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19-絕聲棄知

絕聲棄知(古代帝王的帽子綴以冕旒,也就是用絲繩穿珠玉垂在帽前,帽子左右綴以黈纊,就是用黃色棉絮做成圓球狀飾物垂在帽子左右耳邊。按《大戴禮記》的說法,「冕旒」掩目為的是不讓帝王明察,「黈纊」塞耳為的是不讓帝王過聰,不讓帝王耳聰目明則是為了「絕聲棄知」),民(又)(喻很多)(仗恃,依靠);絕仁棄義,民(回歸,還原)(通「滋」,益,愈加,增多);絕(虛偽;欺詐)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以為(1、美德;文德。2、文治;文事;文職,與「武」相對),未足。故(1、又。2、使,使得)之有所(叮囑;告誡)(古同「現」,出現,顯露)(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懷藏,心裡存有)(淳樸,樸實),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

註解:

(統治者)杜絕耳邊的讒佞之聲並放棄明察秋毫的廣知(因為統治者所聽到的,往往是別有用心的人想讓你聽到的;統治者所知道的,往往是別有用心的人想讓你知道的),人民又大都會倚仗統治者;(統治者)斷絕「仁」、捨棄「義」,人民之中還原回畜牲的人便增多了;(統治者)杜絕欺詐並且捨棄利益,強盜竊賊便沒有了。

上述三項主張,作為治理天下的文治之法,是不夠的。所以又使得我對統治者有所告誡:顯露出自然本性並且懷藏淳樸,減少私心並且少些貪慾,真正的絕學不會讓人感到憂慮。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