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微,隱行也)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通「稀」,少有、不多)
」;捪(mín,同「㨉」。撫,摹)
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平坦,平易)
」。三者不可至計,故𡇯(hùn,混)
而爲「一」。
一者,其上不攸(長遠)
,其下不忽(渺茫;遼遠;恍忽)
,尋尋呵,不可名(說出;描述)
也,復歸於無物。是胃「無狀(敘述,描寫)
之狀,無物(觀察)
之象」,是胃「惚恍(迷離,難以捉摸。亦作「恍忽」)
」。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執(持守、掌握)
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是胃「道紀(事物的頭緒、開端)
」。
註解:
用肉眼看卻看不到的,叫做「微」;用耳朵聽卻聽不到的,叫做「希」;用雙手摸卻摸不到的,叫做「夷」。上述三種情況無法探個究竟,那就混而為「一」。
這個「一」,向上探尋幽遠廣大而高不可見頂,向下探尋惚恍閃爍而深不可見底,(對於這個「一」)窮究繹理呵,不可描述啊,又把它歸結到「無」的一類事物。是為「不能敘述的狀態、不能觀察的形象」,是為「惚恍(難以捉摸)」。跟隨它卻看不見它的尾,迎著它卻看不見它的首。
掌握當今的規律,以駕馭當今的現有事物,以此來認知「道」的端始,是為「道的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