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實施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是比較常見的集體決策方法,便於發表創造性意見,因此主要用於收集新設想。通常是將對解決某一問題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頭腦風暴的參與者需要有較強的聯想思維,有好的思維還要展現出來,那怎麼做才能成功實施頭腦風暴呢?本文僅就傳統的奧斯本頭腦風暴法,從幾個方面給出一些參考。

一、頭腦風暴法的四個原則

(一)自由暢想原則

在頭腦風暴過程中,要求與會者集中注意力,以會議主題為中心解放思想,無拘無束地思考問題並暢所欲言,不必顧慮自己的想法或創意是否「離經叛道」或「荒唐可笑」;歡迎自由奔放、異想天開的意見,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不著邊際、異想天開的設想或許都是好創意的原型。

(二)延遲評判原則

禁止與會者在會上評論他人的想法和建議。奧斯本創立頭腦風暴法的初衷是,認為在會議過程中產生的任何想法都是有價值的,不應在過程中評判影響他人思緒,認真對待任何一種設想,而不管其是否適當和可行。對各種設想、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後階段。在頭腦風暴之後,可以對創意進行合併、組合、排序等,然後再評判其可行性。

(三)以量求質原則

鼓勵與會者儘可能多地提出想法,以大量的想法來保證質量較高的想法的存在,多多益善,不必顧慮想法內容的好壞。以數量保障質量,將眾多想法中拆分重組,生成創意。想法越多,產生好創意的可能性越大。

(四)綜合改善原則

鼓勵參與者對他人的想法或創意進行補充、改進或整合,借題發揮,可以在別人想法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想法,即利用一個靈感引發另外一個靈感,強調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和相互完善。

遵循以上幾個原則,再加以時間的控制,氣氛保持活躍,參與者在頭腦風暴過程中快速運轉大腦,不假思索毫無顧慮地說出設想,設想不斷湧出,便是一個成功的頭腦風暴。

二、頭腦風暴法的會議成員

在使用頭腦風暴法時,一般都需要主持人進行引導,頭腦風暴法的團隊成員由四個角色組成:組長、專家、秘書、組員。

組長——負責主持和引導,激勵與驅動團隊思考;

專家——回答問題,提供信息,篩選創意;

秘書——記錄,分類、整理;

組員——發表意見。

三、頭腦風暴法的注意事項

在使用直接頭腦風暴法時,除了不要違反四個原則外,還有以下事項需要注意:

1)運用頭腦風暴法,首先應有主題,主題應在參與者關注範圍內;

2)不能同時有兩個以上的主題混在一起,主題應單一;

3)問題太大時,要細分成幾個小問題;

4)創造力強,分析力亦要強,要有幽默感;

5)頭腦風暴要在45到60分鐘內完成;

6)記錄人要把構思寫在白板上,字體清晰,以啟發其它人的聯想;

7)在頭腦風暴後,對創意進行評價(會後評判);

8)評價創意時,作分類處理;

由於頭腦風暴法產生出來的創意,大部分都只是提示,很少是可以用來直接解決問題的。因此整理和完善創意就顯得相當重要。在整理補充創意時,為了使創意更具體化,也可繼續使用頭腦風暴法。

四、頭腦風暴會的提議方式

在進行頭腦風暴會議時,一般有以下三種提議方式。

1)循環提議法:即與會者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由秘書記錄在白板上。

2)自由旋轉法:不分次序,所有與會者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由秘書記錄在白板上。

3)卡片法:每個與會者將提議寫在卡片上,再收集匯總。

三種方式中,卡片法效率較高;自由旋轉法容易營造熱烈的氣氛,有利於激發與會人員的靈感;循環提議法較有秩序。在實際應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腦力激蕩。

五、奧斯本核檢表法

在1941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創新學專著《創造性想像》中,奧斯本提出了檢核表法。奧斯本核檢表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在進行發明創造時尤其有用,可以拓展思維,生成新的設想。

六、頭腦風暴的基本流程

頭腦風暴會流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頭腦風暴階段和會後評判階段。

(一)準備階段:確定議題、確定人選、明確分工、會場和會議材料準備等;

(二)頭腦風暴階段:宣布主題和紀律、進行頭腦風暴、整理和分類創意等,具體見下圖;

(三)會後評判階段:從效果和可行性兩個方面評價創意,選擇最合適的創意。

以上這些步驟完成後,結束頭腦風暴會議,可以用其他分析工具來評價這些創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958996

與ChatGPT人工智慧聊宇宙觀

佛家有什麼樣的宇宙觀?

佛家的宇宙觀是基於佛教的教義和覺醒的經驗。以下是佛家宇宙觀的主要特點:

  1. 無始無終:佛家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的,不存在創造者或造物主。宇宙的存在和變化是由於因果律的作用,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所決定的。
  2. 無常性:佛家強調宇宙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物質、生命和心理狀態。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和流轉,沒有永恆和固定的實體。
  3. 無我性:佛家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無我性的,沒有永恆的、獨立存在的自我。個體的存在是由於無數的因果條件的交互作用,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核心實體。
  4. 輪迴與解脫:佛家認為個體通過業力的影響,會在生死輪迴中不斷轉世,經歷苦難和痛苦。但通過修行和覺醒,個體可以超越輪迴,達到解脫和涅槃的境界。
  5. 六道輪迴:佛家認為個體在輪迴中會經歷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每個道都有不同的境遇和苦難,個體的輪迴會根據其業力的影響而決定。
  6. 無限空性:佛家認為宇宙的本質是無限的空性,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空性是一種超越思維和言語的境界,是覺醒和解脫的境地。

總的來說,佛家的宇宙觀強調無始無終、無常無我、輪迴與解脫等概念,以幫助個體超越世俗的束縛,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覺醒。宇宙被視為一個無限變化和流轉的存在,個體通過修行和覺醒可以超越輪迴,達到解脫和涅槃的境界。

道家有什麼樣的宇宙觀?

道家的宇宙觀強調自然和道的無為而治。以下是道家宇宙觀的主要特點:

  1. 道:道家認為宇宙的本源是道,道是無形無物的,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道是宇宙的規律和運行的根本原則,是一種無為而治的力量。
  2. 自然:道家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和順應。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運行,個體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去強求和干涉。
  3. 無為而治: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去主動干預和控制,而是順應自然的規律,讓事物自然而然地發展。個體應該放下功利心和慾望,追求無為而治的境界。
  4. 道德:道家強調修養和道德的重要性。個體應該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通過修行和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與道合一。
  5. 陰陽五行:道家認為宇宙的運行是由陰陽和五行的相互作用所決定的。陰陽是宇宙中兩種相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是宇宙中的五種基本元素。個體的身體和心理也受到陰陽五行的影響。
  6. 無限空性:道家也認為宇宙的本質是無限的空性,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空性是一種超越思維和言語的境界,是與道合一的境地。

總的來說,道家的宇宙觀強調順應自然、無為而治、修養和道德的重要性。宇宙被視為一個自然而然地運行的存在,個體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追求無為而治的境界。個體通過修行和修養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與道合一。

儒家有什麼樣的宇宙觀?

儒家的宇宙觀強調人與天地的和諧和人類社會的秩序。以下是儒家宇宙觀的主要特點:

  1. 天道:儒家認為宇宙的運行是由天道所決定的。天道是宇宙的規律和道義,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力量。個體應該順應天道,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與天地合一。
  2. 人與天地的和諧:儒家強調人與天地的和諧關係。個體應該順應天地的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去違背天地的道義。
  3. 社會秩序:儒家重視社會秩序和人類關係的和諧。個體應該遵守社會的規範和道德準則,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4. 人性:儒家認為人性本善,個體應該發揚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追求道德的完善和高尚。
  5.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強調個體的修養和道德的重要性。個體應該從修身開始,通過修養和修身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然後,個體應該以身作則,影響和帶領家庭成員,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最後,個體應該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追求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總的來說,儒家的宇宙觀強調人與天地的和諧、社會秩序和人類關係的和諧。宇宙被視為一個有秩序的存在,個體應該順應天地的規律,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與天地合一。個體通過修養和修身,影響和帶領家庭成員,最終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追求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周易》有什麼樣的宇宙觀?

《周易》是中國古代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礎。它包含了一種獨特的宇宙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陰陽:《周易》強調宇宙的運行是由陰陽的相互作用所決定的。陰陽是宇宙中兩種相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代表著一切事物的對立和統一。宇宙的運行和變化都是由陰陽的相互轉化和平衡所決定的。
  2. 八卦:《周易》中的八卦是一種符號系統,用來描述宇宙中的各種變化和情況。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卦的組合和排列可以描述宇宙中的各種狀態和關係。
  3. 變化:《周易》強調宇宙的運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而人類應該順應這種變化,適應和應對不同的情況。
  4. 德行:《周易》認為宇宙的運行是由道德的力量所決定的。個體應該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通過修行和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與宇宙的道德力量相合。

總的來說,《周易》的宇宙觀強調陰陽的相互作用、八卦的變化、宇宙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以及道德的重要性。宇宙被視為一個充滿變化和和諧的存在,個體應該順應宇宙的變化和道德的力量,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

修權

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人主失守則危。君臣釋法任私必亂。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則治。權制獨斷於君則威。民信其賞,則事功成;信其刑,則奸無端。惟明主愛權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賞,則下不用;數加嚴令而不致其刑,則民傲死。凡賞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約也,故明主(相信,信賴)法。明主不蔽之謂明,不欺之謂察。故賞厚而信,刑重而(必,分極也;標杆、標準);不失疏遠,不違親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

國家的安定有三個因素: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權力。法度是君臣共同執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樹立的;權力是君主獨自控制的。君主失去掌握的權力則國家會陷入危機,君臣拋棄法度只顧私利國家必然混亂。所以確立法度明確公私的界線,並且不因為私利而損害法度,則國家會安定。制訂法度的權力獨斷於君主就樹立了威信。人民相信君主的賞賜,事業就會辦成;相信君主的懲罰,犯罪就不會發生。只有賢明的君主才珍惜權力看重信用,不會因為私利而損害法度。所以君主許下很多施予恩惠的空話而不能實現,臣下就不會願意效力;屢次頒布嚴厲的法令而從不執行刑罰,民眾就會輕視死刑。所有的獎賞都是文治,而刑罰是武治,賞罰是法度的綱要,所以賢明的君主是信賴法制的。賢明的君主不被蒙蔽叫賢明,不被欺騙叫明察。所以重賞之下樹立了信用,而重罰之下樹立了標準。(重賞)不忘關係疏遠的人,(重罰)不迴避關係親近的人。這樣臣子就不會蒙蔽君主,百姓就不會欺騙統治者。

世之為治者,多釋法而任私議,此國之所以亂也。先王(通「懸」,1、揭示;頒立。2、秤錘;秤砣)權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釋權衡而斷輕重,廢尺寸而意長短,雖(1、明察,知曉。2、分辨),商賈不用,為其不必也。故法者,國之權衡也。夫(古同「背」,背棄,背叛)法度而任私議(私人的看法或主張),皆不知類(孟子的意思是說,只懂得手指不如別人是缺陷,卻不懂得心不如別人是缺陷,同樣是自身存在的缺陷,很多人卻不知道用類比的方法弄明白自己心不如人的事實,所以叫不知類)者也。不以法論知、能、賢、不肖者,惟堯;而世不盡為堯。是故先王知自議譽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1、度量衡的總稱。2、典範;法度)者賞之,毀公者誅之。賞誅之法,不失其(議論,特指議論政事),故民不爭。不以爵祿便(pián,便,安也)近親,則勞臣不怨;不以刑罰隱疏遠,則下親上。故授官予爵不以其勞,則忠臣不進;行賞賦祿不稱其功,則戰士不用。凡人臣之事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則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則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則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則毀譽之臣在側。

世上的統治者,大多數都拋棄了法度而任由私人意見來統治國家,這是國家為什麼混亂的原因。先王制定秤砣和秤桿,確立尺寸的標準,作為標準沿用至今,是因為制定的各種量制的界限明了。如果拋棄了權衡去判斷輕重,廢除尺寸標準去估計長短,即使明察分辨,商人也不會用這種辦法,因為這樣的結果不是完全肯定的。所以法度也是治國的權衡。違背法度而依賴個人意見,都是不知類比事理的。不用法度就可判斷人是智慧還是愚笨,賢明還是無能的就只有堯了,但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堯。所以先王知道私人的看法和私人的名聲不可以信賴,必須規定法律明確標準,符合法度的就獎勵他,危害公法的就要懲罰。賞罰的法度,不偏離大家的議論範圍,民眾就不會有爭議。不按近親來安排爵祿,那麼有功勞的大臣就不會感到哀怨;不按疏遠來執行賞罰,那麼民眾就會親近君主。所以(如果)不按功勞來授予官爵,忠臣就不會儘力辦事;不按軍功行賞賦祿,戰士就不會打仗。凡是大臣侍奉君主,多數投君主所好。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愛聽好話大臣就以讒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邊就會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讒言身邊就都是奸臣。

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疾賢,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堯、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於治亂之道也。故三王以義親,五霸以法正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樂其政,而莫之能傷也。今亂世之君、臣,區區然皆擅一國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國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公私界限分明,平庸的人就不會忌妒有才幹的人,無能的也不會忌妒功臣。所以堯舜統治天下,不是從天下獲取私利,是為天下而治理天下;選擇賢能而傳位給他,不是疏遠親生兒子而親近無血緣關係的人,而是明白治世和亂世的道理。所以三王靠仁義親臨天下,五霸靠法律征服諸侯,都不是為了私自篡奪天下的利益,而是為天下治理天下。所以有功名的君主,天下的人都滿意他的統治,沒有誰能動搖他的統治。如今亂世的君臣都渺小得只重一國的利益和掌管自己官府的權力,這也是國家陷於危機的原因。所以是否公私分明是國家存亡的根本。

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奸臣(yù,賣,出售)權以(yāo,用秤稱物)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故大臣爭於私而不顧其民,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鮮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國無「隙」、「蠹」矣。

廢除法度並且喜歡個人的意見,那麼奸臣就會稱量俸祿高低進行賣官,一般官吏就會隱瞞下面的民情並且魚肉百姓。諺語說:「蛀蟲多了,而樹會折斷;縫隙大了,而牆會壞。」如果大臣爭相謀取私利而不顧及百姓,那民眾就會遠離君主,民眾遠離君主,這是國家是「縫隙」。國家常設官吏隱瞞下情並且魚肉百姓,這就是民眾的「蛀蟲」。而國家有了「蛀蟲」、「縫隙」而不滅亡的,天下少有。所以賢明的君主依賴法度、摒去私利,國家就不會有「蛀蟲」、「縫隙」了。

科普:從零維到十維空間

來源:商老師的設計學堂

門主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聲明:本文中的理論均依據弦理論物理的知識,結合簡單的圖示和通俗的道理來解釋,不是信口開河,具有科學依據。

零維

讓我們從一個點開始,和我們幾何意義上的點一樣,它沒有大小、沒有維度。它只是被想像出來的、作為標誌一個位置的點。它什麼也沒有,空間、時間通通不存在,這就是零維度。

一維空間

好的,理解了零維之後我們開始一維空間。已經存在了一個點,我們再畫一個點。兩點之間連一條線。噔噔噔!一維空間誕生了!我們創造了空間!

一維空間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深度。

二維空間

我們擁有了一條線,也就是擁有了一維空間。如何升級到二維呢?很簡單,再畫一條線,穿過原先的這條線,我么就有了二維空間,二維空間里的物體有寬度和長度,但是沒有深度。你可以試一試,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長方形內部就是一個二維空間。

這裡,為了幫助大家方便理解高維度的空間,我們用兩條相交的線段來表示二維空間。

為了向更高的維度前進,現在我們現在來想像一下二維世界裡的生物。因為二維空間沒有深度(也可以理解成厚度),只有長度與寬度,我們就可以將它理解成「紙片人」,或者是撲克牌K.J.A Q里的畫像。因為維度的局限,這個可憐的二維生物也只能看到二維的形狀。如果讓它去看一個三維的球體,那麼他只能看到的是這個球體的截面,也就是一個圓。

三維空間

三維空間大家肯定熟悉,我們無時無刻都生活在三維空間中。三維空間有長度、寬度與高度。

但是,我要用另一種思維來表達三維空間,只有這樣,才可以向更高維度推進。

好,現在我們有一張報紙,上面有一隻螞蟻。我們就姑且把螞蟻君看作是「二維生物」,我在二維的紙面上移動。如果要讓他從紙的一邊爬到另一邊,則螞蟻君需要走過整個紙張。但是我們把這張紙捲起來呢?成為一個圓柱,一個三維空間里的物體;這時螞蟻君只需要走過接縫的位置,就到達了目的地。(對了!就是傳說中的蟲洞)換句話說,把二維空間彎曲,就得到了三維空間,我們就可以這樣來表達。

再解釋一遍,在這個圖示上,螞蟻從A點消失,B點出現,你們想想,就是這意思,捲曲產生新的維度!

好了,

開始進入燒腦階段!

前三個維度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長、寬、高。那麼我們怎麼理解四維空間?

四維空間

四維比三維多一維,它是什麼?是時間!

想像一下,左邊有一個1分鐘之前的我,右邊則是現在我,將這「兩個我」看成兩個點 ,穿過他們連線,它就是四維空間里的線。太棒了,四維空間出現了!

那麼在現實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和未來的我么?不能!因為我們是三維生物,活在三維空間中。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二維生物只能看到三維物體的截面一樣,我們作為三維生物,只能看到四維空間的截面,也就是現在的你、我、他;換句話說就是此時此刻的世界 。

你們還可以么?

我要開始講五維空間了哦

五維空間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低維度生物不能意識到高維度空間發生的事情。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感覺自己在同一個空間里。我們常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實就是沿著時間線向前,這條時間線就是四維空間里的那條線,換句話說,三維的我們沿著四維空間里的時間線向前走。

假如我們是四維空間生物,我們就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將來各個時段的我們自己。但是,時間線只有一條,還記得前文中兩條線交叉,將一維升級為二維么?那麼現在,在四維這條時間線的基礎上,我再加一條時間線和這條時間線交叉,五維空間就出現了!

不懂?沒關係!例子舉起來!比如說,你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工作了5年,現在是一名經理,那麼四維空間里你只能看到大學畢業的你以及成為白領的這條時間線上的你。 如果當初你初中畢業就去學烹飪,現在是一名廚師。那麼這就是另一條時間線上的你。

在五維空間中,你可以看到成為經理的你,也可以看到成為廚師的你。總結的說,五維空間,你可以看到你未來的不同分支。

六維空間

OK 我開始解釋六維空間。現在的你如果想拜訪一下過去的你,怎麼辦?我們可以將四維空間中任意一條時間線彎曲,這樣你就可以跳回以前,去見以前的你。換句話說,五維空間中,你可以「穿越」回到一條時間線上的過去。

還是拿「經理的你」和「廚師的你」舉例子,廚師的你感覺日子很艱辛,每天油煙嗆人,你想成為經理,安安靜靜在辦公室里坐著。怎麼辦?五維空間中,你可以穿越到你初中畢業的時候,告訴以前的你,一定要繼續讀書,上高中,考大學,做白領。不過這很費力,而且風險很大,初中畢業的你需要作出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會產生一個新的時間線,一個不同版本的未來。

你們還記得二維空間中螞蟻君和報紙么?彎曲一個空間產生一個新的維度。對了!我們直接把五維空間彎曲,產生六維空間。這樣,你就可以穿越到「經理的你」這條時間線,看一看另一個版本的你。

七維空間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恭喜你,你的腦洞已經很大了。

好,我們繼續,七維空間走起來。還是那個例子,前面提到兩個時間線:經理與廚師。初中畢業的你,不可能只有這兩種選擇,而是近乎無限。怎麼解釋,你的每一個決定都在塑造出一個特有的你。你可以成為任何一種你。概括地說,初中畢業的你是一個起點,所有的時間線。都從這個點向外輻射,數量是無窮大,那麼最後,七維空間里的一個點,裡面包含著「初中畢業的你」開始的無限種可能。

那麼怎麼畫出七維空間里的一條線?我們需要另一個點,但是這個點已經包含了無限,如何再去找另外一個點?那就是另一種開端。

沒關係,我們舉例子,你會懂得。前文中我們提到由「初中畢業的你」為開端而產生的七維無限點;如果你小學畢業的時候就作出不同的選擇呢?每一個選擇又會塑造一個不同的你;那麼以「小學畢業的你」為開端,就會產生另一個包含著無限時間線的點。將這兩點連成一條線,就是七維空間的線。

八維空間

還記得文章開始時提到的一維的線么?我們把另外一條線穿過它,就變成了二維空間。同樣的道理,我們來給七維空間升級。例子呢,還是那個「你」。我們又找到了兩個點,一個是由「大學畢業的你」為開端產生的七維無限點,另一個是由「50歲的你」為開端產生的無限點。將這兩點連線,與上文中那條連接「初中畢業的你」無限點「小學畢業的你」無限點的這條線相交。我們就得到了八維空間!

九維空間

好了,講到這裡,你其實可以想像出九維空間是什麼樣了。我們把八維空間理解成那張報紙,平平的。這時螞蟻君又出現了,不過它已經進化成八維空間生物了,給它一樣的任務,要他橫跨整個報紙去目的地,怎麼辦?將報紙再一次捲起來,蟲洞又出現了。螞蟻君順利穿過蟲洞出現在目的地。也就是說,將八維空間繼續捲曲,我們就得到了九維空間!

十維空間

這裡我來總結一下,回顧上文,從零維到四維,我們經歷了點、線、面、體這個升級流程。然後四維空間又可以看做一點,充滿著三維空間中所有可能性的連線,這個連線就是時間。

從四維到八維,我們又經歷了點、線、面、體的升級流程。八維的點,充滿著七維空間中所有可能性的連線。

八維空間繼續升級。還是那個「你」,以八維空間的點為起始,我們必須想出所有的可能,每一種可能都與八維的這個點相連,最後,我們得到十維空間里的一個點,充滿著九維空間中所有可能性的連線。

還能再升級么?不能了,在十維空間中,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空間可以在划出一個點,因為,十維空間就是一個點!

它包含著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時間線、所有的所有………..

從零位到十維,我們經歷了這麼多,

最後,它還是一個點

……

有趣么?

END –

轉自:https://www.sohu.com/a/116444282_482877

零敲牛皮糖

「零敲牛皮糖」是毛澤東在我軍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前夕提出來的。它是中國志願軍對美軍作戰採用的小殲滅戰戰術的形象概況。基本含義是,在防禦作戰中,適時進行各種小規模和有限目的的進攻,打小殲滅戰,積小勝為大勝。

牛皮糖戰術

「零敲牛皮糖」是毛澤東在我軍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前夕提出來的。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小殲滅戰的一個形象化的提法,是毛澤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殲滅戰思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運用和發展。即通過無數次戰役戰鬥上的小殲滅戰,小口小吃逐步擴大的辦法,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達到戰略上消耗敵人,逐漸轉化戰爭形勢之目的。這種戰法,對敵,可以打擊其士氣,動搖其信心,消耗其力量:對我,則可取得經驗,鍛煉部隊,提高戰術、技術水平與指揮水平,不斷增強戰鬥力,為打大殲滅戰打下良好基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自從轉入戰略防禦,尤其是在坑道工事形成之後,依託坑道工事積極地開展了狙擊活動、小分隊活動,打擊敵人的猖狂氣焰,到一九五二年秋,發展到能夠「更有組織性和更帶全線性」的成排、成連、成營地殲滅敵人,至一九五三年夏季反擊戰役時,仗越打越大,發展到金城以南地區一次突破敵人四個師的防禦正面,打入十幾公里縱深,取得殲敵五萬餘人的巨大成果,迫敵求和停戰。這種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是符合弱軍戰勝強軍的客觀規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

實踐戰例

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猛衝猛打,把美軍驅逐到三八線以南,並且一度佔領了漢城。但是,經過幾次較量後,美軍逐漸適應了志願軍的作戰方式,並研究出 對付志願軍的辦法和戰術。

麥克阿瑟被免職後,李奇微中將接替了總司令的位子。李奇微是個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軍人,他不像麥克阿瑟那樣狂妄 自負,而是冷靜地觀察戰局和每一個細節,及時修改部署和戰術。第三次戰役當志願軍衝過去三八線後,李奇微下令主動放棄 漢城,保存著部隊的有生力量。

美軍在漢城以南依託有利地形,構築火力強大的防禦工事,意在消耗志願軍的力量,伺機反撲。有個叫砥平里的小村子,美軍一個營在那裡堅守,鄧華的部隊攻打了五天,都因美軍火力太猛突不進去,等到戰士身上攜帶的糧食彈藥用完,不得 不撤圍而去。

這在我方來說不算什麼,打不贏就走嘛,但是李奇微卻得到了極大的啟發:原來中國軍隊的攻勢是「星期攻勢」,只 要是美軍能頂住前幾天,等志願軍糧彈用盡,就可以大膽反擊了。

因此,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中,美軍先固守,後反攻,利用坦克的機動優勢,包抄圍困志願軍,給我方造成了不利 局面和一定的損失。彭德懷感到壓力很大。前三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志願軍戰士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美軍有空 中優勢,對我後方運輸線狂轟濫炸,物資供應跟不上,部隊的彈藥和糧食都非常缺乏。

為了躲避飛機,部隊不能生火,戰士們一口雪一口乾糧。冬天的寒冷,使很多戰士腹瀉,營養不良加上作戰疲勞,身體 力量大大下降,很多人得了腸胃病和夜盲症。連續作戰得不到休息,戰士行軍打仗越來越困難。彭德懷很少把這些情況上報中央。而當時的形勢使很多人都盲目樂觀,認為志願軍很快就能取勝。當彭德懷下令放棄漢城後撤,蘇聯顧問和朝方都認為,打了 勝仗為什麼還後退?應該繼續進攻,直到解放朝鮮半島。這樣,彭德懷決定親自回北京,向中央當面說清楚實際情況。

中央聽了彭德懷的彙報,後又聽取回國的幾位軍長的彙報,對戰場的實際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遂決定:今後作戰不 求大勝,不追求整團整營地殲滅美軍。要開展小規模的作戰,積小勝為大勝。還用了一個通俗的比喻:「零敲牛皮糖」。

這個戰略思想的轉變,使志願軍指揮員放開了手腳。中美雙方在三八線附近打起了陣地戰。起初美軍是有優勢的。他 們用飛機重炮狂轟志願軍陣地,而志願軍則依託山地,打坑道堅守陣地。美軍在山下得意洋洋,開篝火晚會,唱歌跳舞,志願軍則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狙擊手打冷槍,一個個地消滅敵人。

於是,一個狙擊殺敵運動開始了。在距離美軍陣地300米的前沿,志願軍的神槍手埋伏在隱蔽的射擊點,看到美軍 在陣地上活動,就是一槍。這裡有很多鬥智斗勇的故事:兩個美軍士兵吵架,在戰壕里打起來,露出上半身,狙擊手一槍過去,一個倒下,另一個趕緊藏起來。一個美軍背著桶到小溪取水,剛迴轉身就被一槍打倒,連人帶桶向山下翻滾。為了隱蔽和迷 惑志願軍,美軍在陣地上豎了許多稻草人。有一天一個稻草人突然「胖」了,還有兩個玻璃片反光,原來是美軍躲在稻草人後邊觀察情況。一槍過去,稻草人和真人一起倒下了。

一個月下來,一個狙擊手能消滅20多個美軍。志願軍的冷槍使美軍膽戰心驚,再也不敢大搖大擺公開活動,只能躲 在工事地堡里,士氣大受打擊。積累起來,全軍在幾個月內竟然打死打傷美軍一萬多人,而志願軍幾乎沒有傷亡。這比進行大規模戰役的結果要好得多。美軍最害怕的就是傷亡。人死多了,國內的反戰情緒就日益上升,政府也十分頭疼。最終美國人還 是回到談判桌上,與中朝雙方討論停戰事宜。

轉自:https://www.baike.com/wikiid/8718901420971007580

易經中的「乘、承、比、應」

《周易》里「承乘比應」,是講爻與爻之間的關係。承、乘、比、應反映的是卦象內部相關兩爻之間的關係,可總結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承:
所謂「承」,乃承載、承上、烘托之意。就像古時候的馬車,是用來承載乘客的。凡下爻緊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上承陽爻,象徵柔弱者順承剛強者,或賢臣輔佐明君之意。

舉例:

「承」有三種情況:其一;在六爻卦中,若一個陽爻在上,一個陰爻在下,則此陰爻對於上面的陽爻來說,稱為「承」。

以旅卦為例,卦中陰爻六五在陽爻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稱「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

其二;在一個六爻卦中,一個陽爻在上,數個陰爻在下,則下邊幾個陰爻對於上面這個陽爻來說,可稱為「承」。

以謙卦為例,陰爻初六、六二都在陽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對九三爻來說,皆稱「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其三;相同屬性的兩爻有的時候也可稱「承」。

乘:
所謂「乘」,是乘駕、駕馭,居高臨下之意。就像車上的乘客。陽尊而陰卑。一般來說,若陰爻在下、陽爻在上,則稱陰承陽(就是陰乘載陽),此為順、為吉;若陽爻在下、陰爻在上,則稱陽乘陰(就是陰乘駕陽),此為逆、為凶。

舉例:

凡上爻乘馭下爻謂之「乘」。多數指陰爻乘陽爻,稱「乘剛」,象徵臣下欺辱君王,小人欺凌君子,多不吉不善。但陽爻居陽爻之上則不言乘,認為這是常理。由此可知《易》陽尊陰卑的思想。

「乘」有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卦中一個陰爻在上,一個陽爻在下,則此陰爻對於下面的陽爻來說,稱為「乘」。

以屯卦為例,六二、上六爻辭皆曰「乘馬班如」,震初爻,坎五爻皆為馬,六二乘初九,上六乘九五,有「乘馬」之說。謂之「二乘初」,「上乘五」。所以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

其二;是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於這一陽爻來說,稱為「乘」。

以震卦為例,初九陽爻之上有六二、六三兩個陰爻,九四陽爻之上有六五、上六兩個陰爻,故為「二乘初」、「三乘初」,「五乘四」、「上乘四」。故象曰:「震來厲,乘剛也」。由於爻位遠近不同,乘剛的程度也不同,二、五乘剛近,三、上乘剛遠。所以內卦乘剛迫,外卦乘剛緩。

比:
所謂「比」是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是比鄰、比肩的意思。就像跟你一起肩並肩走路的好朋友。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異性相吸,就更加親近一些。要說明的是,相鄰兩爻,一爻為陰一爻為陽,則善為「比」。以剛比剛或以柔比柔,則無相求相得之情。

舉例:

如初爻與二爻,二爻與三爻,三爻與四爻,四爻與五爻,五爻與上爻,皆可稱為「比」。

以比卦為例,六四陰爻居陰位,得位,與九五爻有相「比」的關係,所以象曰:「比於賢,以從上也」。而六三則承乘皆陰,上下「比」皆是同性,故有「比之匪人」之辭。

再如中孚卦六三爻「得敵」,三不當位,三四皆陰,失比,故稱「得敵」。總之,凡陰陽相遇為朋友類,若陽遇陽,陰遇陰,則皆為敵。

應:
所謂「應」,是對應、應合的意思。指上下卦爻位置對應的呼應關係。就像同盟關係,不在一起,但一呼就應。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就有了對應關係。應是一種應合、應援,有應當然是好事。但這種對應關係要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易理上去觀察。一般說,在相應位置上的兩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即可成為陰陽正應;如果是兩陽或兩陰,即構成相斥關係。、

舉例:

《易緯·乾鑿度》曰:「三畫以下為地,四畫以上為天」,「易氣從下生,故動於地之下則應乎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乎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乎天之上」。

就是說,在六爻卦中,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有一種同志聯盟的關係,故稱之為「應」。「應」和「比」一樣,也強調陰陽相「應」。同性相斥,異性相感。若以柔應柔或剛應剛,則無相求相得之情,也就沒有「應」的關係。

以既濟卦為例,初九爻應六四爻,六二爻應九五爻,九三爻應上六爻,皆為陰陽相應。

反之,在艮卦中,初六爻與六四爻,六二爻與六五爻,九三爻與上九爻,皆柔應柔,剛應剛,是為「無應」或「敵應」,故彖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一般的卦都是以剛柔兩爻相應。但有時,也有卦中的一爻與數爻有呼應關係的狀況。如比卦,彖曰:「上下應也」。九五為剛,其餘五爻皆為柔,是上下五柔應一剛之象,象徵四方諸侯對君王臣服。

元亨利貞

《易經》乾卦的卦辭——「乾:元、亨、利、貞」 。這四個字不是一口氣就把它讀完,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

元、亨、利、貞,四個字,每個字都有獨立的含義。也就是說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貞的四個現象。

當初,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就用他智慧的沉思,來作《易經》的註解。「元、亨、利、貞」就是他對乾卦的研究心得。

那麼,元、亨、利、貞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分享曾仕強教授關於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智慧4種解讀,從對元、亨、利、貞的概念解讀到運用元、亨、利、貞的智慧去處理社會關係,帶你領會乾卦卦辭「元、亨、利、貞」背後的深邃哲理。

1、元、亨、利、貞——自然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為健,乾卦取天之象,健是天的特性,君子應當效仿天行健的特性,自強不息,永不停歇。

從自然現象來看,元、亨、利、貞就是春夏秋冬的交迭更替,周而復始,循環往複。任何生命都要經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

元,元始的意思,代表春天。春天,萬物開始發芽,開始生長。因此,春是生髮的季節,是元。

亨,是亨通的意思。夏天,萬物成長起來了,變得茂盛,亨通暢達起來了。

秋天開始有收穫,叫作利。「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成熟的農作物。

冬天要把收割來的東西藏起來,第二年才會有新的種子。如果冬天把收回來的東西全都吃光,連種子都沒了,來年春天靠什麼去播種?因此,冬天叫作貞,貞下起元,春天又要來了,生命又要進行一次新的輪迴。

因此,元、亨、利、貞配以春夏秋冬,四季交迭更替,生命循環往複。

這是元亨利貞投射到自然中的一種現象,那麼投射到人生成長里,又會是怎樣的一種解釋呢?

2、元、亨、利、貞——人生成長的智慧

如果把元、亨、利、貞配以人生,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慎始,亨通,和諧,守貞,貞下起元。

(1)慎始,謀定而後動

一個朝代開始的第一年叫元年,一年的開始叫元旦,中國人造出來的最古老的神叫元始天尊,元,開始的意思。

告誡我們做事要慎始,慎始就是告訴我們不要隨便開始去做任何事情,要事先盤算盤算。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我們不知道謀定而後動。如果沒有謀定就動了,怎麼會有良好的開始呢?

元,並不是我們草率的認為,開始就是良好的。開始之前要有一段準備時間,要找合適的人,大家盤算盤算,計劃計劃,去測試測試,才能開始,才會有好的開端。

(2)亨通,固本培元,才會亨通

亨,亨通的意思。亨是從元來的,沒有慎始怎麼可能通達呢?隨隨便便開始,最後肯定是一塌糊塗。元能不能亨,關鍵看我們元做得好不好,固本培元,把元做好,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和諧,獲得的利益要正當合理,公平分享

亨通以後就會獲利。但利不是利益,不是利潤,也不是好處的意思。孔子《文言傳》里說:「利者,義之和也」,「利」就是和諧的意思,是指獲得的利益要公平地分享,要合理、公正,才會和諧。

乾卦,立天之象。我們從天的運行中就可以體會到:天,是大公無私的。但天是公正,並不是公平。天,公正無私,這個地方下雨那個地方就乾旱,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雨露均沾。

所以我們人在獲得利益後,要公正無私地分享,並不是說要公平地與人分享。為富要仁,人有了財富之後,還要幫助社會,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和諧了。

(4)貞,貞下起元,有個更好的開始

貞是一切的關鍵,是一個人不可隨意改變的根本,如貞操。很多人聽到貞操一詞會覺得很傳統,在古時,貞就是貞操的意思。貞操就是固正的操守,固就是很牢固,很正,永遠一個樣,不會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老天就是在檢驗我們貞不貞,貞了,就貞下起元,有個更好的開始,從下卦進入上卦。不貞,下卦就完了,根本沒機會走到上卦。

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把人生成長的智慧講透了:人一定要慎重開始,只有慎始才能夠亨通,亨通後便會獲利,但我們獲得的利益要正當、合理。名利雙收後,我們也正直,要守貞,堅守做人固定的操守,不能一時得意,走偏了。

3、元、亨、利、貞——君子四德

除了以上兩種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文言傳》中,孔子解釋「元、亨、利、貞」為君子四德,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孔子把元、亨、利、貞視作一個君子為人處事要行的四德,那我們如何運用元、亨、利、貞來處理社會關係呢?

(1)元者,善之長也

元,開始的意思。如人一出生的那口元氣,一口氣上不來,有再大的本事都沒有用。可見,元氣是很重要的,

「元者,善之長,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元始在人於仁,一個人要仁,一開始就要憑良心,要堂堂正正,才叫作元,才會亨通暢達。反之,一個人沒良心,有再大的本事也都沒有用。

德行定終生,道德良好才是一個人成為一個君子的基礎。

(2)亨者,嘉之會也

嘉就是美的意思,會是聚集的意思。「亨者,嘉之會也」, 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幫忙、彼此尊重,自然就會亨通。

「亨者,嘉之會也」,也告訴我們天底下有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要互通有無,貨物要流通,錢財要流通,不能囤積居奇,任何東西自己一個人獨吞,那樣就不會亨通,就會開始爭奪了。

(3)利者,義之和也

義的意思就是適合不適合,適宜不適宜,合理不合理。義能夠很合理,大家就比較和諧。

利是老天對我們最大的考驗。一個人賺錢並不可恥,賺錢是可愛的,但比賺錢更重要的是怎麼用錢,會用錢才是智慧。

所以,一個人有錢了,一定要想辦法去跟大家分享,去照顧那些比較窮困的人。一個人把資源都囊括到自己家裡面來,利就不能和,大家就不能和諧了。

(4)貞者,事之干也

利關不破,則得失驚之。想要經受住利關、名關重重考驗,保持恆久的正直,貞就成為重要一德。

貞者,事之干也。也就是說經得起利的考驗的人就叫貞。貞就是一個人賺了錢,還能規規矩矩,不要因為財大氣粗,得意忘了形。

錢財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所以我們一直講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持久,正直一分鐘,正直一天,正直三年都沒什麼用。一個人行得正,好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管環境如何變化,他都不被社會的染缸污染。

但正直不是說一個人一絲不苟,樣樣都很守規矩。《道德經》里講:「曲則全,枉則直」,君子為人處事要智圓行方,曲中求直。貞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很正直,但是也會替別人著想,會外圓內方。

舉個例子:

很多人認為有話要直說,不拐彎抹角的人很正直。但一個人說話不管別人有什麼反應,那不叫正直,叫目中無人。

中國人一聽直話,就火大,就聽不進去。作為君子行事,不妨稍微婉轉一點,轉個彎,對方就能聽進去了,就有效了,就安全了。

元、亨、利、貞,君子四德。只有正確理解每個字為微妙含義,才能像君子一樣坦蕩蕩,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適時調整,凡事不會太滿,都會做得遊刃有餘。

4、元、亨、利、貞——仁、義禮、智、信

如果把元、亨、利、貞對應儒家五常,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1)元就是仁

種子好,長出來的東西就好,種子不行,再怎麼努力耕耘,還是不行,選種很重要。好比一個人,仁心很重要,有了仁心,才會去照顧關心其它人,然後辦事就會很順利,很亨通。

所以說,元就是仁心,是一開始要重視的那個元。

(2)亨就是義跟禮

一個人有禮有節,處處都合理,就很亨通。禮是一般人能看得見的,做人要有禮貌,做事情要重視禮節,禮要有節制,而義即合理不合理,只能是心中有數,外面看不見。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一個人只要不學禮,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什麼事情都辦不通。

(3)利就是智

利益當前的時候,我們要用理智來判斷該要不該要,能要不能要,要了以後能不能無咎。如果不能理智判斷,要到不該要的時候,自己的心就開始不安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臉色不對,眼睛也沒有光亮,看到人就好像怕人家看見一樣,就低頭,可見這種「要」到最後都是後悔的。

(4)貞就是信

人家對你信不信,就是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他覺得不公平,也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也還是會擁護你。你不正,就算你對人家再好,人家都會懷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麼事情,他會怕,會躲得遠遠的。所以信就是我們自己給人家的印象正不正。

所以,從貞中我們就能讀懂:元、亨、利是自然給的,只有貞是人為的,人跟動物的不同就在貞與不貞。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不是控制別人,不是教導別人,而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發揮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任何一個人,只要行得正,只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都可以發揮相當的影響力。

元、亨、利、貞四個字雖簡短,但智慧無窮大。它不僅僅是天之四性、地之四時,更蘊含我們為人處事的智慧和規律。讀懂這四個字,你會更好的理解乾卦的精髓。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52207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問: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答:

答:生產力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運用生產工具加工勞動對象進行生產時所形成的物質力量。生產關係也稱經濟關係,是指人們在物質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它是各種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①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

在人類社會中,生產關係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這種變化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了這個社會生產關係的性質。社會生產力發展了,必然要求生產關係發生相應的變化。

②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會引起生產關係的相應變化

社會生產力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之中的,它是社會生產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只要社會生產力發生了變化,最終會突破原有生產關係的限制,打破原有生產關係的藩籬,使舊的生產關係完全為新的生產關係所代替。

(2)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又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

①新的生產關係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新的生產關係是一種重要的和強大的力量,正是它推動生產力進一步的而且是強大的發展。新的生產關係是指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水平基礎上,新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生產關係。這種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都能有利於生產的發展,能更大地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和勞動技能,能更好地推動新的生產工具的製造、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更合理地利用勞動對象,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出廣闊的前景。例如,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與社會化的生產力相適應,從而能夠有力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舊的生產關係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

舊的生產關係,是指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有兩種基本情況:一是生產關係落後於生產力的發展;二是生產關係超前於生產力的發展。在前一種情況下,由於生產關係的落後達不到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對已處於較高水平的生產力的發展就會起阻礙作用;在後一種情況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達不到超前的生產關係的要求,或者說這種生產關係還不具備其建立、維持的生產力基礎,因此對生產力的發展同樣會起阻礙作用。總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這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關係的實質。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953730

頓悟空、戒、清靜

虛雲法師看到一位和尚坐在房樑上打坐,便問道:「法師整天坐在房樑上打坐,你圖個什麼呀?」

和尚回答:「當然是頓悟成佛。」

虛雲法師:「悟到什麼了嗎?」

和尚回答:「五蘊非有,一切皆空。」

虛雲法師:「既然一切皆空,那還要你屁股底下的那塊木板作什麼?我幫你鋸了!」於是開始動手鋸樑柱。

和尚慌了,大喊道:「你要幹什麼?快住手!」

虛雲法師說道:「法師住錫六祖道場,應該知道六祖慧能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空並不等於無啊!」

和尚問:「那麼長老所見,什麼是空?」

虛雲法師答:「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就是你的生活中來什麼就承受什麼,好事也以平常心承受,壞事也以平常心承受,不怨天尤人,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萬事萬物。能夠做到順其自然,心中毫無波瀾時就是所謂的空。

和尚問:「什麼是戒?」

虛雲法師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和尚問:「什麼是清靜?」

虛雲法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對世出世間一切惡行皆不要去做,而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善行應當積極努力的去奉行。

和尚聽了以後頓悟,知道碰上高人了,趕緊從房樑上跳下來向虛雲法師行禮拜師。

絜矩之道

絜矩,讀音是xié jǔ,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

絜矩之道:儒家倫理思想之一。指君子的一言一行要有示範作用。

解釋:君子審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設想,使人我之間,各得其宜。

《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大學》此篇意思是說,若厭惡上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下級;若厭惡下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上級。若厭惡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在我之後的人;若厭惡在我之後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在我之前的人。若厭惡在我右邊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方法與我左側的人交往;若厭惡在我左邊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方法與我右側的人交往。這就是所說的模範作用。

綜上所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說,自己所厭惡的事,就不要再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君子以身作則的道德示範作用。

《論語》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可見絜矩之道,好說,但不容易做到。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言行氣憤而不能諒解;自己也要能夠對別人寬恕不究;若能如此,即是菩薩的心量。菩薩的心之所以廣大,就是因為能夠以同理心設身處地,時時為一切眾生著想,發覺眾生的苦痛,興大慈悲救拔拯濟,令得真實解脫。

《八大人覺經》云: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應當發菩薩心,就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