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納米機器人、晶元和腦機介面技術應用

可能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大部分人都隨身戴著VR眼鏡,這個VR眼鏡是以納米機器人為基礎的。通過注射的方式往體內注射納米機器人,這些納米機器人具有清除體內癌細胞、檢測身體各項健康機能、疏通血管的作用。人們注射納米機器人以後,變得更健康,壽命變得更長。於是絕大部分人在自發、自願且知情的情況下注射了納米機器人。另外,高能晶元也納米化,內置到納米機器人中,從而起到連接身體各處神經,起到了納米無線通訊系統的作用。

然後我們戴的VR眼鏡又具有外置腦機介面的作用(因為是外置,所以可以隨時取下),通過腦電波來進行意念控制VR眼鏡。通過VR眼鏡,我們可以通過意念與其他戴著VR眼鏡的人們進行連接,進行全方位的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從而使溝通效率與效果得到革命性的提高。另外以VR眼鏡為中心,用意念控制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物聯網設備。從此人類進行智能互聯網時代。

對於這些個姦邪,對他們進行ROOT許可權,使之透明化。讓其醜惡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無處遁身。於是世界上罪惡的靈魂大大減少,美好的事物不斷增多,人們的幸福感得到極大提高,人類開始進入大同社會。

修己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人何以能群?曰:「分」。

知道彼此不同,而非完全相同。安人的基礎在於人人自覺,各有其分,並且各守其分,只有人人各守其分,才能大家和合為一。

分何以能行?曰:「義」。

義便是合理,怎樣分工才能收到合作的效果呢?只有「合理」一途。組織成員分工到合理的地步,依「其他」來互相支援,也做到合理的程度。合理就是不過分,所以是一種守「分」的表現,這樣的分工協作,必然能夠締造良好的組織力,產生和的品質。

頂住干擾,靜下心來,不停地學習

這些個姦邪,見使用各種手段都無法讓我屈服,就開始使用騷擾手段。昨天晚上用中國銀行手機客戶端的時候,發現網銀又登陸不上了,又被他們給改了。當時心裡正感到很生氣,此時女兒又在旁邊催促我幫他拿東西,當時失態地對女兒發泄性地吼了一頓……

網銀密碼不止一次地給我改了,平安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網銀密碼都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給我改了,讓我經常登陸不上網銀;家裡的網路又是三番二次地給干擾,三天兩頭地網速慢……

這些姦邪的手段並不高明,不外乎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而對我們進行的各種欺騙、各種騷擾而已。用老子的話講:強良者不得死!不知道聖人老子說的靈不靈。這些個姦邪作惡多端,應該給你們都打上疫苗,控制住你們的身體;應該給你們的邪惡的腦袋裝上晶元,控制住你們那醜惡的靈魂。

在氣憤之餘,我也有隱憂。中國千千萬萬打了疫苗的孩子,都難逃被控制、被干擾的命運。用這些姦邪的話叫:全程安全可控,甚至連人也不例外。我們可以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孩子們終有一天會長大,長大了他們能自己左右自己的命運嗎?我不由得深深地擔心。或許孩子將來對我們的態度不取決於我們對孩子的態度,而是取決於我們對待這些姦邪的態度(不聽話就用孩子來制衡你)。努力沒有用,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這就是現實。我又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不生孩子的緣故了,各種「全程完全可控」,孩子也會成了一個可以被控制的機器人工具。

不管今後的形勢怎麼發展,有一點我是確定的:我對你們這些姦邪的態度,永遠取決於你們對人民的態度。因果輪迴,善惡終來必有報!我這條命要留著將來成為壓死你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現在要做的,就是頂住干擾,靜下心來,不停地學習,將來有一天在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站出來成為橫在你們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城牆。

忠勸:辦公類軟體還請認準OFFICE

今天在使用WPS編輯《帛書老子》時發現:原本在OFFICE下正常顯示的《帛書老子》,用WPS打開後竟然很多文字顯示得牛頭不能馬嘴,於是我在網站右方做了提示:請用OFFICE打開以下文檔!否則個別字會有亂碼!。然後我也很快就明白過來了,WPS軟體庫中的字符集被人為修改了。不光是WPS,幾乎所有的國產軟體都「全程安全可控」,被控制成某些人想要的樣子。

於是我在思考:是什麼人某冒天下之大韙,冒著被天下讀書人唾罵的危險,修改了字符集?為什麼修改字符集,是不想讓我們知道些什麼?為什麼不讓我們知道這些國學精粹?他們在害怕什麼?

真理不會被掩蓋!那些意圖掩蓋中華文化精粹的人,會被天下人所唾罵,會被歷史釘在恥辱柱上!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中國讀書人的學習成長環境真的是令人堪憂,不光面對瀚如煙海的書本難以選擇,還會被某些邪惡的別有用心的人所誤導。或許真的只有愚昧、愚蠢的百省們才他們來說才是安全的。而對無處不在的「統一思想」、「全程安全可控」,那中國夢裡的「文化復興」、「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又從何談起呢?

或許某些人自始至終只考慮的個人前途,根本沒考慮什麼中華文化的前途、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前途。我算是看明白了!

所以我能做的是,盡量不使用WPS(好好的WPS,被折騰的不成樣子了),我去使用沒有被「全程安全可控」的OFFICE。

從《肖申克的救贖》談「體制化」

你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么?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那一定會對電影里的角色瑞德(Red)的一段台詞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

今天之所以突然聊到「體制化」,是因為最近我一個朋友想辭去體制內的工作去外面發展,儘管他前期已經做了很多準備,但是他內心對於離開體制的焦慮依然難以掩蓋,以至於不得不依靠安眠藥來幫助睡眠,他的表現不禁讓我聯想到了瑞德的這段台詞。

1) 布魯克斯之死

瑞德的話在電影中的一個角色布魯克斯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深刻。

布魯克斯在肖申克監獄是一名圖書管理員,他於1905年被關進肖申克監獄,到被假釋時已經在監獄待了整整50年,他也由一個青年變成了80歲的老人。

在關押在肖申克監獄的50年中,布魯克斯早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習慣了一成不變的重複,習慣了做任何事都向獄警請示彙報,當他聽到自己可以重獲自由的消息時,感到的不是高興,而是不滿和恐懼。布魯克斯不想離開監獄,以至於噹噹獄友海伍德來向他祝賀道別時,他竟把刀架到海伍德的脖子上,如果我們不站在布魯克斯的視角來體驗他的情緒,我們很難理解他的這種行為。

雖然百般不願意,布魯克斯最終還是被要求離開肖申克監獄。50年,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當布魯克斯站在大街上,看著行人一個個神色匆匆,看著他兒時只見過一次的汽車如今已滿街都是,看著商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世界的巨大變化給他帶來的恐懼是難以想像的。

50年的監獄生活還讓他失去了一切社會關係,親情、友情、愛情,所有與外界的情感聯繫都化作泡影。已經80多歲的布魯克斯甚至還需為生計發愁,他被安排在一個雜貨店裡工作,專門為買東西的顧客包裝物品,相比於圖書管理員,這並非是一個已經80多歲的老人所能承擔的工作,他不僅失去了往日獄友的尊敬,還被雜貨店經理所輕視。

完全陌生的世界和毫無安全感的生活使得布魯克斯痛不欲生,他徹夜難眠,為了擺脫這種困境,布魯克斯甚至想到弄把槍去搶劫雜貨店,以使自己重新被送進監獄。但善良的布魯克斯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同樣被放棄的還有他自己的生命,布魯克斯最終選擇在自己的公寓里懸樑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是什麼奪走了布魯克斯對生的希望,讓他選擇了自殺?

我們可以為布魯克斯的死找出一系列的原因,但是癥結的根源還是在於一個被體制化的人突然脫離了體制。儘管布魯克斯有了人身自由,但其實他早已離不開肖申克監獄,正如當瑞德得知布魯克斯的死訊之後所說的,「他屬於這裡,他應該死在這裡。」

2) 體制,想說離開你,真的不容易

布魯克斯為什麼不願意離開監獄呢?這並不難理解,他在監獄已經生活了50年,早已經習慣了監獄,他在監獄受人尊敬,在監獄外卻什麼都不是,而只是一個不受待見的犯人。

雖然如此,要是給肖申克監獄的犯人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想絕大部分囚犯仍會選擇離開離開監獄,開始新的生活,因為監獄並不是什麼好地方,而肖申克監獄裡更是充斥著罪惡和不公,其管理者甚至比很多囚犯本身還要骯髒無恥。

監獄的功能是對人進行社會改造,但是在肖申克監獄,這一功能卻被無毫無限制地濫用,正如冷血的典獄長警告每一個犯人時所說的,「Put your trust in the Lord, but you belongs
to me」(把你們的信任給上帝,但你們屬於我)。

在肖申克監獄,犯人的所有行為都會被看管,管理者甚至連對最基本的生理本能都企圖加以馴化,就像獄警長霍德林所說的:「讓你吃你就吃,讓你拉你就拉,讓你放屁你就放屁。」在肖申克監獄,上廁所必須向獄警進行報告,得到許可後才能去,這樣的控制對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瑞德在被假釋後重新獲得了自由,可他每次上廁所都會跟經理請示,因為他發現自己如果不向經理請示,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要知道,瑞德在肖申克監獄能弄到違禁品,屬於能人,這樣的能人在離開肖申克監獄後依然難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我們便能聯想到老布魯克斯的處境。

瑞德也像布魯克斯那樣總是感到莫名的惶恐,渴望重回監獄,他自白道:

「我要面對殘酷的現實,永遠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腦子裡老是想著怎麼樣破壞假釋條例,好讓他們送我回去,生活在惶恐之中,太可怕了,布魯克斯知道這一點,知道得太清楚了。我只想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在那,我不必誠惶誠恐。」

好在他對安迪的一個諾言阻止了他這樣做,最終幸運地避免了布魯克斯的自盡的命運,但從他掙脫「體制化」的艱難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旦被「體制化」了,要想擺脫它是多麼的艱難。

影片似乎也一直在暗示我們,體制化不僅僅只在監獄裡才會發生。我們在同情那個無法適應新生活的老囚犯的同時,經常忘記了自己,其實自己並不比這些重獲自由的老人強多少。

肖申克監獄的一幕只是我們當今社會生活的縮影,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我們早已習慣整天按照預設好的程式機械地活動,在生活中一再重複、單調的音符,這樣的生活說不上太好,也說不上太壞,可就是離不開。在發達的社會教化制度下,我們性格的稜角被抹去,思想火花的火花被澆滅,成了習慣在「體制化」中逆來順受的人,我們獲得了生存的權力,獲得了發展的機會,獲得了久違的安全感,卻失去了離開體制的能力。

換句話說,現代社會的所有人其實只是生活在更大的「肖申克監獄」之中。

3) 體制是如何重塑我們的?

「體制」意味著約束,而約束則意味著失去了「自由」,換句話說,「體制」最大的特徵是逼迫我們做一些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我們做出自己並不想做出的行為,這種違反態度的行為被稱之為反態度行為

當我們被要求做出反態度行為時,我們的內心是抵觸的,我們只有「做」或「不做」兩個選擇,這個時候我們會怎麼辦?由於體制的存在,我們只能選擇做,就像肖申克監獄的囚犯一樣,於是我們在自願或者不自願的情況下做出了反態度行為。

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一旦我們做出反態度行為,我們的內心會產生失調(即感覺到不舒服、不開心),由於已經做出的行為無法改變,我們只能通過改變我們的態度來使我們接受自己的行為(參見「行為是如何改變態度的?」),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便慢慢接受了體制期待我們接受的態度,成為了一個順民。

變成一個順民的結果就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在其代表作《八月之光》中所說的那樣:

「沒有足夠的個人自由,人就喪失了個性;一個人一旦喪失了個性,他也就失去了值得擁有或者是保持的一切東西。」

人性的弱點不僅僅在於此——我們還會漸漸習慣那些我們自己並不喜歡的行為,這便是習慣化

所謂習慣化(habituation),是指連續或多次重複出現的同一刺激使生物對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發生衰減的現象,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狼來了」的故事。

習慣化是大多數多細胞有機體都會表現出的普遍現象 (Thompson & Spencer, 1966),也是神經系統可塑性的基本形式 (Houtveen , et al., 2001; Thompson, 2009),它幫助個體節約對熟知事件的加工資源,將有限的資源利用到其他同時或即將發生的事件上,是生物體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更好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性方式 (Rolls, 1999; Siddle, 1991;Stephenson & Siddle, 1983),從原生動物到人,處處可見。人也是如此。例如當人們第一次聽到某個好消息時會感到高興,而當再次聽到這個消息時,或許依然會高興,但強調會比第一次聽到要小。心理諮詢中使用的系統脫敏技術利用的就是習慣化的原理。

這本是我們適應環境的一種生理機制,卻也成了環境對我們形成束縛的「桎梏」。這種桎梏是無影無形的,它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對環境的依賴,即使這種環境我們過度並不開心,正如瑞德描述的那樣:

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首先你討厭他們,然後你習慣了他們。時間已經過去了,所以你依賴他們。」

犯人們剛剛踏入肖申克進入其體制時,都會試圖反抗,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無法擺脫這種由體制(即監獄系統)導致依附關係時,就會學著去適應體制,最後發展成對體制的嚴重依賴。對肖申克監獄中的人而言,監獄不僅限制了犯人的肉體自由,還拘禁了犯人的靈魂,長時間的拘禁使它們和監獄融為了一體。

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年輕犯人比年長犯人更加暴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抗拒約束其個人自由的犯人將逐漸表現出服從 (Toch & Adams, 1989)。

人類生活所需要遵循的一套既定法則構成了體制,人們對體制的習慣便是體制化。生活在體制中的人必須接受被體制化,否則他們不僅會受到懲罰,可能甚至無法生存。由任何制度、規定、習俗構建的群體生活情境,都可以視肖申克監獄為縮影,體制對人的侵蝕一刻也不會停止,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註定要被體制化的,人們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扮演著肖申克似的角色。

當代人對體制面前是無力反抗的,也無力改變已有體制,只能按照一貫如此的行為方式來對體製表達順從,並最終依賴體制。由於自身的思維慣性和習慣,這種依賴一旦形成,人即使跳出了原體制下的依附關係,依然會本能地在新體制中尋找舊體制拘束,甚至要求重新恢復原體制。恩格斯對19世紀初期普魯士農民抵制農奴解放運動的闡釋就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點,

「甘受奴役的現象發生於整個中世紀,……普魯士在1806年和1807年戰敗之後,廢除了依附關係,……當時農民曾向國王請願,請求讓他們繼續處於奴役的地位」。

這種習慣有多麼難破除,本尼迪克特 (1990)曾感慨 「戰敗這杯苦酒(對於日本軍人而言)該是多麼難喝」,因為他們已經很難在沒有戰爭和由戰爭所帶來的榮譽中生活了。

4) 脫離「體制化」,我們需要什麼?

主人公安迪(Andy)能夠逃離肖申克監獄,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和他本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如果安迪在金融、稅務、雕刻、地質等領域具備高超能力,他不可能在擺脫束縛的努力中設計可操作的、嚴密的、滴水不漏的救贖計劃,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然而,僅僅具備這些就夠了嗎?想想同樣是有很強能力的瑞德,差一點就走上了老布魯克斯的老路。

如果你對《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情節有印象,你應該記得安迪冒著被關禁閉的懲罰還要放《費加羅的婚禮》讓大家聽的那一幕,這一幕能觸動人的靈魂,因為我們能看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希望」。

如果說體制化帶來的痛苦來自於潘多拉魔盒釋放的災禍,那麼最終能讓我們實現自我救贖的東西早就藏在了兩千多年前的潘多拉魔盒中,那就是希望。因為心懷希望,安迪一直執著地反抗著體制:他冒險為大家贏得啤酒,執著地申請經費以建造全美最好的監獄圖書室,教囚犯知識並幫助他們獲得文憑,日復一日地挖地洞以逃生……

在二十年的監獄生活中,安迪失去了所有,卻從未失去希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東西,也許是最美好的東西,不論什麼時候,好東西從不會死的。」

能力是我們實現脫離體制的工具,它左右著我們離開體制時所能採取的策略,但真正決定我們是否去脫離體制的是希望,正如電影中的那樣,因為失去希望,布魯克斯自殺了,因為存有希望,瑞德開始了新的生活。

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Great hopes make everything great possible.」無論我們經歷過怎樣的挫折或不公,無論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中失去什麼,只有不放棄希望,我們才能獲得前行的勇氣,完成他人無法完成的事情。正如在電影中,瑞德認為安迪挖出能夠逃走的地道需要600年,而安迪只用近20年就實現了。

最後以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名言結尾:

「Nobody grows old by merely living a number of years. People grow old by deserting their ideals. You are as young as your faith, as old as your doubt; as young as your self-confidence, as old as your fear; as young as your hope, as old as your despair.」

「沒有人僅僅通過活了幾年就變老了。人們通過拋棄自己的理想而變老。你和你的信仰一樣年輕,和你的懷疑一樣古老。像你的自信一樣年輕,像你的恐懼一樣古老;像你的希望一樣年輕,像你的絕望一樣古老。」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1372631

如果你被生活所困,就讀一讀書中這十句話

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有部電影,我看了十幾遍,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看一遍,每次都有新體會。

它就是影史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值得反覆看,因為裡面的故事,就是你我的人生。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又有了新體會。

正如安迪所說,一個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你只能二選一。

如果你被生活所困,推薦你看一看這部電影。

01

  • 沒有任何人能夠限制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坐了一輩子牢的老布出獄了,按理說他應該高興,但他卻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被體制化了。

正如瑞德所說:

「他坐了50年的牢,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但出獄後就成了廢人,監獄是個怪地方。

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

體制化,並不是指有形的監獄,而是指無形的思想。

監獄能限制你的身體,但卻限制不了你的思想,除非你自己同意。

老布同意了,所以監獄既限制了他的身體,也限制了他的思想。

肖申克監獄的其他人也同意了。

唯獨安迪沒有同意。

他沒有放棄選擇的權利,外界的條件他無法選擇,但他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肖申克監獄裡。

你以為你過的是自由生活,其實你已經被很多東西體制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庭觀念,那些你開始討厭、後來習慣、最後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吹捧的各種潮流,都像牢籠一樣,深深的禁錮著你。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肖申克的救贖》原著里有這樣一句話:

「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永遠別放棄選擇的權利,因為那代表著自由。

02

  • 希望是你內心的陽光,要永遠心存希望。

安迪冒著極大的風險,私自使用監獄的廣播,給監獄的其他人播放了莫扎特的音樂。

他給眾人帶來了音樂之美,同時帶來的,還有希望。

他們被關在監獄裡,漸漸的被體制化,已經逐漸忘記了那些一直就存在的美好事物。

他們漸漸變得麻木。

安迪對瑞德說:「這世上,還有很多東西,很多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

這些美好的東西,能給你帶來希望。

希望並不是幻想,很多人把幻想當成了希望,這很危險。

真正的希望,需要你一步步去靠近它,你要有所行動。

對安迪來說,他的希望就是太平洋旁邊的一間旅店、一葉扁舟。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希望能幫你撐過艱難歲月,能讓你掙脫生活的枷鎖。

03

  • 你的核心能力,是你的立足之本。

安迪為什麼在監獄裡享有特殊待遇?

因為他被需要,他被典獄長需要,他被警備人員需要,他們需要安迪的理財能力。

社會的本質,逃離不開「價值交換」這四個字。

「價值交換」並不僅僅指物質層面,還包括情感、認知、精神等各個方面。

你至少要有一項核心能力,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當然,有多項核心能力更好,這能讓你更有競爭力。

不要去抱怨別人沒有給你機會,或者沒有遇到好的機會,當沒有機會時,你就好好準備自己,當機會降臨時你才能抓得住,否則,即使機會在你身邊,你也抓不住。

隨著你不斷成長,你會發現,你還可以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而不再只是憑運氣。

04

  • 責任向內,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有一段對話。

關於自己的「罪名」,安迪說:

「老婆說她很難了解我,像一本合起來的書,她整天這樣抱怨。

她很漂亮,我多麼愛她呀,我只是不擅表達。

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遠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

很多人忽視了這個細節,安迪在這裡其實有一個思想轉變,他不再抱怨法官的不公,不再抱怨真正的兇手,而是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這一刻,安迪把責任向內,問向了自己。

瑞德也發生了這樣的轉變。

前幾次假釋,瑞德都這樣說:

「我完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不會再危害社會了,上帝為證,真的痛改前非了。」

結局是一次次的被駁回。

最後一次假釋,瑞德說:

「我沒有一天不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了,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我得接受事實。」

這一次通過了。

安迪讓瑞德明白,他的悔意和改過自新,絕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他真正對不起的,是自己的人生。

現在很多人說,認真你就輸了,在他們看來,認真的人和傻子一樣。

我想說,不認真你才真的輸了,我願意當那個認真的傻子。

05

  • 目光緊盯目標,而非困難。

安迪想給圖書館買新書,想找典獄長要錢。

老布說,我經歷了六個典獄長,我學到亘古不變的真理就是,給錢是不可能的。

安迪並沒有就此罷休。

他的思考方式是,我要給圖書館買新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能做什麼?

於是,他決定給州政府每周寫一封信,而這一寫就是六年。

六年後,州政府終於回信,決定向圖書館撥款200元。

但安迪並沒有就此停筆,而是從一周一信,變為了一周兩信。

最終的結果是,州政府決定以每年500元的經費撥給圖書館。

安迪的這種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不可控制的結果,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行動,過於關注關注圈,而忽略了影響圈。

既然結果無法確定,那就把注意力放在行動上吧,盡人事,聽天命。

06

  • 把時間當作朋友。

安迪為了越獄,一直堅持挖通道,為了買新書,一直堅持給州政府寫信。

這兩件事,最終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而這一切,都是積累的力量。

沒有什麼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你只要堅持去做正確的事就好,至於結果,時間會給你答案。

07

  •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

安迪在監獄裡挖了十幾年,他害怕被發現嗎?

換做是你,你能不害怕?

他當然害怕,雖然影片並沒有描述安迪的內心世界,但我們也能想像得到。

安迪一直在對抗自己內心世界裡,因為外界的不確定性,而生長出來的極端恐懼。

任何事都有失敗的可能性,你在做之前,你並不能確定。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

沒有什麼事是萬無一失的,這是一個概率世界,你要做的,是不斷提高成功率,並擁抱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

08

  •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典獄長壞嗎?很壞。

僅僅是因為典獄長壞嗎?不是。

肖申克監獄的系統模型,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整個監獄,都是典獄長一個人說了算,典獄長擁有無限的權力。

換句話說,這個系統,給了典獄長犯罪的誘餌,即使換一個典獄長,他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腐敗不是權力的獲取,而是權力的表達。

很多人說,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

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只看到了單點,而沒有看到系統。

人固然很重要,但由人組成的系統模型更重要,系統模型決定了人的行為。

如果你多次換人後,依然不見好,你就需要思考,是不是模型出了問題。

用劉潤老師的話說,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高手改變模型。

09

  • 播下一顆種子,等待它漸漸長大。

安迪在監獄裡,請同事喝啤酒,擴展圖書館,購買新書,播放音樂,本質上都是在喚醒其他人內心深處的希望。

老布沒有被喚醒,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而瑞德剛出獄時,和老布的情況是一樣的,但他出獄後,有安迪這個心懷希望的人給他做指引,給了他一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

瑞德內心那顆希望的種子,漸漸長大了。

10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艱難時刻,當你遇到時,你要對自己說:我要想個辦法,突破這個困局。

永遠不要放棄,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老布放棄了,面對恐懼,他失去了勇氣,瑞德也差點放棄,但安迪一直沒有放棄。

處於逆境時,放棄很容易,但堅持才是最酷的。

正如安迪所說,一個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你只能二選一。

寫到最後,我的腦中浮現出他們一群人坐在屋頂喝啤酒的情景,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安迪留給瑞德的信里寫到:

既然你已經走了這麼遠,為什麼不走得更遠一點呢?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41256610

死於烏托邦:來自於25號宇宙的警示錄

讓我們假設一個世界:一個沒有貧窮,沒有疾病,不存在饑荒,不存在資源不足的世界,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這就是烏托邦最基礎的定義。烏托邦,人類最終的夢想,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也許,烏托邦,也是一個讓靈魂死亡的地方。

1947年,John B. Calhoun,大學教授,負責以人口密度為課題進行實驗。他在大學的實驗室里製造了一個小小的老鼠居住地。在為期28個月的觀察期內,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本應繁衍到50000隻老鼠的居住場,老鼠的總量卻未能突破過200隻。由於沒有充分的貫徹和研究,這個現象一直在他頭腦中圍繞著。究竟是什麼阻礙了老鼠數量的增長,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

1968年,Calhoun教授決定披上上帝的袈裟,製造一個烏托邦。他租了一個農場倉庫的二樓。在那裡他搭建了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

這是一個完美的居住所,有著所有老鼠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以盒子中央為點均勻劃分出的16個居住區域里,每個都有獨自的飲水器,食物倉,以及休息窩巢。按照設計的計算,只有當老鼠數量超過3840隻時,窩巢才會出現短缺。6144隻老鼠時,水資源才會不足。9500隻老鼠時,糧食才會成問題。除此之外,最早引入居住地的八隻老鼠都經過了疾病的篩選,以確保居住地的實驗不會因為外來疾病而出現差錯。居住地本身的溫度也通過風扇和供暖保持在20C到31C之間,以確保溫度不是導致宇宙25出現問題的原因。除此之外,25號宇宙也沒有任何老鼠的天敵。

這是個沒有天敵,沒有疾病,沒有飢餓,沒有居住問題的世界。一切可能導致人口衰減的原因都被排除在外。那麼,這個宇宙能夠持續多久呢?

1780天。

1973年5月23日,伴隨著最後一隻雄鼠的死亡,老鼠們徹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25號宇宙宣告了他的終焉。

發生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1968年7月9日,回到25號宇宙開始的第一天……

美麗新世界

1968年7月9日,25號宇宙實驗第1天。四隻公鼠,四隻雌鼠被放入了居住地中。這8隻只有48天大的小老鼠們有幸成為了25號宇宙的亞當與夏娃們。從而宣告了這些小老鼠們在美麗新世界中闖蕩了3個月後,總算安定了下來,開始劃分自己的領地,擇偶,交配。在25號宇宙實驗第104天的時候,第一窩小鼠出生了。

隨後,小鼠人口開始迅速的增長。在第100~第300天的時期內,平均每55天小鼠的人口就會加倍。20隻,40隻,160隻,320隻,640隻。直到620隻的時候誕生速度才從55天加倍減緩到145天加倍。

但是25號宇宙中的小鼠們已經出現了很多科學家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實驗開始後第86天到第338天是小鼠誕生最頻繁的時期,在這時期科學家們統計了每個領地中誕生的小鼠數量。有意思的是,儘管所有領地都按射線狀從中央平均劃分開,每個領地中誕生的小鼠數量卻不相等。

東北角的領地在252天之間只誕生了13隻小鼠,和其相對的西南角卻生下了111隻,8.5倍之多。

是的,就算是在一個全新的宇宙中,弱肉強食依舊存在。強鼠得妹子生孩子,弱鼠只能在角落裡不受妹子青睞。

止步

伴隨著人口爆炸階段的結束,25號宇宙進入了緩慢期。從第315天開始,小鼠數量的成長從55天增加一倍減緩到了145天一倍。

正是在這一階段的時候,小鼠的人口達到了整個實驗的最高峰2200隻。而正是在這時,社會中的問題顯現了出來。儘管25號宇宙理論上將需要達到3840隻老鼠才會出現窩巢短缺,6144隻老鼠時才會出現水源不足的問題,但是在人口尚未突破2000隻的時候,這個烏托邦,卻滿了。

儘管25號宇宙中依舊有著充足的居住空間和食物,但是一項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卻被佔滿了:社會責任。在充滿危險的自然中,成年小鼠能夠終老的機會並不多。那些成年的小鼠們便會接過長輩的擔子,成為保護領地,保護雌性,繁衍後代的角色。若一個領地上所居住的成年小鼠已經超出領地所需要的數量時,這些小鼠便會向外轉移,去開發新的天地。然而這兩點在25號宇宙里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成年卻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未知的成年小鼠們開始迷茫了。這些不屬於任何領地的雄鼠們開始在25號宇宙的中央聚集。

這些小鼠們逐漸開始對生活失去興趣,不和其他任何小鼠社交,相互之間也不聞不顧。逐漸的,另一個特點開始在這些無所事事的小鼠之間顯現:暴力。通常只是因為進食回來而打擾了其他人的小鼠會突然變成被攻擊的目標。被攻擊者也不會逃避或反擊,但是當其他小鼠打擾了她的寧靜時,被攻擊者也會變得異常暴力起來。

這些小鼠們最明顯的區分方式就是全身的傷痕,被攻擊過多次的尾巴。

同樣在社會中找不到位置的雌性小鼠則會選擇在較高,那些在生育幼鼠的雌鼠不會選擇的巢穴中隱居。她們中看不見暴力的痕迹,也看不見社交的跡象,就如同與世隔絕的隱士們。

隨著無處可去的小鼠們的數量越來越多,擔任起保護領地工作的雄鼠們對於自己領地的意識也越來越薄弱。但是對於雌鼠來說,對領地保護的降低就意識到了自己哺育用的巢穴被侵犯的機率越來越高。隨著領地概念的逐漸淡化,負責哺育的雌鼠們的攻擊性也變得越來越強,甚至直接代替了本應負責保護領地的雄鼠們。這種攻擊性不僅僅是對於外人,雌鼠們的攻擊性也漸漸的轉移到了自己的後代上。許多尚未斷奶的幼鼠們也成為了雌鼠們的攻擊對象,甚至被逐出巢外。在此階段的後期,小鼠們的生理期被打亂了,受孕率下降了,就連每胎的出生數量也下降了。在雌鼠們頻繁轉移巢穴的過程中,有許多幼鼠被遺忘,被拋棄。很多幼鼠「消失」在了每次統計之間。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這個階段生育率的下降,以至於完全停止。

死亡,無法阻止的死亡

最後一隻小鼠誕生的那一天,便是死亡階段開始的第一天。實際上死亡階段開始的比他早得多。從第560天的時候,小鼠的人口其實就勉強保持在生死平衡的狀態,但是從600天的時候開始,幼鼠的誕生數量開始大幅度下降。第920天是最後一隻小鼠誕生的日子,而從這之後,25號宇宙就進入了緩慢,但是持續穩定的死亡。

在1973年5月23日的時候,最後一隻雄鼠死亡,25號宇宙的終焉來臨了。臨近滅絕的時候,事情也不想一些樂觀人士所設想那樣,會有一組小鼠會重新復興25號宇宙。一切都太晚了,大家……都老了。在第1588天,最後一隻小鼠誕生668天之後所做的調查中顯示,還活著的小鼠們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776天,超過了絕經期200天。就算有小鼠出現了本應有的能力,小鼠們也已經過了繁殖的年齡了。那種在種族頻臨滅絕的時候,有一小支集團重新振興整個物種的故事,果然也只是個美好的幻想。

這個宇宙沒有經歷過災難浩劫,也沒有經歷過疾病的洗禮,不用擔心飢餓,也不用擔心住所。小鼠們都非常健康的活到了終老的年齡。若外界沒有任何原因的話,那麼就必須進入到社會當中去尋找問題。

問題實際上在第三階段,人口增長緩慢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初露端倪了。少數幸運的沒有在出生時就被母親拋棄的幼鼠們也早早的被趕出了巢穴。他們中絕大部分在還沒有建立起任何親情和感情就被迫加入了社會之中。而接受他們的社會也早已人滿為患,在社會中不僅沒有能他們的一席之地。任何和其他小鼠進行社交的企圖也不斷的被匆匆路過的小鼠們機械性地打斷。在沒有基礎社交的情況下,更複雜的社交關係也就無從談起。對於這些小鼠來講,無論是愛情關係,母子關係,還是競爭關係,都是遙遠而陌生的。在另外一個持續了300天的小型實驗中,解刨表明148隻雌性小鼠中僅有20%只小鼠有受孕痕迹(子宮中有胎盤疤痕)。而在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雌性小鼠們應該已經孕育了超過五隻小鼠。遠超於實驗的數值。

和深居高處的隱士雌鼠們相對應的,則是被我們稱為「美麗鼠」的雄鼠們。他們拒絕打鬥,也從來沒有帶著性意圖接近過雌鼠。這些小鼠沒有任何傷痕,也沒有任何凌亂的地方,就好象完美的樣品一樣。他們的行為中僅有吃,睡,和打理自己,對除了自己身邊以外的事情均顯得漠不關心。在這個擁擠的社會中,這些小鼠們徹底喪失了一個年輕鼠該有的性格,而變成了對一切都冷漠,對一切不問不顧,只對自身喜好感興趣的獨居者們。在研究者看來,這些只剩下最基礎生存需求的小鼠們,就如同靈魂死亡後所遺留的軀殼一樣。

25號宇宙中後半段出生的小鼠幾乎都納入於這些」美麗鼠」。當他們的前輩小鼠們逐漸衰老的時候,25號宇宙也就逐漸的畫上了終止符。在人口增長衰減期時,上一代的小鼠們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但新一代的小鼠們卻根本就沒有培育出生育的能力。

所以,沒有爭鬥,沒有戰亂,沒有疾病,沒有災難。25號宇宙就在一片平靜和安詳中,迎來了死亡。

1972年,在實驗臨近末期的時候,Calhoun教授的同事,Halsey Marsden博士從25號宇宙中借出了幾隻小鼠做了幾個自己的實驗。他將選中的,從25號宇宙中生長的「美麗鼠」們作為新的亞當和夏娃,放入了只屬於他們的新「宇宙」中。然而就算進入了一個低人口的環境中,所有的」亞當「和」夏娃「們也喪失了任何重組社會,或者重新繁衍人口的能力。Marsden博士甚至將「美麗鼠」和在正常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雌鼠們搭配起來,但也沒有任何效果。這些表面上十分高貴優雅的小鼠們,在心中卻已喪失了任何的溝通的能力和慾望。他們的”靈魂”,死了。

留給人類的警示

三年時間,2000隻老鼠的命運和他們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絕對的預言。但是其中的警示性不容忽視。無論是人口密度過大導致的社交能力崩潰,還是因為責任職位的飽和導致社會構建的倒塌,都能從現實中看見端倪。而25號宇宙興衰過程中的歷史痕迹(雄鼠能力的衰退,雌鼠開始擔當起雄鼠的地位,對後代的關心和培養的下降,新小鼠們社交能力的退化,「隱居士」和「美麗鼠」)都能在現實中看到他們的影子(男女平等,女權的崛起,丁克一族,朋友圈化,草食系男子)。而隨著大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世界人口越來越傾向於集中在生活便利但身口密度高的城市中居住,間接的促進了人口密度的上升。

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遠低於25號宇宙所能承受的小鼠數量上限時。就算在小鼠數量最密集的時期,作為上限中最低的巢穴,也總有20%的巢穴無小鼠居住。人們可以通過設計和統計來得出一個地區可以承受人口數量的硬上限,但是什麼時候人口算做過於密集,單純的數字和統計是無法得出來的。

當然,對於小鼠們來講,戀人關係,母子關係和領地關係已經是他們社會中最複雜的社交關係。對於有著更錯綜複雜的人類社會來說,沒有人知道人類在人口過剩的社會中,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也許人們會想出一個對路,成功的生活下去,也許人們會踏上25號宇宙的道路,最終死於安樂之中。烏托邦,人類最終的夢想,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烏托邦,是一個讓靈魂死亡的地方。

“起名為25號宇宙的原因是?因為之前還有24個宇宙嗎?”

“對。”

“那他們的結局呢?”

“滅亡。”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37526

坤為地註解

乾以正大光明的目標為操守,坤以柔順卻不陰險為操守。

完全柔順,很樂意追隨在乾的後面,但是行動的時候,卻難以積極進取。一方面追隨,一方面還要有剛強的行動力,以防落後而跟不上,與乾愈離愈遠,彼此很難配合。這種柔中帶剛的氣質,才是真正的至柔。

乾元和坤元,都應該秉持天道。這是先決條件,使乾元和坤元彼此配合,而又互相合作。若是乾元不遵守天道,坤元照樣可以不配合乾元,這才是相對待的原理,否則就成為片面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天道。

乾元必須自強不息,坤元才能柔順相應。乾坤共同以天道為依歸,由資始而資生,承受天意以生長萬物。若是乾綱不振,導致坤道陰險,恐怕是必然的後果。乾坤必須兼顧並重,乾卦安排在坤卦前面,仍然有正當的理由。

小人的惡念,就好像地面上的霜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薄薄的一層,太陽一照射,便消失了。這時候稍微加以勸導和糾正,很容易改變過來。倘若小惡不懲,養成不良習慣,那就惡性難改,再加以嚴厲的懲罰,恐怕也將無濟於事。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初為地下,尚未冒出地面。剛出社會,最好謹慎小心,處處提高警覺。發現地上有霜,哪怕很薄,也要設想未來的演變。隨著節氣的變化,可能愈來愈寒冷,甚至於結成堅冰,都有可能。必須預先做好準備,以資適時因應。

從「履霜,堅冰至」,可以引申出「見微知著」(看見任何細微的徵兆都不能放過,必須用心模擬逐漸日暮的後果)、「防微杜漸」(設法把這些微細的不利因素清除或堵塞,使其不致滋生擴展)、「防患未然」(在患難尚未形成時,先著手加以防止)

見微知著(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狀態。著:明顯,指事物的發展。見到事物的一點苗頭,就能料到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防微杜漸(微:細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開頭。指在不良的事物剛剛露出苗頭時,就加以制止和杜絕,不讓它發展下去。)

防患未然(在事故、災害發生之前做好防範準備。)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六二表示已經出現在地面上。出於自然的率真、方正、大方,要順性表現。不經過學習,並非造作、虛偽、欺騙,才見真誠。加上慎選學習的對象和內容,不胡亂學習,並沒有吸納一些錯誤的觀念,搞亂自己的腦袋。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會不利的。

天生自然的率真、方正、大方,人人喜愛。若是學習而來的虛偽、造作、欺騙,必然人人厭惡。學習固然很好,但也要慎選學習對象和內容,以免腦袋被搞亂掉。

坤卦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王事」是什麼呢?我們從「先迷,後得主」這 句話,來加以探究。坤在乾後,以乾為主宰。這裡說的主,應該是天道。替天行道,才是最重要的大事。把它稱為王事,當之無愧。這一爻告誡我們要守規守法,應保持正當的操守,替天行道,造福於天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自古以來,功沒過存便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大家只記得我們的過失,很少有人願意承認、接受、記取我們的功勞。我們常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真正的意思是不要存心求取功勞,因為反正遲早不存在。應該謹慎小心,不要犯錯,以免被人家長久記住,不斷重複提起。有些人硬是把它當做消極的態度,實在是不明事理。現代人要求成就感,也是不明白「有小成就往往很難獲得大成就,不在乎成就的人,常常出乎意料之外,獲得大成就」的道理。坤上坤下,具有不一樣的戒慎心態。最好用心加以體會,以求竟其全程而獲得善終。

坤卦六四:括囊,無咎無譽。六四是坤上的初爻,也是人位的上爻。走完坤下,剛剛登上坤上,心懷戒懼。與六五太接近,切記口風要緊,守密為先。若是口不擇言,胡亂傳播訊息,勢必造成內部的不安,引起外界的誤解,那就有咎無譽了。

與領導接近,受到領導的信任和賞識,更需要保守秘密。知道的事情愈多,實在愈危險。這種戒慎恐懼的心理,才是既沒有美譽,也不致產生小過錯的有效保障。

坤卦六五:黃裳,元吉。六五陰居陽位,以臣身居君位,當然不當位。職業經理人,畢竟不如當家的老闆。老闆可以換掉職業經理人,具有實際的權力。將帥在外代表君王,返朝後照樣俯首稱臣。黃裳元吉,最好無為而治,切忌功高震主。承上啟下都力求圓滿,自然元吉。

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上六位於坤卦的最上爻,由於陰極生陽,相當於乾陽的亢龍。按照亢龍的特性,是不容許出現另外一條亢龍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非發生激烈的戰鬥不可。上六的作戰對象,並非坤卦內部的牝馬,而是乾卦的上九,屬於外界的戰爭,所以說「龍戰於野」,便是陰陽亢龍在野外作戰的意思。結果兩敗俱傷,都流了血。天龍流玄血,地龍淌黃血,兩種不同顏色的血混在一起,表示戰鬥的慘烈,令人觸目驚心,兩敗俱傷。

坤卦用六:利永貞。象傳說: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同樣是人,理應大家平等,憑什麼要採取柔順的態度?就算不是自貶身價,至少也有辱自己的身份。可見卑順、柔軟的態度,必須出於真誠,心甘情願地表現出來,倘若採取制度化的精神,明白規定務必如此,一定要卑順、柔弱,就會引來很多虛偽、造作、欺騙的人。剛開始還自我壓抑得下來,久而久之,積壓得忍受不了,爆發出來,造成臣弒君、子殺其父、妻毒其夫的不幸事件。地十分平靜穩定,一旦山崩地裂,也十分可怕。這樣說起來,維持長久的柔順,保持合理的貞操,才能大終。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初六:腳踩到霜提防變成堅冰;六二:直方大是不是出於自然;六三:有內在美是否真心誠意;六四:保守秘密是否另有企圖;六五:黃裳之內有否懷藏兇器;上六:龍戰於野能否及時避免。每一階段的柔弱卑順,都應該提高警覺,加以合理懷疑,以提防陰惡的詭計。

坤卦上六的龍戰於野,是初六時不能妥為提防,終於形成堅冰,於是陰極成陽,牝馬變成亢龍,這才造成其血玄黃的慘局。時時提防陰惡,原本是人人都應該注意的。提防小人,乃是君子的責任。我們不同情吃虧上當的人,便是「自己不小心,怎能怪別人」的最好證明。

柔順必須出於自願,否則難以持久。不甘久居人下,自然心生反抗。有實力的,明著搞革命。《易經》第四十九卦,澤火革卦,說的便是汰舊換新的道理。革命一定要有合適的時勢和合理的智勇,並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沒有實力卻忍無可忍,常常會陰謀劫弒。坤卦的用意,即在提醒某些奸臣,假借柔順的手段,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後伺機弒殺,是十分殘酷的行為,殊不可取。

君子用六,利永貞,是柔和,不應該軟弱;是調和配合,不可以諂媚奉迎。小人用六,表面柔和順從,內心陰險不測。君子必須勝過小人,人類社會才有光明的未來。

不習的反面,便是到處學習。由於不能慎選學習對象和內容,居然認為「新奇的便是好的」、「試一試也無妨」,加上自己的主管也求新求變而加以讚賞,於是變本加厲,忘記了「地道無成有終」的道理,緊接著不知括囊,終於逼使自己由極好轉成極壞。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那就更加無可救藥,只有走上陰謀劫弒的窮途未路,自取其咎。

「聽聽看,沒有關係」,對定力夠 的人士,當然是對的。但是一般人定力不足,又喜歡求新求變,往往聽到新奇的言論,就認為是好的。提醒自己:判斷力不足,最好不要亂聽亂學。年少慎擇師,千萬不要開自己的玩笑。

口風緊,不隨便傳播所知道的訊息。說起來容易,做得到的人並不多。一不小心,便被人利用當做廣播電台。當訊息愈來愈多的時候,必須提高警覺:是不是被利用了?

乾為天註解

龍變化多端,比較難纏,神通廣大,所以叫做龍。

初九潛龍,九二見龍,九三惕龍,九四躍龍,九五飛龍,上九亢龍。

入境問俗就是潛龍勿用。站在不用不用的立場來用,而不是不用。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說要有憂患意識,凡事適可而止,度量要大。要考慮的長遠,不要只看眼前。

亢龍有悔中的亢是指脫離群眾。

什麼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還要加上你表現得讓人家很歡迎你、很接受你、對你口服心服,你才叫有本事。

人,天天都有艱難險阻,才叫人生。

人生最艱難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分在哪裡——定位。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利見大人是指要有自己的核心團隊。

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乾卦雖然全陽,但是要看到它陰的部分。六二、六四、上六變陰爻就是既濟卦。

元亨利貞裡面的元就是慎始,動機要純正;謀定而後動,欲速則不達。亨是指互通有無處事要謹慎,互惠互利,才能亨通。利是義之和,就是利益要正當獲取,注重公利和公益,並且很公平合理地分享;貞是為人要公正,它是一切的關鍵。

貞操就是固定的操守,固就是我永遠是這樣。

乾為天,用龍。坤為地,用馬,就是馬在地上,它跑得很快,愛往哪裡跑就往哪裡跑,它只受一個限制,就是你看龍往哪裡走,你就往哪裡跑,這樣就叫做龍馬精神。那龍有沒有責任?當然有責任。你要走向正向,你如果帶到錯誤的方向,那將來同歸於盡嘛。所以龍馬精神就是領頭的人,你的責任要端正那個方向,要保持良好的速度;同時你要看左右有什麼障礙,你事先要加以排除,這樣那個牝馬它才有辦法一路地追隨上來。

為什麼是牝馬而不是牝牛。牛也是順從,馬也是順從的。可是牛,你不管叫它做什麼,它都順從,那就有點盲從。馬不一樣,馬它是有原則的。我忠貞不二,但是我會堅守我的原則,該跟的我才跟,不該跟的我還是不跟。所以我們用馬不用牛,是有深刻的意義在裡面。

人要順乎自然,但是不可以聽其自然。你聽其自然,那就什麼都不要做了嘛。你順乎自然,那就是安貞吉。

男人坤元的貞操兩個字講完了,叫做責任。

女性坤元的貞操在哪裡?那就是忠貞不二。

初爻將動處,萬物未生時,坤卦的第一爻「履霜,堅冰至。」就是提醒我們要防患於未然。

天道明,地道光。這光的意思是什麼?光的意思是說,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赤裸的把我的本性顯示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美德。

這個盲目的順從,是最不負責任的。利牝馬之貞。你看我們為什麼不用牛而用馬?就是牛是有點盲目的服從。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馬不一樣,馬看你這人不對,它照樣把你甩下來。所以馬也要看主人,主人好,他會替你拚命。主人不好,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把你甩下去。這樣才叫做合理順從。

天不言語,提供人人各自言語的機會。天無作為,提供人人都能夠有所作為的舞台。同理,居上位的人無為,居下位的人才能充分有為。居上位的人講求作為,居下位的人,有為的機會被剝奪掉,只好無作為了。

居上位的人,不必管居下位者的身體, 卻可以激發大家的潛能,那就是各正性命(萬物各有各的秉性天賦,各有各的存在價值,各有各的位置)的表現。

天無言也無為,卻無所不能。人無為而治,才能激發眾人大有為。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崇德是增進道德,廣業即開展事業。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潛在地下的龍,對地面上的環境,並不熟悉。雖然很善於變化,當位,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暫時保持「勿用」的狀態。譬如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儘管學業有成,修養也很好,仍然需要了解社會環境,畢竟和學校不相同。先了解,後適應,然後才提出改善的意見,表現自己的才能,應該更加安全。否則一表現就 承受重大的打擊,就算怨天尤人,又有什麼用?「勿用」並非不可行動,而應積極醞釀有利條件,以備將來之大用;要暗中積聚力量,時刻觀察有利時機,主動創造有利條件,把握分寸,決不可不動或妄動,以期將來有大用。

潛龍處於下位,為了避免受到傷害,在尚未熟悉地上環境之前,最好大智若愚,深自藏匿。一方面培養實力,一方面防患於未然。不表現,暫時保持勿用狀態,以策安全。

初九位於乾卦的開始,陽氣潛藏,為龍藏於地下之象。初九雖為陽爻,但身居最下之位,故宜將陽氣深潛於淵,暗中積聚力量,蓄龍德於內。故雖有時不為他人所理解,亦不要將剛銳之勢形諸於外。宜韜光養晦,謀求發展之時機。

《易經》把人區分為大人、聖人、賢人、君子、民、小人。大人代表道德修養大成就的人,實在是道德人格的最高典範。聖人特別凸顯其智慧,賢人和君子,都是有志於實踐易道的人。民指一般百姓,小人是缺乏君子抱負,不免日趨下流的人。九二、九五都稱為大人,表現才、德、位三者俱備。

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利見大人」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方面是晉見九五這位有權的大人,獲得賞識和支持,以便有所作為;一方面是九二自己的所作所為,必須造福人民,有利於社會,表現出大人應有的氣勢。

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如果能夠善補過,便可以無咎。九三為什麼如此警惕?主要是九二時有為的表現,招人妒忌。可見招人妒忌,自己也必須承受後果。

君子是有志於實踐易道的人士。不論在位或不在位,都應該自強不息。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同樣準備好了,向上一躍,卻產生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後果:一是果然準備好了,在空中飛翔;一是根本沒有準備好,不幸墜落深淵。凡事先想輸再想贏,失敗都承受得了,成功當然欣喜萬分。換句話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難道要自殺?聖人作爻辭,思慮十分細密精緻。有很多人自以為準備好了,其實不然。有很多人根本才能不足,不宜跳躍。但是,只要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也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就算一躍、再躍,仍不能成,甚至於不幸墜入深淵,也不怨天尤人。具有這樣的心態,當然「無咎」了。凡事把失敗的一面想清楚,心裡有準備就好了。

乾卦九四爻是乾上的初爻,也是人位的上爻。人生到了四十、五十,該是決定上下的時候。準備妥當,一躍而上青天,即能飛龍在天。若是一躍而墜入深淵,只要心甘情願,也能無咎。非上不可,不上就要自殺,那就是輸不起。不以勝敗論英雄,盡人事聽天命,豈不是更好!

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利見大人」的意思,是自己表現得公正無私,造福人群社會,使人民深深蒙受利益,認為好人出頭,果然是了不起的大人。對於九二,雖然不相應,也必須好好栽培,使其成為優秀的繼承者,將來經過嚴格的考驗,同樣可以一躍而飛龍在天。如此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才能生生不息。

乾卦九五陽居陽位,一躍升空,已登天位。必須以「上台容易下台難」自勉,極力成為仁君,而不是留下千秋罵名的暴君。使自己成為人民認為有利於天下的大人。對於九二,雖然並不相應,也要用心栽培。有良好的接班人,才會順利地生生不息。

乾卦上九:亢龍有悔。一個人登上高位,眼睛難免往下看。看到的大多是他的看門狗,很容易不把人當做人看。聖人作爻辭,提醒居高位的人,看到看門狗,最好看看狗的眼睛,好像也是向下看,這樣才有「狗眼看人低」的罵名,因而自我警惕。千萬不要高亢,以免懊悔都來不及,那就慘了。

戒亢。就算是乾卦,也有盛極而衰的可能。一路陽剛到底,實在也十分危險。完全沒有人敢勸諫,上九難免高傲、驕亢,脫離群眾,失去民心,懊悔也來不及了。提高警覺不驕不亢,自然持盈保泰。上上下下,也要盡一點心力,畢竟這是共業。

不驕亢,又善補過,才能利見大人。

乾卦六爻,就個人來說,應該是按部就班,循序上進。初九重「潛」,先做好準備,待機表現;九二重「現」,時機良好,必須一鳴驚人,表現大人的風範;九三重「惕」,由於表現得良好,難免遭受各種中傷、打擊,最好時時提高警覺;九四重「躍」,把握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刻,由下卦躍到上卦,成則飛龍在天,不成則安分守己,不怨天也不尤人;九五重「飛」,必須有大人的風範,為全民所利見;上九重「亢」,儘力避免高貴驕傲而後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群龍無首,說的是一種現象。我們從初九到上九,同樣都是龍,卻各有各的表現,並不相同。這種現象,叫做「群龍無首」。只有按照不同的爻位,扮演不一樣的角色,做出不相同的表現,以符合不同時位的要求,這樣才會有所得而吉。同樣的剛健,處在不同的環境,必須有不一樣的彈性運用。這種精神,稱為「持經達變」。「經」就是不易的剛健,「變」便是變易的合理應變。有原則地應變,而不是堅持到底,絲毫不能變通。這種「持經達變」的方式,成為中華文化十分重要的精神,也是圓通而不圓滑的主要分野。

看起來好像群龍無首,實際上每一階段,都有為有守。在什麼階段,做什麼表現,稱為階段性的合理調整。

初九,不宜魯莽表現。九二,有機會不放棄。九三,時時警惕小心。九四,伺機大膽跳躍。九五,必對公眾有利。上九,不宜知進忘退。群龍無首指每一階段(爻位),表現的剛健都不一樣。持經(剛健)達變(進退合理),所以:吉。

任何人來到陌生的地方,最好先放下身段,擺低姿態。先拜訪一些當地的相關人士,一方面給以面子,一方面打聽行情,以求入鄉隨俗,做出當地可以接受,甚至於歡迎的舉動。否則初來乍到,尚未摸清底細,便貿然出手,萬一遭遇強敵,豈不是自找苦吃?至少也是魯莽、愚昧,令人覺得十分可笑。一出道就遭受挫折,有時轉而憤世嫉俗,自覺委屈,對自己的傷害,更是相當嚴重。

小成在握,要不要持續奮鬥,由自己決定。臨事而懼,才能好謀而成。大成就畢竟不比小成,必須更加堅貞。

由初九慎始出發,到上九獲得善終。必須隨時提高警覺,知所戒慎。不得稍有大意,所以並不容易。然而自作自受,一切都有賴於自己的自強不息,才是乾道的精神。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可能進步,也可能退步。必須時時進德修業,保持與時俱進,才能在不斷的人生歷程中,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去正大的方向。

《黃帝陰符經》第二次校注

今天第二次校注了《黃帝陰符經》,我想表達的主張,在幾千年前黃帝也有同樣的表述:

五元(五氣朝元)置治,山海疆域開化啟蒙,井田、都師、九州安靖,崑崙(道教語,指頭腦)須彌(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祖庭(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所在,這裡指弘道)四面,中央尊土厚生,億民繁衍,天道好生。

聖人難現,瞽民漠視,死無覺醒。

蚩猶遺族,陰謀隱患,五洲鬼妖,貽害萬年。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事物發生的樞紐),萬化安;獵其富,盜賊弱(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並且抓要害,就能保證各種不確定因素得到平定;把盜賊的財富掌控住,盜賊就會偃旗息鼓),此聖化之道。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屠魔(通「逮」,抓捕)之。其盜機也(盜賊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天下莫能見,莫能(無,沒有;不;無知的)知。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別銳利)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排除利益的誘惑,身心專註一事,就可以一倍的兵力達到十倍的戰鬥力。如果一個軍隊的統帥也能夠做到身心不亂,主事專註,白天黑夜都會認真思考,反覆掂量,那樣十倍的兵力可以達到萬倍的戰鬥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蚩役九黎,猶奴三苗,善勿忍於惡。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人內心的慾望,是由於物慾的刺激而產生的,人一旦沉溺於物慾,就會被物慾所葬送。睜大眼睛看清楚現實和我們目前的處境)綱為武,善莫愚(關鍵在於要敢於對惡勢力使用武力,我良善之輩切莫愚蠢)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天沒有主觀心施恩於萬物,萬物卻感受到了這種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家脈鼎傳(上天最大的私心,就是想要我們把權利都用到造福大眾上,讓帝位在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

禽之制在氣,獸之制在血(制服禽在於一鼓作氣,制服獸在於敢流血死拼)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恩生猶害,魔害消恩(如果對禽獸心生憐憫,就會被這些人面獸心的猶所殘害;邪惡勢力最會恩將仇報,忘恩負義)

最後我想說的是:魔獸不除,雲門失音(這些妖魔禽獸不早日除掉的話,中央政令將不出中南海)。我們應該越挫越勇,越戰越勇,壓制住邪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