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实施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比较常见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头脑风暴的参与者需要有较强的联想思维,有好的思维还要展现出来,那怎么做才能成功实施头脑风暴呢?本文仅就传统的奥斯本头脑风暴法,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参考。

一、头脑风暴法的四个原则

(一)自由畅想原则

在头脑风暴过程中,要求与会者集中注意力,以会议主题为中心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创意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欢迎自由奔放、异想天开的意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不着边际、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许都是好创意的原型。

(二)延迟评判原则

禁止与会者在会上评论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奥斯本创立头脑风暴法的初衷是,认为在会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想法都是有价值的,不应在过程中评判影响他人思绪,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对各种设想、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在头脑风暴之后,可以对创意进行合并、组合、排序等,然后再评判其可行性。

(三)以量求质原则

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以大量的想法来保证质量较高的想法的存在,多多益善,不必顾虑想法内容的好坏。以数量保障质量,将众多想法中拆分重组,生成创意。想法越多,产生好创意的可能性越大。

(四)综合改善原则

鼓励参与者对他人的想法或创意进行补充、改进或整合,借题发挥,可以在别人想法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即利用一个灵感引发另外一个灵感,强调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

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再加以时间的控制,气氛保持活跃,参与者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快速运转大脑,不假思索毫无顾虑地说出设想,设想不断涌出,便是一个成功的头脑风暴。

二、头脑风暴法的会议成员

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一般都需要主持人进行引导,头脑风暴法的团队成员由四个角色组成:组长、专家、秘书、组员。

组长——负责主持和引导,激励与驱动团队思考;

专家——回答问题,提供信息,筛选创意;

秘书——记录,分类、整理;

组员——发表意见。

三、头脑风暴法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直接头脑风暴法时,除了不要违反四个原则外,还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运用头脑风暴法,首先应有主题,主题应在参与者关注范围内;

2)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主题混在一起,主题应单一;

3)问题太大时,要细分成几个小问题;

4)创造力强,分析力亦要强,要有幽默感;

5)头脑风暴要在45到60分钟内完成;

6)记录人要把构思写在白板上,字体清晰,以启发其它人的联想;

7)在头脑风暴后,对创意进行评价(会后评判);

8)评价创意时,作分类处理;

由于头脑风暴法产生出来的创意,大部分都只是提示,很少是可以用来直接解决问题的。因此整理和完善创意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整理补充创意时,为了使创意更具体化,也可继续使用头脑风暴法。

四、头脑风暴会的提议方式

在进行头脑风暴会议时,一般有以下三种提议方式。

1)循环提议法:即与会者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由秘书记录在白板上。

2)自由旋转法:不分次序,所有与会者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由秘书记录在白板上。

3)卡片法:每个与会者将提议写在卡片上,再收集汇总。

三种方式中,卡片法效率较高;自由旋转法容易营造热烈的气氛,有利于激发与会人员的灵感;循环提议法较有秩序。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脑力激荡。

五、奥斯本核检表法

在1941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创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中,奥斯本提出了检核表法。奥斯本核检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在进行发明创造时尤其有用,可以拓展思维,生成新的设想。

六、头脑风暴的基本流程

头脑风暴会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头脑风暴阶段和会后评判阶段。

(一)准备阶段:确定议题、确定人选、明确分工、会场和会议材料准备等;

(二)头脑风暴阶段:宣布主题和纪律、进行头脑风暴、整理和分类创意等,具体见下图;

(三)会后评判阶段:从效果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创意,选择最合适的创意。

以上这些步骤完成后,结束头脑风暴会议,可以用其他分析工具来评价这些创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958996

与ChatGPT人工智能聊宇宙观

佛家有什么样的宇宙观?

佛家的宇宙观是基于佛教的教义和觉醒的经验。以下是佛家宇宙观的主要特点:

  1. 无始无终:佛家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不存在创造者或造物主。宇宙的存在和变化是由于因果律的作用,一切都是由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2. 无常性:佛家强调宇宙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物质、生命和心理状态。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和流转,没有永恒和固定的实体。
  3. 无我性:佛家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无我性的,没有永恒的、独立存在的自我。个体的存在是由于无数的因果条件的交互作用,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核心实体。
  4. 轮回与解脱:佛家认为个体通过业力的影响,会在生死轮回中不断转世,经历苦难和痛苦。但通过修行和觉醒,个体可以超越轮回,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界。
  5. 六道轮回:佛家认为个体在轮回中会经历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每个道都有不同的境遇和苦难,个体的轮回会根据其业力的影响而决定。
  6. 无限空性:佛家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无限的空性,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空性是一种超越思维和言语的境界,是觉醒和解脱的境地。

总的来说,佛家的宇宙观强调无始无终、无常无我、轮回与解脱等概念,以帮助个体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觉醒。宇宙被视为一个无限变化和流转的存在,个体通过修行和觉醒可以超越轮回,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界。

道家有什么样的宇宙观?

道家的宇宙观强调自然和道的无为而治。以下是道家宇宙观的主要特点:

  1. 道:道家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道是无形无物的,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道是宇宙的规律和运行的根本原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力量。
  2. 自然:道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和顺应。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运行,个体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去强求和干涉。
  3.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去主动干预和控制,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个体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4. 道德:道家强调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个体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通过修行和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与道合一。
  5. 阴阳五行:道家认为宇宙的运行是由阴阳和五行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阴阳是宇宙中两种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是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也受到阴阳五行的影响。
  6. 无限空性:道家也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无限的空性,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概念。空性是一种超越思维和言语的境界,是与道合一的境地。

总的来说,道家的宇宙观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宇宙被视为一个自然而然地运行的存在,个体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个体通过修行和修养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与道合一。

儒家有什么样的宇宙观?

儒家的宇宙观强调人与天地的和谐和人类社会的秩序。以下是儒家宇宙观的主要特点:

  1. 天道:儒家认为宇宙的运行是由天道所决定的。天道是宇宙的规律和道义,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个体应该顺应天道,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与天地合一。
  2. 人与天地的和谐:儒家强调人与天地的和谐关系。个体应该顺应天地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去违背天地的道义。
  3. 社会秩序:儒家重视社会秩序和人类关系的和谐。个体应该遵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人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个体应该发扬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追求道德的完善和高尚。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个体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个体应该从修身开始,通过修养和修身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然后,个体应该以身作则,影响和带领家庭成员,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最后,个体应该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儒家的宇宙观强调人与天地的和谐、社会秩序和人类关系的和谐。宇宙被视为一个有秩序的存在,个体应该顺应天地的规律,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与天地合一。个体通过修养和修身,影响和带领家庭成员,最终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周易》有什么样的宇宙观?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它包含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周易》强调宇宙的运行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阴阳是宇宙中两种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对立和统一。宇宙的运行和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所决定的。
  2. 八卦:《周易》中的八卦是一种符号系统,用来描述宇宙中的各种变化和情况。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的组合和排列可以描述宇宙中的各种状态和关系。
  3. 变化:《周易》强调宇宙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人类应该顺应这种变化,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
  4. 德行:《周易》认为宇宙的运行是由道德的力量所决定的。个体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通过修行和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与宇宙的道德力量相合。

总的来说,《周易》的宇宙观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八卦的变化、宇宙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及道德的重要性。宇宙被视为一个充满变化和和谐的存在,个体应该顺应宇宙的变化和道德的力量,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

修权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凡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故明主(相信,信赖)法。明主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分极也;标杆、标准);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

国家的安定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权力。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君主失去掌握的权力则国家会陷入危机,君臣抛弃法度只顾私利国家必然混乱。所以确立法度明确公私的界线,并且不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则国家会安定。制订法度的权力独断于君主就树立了威信。人民相信君主的赏赐,事业就会办成;相信君主的惩罚,犯罪就不会发生。只有贤明的君主才珍惜权力看重信用,不会因为私利而损害法度。所以君主许下很多施予恩惠的空话而不能实现,臣下就不会愿意效力;屡次颁布严厉的法令而从不执行刑罚,民众就会轻视死刑。所有的奖赏都是文治,而刑罚是武治,赏罚是法度的纲要,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信赖法制的。贤明的君主不被蒙蔽叫贤明,不被欺骗叫明察。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之下树立了标准。(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通“悬”,1、揭示;颁立。2、秤锤;秤砣)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1、明察,知晓。2、分辨),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古同“背”,背弃,背叛)法度而任私议(私人的看法或主张),皆不知类(孟子的意思是说,只懂得手指不如别人是缺陷,却不懂得心不如别人是缺陷,同样是自身存在的缺陷,很多人却不知道用类比的方法弄明白自己心不如人的事实,所以叫不知类)者也。不以法论知、能、贤、不肖者,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1、度量衡的总称。2、典范;法度)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论,特指议论政事),故民不争。不以爵禄便(pián,便,安也)近亲,则劳臣不怨;不以刑罚隐疏远,则下亲上。故授官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凡人臣之事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

世上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抛弃了法度而任由私人意见来统治国家,这是国家为什么混乱的原因。先王制定秤砣和秤杆,确立尺寸的标准,作为标准沿用至今,是因为制定的各种量制的界限明了。如果抛弃了权衡去判断轻重,废除尺寸标准去估计长短,即使明察分辨,商人也不会用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完全肯定的。所以法度也是治国的权衡。违背法度而依赖个人意见,都是不知类比事理的。不用法度就可判断人是智慧还是愚笨,贤明还是无能的就只有尧了,但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尧。所以先王知道私人的看法和私人的名声不可以信赖,必须规定法律明确标准,符合法度的就奖励他,危害公法的就要惩罚。赏罚的法度,不偏离大家的议论范围,民众就不会有争议。不按近亲来安排爵禄,那么有功劳的大臣就不会感到哀怨;不按疏远来执行赏罚,那么民众就会亲近君主。所以(如果)不按功劳来授予官爵,忠臣就不会尽力办事;不按军功行赏赋禄,战士就不会打仗。凡是大臣侍奉君主,多数投君主所好。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公私界限分明,平庸的人就不会忌妒有才干的人,无能的也不会忌妒功臣。所以尧舜统治天下,不是从天下获取私利,是为天下而治理天下;选择贤能而传位给他,不是疏远亲生儿子而亲近无血缘关系的人,而是明白治世和乱世的道理。所以三王靠仁义亲临天下,五霸靠法律征服诸侯,都不是为了私自篡夺天下的利益,而是为天下治理天下。所以有功名的君主,天下的人都满意他的统治,没有谁能动摇他的统治。如今乱世的君臣都渺小得只重一国的利益和掌管自己官府的权力,这也是国家陷于危机的原因。所以是否公私分明是国家存亡的根本。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yù,卖,出售)权以(yāo,用秤称物)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废除法度并且喜欢个人的意见,那么奸臣就会称量俸禄高低进行卖官,一般官吏就会隐瞒下面的民情并且鱼肉百姓。谚语说:“蛀虫多了,而树会折断;缝隙大了,而墙会坏。”如果大臣争相谋取私利而不顾及百姓,那民众就会远离君主,民众远离君主,这是国家是“缝隙”。国家常设官吏隐瞒下情并且鱼肉百姓,这就是民众的“蛀虫”。而国家有了“蛀虫”、“缝隙”而不灭亡的,天下少有。所以贤明的君主依赖法度、摒去私利,国家就不会有“蛀虫”、“缝隙”了。

科普: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来源:商老师的设计学堂

门主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中的理论均依据弦理论物理的知识,结合简单的图示和通俗的道理来解释,不是信口开河,具有科学依据。

零维

让我们从一个点开始,和我们几何意义上的点一样,它没有大小、没有维度。它只是被想象出来的、作为标志一个位置的点。它什么也没有,空间、时间通通不存在,这就是零维度。

一维空间

好的,理解了零维之后我们开始一维空间。已经存在了一个点,我们再画一个点。两点之间连一条线。噔噔噔!一维空间诞生了!我们创造了空间!

一维空间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

二维空间

我们拥有了一条线,也就是拥有了一维空间。如何升级到二维呢?很简单,再画一条线,穿过原先的这条线,我么就有了二维空间,二维空间里的物体有宽度和长度,但是没有深度。你可以试一试,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内部就是一个二维空间。

这里,为了帮助大家方便理解高维度的空间,我们用两条相交的线段来表示二维空间。

为了向更高的维度前进,现在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二维世界里的生物。因为二维空间没有深度(也可以理解成厚度),只有长度与宽度,我们就可以将它理解成“纸片人”,或者是扑克牌K.J.A Q里的画像。因为维度的局限,这个可怜的二维生物也只能看到二维的形状。如果让它去看一个三维的球体,那么他只能看到的是这个球体的截面,也就是一个圆。

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大家肯定熟悉,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中。三维空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

但是,我要用另一种思维来表达三维空间,只有这样,才可以向更高维度推进。

好,现在我们有一张报纸,上面有一只蚂蚁。我们就姑且把蚂蚁君看作是“二维生物”,我在二维的纸面上移动。如果要让他从纸的一边爬到另一边,则蚂蚁君需要走过整个纸张。但是我们把这张纸卷起来呢?成为一个圆柱,一个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这时蚂蚁君只需要走过接缝的位置,就到达了目的地。(对了!就是传说中的虫洞)换句话说,把二维空间弯曲,就得到了三维空间,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表达。

再解释一遍,在这个图示上,蚂蚁从A点消失,B点出现,你们想想,就是这意思,卷曲产生新的维度!

好了,

开始进入烧脑阶段!

前三个维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长、宽、高。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

四维比三维多一维,它是什么?是时间!

想象一下,左边有一个1分钟之前的我,右边则是现在我,将这“两个我”看成两个点 ,穿过他们连线,它就是四维空间里的线。太棒了,四维空间出现了!

那么在现实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的我么?不能!因为我们是三维生物,活在三维空间中。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二维生物只能看到三维物体的截面一样,我们作为三维生物,只能看到四维空间的截面,也就是现在的你、我、他;换句话说就是此时此刻的世界 。

你们还可以么?

我要开始讲五维空间了哦

五维空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低维度生物不能意识到高维度空间发生的事情。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感觉自己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常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就是沿着时间线向前,这条时间线就是四维空间里的那条线,换句话说,三维的我们沿着四维空间里的时间线向前走。

假如我们是四维空间生物,我们就可以看到过去、现在、将来各个时段的我们自己。但是,时间线只有一条,还记得前文中两条线交叉,将一维升级为二维么?那么现在,在四维这条时间线的基础上,我再加一条时间线和这条时间线交叉,五维空间就出现了!

不懂?没关系!例子举起来!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作了5年,现在是一名经理,那么四维空间里你只能看到大学毕业的你以及成为白领的这条时间线上的你。 如果当初你初中毕业就去学烹饪,现在是一名厨师。那么这就是另一条时间线上的你。

在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看到成为经理的你,也可以看到成为厨师的你。总结的说,五维空间,你可以看到你未来的不同分支。

六维空间

OK 我开始解释六维空间。现在的你如果想拜访一下过去的你,怎么办?我们可以将四维空间中任意一条时间线弯曲,这样你就可以跳回以前,去见以前的你。换句话说,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回到一条时间线上的过去。

还是拿“经理的你”和“厨师的你”举例子,厨师的你感觉日子很艰辛,每天油烟呛人,你想成为经理,安安静静在办公室里坐着。怎么办?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到你初中毕业的时候,告诉以前的你,一定要继续读书,上高中,考大学,做白领。不过这很费力,而且风险很大,初中毕业的你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时间线,一个不同版本的未来。

你们还记得二维空间中蚂蚁君和报纸么?弯曲一个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维度。对了!我们直接把五维空间弯曲,产生六维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穿越到“经理的你”这条时间线,看一看另一个版本的你。

七维空间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恭喜你,你的脑洞已经很大了。

好,我们继续,七维空间走起来。还是那个例子,前面提到两个时间线:经理与厨师。初中毕业的你,不可能只有这两种选择,而是近乎无限。怎么解释,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出一个特有的你。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你。概括地说,初中毕业的你是一个起点,所有的时间线。都从这个点向外辐射,数量是无穷大,那么最后,七维空间里的一个点,里面包含着“初中毕业的你”开始的无限种可能。

那么怎么画出七维空间里的一条线?我们需要另一个点,但是这个点已经包含了无限,如何再去找另外一个点?那就是另一种开端。

没关系,我们举例子,你会懂得。前文中我们提到由“初中毕业的你”为开端而产生的七维无限点;如果你小学毕业的时候就作出不同的选择呢?每一个选择又会塑造一个不同的你;那么以“小学毕业的你”为开端,就会产生另一个包含着无限时间线的点。将这两点连成一条线,就是七维空间的线。

八维空间

还记得文章开始时提到的一维的线么?我们把另外一条线穿过它,就变成了二维空间。同样的道理,我们来给七维空间升级。例子呢,还是那个“你”。我们又找到了两个点,一个是由“大学毕业的你”为开端产生的七维无限点,另一个是由“50岁的你”为开端产生的无限点。将这两点连线,与上文中那条连接“初中毕业的你”无限点“小学毕业的你”无限点的这条线相交。我们就得到了八维空间!

九维空间

好了,讲到这里,你其实可以想象出九维空间是什么样了。我们把八维空间理解成那张报纸,平平的。这时蚂蚁君又出现了,不过它已经进化成八维空间生物了,给它一样的任务,要他横跨整个报纸去目的地,怎么办?将报纸再一次卷起来,虫洞又出现了。蚂蚁君顺利穿过虫洞出现在目的地。也就是说,将八维空间继续卷曲,我们就得到了九维空间!

十维空间

这里我来总结一下,回顾上文,从零维到四维,我们经历了点、线、面、体这个升级流程。然后四维空间又可以看做一点,充满着三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这个连线就是时间。

从四维到八维,我们又经历了点、线、面、体的升级流程。八维的点,充满着七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

八维空间继续升级。还是那个“你”,以八维空间的点为起始,我们必须想出所有的可能,每一种可能都与八维的这个点相连,最后,我们得到十维空间里的一个点,充满着九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

还能再升级么?不能了,在十维空间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空间可以在划出一个点,因为,十维空间就是一个点!

它包含着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时间线、所有的所有………..

从零位到十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

最后,它还是一个点

……

有趣么?

END –

转自:https://www.sohu.com/a/116444282_482877

零敲牛皮糖

“零敲牛皮糖”是毛泽东在我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前夕提出来的。它是中国志愿军对美军作战采用的小歼灭战战术的形象概况。基本含义是,在防御作战中,适时进行各种小规模和有限目的的进攻,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

牛皮糖战术

“零敲牛皮糖”是毛泽东在我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前夕提出来的。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的一个形象化的提法,是毛泽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即通过无数次战役战斗上的小歼灭战,小口小吃逐步扩大的办法,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渐转化战争形势之目的。这种战法,对敌,可以打击其士气,动摇其信心,消耗其力量:对我,则可取得经验,锻炼部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与指挥水平,不断增强战斗力,为打大歼灭战打下良好基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自从转入战略防御,尤其是在坑道工事形成之后,依托坑道工事积极地开展了狙击活动、小分队活动,打击敌人的猖狂气焰,到一九五二年秋,发展到能够“更有组织性和更带全线性”的成排、成连、成营地歼灭敌人,至一九五三年夏季反击战役时,仗越打越大,发展到金城以南地区一次突破敌人四个师的防御正面,打入十几公里纵深,取得歼敌五万余人的巨大成果,迫敌求和停战。这种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符合弱军战胜强军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实践战例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猛冲猛打,把美军驱逐到三八线以南,并且一度占领了汉城。但是,经过几次较量后,美军逐渐适应了志愿军的作战方式,并研究出 对付志愿军的办法和战术。

麦克阿瑟被免职后,李奇微中将接替了总司令的位子。李奇微是个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人,他不像麦克阿瑟那样狂妄 自负,而是冷静地观察战局和每一个细节,及时修改部署和战术。第三次战役当志愿军冲过去三八线后,李奇微下令主动放弃 汉城,保存着部队的有生力量。

美军在汉城以南依托有利地形,构筑火力强大的防御工事,意在消耗志愿军的力量,伺机反扑。有个叫砥平里的小村子,美军一个营在那里坚守,邓华的部队攻打了五天,都因美军火力太猛突不进去,等到战士身上携带的粮食弹药用完,不得 不撤围而去。

这在我方来说不算什么,打不赢就走嘛,但是李奇微却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原来中国军队的攻势是“星期攻势”,只 要是美军能顶住前几天,等志愿军粮弹用尽,就可以大胆反击了。

因此,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先固守,后反攻,利用坦克的机动优势,包抄围困志愿军,给我方造成了不利 局面和一定的损失。彭德怀感到压力很大。前三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志愿军战士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美军有空 中优势,对我后方运输线狂轰滥炸,物资供应跟不上,部队的弹药和粮食都非常缺乏。

为了躲避飞机,部队不能生火,战士们一口雪一口干粮。冬天的寒冷,使很多战士腹泻,营养不良加上作战疲劳,身体 力量大大下降,很多人得了肠胃病和夜盲症。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息,战士行军打仗越来越困难。彭德怀很少把这些情况上报中央。而当时的形势使很多人都盲目乐观,认为志愿军很快就能取胜。当彭德怀下令放弃汉城后撤,苏联顾问和朝方都认为,打了 胜仗为什么还后退?应该继续进攻,直到解放朝鲜半岛。这样,彭德怀决定亲自回北京,向中央当面说清楚实际情况。

中央听了彭德怀的汇报,后又听取回国的几位军长的汇报,对战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遂决定:今后作战不 求大胜,不追求整团整营地歼灭美军。要开展小规模的作战,积小胜为大胜。还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零敲牛皮糖”。

这个战略思想的转变,使志愿军指挥员放开了手脚。中美双方在三八线附近打起了阵地战。起初美军是有优势的。他 们用飞机重炮狂轰志愿军阵地,而志愿军则依托山地,打坑道坚守阵地。美军在山下得意洋洋,开篝火晚会,唱歌跳舞,志愿军则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狙击手打冷枪,一个个地消灭敌人。

于是,一个狙击杀敌运动开始了。在距离美军阵地300米的前沿,志愿军的神枪手埋伏在隐蔽的射击点,看到美军 在阵地上活动,就是一枪。这里有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两个美军士兵吵架,在战壕里打起来,露出上半身,狙击手一枪过去,一个倒下,另一个赶紧藏起来。一个美军背着桶到小溪取水,刚回转身就被一枪打倒,连人带桶向山下翻滚。为了隐蔽和迷 惑志愿军,美军在阵地上竖了许多稻草人。有一天一个稻草人突然“胖”了,还有两个玻璃片反光,原来是美军躲在稻草人后边观察情况。一枪过去,稻草人和真人一起倒下了。

一个月下来,一个狙击手能消灭20多个美军。志愿军的冷枪使美军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公开活动,只能躲 在工事地堡里,士气大受打击。积累起来,全军在几个月内竟然打死打伤美军一万多人,而志愿军几乎没有伤亡。这比进行大规模战役的结果要好得多。美军最害怕的就是伤亡。人死多了,国内的反战情绪就日益上升,政府也十分头疼。最终美国人还 是回到谈判桌上,与中朝双方讨论停战事宜。

转自:https://www.baike.com/wikiid/8718901420971007580

易经中的“乘、承、比、应”

《周易》里“承乘比应”,是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乘、比、应反映的是卦象内部相关两爻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承:
所谓“承”,乃承载、承上、烘托之意。就像古时候的马车,是用来承载乘客的。凡下爻紧承上爻谓之“承”。多指阴爻上承阳爻,象征柔弱者顺承刚强者,或贤臣辅佐明君之意。

举例:

“承”有三种情况:其一;在六爻卦中,若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

以旅卦为例,卦中阴爻六五在阳爻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称“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

其二;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则下边几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个阳爻来说,可称为“承”。

以谦卦为例,阴爻初六、六二都在阳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对九三爻来说,皆称“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其三;相同属性的两爻有的时候也可称“承”。

乘:
所谓“乘”,是乘驾、驾驭,居高临下之意。就像车上的乘客。阳尊而阴卑。一般来说,若阴爻在下、阳爻在上,则称阴承阳(就是阴乘载阳),此为顺、为吉;若阳爻在下、阴爻在上,则称阳乘阴(就是阴乘驾阳),此为逆、为凶。

举例:

凡上爻乘驭下爻谓之“乘”。多数指阴爻乘阳爻,称“乘刚”,象征臣下欺辱君王,小人欺凌君子,多不吉不善。但阳爻居阳爻之上则不言乘,认为这是常理。由此可知《易》阳尊阴卑的思想。

“乘”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卦中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下面的阳爻来说,称为“乘”。

以屯卦为例,六二、上六爻辞皆曰“乘马班如”,震初爻,坎五爻皆为马,六二乘初九,上六乘九五,有“乘马”之说。谓之“二乘初”,“上乘五”。所以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其二;是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于这一阳爻来说,称为“乘”。

以震卦为例,初九阳爻之上有六二、六三两个阴爻,九四阳爻之上有六五、上六两个阴爻,故为“二乘初”、“三乘初”,“五乘四”、“上乘四”。故象曰:“震来厉,乘刚也”。由于爻位远近不同,乘刚的程度也不同,二、五乘刚近,三、上乘刚远。所以内卦乘刚迫,外卦乘刚缓。

比:
所谓“比”是两个相邻的爻称作比,是比邻、比肩的意思。就像跟你一起肩并肩走路的好朋友。如果相比的两爻是一阴一阳,异性相吸,就更加亲近一些。要说明的是,相邻两爻,一爻为阴一爻为阳,则善为“比”。以刚比刚或以柔比柔,则无相求相得之情。

举例:

如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皆可称为“比”。

以比卦为例,六四阴爻居阴位,得位,与九五爻有相“比”的关系,所以象曰:“比于贤,以从上也”。而六三则承乘皆阴,上下“比”皆是同性,故有“比之匪人”之辞。

再如中孚卦六三爻“得敌”,三不当位,三四皆阴,失比,故称“得敌”。总之,凡阴阳相遇为朋友类,若阳遇阳,阴遇阴,则皆为敌。

应:
所谓“应”,是对应、应合的意思。指上下卦爻位置对应的呼应关系。就像同盟关系,不在一起,但一呼就应。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就有了对应关系。应是一种应合、应援,有应当然是好事。但这种对应关系要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易理上去观察。一般说,在相应位置上的两爻如果是一阴一阳,即可成为阴阳正应;如果是两阳或两阴,即构成相斥关系。、

举例:

《易纬·乾凿度》曰:“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乎天之上”。

就是说,在六爻卦中,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有一种同志联盟的关系,故称之为“应”。“应”和“比”一样,也强调阴阳相“应”。同性相斥,异性相感。若以柔应柔或刚应刚,则无相求相得之情,也就没有“应”的关系。

以既济卦为例,初九爻应六四爻,六二爻应九五爻,九三爻应上六爻,皆为阴阳相应。

反之,在艮卦中,初六爻与六四爻,六二爻与六五爻,九三爻与上九爻,皆柔应柔,刚应刚,是为“无应”或“敌应”,故彖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一般的卦都是以刚柔两爻相应。但有时,也有卦中的一爻与数爻有呼应关系的状况。如比卦,彖曰:“上下应也”。九五为刚,其余五爻皆为柔,是上下五柔应一刚之象,象征四方诸侯对君王臣服。

元亨利贞

《易经》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 。这四个字不是一口气就把它读完,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

元、亨、利、贞,四个字,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含义。也就是说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贞的四个现象。

当初,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就用他智慧的沉思,来作《易经》的注解。“元、亨、利、贞”就是他对乾卦的研究心得。

那么,元、亨、利、贞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分享曾仕强教授关于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智慧4种解读,从对元、亨、利、贞的概念解读到运用元、亨、利、贞的智慧去处理社会关系,带你领会乾卦卦辞“元、亨、利、贞”背后的深邃哲理。

1、元、亨、利、贞——自然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健,乾卦取天之象,健是天的特性,君子应当效仿天行健的特性,自强不息,永不停歇。

从自然现象来看,元、亨、利、贞就是春夏秋冬的交迭更替,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任何生命都要经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

元,元始的意思,代表春天。春天,万物开始发芽,开始生长。因此,春是生发的季节,是元。

亨,是亨通的意思。夏天,万物成长起来了,变得茂盛,亨通畅达起来了。

秋天开始有收获,叫作利。“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成熟的农作物。

冬天要把收割来的东西藏起来,第二年才会有新的种子。如果冬天把收回来的东西全都吃光,连种子都没了,来年春天靠什么去播种?因此,冬天叫作贞,贞下起元,春天又要来了,生命又要进行一次新的轮回。

因此,元、亨、利、贞配以春夏秋冬,四季交迭更替,生命循环往复。

这是元亨利贞投射到自然中的一种现象,那么投射到人生成长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种解释呢?

2、元、亨、利、贞——人生成长的智慧

如果把元、亨、利、贞配以人生,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慎始,亨通,和谐,守贞,贞下起元。

(1)慎始,谋定而后动

一个朝代开始的第一年叫元年,一年的开始叫元旦,中国人造出来的最古老的神叫元始天尊,元,开始的意思。

告诫我们做事要慎始,慎始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开始去做任何事情,要事先盘算盘算。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我们不知道谋定而后动。如果没有谋定就动了,怎么会有良好的开始呢?

元,并不是我们草率的认为,开始就是良好的。开始之前要有一段准备时间,要找合适的人,大家盘算盘算,计划计划,去测试测试,才能开始,才会有好的开端。

(2)亨通,固本培元,才会亨通

亨,亨通的意思。亨是从元来的,没有慎始怎么可能通达呢?随随便便开始,最后肯定是一塌糊涂。元能不能亨,关键看我们元做得好不好,固本培元,把元做好,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和谐,获得的利益要正当合理,公平分享

亨通以后就会获利。但利不是利益,不是利润,也不是好处的意思。孔子《文言传》里说:“利者,义之和也”,“利”就是和谐的意思,是指获得的利益要公平地分享,要合理、公正,才会和谐。

乾卦,立天之象。我们从天的运行中就可以体会到:天,是大公无私的。但天是公正,并不是公平。天,公正无私,这个地方下雨那个地方就干旱,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雨露均沾。

所以我们人在获得利益后,要公正无私地分享,并不是说要公平地与人分享。为富要仁,人有了财富之后,还要帮助社会,懂得这个道理自然就和谐了。

(4)贞,贞下起元,有个更好的开始

贞是一切的关键,是一个人不可随意改变的根本,如贞操。很多人听到贞操一词会觉得很传统,在古时,贞就是贞操的意思。贞操就是固正的操守,固就是很牢固,很正,永远一个样,不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老天就是在检验我们贞不贞,贞了,就贞下起元,有个更好的开始,从下卦进入上卦。不贞,下卦就完了,根本没机会走到上卦。

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把人生成长的智慧讲透了:人一定要慎重开始,只有慎始才能够亨通,亨通后便会获利,但我们获得的利益要正当、合理。名利双收后,我们也正直,要守贞,坚守做人固定的操守,不能一时得意,走偏了。

3、元、亨、利、贞——君子四德

除了以上两种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文言传》中,孔子解释“元、亨、利、贞”为君子四德,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孔子把元、亨、利、贞视作一个君子为人处事要行的四德,那我们如何运用元、亨、利、贞来处理社会关系呢?

(1)元者,善之长也

元,开始的意思。如人一出生的那口元气,一口气上不来,有再大的本事都没有用。可见,元气是很重要的,

“元者,善之长,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元始在人于仁,一个人要仁,一开始就要凭良心,要堂堂正正,才叫作元,才会亨通畅达。反之,一个人没良心,有再大的本事也都没有用。

德行定终生,道德良好才是一个人成为一个君子的基础。

(2)亨者,嘉之会也

嘉就是美的意思,会是聚集的意思。“亨者,嘉之会也”, 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忙、彼此尊重,自然就会亨通。

“亨者,嘉之会也”,也告诉我们天底下有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们要互通有无,货物要流通,钱财要流通,不能囤积居奇,任何东西自己一个人独吞,那样就不会亨通,就会开始争夺了。

(3)利者,义之和也

义的意思就是适合不适合,适宜不适宜,合理不合理。义能够很合理,大家就比较和谐。

利是老天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一个人赚钱并不可耻,赚钱是可爱的,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怎么用钱,会用钱才是智慧。

所以,一个人有钱了,一定要想办法去跟大家分享,去照顾那些比较穷困的人。一个人把资源都囊括到自己家里面来,利就不能和,大家就不能和谐了。

(4)贞者,事之干也

利关不破,则得失惊之。想要经受住利关、名关重重考验,保持恒久的正直,贞就成为重要一德。

贞者,事之干也。也就是说经得起利的考验的人就叫贞。贞就是一个人赚了钱,还能规规矩矩,不要因为财大气粗,得意忘了形。

钱财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所以我们一直讲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持久,正直一分钟,正直一天,正直三年都没什么用。一个人行得正,好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他都不被社会的染缸污染。

但正直不是说一个人一丝不苟,样样都很守规矩。《道德经》里讲:“曲则全,枉则直”,君子为人处事要智圆行方,曲中求直。贞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很正直,但是也会替别人着想,会外圆内方。

举个例子:

很多人认为有话要直说,不拐弯抹角的人很正直。但一个人说话不管别人有什么反应,那不叫正直,叫目中无人。

中国人一听直话,就火大,就听不进去。作为君子行事,不妨稍微婉转一点,转个弯,对方就能听进去了,就有效了,就安全了。

元、亨、利、贞,君子四德。只有正确理解每个字为微妙含义,才能像君子一样坦荡荡,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适时调整,凡事不会太满,都会做得游刃有余。

4、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

如果把元、亨、利、贞对应儒家五常,那就是仁、义礼、智、信。

(1)元就是仁

种子好,长出来的东西就好,种子不行,再怎么努力耕耘,还是不行,选种很重要。好比一个人,仁心很重要,有了仁心,才会去照顾关心其它人,然后办事就会很顺利,很亨通。

所以说,元就是仁心,是一开始要重视的那个元。

(2)亨就是义跟礼

一个人有礼有节,处处都合理,就很亨通。礼是一般人能看得见的,做人要有礼貌,做事情要重视礼节,礼要有节制,而义即合理不合理,只能是心中有数,外面看不见。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一个人只要不学礼,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什么事情都办不通。

(3)利就是智

利益当前的时候,我们要用理智来判断该要不该要,能要不能要,要了以后能不能无咎。如果不能理智判断,要到不该要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开始不安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脸色不对,眼睛也没有光亮,看到人就好像怕人家看见一样,就低头,可见这种“要”到最后都是后悔的。

(4)贞就是信

人家对你信不信,就是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他觉得不公平,也觉得你有你的道理,也还是会拥护你。你不正,就算你对人家再好,人家都会怀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么事情,他会怕,会躲得远远的。所以信就是我们自己给人家的印象正不正。

所以,从贞中我们就能读懂:元、亨、利是自然给的,只有贞是人为的,人跟动物的不同就在贞与不贞。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不是控制别人,不是教导别人,而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发挥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行得正,只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都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元、亨、利、贞四个字虽简短,但智慧无穷大。它不仅仅是天之四性、地之四时,更蕴含我们为人处事的智慧和规律。读懂这四个字,你会更好的理解乾卦的精髓。

转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5220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

答: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社会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要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化,最终会突破原有生产关系的限制,打破原有生产关系的藩篱,使旧的生产关系完全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新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和强大的力量,正是它推动生产力进一步的而且是强大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基础上,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能更大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技能,能更好地推动新的生产工具的制造、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更合理地利用劳动对象,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例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旧的生产关系,是指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生产关系的落后达不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已处于较高水平的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在后一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超前的生产关系的要求,或者说这种生产关系还不具备其建立、维持的生产力基础,因此对生产力的发展同样会起阻碍作用。总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实质。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953730

顿悟空、戒、清静

虚云法师看到一位和尚坐在房梁上打坐,便问道:“法师整天坐在房梁上打坐,你图个什么呀?”

和尚回答:“当然是顿悟成佛。”

虚云法师:“悟到什么了吗?”

和尚回答:“五蕴非有,一切皆空。”

虚云法师:“既然一切皆空,那还要你屁股底下的那块木板作什么?我帮你锯了!”于是开始动手锯梁柱。

和尚慌了,大喊道:“你要干什么?快住手!”

虚云法师说道:“法师住锡六祖道场,应该知道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无啊!”

和尚问:“那么长老所见,什么是空?”

虚云法师答:“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就是你的生活中来什么就承受什么,好事也以平常心承受,坏事也以平常心承受,不怨天尤人,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心中毫无波澜时就是所谓的空。

和尚问:“什么是戒?”

虚云法师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和尚问:“什么是清静?”

虚云法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和尚听了以后顿悟,知道碰上高人了,赶紧从房梁上跳下来向虚云法师行礼拜师。

絜矩之道

絜矩,读音是xié jǔ,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君子的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解释:君子审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设想,使人我之间,各得其宜。

《礼记‧大学》: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大学》此篇意思是说,若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若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若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若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若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若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

综上所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再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君子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

《论语》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可见絜矩之道,好说,但不容易做到。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气愤而不能谅解;自己也要能够对别人宽恕不究;若能如此,即是菩萨的心量。菩萨的心之所以广大,就是因为能够以同理心设身处地,时时为一切众生著想,发觉众生的苦痛,兴大慈悲救拔拯济,令得真实解脱。

《八大人觉经》云: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应当发菩萨心,就此解冤释结,永断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