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忤合

(走向、歸向)合背反,計有適合。化轉環(連接「側重於互相銜接」 ;繼續),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品格、修養)、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順;順應)事物之(時機;機會)(鑒戒;借鑒)天時之宜,(經由、透過)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隨從;隨著)之轉化。

凡是要走向結合或背離掉轉,計劃要適合實際情況。事物的變化運轉像圓環一樣互相銜接,(每個環節)各有其發展的形勢;要反覆從正面、反面仔細進行探求,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所以聖智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不外乎建立品格、治理天下、施行教化、擴大影響、盛大名望。必須順著事物的時機,借鑒天道運行規律的合宜,經由分析知道哪些方面有餘、哪些方面不足,以此做到先知其情,然後隨著實際情況運轉變化。

(一生;一輩子)(恆久;長久不變)(崇尚;重視;以為寶貴),事無常(效法)。聖人無常(交往;交好),無不與;無(一切,所有)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則、就)(背離;違背)於此,計謀不兩(盡忠。特指事上忠誠),必有(掉轉;轉到相反的方向;掉轉頭)(抵觸,不順從)。反於(1、此,這。2、對的,正確的),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

一生沒有長久不變的重視(對象),事情沒有長久不變的效法(對象)。聖智之人沒有恆久交好的,沒有不交好的;沒有所有都聽從的,沒有不聽從的。假如事情必然成功,而且又合於我們的計策謀劃,就應該以之作為主要交好對象。合乎那個就要背離這個;計策謀劃不可能兩頭盡忠,一定會有掉轉和忤逆的情況。轉向這正確的,就要忤逆那個;忤逆這個,就要轉向那個,這就是忤合之術。

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將忤合運用到經營天下,一定要先衡量天下的情況而決定與誰交好;將忤合運用到某個諸侯國,一定衡量諸侯國的情況而決定與誰交好;將忤合運用到某個家族,一定要衡量家族的情況而決定與誰交好;將忤合運用到自己身邊的人,一定要在衡量這個人的品格、才幹、能力、氣度、發展勢頭之後再決定與誰交好。無論事情的大小、是進還是退,據不同對象而隨機應變的這個原則是一致的。即一定要先謀劃思慮,計謀確定之後才能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背對和面向,謂謂背棄或迎合)者,乃(調和;調整)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求合。故伊尹五(歸於)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夾住,限制,約束),故歸之不疑也。

古代善於背棄或迎合的人,能夠調和四海之內的各家勢力,掌握各地諸侯;在需要忤合的地方,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來運轉,然後營求與選擇的一方結合。所以過去伊尹五次歸於商湯,五次歸於夏桀,但心裡還是不明白該歸於誰,最終決定相合於商湯;呂尚三次歸於周文王,三次歸於殷紂王,但心裡還是不明白到底該歸於誰,最後決定相合於周文王。這是(經過多次忤合之後)知道了天命的限制,所以返歸之時毫無疑慮。

非至(聰明;才智勝人)達奧,不能御(時代);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古同「慧」,聰明,聰慧),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深明,通達),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不是極為聰明且通達高深(的道理),就不能駕御時代;不是經過勞心苦思,就不能追溯並還原事情(的真相);不盡心去發現事物的真實情況,不能成功地給事物確定名分;才幹資質(包括能力、智力)不夠聰慧,不能統兵作戰;忠厚樸實卻無真知灼見,不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規律是:自己必須自我估量才幹多少、能力大小、智慧高低、通達程度的情況,衡量彼此的優劣長短及彼此之間的差距,看什麼地方不及對方。(如此)可以前進,可以後退,可以合縱,可以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