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超我自我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本我、超我和自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追求现实的自我与维护道德的超我试图调和寻求性、情绪以及身体快乐即时满足的本我。下面先分别说说本我、超我、自我:

1、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它非理性地运作着,它跟随冲动并追求即时的满足感,而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被社会所认可。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饥、渴、性等。本我之中的需求产生时,需要立即满足。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无节制地寻找满足感能随时被实现而不考虑其后果,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

2、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大致上和良心的概念相应。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包括理想自我,这是一个人想让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

3、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本我产生的各种需求,因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现实中立即满足,需要在现实中学习如何满足需求。最终的现实状态就是自我。因此,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的贡献,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便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而精神分析学说的构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来完成的。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

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例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钱。

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然后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未必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三部曲”的衔接可能也不会泾渭分明。

在本我阶段,大概每个人的差异不会很大--生而知之的圣人也许例外,不过我向来是不相信这些观点的。我们在这个阶段的记忆,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保留很长时间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大量信息会逐渐取代这些东西在大脑中的位置,他们转而进入潜意识层面,我更喜欢用灵魂这个词来代替他们。好了,在本我阶段我们是怎样的呢?我们贪吃、我们贪睡、我们追逐快乐,这些是我们的本能。用建构在超我层面的某些宗教观点来看,人是生而有罪、人性本恶这些观点也便成立了。不过我们不必害怕自己会夭折,没有什么宗教会因为我们的本我而将我们钉死,年幼便是救赎,我们还没有承担自我和超我责任的义务。多么快乐的时光。

自我的探寻和发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漫长的一个阶段。也许绝大多数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60%的身子还在这个层面,其余的39%是本我,只有1%属于超我。这是人生最痛苦的阶段,我们需要经历“我是谁”的困惑,我们需要解决“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多的是受制于历史、受制于社会、受制于周围的环境。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自我和非我的不同,但是我们无法找到超脱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暴怒的方法。于是我们有罪了,我们痛苦了,在肉体上我们承受着本我和自我矛盾的折磨,在精神上我们随波逐流,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超我。

超我,是金块和银块挤压渗透的结果,正如黄金和白银在压力下互相交融一样,本我和自我的摩擦导致一种和谐。像道教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和谐。在超我的精神状态下,你的本我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虽然是囿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可是在超我层面上仍然不会引起我的任何不满。而自我则消失了。道教说“道法自然”、儒教说“随心所欲不逾矩”,讲的都是这样一种状态。

看了看弗洛伊德的书,生出许多感慨。悲伤依然笼罩在我的心头,每个人都在追寻快乐,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遭遇了很多、结果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时候是否会失落、失去的东西是否是应当失去的?我问自己……

本我、自我、超我……三重枷锁令我窒息而又无可奈何……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