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超我自我

弗洛伊德這樣論述自我難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誡我們,一仆不能同時服侍兩個主人,然而可憐的自我卻處境更壞,它服侍著三個嚴厲的主人,而且要使它們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協調。這些要求總是背道而馳並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難怪自我經常不能完成任務。它的三位專制的主人是本我、超我和自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追求現實的自我與維護道德的超我試圖調和尋求性、情緒以及身體快樂即時滿足的本我。下面先分別說說本我、超我、自我:

1、本我。人格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它非理性地運作著,它跟隨衝動並追求即時的滿足感,而不考慮所渴望的行為是否現實可行、被社會所認可。構成本我的成分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包括飢、渴、性等。本我之中的需求產生時,需要立即滿足。本我被快樂原則所支配,無節制地尋找滿足感能隨時被實現而不考慮其後果,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2、超我。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構成超我的成分是社會道德規範、個體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大致上和良心的概念相應。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則,包括理想自我,這是一個人想讓自己努力成為的樣子。

3、自我。在現實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本我產生的各種需求,因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現實中立即滿足,需要在現實中學習如何滿足需求。最終的現實狀態就是自我。因此,自我介於本我和超我之間,支配自我的是現實原則。

弗洛伊德的貢獻,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便是創立了精神分析學說。而精神分析學說的構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概念來完成的。

所謂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礎。在一般意義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為天性、本能、自然思維規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認為這種「本我」是追尋快樂的,是避免痛苦的,是無意識、無計劃的。比如,嬰兒生而會哭泣、飲食;比如,人生而喜歡享樂--從本源意義的角度考慮,這和動物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因此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理解「本我」為「本能」。

所謂超我,指的是泛道德、倫理角度的「我」。如果將本我概括為「我想要」,那麼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則是「我應該要」。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環境,尤其是道德規範、社會取向等的影響下,作用於本我的結果。超我的特徵是追求完美--一種本性得到滿足,現實能夠允許,自我高度讚揚的心理集合。

所謂自我,指的是「自己」這個意識的覺醒,是人類特有的自我探尋的開始。一個嬰兒剛生下來是只有本我而沒有自我的,但是當他開始探尋”我是誰”這個概念的時候,他開始真正的成為一名「人」。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穿的便是周圍環境在大腦中的不斷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稱為在現實環境約束下的自我。例如,嬰兒餓的時候會哭泣,要求吃奶,這是本我;當我們餓了的時候就要去花錢買東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東西拿來就吃,這就是自我。因為自我意識具有避險性,我們意識到如果只吃東西不給錢會被揍,為了避免這個結果,自我意識要求我們給錢。

人生的道路便是從本我到自我,然後再到超我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必須經歷這三個階段,但是未必每個階段都是完整的,「三部曲」的銜接可能也不會涇渭分明。

在本我階段,大概每個人的差異不會很大--生而知之的聖人也許例外,不過我向來是不相信這些觀點的。我們在這個階段的記憶,正常情況下是不會保留很長時間的,外部環境帶來的大量信息會逐漸取代這些東西在大腦中的位置,他們轉而進入潛意識層面,我更喜歡用靈魂這個詞來代替他們。好了,在本我階段我們是怎樣的呢?我們貪吃、我們貪睡、我們追逐快樂,這些是我們的本能。用建構在超我層面的某些宗教觀點來看,人是生而有罪、人性本惡這些觀點也便成立了。不過我們不必害怕自己會夭折,沒有什麼宗教會因為我們的本我而將我們釘死,年幼便是救贖,我們還沒有承擔自我和超我責任的義務。多麼快樂的時光。

自我的探尋和發現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也是最漫長的一個階段。也許絕大多數人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60%的身子還在這個層面,其餘的39%是本我,只有1%屬於超我。這是人生最痛苦的階段,我們需要經歷「我是誰」的困惑,我們需要解決「我能做什麼」和「我想做什麼」之間的矛盾。這個時候的我們,更多的是受制於歷史、受制於社會、受制於周圍的環境。我們深刻的認識到自我和非我的不同,但是我們無法找到超脫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暴怒的方法。於是我們有罪了,我們痛苦了,在肉體上我們承受著本我和自我矛盾的折磨,在精神上我們隨波逐流,直到某一天我們發現超我。

超我,是金塊和銀塊擠壓滲透的結果,正如黃金和白銀在壓力下互相交融一樣,本我和自我的摩擦導致一種和諧。像道教的陰陽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和諧。在超我的精神狀態下,你的本我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而這種滿足雖然是囿於客觀環境條件的,可是在超我層面上仍然不會引起我的任何不滿。而自我則消失了。道教說「道法自然」、儒教說「隨心所欲不逾矩」,講的都是這樣一種狀態。

看了看弗洛伊德的書,生出許多感慨。悲傷依然籠罩在我的心頭,每個人都在追尋快樂,都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很多、遭遇了很多、結果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時候是否會失落、失去的東西是否是應當失去的?我問自己……

本我、自我、超我……三重枷鎖令我窒息而又無可奈何……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