果我沒發現被限速,或者發現被限速了不去爭取自己的權益,那是否等於說我就應該被愚弄,被欺騙?因為我就是傻子,太好實,好騙。他們不騙你騙誰呢?
我由此想到了中國的一句古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遇到壓迫或剝削,你不反抗,那等待你的將是無休止的甚至變本加厲的壓迫和剝削。所以,我在我們保持一顆善良之心的同時,又要不斷地去對抗邪惡的干擾和侵襲,這樣才是不屈不撓。很多人的悲慘命運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在遇到邪惡時的無力感,註定了你將成為邪惡的奴隸。
所以在當世,要有菩薩心腸,更要有霹靂手段。我們要做一名仗劍君子,才能更好地生存於世。
校注老子到《德經63-報怨以德》,我決定先停一停,因為發現這篇中的「報怨以德」 以我目前的修為難以做到。經歷這幾天發生的一些事,我才發現,自己心中的怨已經集累了很深了。腦袋被控(晶元),身體被控(納米機器人),身邊的人被控,手機被控,WIN台式機被控,DEBIAN筆記本被控,路由器被控,寬頻錨被控,常用來查字義的漢典被污染,百度搜索、360搜索、必應搜索、甚至谷歌搜索都被有意地過濾……牛逼!直到做到所有的都「安全可控」,你們才放心!到這裡我才明白為什麼每年的維穩費用超過了國防開支,因為人民(百姓中的明白人)成了你們最大的威脅,只有愚昧的百姓才能讓你們有安全感,開悟有罪,讀書有罪!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變成了這個樣子。
我突然悟到為什麼這麼多的人躺平、打遊戲:可憐的百姓們,只有在麻醉自己或是打遊戲的時候才能得到片刻的發泄和對恐懼的疏解。
既然連學習《老子》之類聖人的書你們都覺得有威脅,都要去設置阻力,那我就不說什麼了。我不是聖人,我化解不了你們的內部矛盾;我不是醫生,治不了你們的心理疾病。我現在更樂見更大的矛盾不斷出現,直至大家一起滅亡。那我讀《易經》總可以吧?或許某一天你們又會恐懼我未卜先知,比你們那高科技的「腦控」武器還厲害。
你們的手段我幾乎都領教過,也不過如此;這也讓見識了什麼是「惡」,多補補自己的心吧!咱們各把各管好,天下於是太平,用不著你們每年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地花費民脂民膏十幾萬億!我是人民的一員,我會永遠和14億人民和百姓站一起,共進退。
首先我們來拆解「壞」與「惡」。
壞,由「土」和「不」組成,土代表「信」,信的解釋為:1、相信,信任;2、守信用。總之,土信代表確定性。加上右邊的一個「不」,就是代表有不確定性。
惡(惡),由「亞(亞)」和「心」組成,亞的解釋為:1、次一等;2、少;3、丑,難看;4、同「壓」,壓抑,抑制。5、掩,閉。上「亞」加下「心」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次一等的、有缺陷的、被壓抑的、自我封閉的心。
如果說善和惡是相對的,那麼壞屬於中間的,信惡則惡,信善則善;意念偏了就是惡,意念正了就是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是個壞人,因為有不確定性。惡或善,仍然是一道人生選擇題。
王陽明說過:「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老子也說過:「天道無親,恆與善人。」老子也說過:「萬物負陰而抱陽。」人是萬物之靈,只有有良知,才能稱為人,所以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人人都知道趨吉避凶。說白了一點,如果說能真正領悟到的宇宙的輪迴規律,任何人都會棄惡從善。還記得哲學的人生三問嗎?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來這裡做什麼?我可以告訴你們答案:我們從宇宙中來(從其他的宇宙投胎而來,然後意識覺醒)
,要到宇宙中去(死後根據自身的完善情況投胎到其他文明等級的宇宙覺醒意識)
,來這裡是為了修(修身,修德,把自己修的更完善,使自己能夠在下一世能轉到更高等級文明的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