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今天老婆把家裡上上下下都收拾了一下,找到了一些以前找不到但可以用的小玩意,也丟掉了很多過時被淘汰的東西。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需要「斷舍離」,不然生活會亂遭遭的。家庭內部的事務,男人還是需要尊重女人的意見,因為對於家庭生活這些內部事務問題,女人顯然更有智慧。

老子說:「善行者無勶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檮𥮥,善閉者無𫔢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𦄿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㤹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儘管老子說遵道而行的人要常常秉持善良之心一心尋求能幫扶他人,不輕易放棄任何人,對任何東西都要珍惜它的價值。也許是我沒有耐心吧,我認為對於一些傷腦筋的不合時宜的垃圾,應該丟垃圾桶進行分類回收,以便於垃圾再利用。如果一個正常人的精力消耗于思考怎樣去應對這些垃圾,那還做不做事了?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應于思考如何用好珍寶,而對於這些暫時想不到如何利用且又不合時宜的淘汰垃圾,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交給專業的垃圾回收人士處理。社會大分工的優勢也在於此嘛!

治水的最好辦法就是堵疏結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堵和疏呢?這就需要正確利用罰和賞;用罰來堵,用賞來疏。司馬光曾說:「夫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為治,況他人乎?」所謂的「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歸」,如果賞罰不明,這必然會導致組織風氣出現問題。

從管理歷史上來看,賞罰不明的原因,無非是蔡鍔所說的四條:「或姑息以圖見好,或故為苛罰以示威,以愛憎為喜怒,憑喜怒以決賞罰。」或者是姑息遷就,以企圖收買人心;或者是故意苛刻,以顯示自己的威風;以個人的愛憎而喜怒,憑個人的喜怒而賞罰。簡言之,就是私心太重。古人講「公」、「明」,「公」才能生「明」。要想做到賞罰分明,關鍵就是把握公平公正這條最基本的原則。管理最忌諱的,就是以私情害公義。

所以,秉持中正之道,用賞罰來減少有害垃圾,回收不合時宜的難以利用的垃圾,就基本上做到了老子所說的「恆善㤹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如果我們達不到聖人所說的標準,那我們還是可以儘可能地接近那個標準。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學習道家無非是通過學習讓我們盡最大努力去做一名上士,最後去踐行「道」。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