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是來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里的卷首語。原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通常用來形容社會、國家、民族或歷史發展過程中,分裂與統一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這句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歷史觀察,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釋:

1、歷史循環觀: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民族、國家或地區之間往往經歷著從分裂到統一,再從統一到分裂的循環過程。這種循環可能是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權力中心的更迭。

2、矛盾與統一:分與合,本質上是矛盾與統一的體現。在分裂時期,各方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鬥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共同的威脅、利益或發展需求可能促使它們走向聯合或統一。然而,統一之後,由於內部矛盾的積累、權力的鬥爭或外部因素的干擾,又可能再次走向分裂。

3、社會發展規律: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某種規律性。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經濟體系等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分裂與統一的交替。這種交替不僅體現在國家層面上,也可能體現在更小的社會單元(如部落、族群)或更大的國際關係中。

4、文化影響:這句話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合」思想的影響。中國人歷來重視和諧與統一,但同時也認識到分裂與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被看作是一種歷史常態,提醒人們要順應歷史潮流,同時也要努力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總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句富含哲理和歷史深度的諺語,它揭示了社會、國家、民族或歷史發展過程中分裂與統一交替出現的規律性現象。這句話不僅是對歷史的一種總結,也是對未來可能發展趨勢的一種預測和警示。

    振聾發聵的耿飈之問

    1991年,退休後的老一代革命家耿飈,重返陝甘寧革命老區,看望曾經肩戰鬥過的隴東人民。聽說耿飈要回來,好多老鄉聞訊趕來和他見面。

    但令耿飈沒想到的是,有些群眾是來找他告狀的,耿飈心情沉重。離開慶陽那天,他和縣裡領導見了面。他講了一件往事,提了一個問題。

    50年前,耿飈任參謀長、副旅長的129師385旅駐紮在這裡。有個戰士損害了群眾利益,而且比較嚴重,部隊決定按紀律槍斃。老百姓知道後,也是來了一大群人,為戰士求情。

    耿飈對鄉親們說,紀律是必須執行的。於是老百姓都跪下了,說共產黨都是好人,就饒了這個戰士,讓他戴罪立功吧!

    耿飈反覆講八路軍的紀律,但鄉親們就是不起來。最後,部隊只得接受群眾的要求。

    故事講完,耿飈激動地大聲道:「現在,我要問問今天在座的你們這些人,不管哪一個,如果犯了事,老百姓還會替你們求情嗎?!」全場鴉雀無聲……

    這就是黨史上著名的「耿飈之問」。它永遠警示: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3581271/answer/3506312916

    https://www.workercn.cn/257/201603/22/160322162542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