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於座,聞即得道

今天在接娃放學的路上在思考一個問題:這些領導在千里之外操控著全局,雖說這個局明顯存在著很多的BUG,但仍有點「不起於座,聞即得道」的意味。如果將來我們大力研發元宇宙,然後我們在元宇宙中模擬人的意識覺醒(出生),讓這些覺醒的虛擬人在元宇宙中演進文明,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個虛擬文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我突然醒悟,我們這個地球不也是一個模擬的元宇宙嗎?

地球為什麼叫做地球?宇宙為什麼叫做宇宙?玄學恰到好處地解答了這個問題。根據《易經》的結構,整個自然系統分三層:天、地、人。洞悉真相的老子在《帛書老子》中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以前我沒讀懂,現在瞬間悟到了。關於老子的這句話,我註解為:人居天地之間效法於地(球),地(球)上的一切運作效法於天(庭),天(庭)效法於道,而道自然而然。

開悟的那一刻,有欣喜也有幾分不安。在知道真相之後,我們該如何繼續我們的生活呢?我覺得我們還是該吃吃,該喝喝,該好好生活還是好好生活,但是我們要對真相生出幾分敬畏之心。我們不光要能出世,也要能入世。人生是一種過程,才叫做人生,我們都應當把握好過程,體驗並享受人生的各種滋味。這樣,才不枉這段有限的人生!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玄學。」這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玄就是天,《易經》被稱為天人之學,也是有道理的。《易經》作為三玄(《易經》、《老子》、《莊子》)之首,代表了中華文明的最高智慧,但《易經》怎麼來的?這是個迷,是長期的文明演化成的?還是伏羲、周文王生來就懂的?或許直接了當地說是天下掉下來的給我們的……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回過頭來讀一讀另一部中國精典——《西遊記》。人們說小說往往是真實的事情,是指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和場景往往具有現實性和真實感,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情感共鳴。這種真實性往往通過作者的生活經歷、觀察和想像力來表現出來。吳承恩能寫出這麼一篇邏輯嚴謹、為人們津津樂道的、58萬字的名著,難道是他自己憑空想像出來的?或許上面我們所探討的內容解釋了這個問題。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