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聲弃知(古代帝王的帽子缀以冕旒,也就是用丝绳穿珠玉垂在帽前,帽子左右缀以黈纩,就是用黄色棉絮做成圆球状饰物垂在帽子左右耳边。按《大戴礼记》的说法,“冕旒”掩目为的是不让帝王明察,“黈纩”塞耳为的是不让帝王过聪,不让帝王耳聪目明则是为了“绝聲弃知”)
,民利(又)
百(喻很多)
负(仗恃,依靠)
;绝仁弃义,民复(回归,还原)
畜兹(通“滋”,益,愈加,增多)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1、美德;文德。2、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未足;故令(1、又。2、使,使得)
之有所属(叮嘱;告诫)
: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素(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
抱樸(淳朴,朴实)
,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注解:
统治者杜绝耳边的谗佞之声,放弃明察秋毫的广知(统治者听到的,往往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让你听到的;统治者所知道的,往往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让你知道的。可能他们告诉你的都是真的,但却带有不可告人的私人目的,这是最难防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掌握感知信息的主动权——绝声弃知。听你想听的,弄清楚你想知道的,才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摆布),人民又大都会倚仗统治者;统治者断绝“仁”、舍弃“义”,人民之中还原回禽兽的人便增多了;统治者断绝巧取并且舍弃利益的诱惑,强盗窃贼便没有了。
上述三项主张,作为治理天下的文治之法,是不够的。所以又使得我对统治者有所告诫:表现出自然本性并且心存朴实,减少私心并且减少欲望(除了本能之外的需要叫欲望),真正的绝学不会让人感到担忧(应该学习那些不会让人们感到不安或者忧虑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