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64-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通“久”)成之台,作于羸(通“累”,堆积)土。(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仁者,人也。仁者兼爱)之高,(通“抬”;通“始”)于足下。(假借为“违”)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免除)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注解:

局面安定时,比较容易掌控;事情没有变化的迹象时,比较容易图谋;危难刚处萌发脆弱时,比较容易破解;隐患还处在微小之时,比较容易铲除。在不利局面尚未形生之时就处理妥当;在尚未产生动乱之前就治理妥当。

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筑了很久才建成的高台,起于微小泥土的堆积;仁者兼爱,居众人之高,始于底下众人的抬举。违反自然规律肆意妄为、强行治理的人,最后必定失败。固执地实行掌控一切的政策(即要求全程安全可控)将会失去天下。因此有德性的统治者以“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肆意妄为)”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因此不会招致失败;不执着于全面掌控天下,因此不会失去天下。

绝大多数民众在做一件事时,常在事情即将成功的时候功亏一篑,所以当所做的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更要像刚开始时那样慎重行事,这样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所以有德性的统治者以不生私欲作为自己的欲望,而不看重和去追求难得的财货;学习众人不曾学过的圣贤之学,(并借鉴众人的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众人之覆辙,能够辅助万物按其本性自然地发展,而不敢妄为。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