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應

古之大化(謂化育萬物)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同「復」,重、再)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事物的規律、意旨),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時候的化育萬物之人,是與無形的「道」共生的。他處事都是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反覆思考的:反過來回顧過去,再驗證未來;反過來認知歷史,再認知現在;反過來認知他人,再認知自己。動靜、虛實的運動規律,如果與當今不相符合,他就回顧歷史去尋找古人的經驗。任何事物都需要反覆比證徹底了解,這是聖智之人的意願,不可以不去仔細考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順;順應)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摹擬、效法),事有(譬喻)。其有象比,以觀其(中,間)。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置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通「伺」,偵察,觀察)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

別人侃侃而談的時候,是動;自己沉默傾聽的時候,是靜。順應對方的言辭,聽出他話中所透露出的真實情況;如果發現對方言辭中有前後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就要通過反駁和追問來探求其情,從其反應中必定能探求出真情。言辭可以摹擬,表達事情可以譬喻;對方的語言表達中有摹擬和譬喻的意思,我們就要探求其中間隱藏的真實含意。所謂「摹擬」就是用摹擬的事情,所謂「譬喻」就是用比喻的言辭。因為採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說,故能於無形之中得到對方回應,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說出的用作引誘的話能切合事情,那麼就能從對方的回應中得到實情。這又像張開網捕野獸一樣,多設一些網聚集在一起伺機等侯著。方法只要切合這事情,對方必然會暴露出真情,這就是「釣」人的網,應常持這樣的「釣」人之網去驅使別人。

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通「赴」,往,去)其心。(古同「現」,出現,顯露)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重、再)來,言有象比,因而定(根據,依據)(zhòng,1、極;甚;十分。2、謹慎)之,(1、乘其不備,偷偷地進攻。2、重複)之,反之,(審察;查核)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詳細,周密)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

如果對方沉默不言或言辭中沒有使用譬喻,就要改變談話的方式。用「摹擬」的事情來打動對方,以走進對方的心裡,等對方顯現出真情,隨後主導對方。己方與對方這樣經過幾個來回,通過在言辭之中使用「摹擬」和「譬喻」(以探察對方的底細),因而奠定決策的依據。首先自己的言談舉止要十分謹慎,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其次通過突然發問、連環發問的方式,不給對手任何巧言令色、掩蓋事實的機會;然後在談話過程中不時地反駁對方話語中的有前後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以探求真情;最後要不時地採取順從談話對手的方式,以查核出導致他話語中出現自相矛盾的內容的原因;像這樣進行探究,任何事情都可以從對方言辭中察知。聖智之人用這種方法誘導愚者或智者,任何真情都可以探察得而毫無疑惑。所以善於用「反聽」的方法探察對方的人,通常能夠用鬼神莫測的多變手段來探得對方的情況。隨機應變的方法得當,就主導的詳細。主導的不詳細,探得的情況就不明了;探得的情況不明了,用來奠定決策的依據就不詳細。

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通「脹」,脹滿)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變換著使用「摹擬」「譬喻」,對方一定會有「反應」的言辭,這時自己再回過頭來傾聽。想要聽對方講話,自己要先用沉默來逗引他;想讓對方膨脹,自己要先收斂;想讓抬高對方,自己要先謙下;想從對方那裡有所收穫,自己就要先給予對方一些好處。要想讓對方「開」而露出實情,就要善於通過「摹擬」和「譬喻」綜合使用的辦法,來主導對方的言辭。聲音相同,彼此就會產生共鳴;實際看法一致,彼此就會走到一起。

(經由、透過)此,或因彼,或以事(君主;皇帝),或以牧(臣下;百姓;群眾)。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比喻勝敗、高下、強弱)。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猜度)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反聽之法)或者透過這個辦法,或者透過那個辦法,或者用來侍奉君主,或者用來主導臣下和百姓。這就需要聽出話中的真偽,了解彼此的異同,從而探得對方的情況和詭詐之處。對方的表情動作、言談沉默與此間的出入(不符之處)、對方的喜怒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窺其端倪,所有這些都要以自己事先做好準備作為法則。用「反」的方式來探求和查核,觀察對方的寄託(安身)。因此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自己需要平心靜氣地去聽取對方的言辭,考察其中的事情,論說萬物,辨別事物的勝敗、高下、強弱。雖然不是這個事,但是可以從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中來推知有關聯的大事件。運用這就像深入到人的內心探測人一樣,可以估量出他的能力,猜度出他的意圖;而這種猜度就像「符應」那樣不會失誤,像螣蛇所指禍福不差,像后羿發箭發箭必定命中那樣百驗不失。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古同「現」,出現,顯露)(使之現形,顯露,顯示)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炙肉中的骨頭)。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等候,等待)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侍奉,供奉)之。進退左右,以是(通「伺」,偵察,觀察)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謂情實。實情,情況)、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所以了解他人要從了解自己開始,只有了解自己之後才能了解他人。(做到自知後再)了解別人,就像比目魚相併而行那樣一絲不差;(做到自知後再)使之現形,就像陽光之下顯露影子一般,(做到自知後再)考察對方的話也能立刻捕捉到對方的真實意圖,就像用磁石取針,如同用舌頭來獲取烤肉中的骨頭一樣萬無一失。自己暴露給對方的微乎其微,而探察對方所顯露的實情卻又快又准。就像陰等待陽、陽等待陰,圓等待方、方等待圓一般明顯。 在情形還未明朗以前,就用圓略來引導對方;在情形明朗以後,就要用方略來侍奉對方。無論是向前進還是向後退、向左還是向右,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偵察對方。自己不事先做好準備,主導他人不能恰到好處,做事不使用技巧,稱為遺忘探求情實、錯過運用規律。自己慎重地先做好準備以主導別人,實施策略不露形跡,讓對方摸不透、抓不著我們的門路,這稱為天神(那般達到難測難知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