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竭澤而漁」。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曹、衛、陳、蔡、鄭等諸侯國都倒向強大的楚國,只有宋國不願意親楚,而投靠了晉國。楚成王非常惱怒,他命大將子玉統帥三軍,包圍了宋國的都城商丘。宋成公趕緊向晉文公求援,晉文公親率大軍前往救援,在城濮(今山東濮縣)與楚軍相遇。

當時,晉軍在兵力上不如楚軍,於是,晉文公召集眾臣一起商量對策。大臣子犯提議應該採用欺詐的方法迷惑楚軍,然後伺機擊敗他們。晉文公覺得子犯的主意很有道理。但大臣雍季卻持反對意見,他對晉文公說: 「臣覺得這個辦法並不好。」晉文公問道:「為什麼呢?」雍季說: 「假如有個人想要捉魚,就把池塘里的水都弄乾了。這樣,他當然能捉到池塘里所有的魚,可等到明年,池塘里就無魚可提了。所以,臣以為,欺詐的方法雖然偶爾用一次會取得成功,可是常用就會失靈,因此並不是長久之計。」晉文公非常贊同雍季的看法,但當務之急是先解救宋國的危機,所以晉文公還是採納了子犯的計策,果然打敗了楚軍。

回國以後,晉文公對各個大臣論功行賞,然而,雍季的封賞卻在子犯之上。有人感覺很奇怪,就問晉文公: 「您是不是將封賞弄錯了?」晉文公說: 「子犯的計策,只能讓我們取得一時的優勢,而雍季的建議,卻能使我們受益幾百年。一時的好處怎麼能比得過一世的好處呢?

竭澤而漁指把池塘里的水抽幹了捉魚;比喻做事只顧眼前的利益,絲毫不為以後打算。

我將來能成為中毉嗎?

跟大家說一件很好笑的事情。我的鬧鐘每天都定時在凌晨5:29,起床以後背國學經典。兩個月前都還基本上是按時起床的,而現在最早要到6:00才能掙紮起來。為什麼?不是我不想起來,是起不來!因為腦袋被他們控制了,在他們解除腦控之前,腦袋都是昏昏沉沉的,我也不敢強行用意志去硬抗,擔心會對腦袋造成損害,所以只能順其自然。到了6:00左右基本上腦控解除了,然後人就可以起床了。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無非就是想領先我一個小時來學習(他們往常基本上都是凌晨5:00起床處理政務)……他們的這點小心思,讓我感覺很好笑,學習這種事情,沒聽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嗎?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遠。所以我判斷打這個小算盤的人,他註定是走不遠!

《孫子兵法》、《鬼谷子》、《帛書老子德道經》、《周易》、《黃石公》等聖賢的經典著作我這幾年都陸陸續續做了註解,這些聖賢的經典都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說到智慧源泉,想必大家都知道水風井卦的上六爻所講:「井收,勿幕;有復,元吉。」井中汲取井水之後,不要覆上井口;有心回歸,至為吉祥。如果一個人過於貪婪和自私,那肯定是不能成大事的!

在對聖賢的經典進行註解時,我尤其對《帛書老子德道經》、《周易》這兩部書的註解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為我判斷這兩部書對於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困局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帛書老子德道經》、《周易》作為「三玄」中的兩部經典,對於我們了解宇宙的終極奧秘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什麼是「玄」?玄就是天。什麼是「天」?我們需要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體悟(同時你也要小心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高科技故弄玄虛,裝神弄鬼誤導你。天是天,裝神弄鬼的人是人!)。玄學就是天人溝通之學,跟著我學了這麼久的玄學,相信大家應該都了解這一奧秘。

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示範。我有至於學習醫學,所以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天:「我將來能成為中毉嗎?」

仍舊採用搖銅錢法進行卜問,分別得到: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7、7、7、7、8、9,最後得到本卦火天大有,互卦澤天夬,變卦雷天泰壯;上爻變。
在這裡我們取火天大有的上爻,火天大有的尚九爻辭說:「自天右之,吉,無不利。」從上天降下佑助,吉祥,沒有不利。言外之意是如果我有志於中毉,道路是順暢的。

上面這個例子就是對玄學的經典應用,玄(天)無處不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帛書老子德道經》的道經第一篇裡面說過:「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因此常常在無慾望的狀態中,能夠體悟到「道」的精微和奧妙;常常在有慾望的狀態中,能夠體悟到「道」傳遞給我們的警示。在卜卦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對所卜出的卦辭、爻辭和卦象進行體悟,從而獲得天道所傳達給我們的啟示。

另外,在山水蒙卦說:「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參𢷺,𢷺即不吉,利貞。」啟蒙:亨通,不是我有求於童昧啟蒙,而是童昧需要啟蒙有求於我。初次抽草占卜吉祥,再三抽,抽即為不吉祥,利於固守正道。古人占卜是用抽蓍草的方式,跟剛才我用的搖銅錢法都是同一種原理。這裡面說的意思,是說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問天,凡事要自己先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連串地再三卜問,是為不吉祥。因為如果說你每天有太多的問題,說明你平時就不怎麼思考。天對於這種人也是不喜歡的,天不遙控沒有獨立思想的機器人,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濫施恩惠,它們把萬物看作是淺陋的、要被敲打的對象。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沒有獨立思想的機器人,只能被那些裝神弄鬼的人所遙控和玩弄!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信天、信祖宗。既然信天、信祖宗,那麼天在哪裡?祖宗又在哪裡?天和祖宗能溝通嗎?這幾個問題留給暫時沒有聯腦的讀者們思考。

為什麼說成年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

稻盛和夫說:「成年人之間只能篩選,不能教育,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想法和慾望,因為人永遠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收起自己改造別人的想法和執著。無論朋友、伴侶、合伙人皆是如此。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孟子·離婁上》中有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通常有兩類人,喜歡固執己見,糾正別人。

第一種:認知水平低的人

喜歡糾正別人是一種修養不夠、認知水平低的表現。認知越低的人,說話越絕對,認知越高的人,兼聽則明。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去克制糾正別人的衝動,因為自己說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第二種:自我認識不足,自以為是的人

有人問泰勒斯:「什麼是最困難的事」。

泰勒斯說:「認識你自己」

那人又問:「什麼是最容易的事?」

泰勒斯說:「給別人提建議」

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認識自己這件事是很困難的,所以很多人只能做容易的事,於是就選擇做一個沒有自知之明,又喜歡給別人提意見的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自己都不明智,又有什麼水平給別人提意見呢,可現實往往很諷刺,越是有智慧的人,越不喜歡和別人爭辯,越不喜歡給別人提意見,越是沒有水平的人,越是喜歡勉強別人,越是喜歡給別人提意見。

不要試圖改變任何人,成本將是不可想像的巨大,而且有可能事與願違。俗話說能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慾望。有些事,不管你怎麼說,也說不明白,怎麼爭,也爭不出對錯,無端耗費大量的資源。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成長環境、受到的教育乃至身邊人的影響,期間還經歷無數的是是非非,直接導致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不一樣,思考方式也不相同,成年之後三觀、認知基本固化,更是堅信自己做出的是最正確的選擇。糾正別人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非有大毅力之人不可實現。與其苦悶糾結,不斷消耗自己,不如及時地閉口不言,不管好事壞事,一笑而過。

沒有誰喜歡過別人設定好的生活,無論那是直路或是彎路,我們都有權走自己選擇的路,別人也是一樣,不能按我們喜歡的活,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別以為事實與邏輯是天下無敵的,它們往往贏不了情緒,只要對方認定你是錯的,說破天也沒用。也不要試圖說服一個愚蠢的人,蠢了那麼多年都沒改變,期間不知多少人想拉他一把,還是這樣,已經喪失挽救的希望了。如果強行糾正別人,往往是兩敗俱傷,如果再因此得罪小人,時不時的給你挖個坑,何必呢。

榮格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要學習太陽一樣,只是發光和發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沒有人願意被說服,特別是成年人。當然可能有人有成功說服的經驗,但是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所謂被別人教育成功的人,都是一些即使沒有你最終也能學明白的人,你只是個引子,成年人真的是教不了的。

成年人都是如此的「固執己見」,強迫對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只會讓雙方的分歧倍增。如果深究起來,也沒有絕對對錯,只是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想法並不相同。網上流行一句話:「聽過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今生」。 因為聽過的道理永遠是別人的,沒有實踐過,就不會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這世上本就沒有任何一個道理可以讓人醍醐灌頂,真正讓人醍醐灌頂的只能是一段經歷,而這個道理,只是火藥庫內劃燃的一根火柴。

所以老鼠從來不會認為自己吃的東西是偷來的,蒼蠅也不會認為自己渾身都是病菌,蚊子也不會認為自己多麼招人煩,你不信佛,廟裡也不缺上香的人。

成年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排序,他們很確定對自己來說什麼更重要,是錢重要,還是人重要,所以,試圖改變他們的價值排序,便只能是徒勞無功。

如果你是智者,別人有問題自然會來向你請教,這個時候,你給出的建議才有價值。如果你不是智者,你糾正別人,提出的意見,通常也沒有什麼價值,別人也多半不會聽。

故而,成年人之間的交往,不能說服、不能教育,那就只能篩選,篩選出成色好的,在芸芸眾生當中找到跟自己合拍的那麼幾個人,成為你的伴侶、合伙人或者朋友。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即使他們有錯,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你也沒有義務,苦口婆心的去教育他,幫助他進步,就直接篩下去,就完了。剋制教育慾望,也不必等他成長。

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牆

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任何人的勸阻,都不會讓你大徹大悟,真正能讓你如夢初醒,看透人情世故的,只有經歷、吃虧、後悔、還有傷害!

人,總是以最不喜歡的方式成熟,成年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會成長

……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966109

說服員工也是一門學問

為什麼說服能力對管理者來說如此重要呢?因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工作目標都是需要通過說服別人來實現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先生在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同員工之間的溝通。一次,他打算升調部門經理山姆到另一個地區去開拓新的市場,並擔任區域經理。但是山姆並不想因為升職或者去擔當更重要的職責而讓女兒換學校,從而拒絕了韋爾奇的調令。韋爾奇在了解了實際情況之後,他還是覺得自己的安排有其合理性,於是便給山姆寫了一張便條:「親愛的山姆,你有很多優點被我看中,我之所以想讓你去開拓新的市場,就是因為你與眾不同,你今天的選擇更證明了這一點。但我仍相信你到了那裡能更好地發揮你的才能!希望你能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再考慮一下我的建議,不要著急拒絕我。我也知道頻繁搬家讓女兒換學校確實是一件麻煩事,但是想想到那邊去開拓你的新事業,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嗎?···祝你闔家安康,並能繼續保持你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山姆接到這張便條後,看到韋爾奇如此認可自己的才能,十分感動,最終接受了韋爾奇的安排,並且把新工作也做得相當出色。

說服需要的也許就是這樣的隻言片語,它不是雄辯,很多時候卻勝於雄辯!說服是一種溝通技巧,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一門管理技術。它的目的是讓員工明白某種道理,從而支持管理者的決定,或者幫助員工解決問題,令員工產生自信心,對管理者和公司產生信賴感。

那麼,怎樣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說服力,從而使雙方的意見達成一致,並贏得他人的妥協呢?心理學教授羅伯特·B.西奧迪尼給管理者們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

1.好感原理

如果對方很討厭你,那麼說服也就變得很難了。要想成功影響別人,首先要讓對方對自己有好感。所以,如何快速讓對方對自己產生好感呢?讚美是一條捷徑。讚美能消除敵意,能修補關係,能讓人心甘情願地遵照你的意願做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聽到別人對自己大加讚美時,人們都會對讚美者產生最大的好感。

2.互惠原理

在人們心中,有一種互惠的力量:每當對方給予你好處時,你就會覺得也應該以相應的好處回報對方,如果不這麼做,內心就會感到不安。推而廣之,如果管理者希望在員工身上看到信任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等自己極力推廣的精神品質,那麼你自己就應該首先做出表率。只有你率先展現出自己所期望的行為方式,才能引導同事和員工做出同樣的行為。

3.從眾原理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從眾人的心態簡單說就是:「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利用這種心態,如果你想在部門裡實施一項新的舉措,而有一些老員工不配合,你不妨請其中一位支持者在會議上發言,這往往比你自已不斷地闡述新措施的重要性更有說服力。

4.言行一致原理

對管理者而言,如果你希望員工遵守某一承諾,那麼最好的形式就是形成文字。比如,你安排給某位員工一項工作,對方也明確工作的內容,你就可以要求他制訂一個工作計劃交給你。這樣一來,他按時完成工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因為人們通常會很主動地兌現他們的書面承諾。而且,工作計劃也是對方自己制訂的,所以他會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工作。

5.權威原理

權威,是指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人們總是認為權威人物是正確的楷模,服從他們會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增加不會出錯的「保險係數」。另外,人們還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規範相一致,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會得到各方面的讚許和獎勵。對管理者而言,要想成功地影響員工,首先要把你的專長展露出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相關背景和經驗,盡量獲得員工們的認可。這樣樹立起你的權威之後,管理就相對容易多了。

6.稀缺性原理

我們常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發現它的珍貴。」不管是對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物,有這種感覺的人恐怕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種情況是,可能一件原本對自己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東西,當有一天你將要失去它,或者你已經意識到自己很可能得不到它時,這件東西就會在突然之間變得很有誘惑力。

是什麼魔力讓我們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是稀缺。當我們能夠獲得某種東西的機會越來越少時,其價值就會越發地凸顯出來,從而變得更加珍貴。這往往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全面的、深刻的。管理者可以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作為論據,來說服員工,使員工聽從安排。不過,作為管理者,你必須確保你的信息真實、可靠,絕對不能欺騙員工,否則只會讓員工失去對你的信任。

管理心經:說服能力是管理者非常需要的一種管理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管理者才能在工作中掌握溝通的主動權,才能說服員工,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領導。

本文轉自《管理心理學》

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把事情做正確

「做正確的事」強調的是決策的正確性,要選擇符合目標和價值觀的事情去做。

「正確地做事」注重的是做事的方法和途徑,要採用合理、高效的方式。

「把事情做正確」則是強調結果的準確性,要確保事情最終完成得符合要求。

這三句話共同體現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僅要關注目標和方向,還要注重過程和方法,以及最終的效果,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是實現成功的重要原則。

醫字的變遷

醫字的變遷:毉、殹、醫、醫。

第一個「毉」,真正的中毉,是通天地鬼神者,為上毉,叫上工守神。神為心,心即是靈,靈即是魂魄(也稱為靈魂)真正的中毉為天人合一者,即是真人、本我、聖人、神、佛、大(da)夫。

第二個「殹」,知道天地鬼神,但是無法溝通,叫中殹,去掉了「巫」字。「巫」字上面「一」橫為天,下面「一」橫為地,中間「Ⅰ」為通天地,左右兩邊各一個「人」代表鬼和神。這個「殹」去掉了巫字,只會祈求天地鬼神,如祝由術、鬼門十三針之類。

第三個「醫」,不相信天地鬼神,只認為酒入葯者為中醫,這種醫為下工、下醫。

第四個「醫」,再退化就是今天的中醫了,不知也不懂天地、鬼神、魂魄,不知道病因、藥理,看B超、CT、磁共振拍片子,開一些成藥。

「毉、殹、醫、醫」一看這四個醫字,就知道醫者的層次水平。

今後將專註於研究傳統國學精典

這幾天在今日頭條上看到兩個熱門新聞:1、只花98天便「成功」研發出新冠滅活疫苗的「國葯疫苗之父」楊曉明被抓了;2、盧麒元先生宣布停更了,並且向領導們道歉了!

關於盧麒元先生停更:盧麟元先生決定安靜下來,暫停在互聯網上說些不該說的話題了。以後將說說古文,聊聊中庸,免得給有關部門和上級領導,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麻煩。雖然道歉的語氣和態度不怎麼誠懇,也沒有深刻的檢討和自我反省,但領導應當不會太計較,好歹還沒砸盧先生的飯碗。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要用互聯網打卡報平安,這份壓力扛的過於沉重了。往後退一退,總該能少擔些個人風險。反正該說的,不該說的,也說的不少了。用互聯網記錄在案了,時間會去傳播,去影響,去啟發更多的民眾。

社會的演進,是個紛繁複雜的博弈過程。是與非,善與惡,紅與黑,都需要用時間去檢驗,去矯正。盧先生撩撥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是言過其實,還是確有其事,都交給時間去給出答案吧!

我的這個博客,也說了不少;反正該說的,不該說的,也說了不少了。但值得欣慰的是,博客雖然之前斷斷續續地關了一陣子,但總體來說雖受到一些干擾但還活著。寫這個博客的初衷,主要是把我觀察到的真實現狀,做了一個真實記錄,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更多的人對真實環境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畢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中,首先認知環境是第一步,然後才是怎麼去適應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已於2024年2月27日修訂通過,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明天就要實施了。隨著這個保密法的頒布,後面我也不會在互聯網上說這些機密類的話題了。之前發生的事情,博客里該揭露的基本上都揭露了,今後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該怎麼辦?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個思維和行為都高度透明化的時代,我們普通人基本上沒有什麼秘密可言。我們就該坐以待斃嗎?不!我們仍舊可以通過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智慧,從而讓我們能更好地應對這個亂糟糟的世界。

今後我將專註於研究傳統國學精典,比如《孫子兵法》、《論語》、《鬼谷子》、《黃石公》、《帛書老子德道經》、《周易》、《智囊》、《大學》、《資治通鑒》、《黃帝內經》、《史紀》等傳統經典都在我的研究範圍內。通過學習這些國學精典,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來更好地解決當今的一些問題。

對一些重要精典的註解,我都放在博客的右側下載區了。隨著自己認知的提高,這些註解也在不斷地得到提升優化,並不斷地滾動更新。我希求能更好地、更真實地註解出古代聖賢們的思想和智慧,以饗讀者。博客的右側下載區的對這些古聖賢精典的註解,歡迎大家下載!

人生如戲,導演必須是我們自己

《非誠勿擾》節目有一期對「控制型父母」進行了一番討論。有一位女嘉賓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她從小到大,上什麼學校,選什麼科目,讀什麼專業,畢業以後從事什麼工作,進什麼單位,甚至選擇什麼樣的男朋友,全部都是由她的父親決定的。

她直言:「我的人生一直被父親操控著。」

自己的人生由別人來操控,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

實際上,很多成年人都是如此。他們活在父母規劃好的劇本里,到什麼年齡幹什麼事,要去哪裡,全部都已經被設計好。

我聽過不少讀者講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有人想從事繪畫工作,自己開工作室,父母卻要求他考公務員;有人想留在大城市裡,但父母不同意,要求他回老家等。

他們為此感到糾結、痛苦,到底應該順從父母,還是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呢?

雖然有過掙扎,但不少人最終都選了妥協,因為他們深受「順者為孝」觀念的影響,而且確實無力招架父母軟硬兼施的手段。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人已經習慣了被支配的人生,他們自己無法掌控方向,無法書寫自己人生的劇本。

這是非常可怕且嚴重的一件事。

1.很多人活著,不過是個傀儡

不客氣地講,很多人活著,不過是個傀儡。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去哪裡,想活成什麼樣,他們只有接收指令的能力,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次線下分享會結束後,一位學生模樣的女生跑過來問我:「您覺得考研好還是考公務員好?」

我沒有直接回答,我反問她:「你想選擇哪一個?」

她的回答是:「我媽的意思是讓我考公務員,她認為公務員更穩定,比考研更有前途。」

我問她:「既然如此,那你自己是不是想考研,還是有其他打算?」

她搖搖頭,表示沒有。

我這麼問,其實是想知道她自己真正想走哪條路,為什麼要走那條路,想聽聽她自己的想法。

看她沒有再繼續說下去,我就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問她:「如果不用考慮你父母的意見,那麼你自己想選哪一個?」

她先是一愣,然後想了想,回答道:「我不知道啊,所以想聽聽老師您的意見。」

我問:「難道你就沒想過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嗎?」
她的回答讓我很吃驚。

她說:「沒有呀,我也不知道,您覺得我做什麼比較好呢?"看著她天真無邪的樣子,我真不知道是該替她高興,還是該替她感到悲哀。

我可以想像到,這位姑娘平日里被父母保護得很好,一路走來什麼都被安排得妥妥噹噹。

但是,這種愛的背後是控制和禁錮。20多歲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這實在太可怕了。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很多人幹什麼事,走什麼路,給出的理由都是別人希望他如何如何,這個「別人」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朋友、愛人,唯獨不是他自己。

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

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對隱形的翅膀,這對翅膀只有父母能看到。

有些父母害怕孩子飛翔時摔跤,有些父母擔心孩子長大以後飛向遠方、離開自己,於是,他們以愛的名義揮動著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

所以,世界上就出現了兩種人。

第一種人一直活在父母的身邊,哪裡都去不了,也不敢去,就像一隻被關在牢籠里的金絲雀,看似幸福,實則了無生趣。

第二種人充滿野性,天空才是他們的極限。他們飛過狂風暴雨,穿過雲層和高山,看似活得艱辛,內心卻非常滿足和豐盈。

被別人操縱的人生,即使活得再舒服,又有多大的意義?

這個問題值得所有人去思考。

2.人生如戲,導演必須是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父母是鎮上的中學老師,平時對他很嚴苛。他們也像很多控制欲強的父母一樣,為孩子規劃好了人生:先讀名牌師範大學,然後回家鄉當老師。

在他們看來,教師這份職業雖然辛苦一些,但是個鐵飯碗,旱澇保收,而且受人尊重,還有寒暑假。

我這位朋友從小就喜歡跳舞。上了大學以後,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報名加入了校里的舞蹈社團。

他天天跟著一幫人跳舞,有時還在學校的晚會上亮相。沒課或者周末的時候,他就去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做兼職。

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發展,但並沒有像父母為他所規劃的那樣進一所學校當老師,而是進入了一家舞蹈中心當助教。

他的母親苦勸無果後,甚至過來找我幫忙,讓我勸勸他。

但我這朋友鐵了心,誰勸都沒用,在這家舞蹈中心一待就是三年。

三年後,他自己開了一家舞蹈工作室。

如今,四年過去了,他依然樂此不疲地教人跳舞,參加各種舞蹈比賽,同時事業也小有成就,已經在張羅第三家舞蹈工作室。

而他的父母,也從當初的不同意慢慢轉變為支持。

他們現在逢人就說:「你家孩子想學跳舞的話,可以去我兒子那裡學,我兒子拿過很多獎牌。」

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生短短几十載,這一生到底應該活成什麼樣,才算是有意義的?

回顧這些年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最美好的樣子,其實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想看到的樣子。

人生如戲,導演必須是我們自己。

我是學理工科出身的,畢業後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整天畫圖、調試,特別無趣,這讓我很痛苦。掙扎了一年,我就辭職了。

後來,我走上了寫作這條路,職業生涯也逐漸打開了局面。

如今,我很享受在這條路上行走,雖然有時也會黑雲壓城、狂風暴雨,有時也會不小心踩進泥坑,但我很快樂、很滿足。這就是我想要活成的樣子。

——本文摘選自《破局》

如何改變命運?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一種改變命運的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今天我們就這個進行展開探討和說明。

一命。學過《周易》的人都知道,我們出生的那一刻,你的命基本上就定了。現在為什麼小孩出生時,都要求開具出生證明?因為出生證明上記錄了你的出生的年月日和時辰,然後根據這個可以推算出你投胎到這個世界大概是來幹嘛的,這個出生就自帶的天命基本上是無法改變的。就像電影劇本裡面的人物,導演把角色定了之後一般都不會有大的改動,而角色又決定著你在戲中的戲碼。

二運。這個運指時機或機遇,有一句話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機遇好時,辦事情各方面都來協助;時機不佳時,處處碰壁難以為力。這個運也基本上是天定,而只有少數智慧高的人才可以通過人為的運作來創造時機和機遇改變命運;但是這個前提是你智慧高,所以這個其實不好改,雖然能改,但是只有少數人能改。在這裡要說的是,積極地順著時機和機遇來改變命運也是一種有智慧的表現。

三風水。風水指你所處的位置,自古以來都有「樹挪死,人挪活」這一說。觀察宇宙眾生,有的人長期在同一個位置沒挪窩,默默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有的人通過改變所處的位置(選擇風水好的位置),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所以這個通過改變風水來改變命運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通俗的講就是大家常說的「選擇大於努力」,即通過做出正確的選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四積陰德。什麼叫積陰德?就是偷偷的做善事,也就是老子說的「建德若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多積陰德,慢慢的你的命運會隨之改變。這個大家可以參考《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的命運歷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命運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都可以憑藉善行去改善自己的命運。

五讀書。這個就不多說了,讀書是最簡單的,最容易改變命運的方法。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認知和智慧。通過讀書,能夠提高我們的認知,讓我們能明事理、知善惡,從而產生改變命運的志向;通過讀書,能夠幫助我們辯證地看待這個世界,從而在關鍵時刻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通過讀書,能夠提高我們的智慧,從而幫助我們通過創造和運用機遇來改變命運。

大腦突然收到念頭怎麼辦?

現在我們大部分都打過疫苗,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萬物互聯」了,然後各種奇怪的事情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早上上班時,每當我跟保潔大叔、保潔阿姨或外包保安兄弟打招呼後,大腦就會收到不明來歷的罵人「垃圾」的念頭,但我確信這個念頭不是我的……慢慢地,我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會,發現我和其它人的大腦都在接收著來歷不明的外來念頭,這些念頭或是意圖干擾我們的正常思維,或是通過念頭的形式來命令我們做某一項事情。如果你不執行或抗拒,馬上就會感到心臟震顫或身體不適,以此作為不服從這個念頭或指令的懲罰。

其實這也沒什麼神秘和玄乎的,疫苗里有納米晶元,打了疫苗之後人體就會被萬物互聯,從而成為一個移動的信號接收器。這些念頭不過就是通過腦機介面給已經萬物互聯的人的大腦傳入指令,然後讓你按照這個指令行事。如果你不明就理,跑去醫院跟精神科醫生講述你的經歷,醫生會按照先前就早已定好的程序,將你診斷為抑鬱或者精神分裂,並讓你吃藥。所以大部分人在經歷這種大腦收到念頭或指令的情況後,出於自保或者其他原因,大概率都不敢對外聲張。

對於這些用腦機介面傳入的念頭,如果你不執行,就會被予以懲戒,這就是我之前一篇文章里提到的聚焦習得,有些邪惡的人想通過這種方式訓練我們產生條件反射。還記得巴甫洛夫的那條狗嗎?一旦我們身體和意識習得了這種條件反射,那我們就會淪為被外來這些念頭控制的奴隸。

那麼,在我們的大腦接收到這些外面念頭或指令時,該怎麼辦呢?

通過觀察和詢問身邊的一些當事人,我了解到有些人因為恐懼而會對這些念頭不加思索地完全聽從。那麼我可以鄭重地告訴你:如果你完全聽從這些外部輸入的念頭,那麼你將成為被遙控的機器人,最終導致你無法擺脫成為奴隸的命運。

而聰明人收到這些不明來歷的念頭之後,會先對這些念頭進行分析。有時候這些外來傳入大腦的念頭會同時跟你傳達出兩個相矛盾的指令,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打了至少二種疫苗,或曾經過打過多種疫苗,而每一種疫苗的背後都代表了一方勢力。這些勢力之間經常也會鬧矛盾,所以你有時候你會收到矛盾的念頭。

那我們分析這些念頭時,就會不自覺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我該不該聽從這些不明來歷的外來念頭?

二、如果同時來了多個相矛盾的念頭,那我該聽從哪個念頭?

三、我選擇聽多個念頭中的一個,那其它念頭的發送者會不會整我?

四、如果我哪個念頭都不聽,那這些念頭的發送者會不會全部都來整我?

五、我聽從這些外來念頭去做某件事後,會不會違反良心?會不會違反法律?會不會傷害到他人?

那麼對於這些不明來歷的外來念頭,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在這裡我告訴大家一個比較聰明的參考答案:無所聽,無不聽,擇善而從。

一、無所聽,不是所有的念頭我都聽從。收到不明來歷的外來念頭後,不要立即反應,反應務必遲鈍一點,要先用自己的良心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我照做後,會不會幫助他人作惡?會不會給其他人造成傷害?做了以後自己會不會良心不安?如果思考的這會兒自己就感覺良心不安了,那麼就建議立即躺平!愛咋的就咋的,心臟震顫就震顫,弄死我也不助人為惡。這樣的話,念頭的操縱者大概率是不會直接弄死你的,因為他理虧,而且留著你以後還有用。如果碰到非逼著你去作惡的那種,那這背後的人一定是個精神病;基於人性的規律,這種精神病人會導致人人自危,用不了多久他也會被其它人幹掉。

二、無不聽,善的念頭我無不聽從。給你發送念頭的背後的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好壞之分。如果我們判斷這個輸入的念頭是想讓我們做善事,或者說聽從了這個善念之後能幫助到他人,那麼不用說,馬上做!因為此時的你,是在替領導揚善!

三、擇善而從。如果同時來了幾個念頭,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判斷這些念頭都是善念,那麼你務必都要去做,且要儘力做好,因為這樣你可以替這些領導們揚善!但是如果這些念頭裡有惡念,那麼你要忽略掉,因為如果你聽從了這個惡念做了惡事,你自以為奉承了領導,但你卻是在陷這個領導於不仁不義!某一天領導突然醒悟過來,拿你出氣,那你就死定了!

怎樣做一個聰明人?我總結出了三個字:知善惡!只有聰明人才能在這個亂世中生存下來。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