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阴符七术-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清静;安静;庄重;严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散除威势,是由精神使唤的。运用此法,一定要瞅准对方的空隙后再采取行动。威力安静地在内心积聚以至旺盛,再顺着对方的空隙而进行,则对方的威势可以散除。这散除威势,思想要虚空且志向要充溢。

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衡量)(数,计也。谋划),乃(可、能够)揣说图事,(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量,尽可能)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同时;同样;一起)短长。

意愿衰弱则威力丧失,精力和精神不专一,其表现在外的言语就会多变。所以要看对方的意志进行衡量谋划,才能够揣量游说、图谋事情,尽可能随物赋形,同时要扬长避短。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

没有空隙则不能散除威势,散除威势,要等待对方出现空隙而后采取行动,一旦行动就能使对方的势分散。

故善思间者,必内(娴熟;精通)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所以善于思考对方空隙的人,必须在内精通五气(的运用),在外要观察对方的虚实,行动但不会失去分散对方威势的实效。行动则要紧随对方的意愿,以了解对方的计谋。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所谓势,是利和害的决策,是权变的威力。势落败的,是因为不能以精神安静地观察!

本经阴符七术-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安定,稳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阻挡 [某人或某事物] 的通路);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分发威力,就是精神的覆盖。所以要安静意愿、稳固志向,精神归集后将其释放,则威力覆盖得就更加强盛。威力覆盖得强盛,则内心坚实。内心坚实,则威力分发之后就没有人能够阻挡;没人能够阻挡,则能够通过分发给对方的威力来动摇对方的势,如天覆万物那样以绝对优势压倒对方。以己方之实去攻取对方之虚,以有威力去攻取无威力,就像用镒来称铢一样轻而易举。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弯曲)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因此只要我们一行动,对方必定会追随;只要我们一倡导,对方必定会应和;先弯曲一个手指,然后依次察看剩下的;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显现出来,没有一个能隐而不现的。

(详究,考察)于唱和,以间见(泛指缝隙;空隙 );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详究彼此一唱一和的谈话过程,通过隐而不见的蛛丝马迹去寻找对方的空隙;待对方的行动变得明晰之后,而我方的威力就可以分发出去。将要有什么行动和变化,必须先修养志向、隐伏意愿并暗中观察对方的空隙。

知其固实者,自(犹教之。教育,培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知道稳固和充实自己的,是懂得自我教养的人;谦让己身的,是懂得教养他人的人。所以能够做到精神长存而进击之势毫不显现,才是可为的形势。

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螣蛇

(充满;充实;填塞)意者,气之虑也;心(要;需要)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通“公”,公开)不可间(缝隙;空隙)。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背离;违背),神自得矣,得则(聚集,集中)。

充实意愿,就是气的思虑;思想需要安静,思虑需要深远。思想安静则神明丰富,思虑深远则计谋容易成功;神明丰富则志向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则即使公开也没有空隙可乘。意志和思虑安定则思想得以安详,思想得以安详则所作所为不会背离,精神自然具备,具备精神则能集中精神。

识气(指辨别人的气质、品性和本质的能力。在古代文化中,气是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也包括人的道德品行和修养。通过观察和感知他人的言行举止、态度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我们可以逐渐了解他们的气质和品性)(托付、依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同“伸”,舒展开)心术,守(真诚;诚实,情感真切)一而不(改变),待人意虑之交会(交往,会合),听之(侦察、探察)也。

识气依附在表面,奸邪之徒就会得以乘虚而入,阴谋诡计就会得以迷惑我们,所说的话也不经过思想了。所以伸展思想的方法,是坚守真诚、和合而不改变,等待与他人意愿和思虑的交往,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探察。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聚合),则听不(详细,周密)矣,(侦察、探察)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假借为“处”)(同“伸”,舒展开),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计谋,是存亡的关键。思虑不能聚合,则听到的情况就不会祥细,探察就没有收获,计谋就失败了,这样就会导致意愿无处伸展,(思想)空虚而不充实。所以计谋的思虑,务必在于充实意愿,充实意愿则必须从思想的方法开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古作“大”,大的,广大的)虚,待(泛指神灵)往来。

无为并且追求安静,五脏之气调和通达六腑,精神、魂魄各安其所而不动,才能做到用内心去看,反向着去听,使坚定志向。思虑到广大而虚空的境界,等待与精神(灵感)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古代神话,谓盘古氏开天辟地),知万物(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造化,(观察;知道;了解)阴阳之终始,(推究)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暗中察看)(yǒu,窗户)而见天道(自然规律),不(见,视也)(出君下臣名曰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而神宿矣。

通过观察天地的开辟,明白了万物的创造和演化,了解阴阳的终而复始,推究出人间事物的政治原理。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不暗中察看窗外就能看见自然规律;不用看就可以对下发出指示,不用做就可以达到目的。这就是所谓的“以道推知(道知)”。以此可以通达神明,应对于万事万物,而精神亦来宿于此矣。

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泛指畅通)也。有所欲,(有志;立志;专心)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修养志向,是因为心意的思考不畅达。有所欲望,就会立志思考(以满足欲望)。志向,是被欲望所驱使的。欲望多了,思想就会涣散;思想涣散了,志向就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考就不能畅达。

故心气一,则欲不(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欲不徨,则志意(犹意志)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所以心意和合,则欲望就不彷徨;欲望不彷徨,则意志就不会衰弱;意志不衰弱,则思考的道理就会通达;道理通达则和气通畅,和气通畅则胸中就不会有乱气烦扰。

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古义为职责本分,职务范围内应尽的责任)明矣。

因此对内要修养志向,对外要了解他人。修养志向则思想通畅,了解他人就可以做到知人善任。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者,体之充也。指人的元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习惯、熟悉),以知其所能。

将要把这个方法用于某个人,必须先了解这个人是如何修养元气和志向的,了解他气的盛衰,而且要看他如何修养他的志向和元气,观察他的习惯,以了解他的才能大小。

志不养,则心气不(安定,稳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勇敢、勇武);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检验、对照或查考)(领悟;理解)不一。

志向不修养,则心意就不会稳固;心意不稳固,则思虑就不通达;思虑不通达,则意志就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则应对就不勇敢;应对不勇敢,则志向就会丧失且心意就会虚弱;志向丧失且心意虚弱,则丧失其精神;精神丧失则会恍惚,恍惚则会导致参悟和理解不能和合。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在修养志向的开始,务必要先安定自己,自己安定则意志坚实;意志坚实则自身的威势不会分散。神明常固守于心,才能分散别人的威势。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旺盛;兴盛)神者,(内,里面)五气(指五脏所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神为之长,心为之(通“释”,放出;释放)(道德,品行。《周礼·地官》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为之(重要,重大),养神之(道理;方法)( “之于”的合音)道。

旺盛精神,是因为体内包含有五气,精神为五气的统率,思想为五气的释放,品德为五气的重大,蓄养精神的方法就是归之于“道”。

道者,天地之(起点、开始)(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里的意思为“统一、和合”)(开端,头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神明二字要单独的看,首先是“神”。神是人的本质本源,有神故有心,有心故有思维,然后才有生命活动。明,则是明白透彻。神明的本意是指有人修炼到了很高的程度,内外如一到了彻底的境界,神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言行中)(水流所从出的地方),一其化端。

道,是天地的起始,“和合”是道的开端!万物是由道创造,天地是由道产生。“道”包含恢弘无形的化育之气,它先于天地而生成,我们不能看出它的形态,不能叫出它的名字,只能称它为“神灵”。所以“道”,是神明的源头,和合是其变化的开端。

是以德养五气,心能(找到)一,乃(发生,呈现;产生)(方法;策略)。术者,心气(心意,心思)(引导,疏导)(由,自也)舍者,神乃为之使(使唤;役使;支使)九窍(指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门的九个孔道)十二舍(即中医的十二脏: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主宰;主持)也。

因此品德涵养五气,思想得以“和合”,才能产生方法。方法,是心意的引导,所自释放处,精神就会为之所支使。人体的九个孔窍和十二舍,是气运行的门户,是思想的主宰。

(生命)受于天,谓之真人(亲身和活着的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意识、感觉)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生命受自于天,称之为真人;真人,与天和合为一。通过内心的修炼而知“道”的人,称为圣智之人;圣智之人,通过类推的方法来知“道”。

故人(参与)一生(整个生命期间),出于物化。知类在(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有(地方)疑惑,通于心术(用心思考,认知事物的方法),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一定;务必)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所以人参与的整个生命期间,出于万物的造化。人了解各类事物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有地方存在疑惑,通过思想的方法来通达。如果思想没有掌握方法,那必定有不通达的地方。通达之后,五气得到蓄养,这时务必要释放精神,这就叫做“化”。能化有五气的,是依靠志向、思考、精神、品德,其中精神是和合的主导者。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谐;协调),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和,跟)天而(符合,不违背)道,执一而养产万类(万物,多指有生命的),怀天心(天意)(施行;实行;推行)(恩泽、恩惠)(培养,修养)无为;(仰赖、凭借)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做到安静、平和就能养气,养气能使得五气和谐,那么志向、思虑、精神、品德就不会衰退。四面充满威势,我们就能无所不为,威势积存后释放,就叫做神化。神化归于身,称之为真人。真人,跟随天且行为合乎道,秉执“和合”来养育和产生万物,心怀天意,施行恩德,修养无为(之道);凭借包容他人的志向、思虑、思考、意愿,来施行威势的人。

(通“仕”,作官)者,通达(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神盛,乃能养志。

作官的人,通达这个“精神旺盛”,才能修养志向。

鬼谷子-中经

中经,谓(救济;后作“赈”)(奔赴;趋向)急,施之能(直言曰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同类,辈)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古代男子的美称)遭世异时危,(指示代词。泛指某人;有的人)(在)(依靠;凭借)免填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忧惧;忧伤的样子)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中经,说的是赈济穷困和共赴危急;能做到这一点的,一定是那些能够直言、品德醇厚的人。拯救他人于拘泥固执,穷困之人不会忘记你的恩德。能够直言的人,同样善于广施恩惠。那些对人施行仁德的人,遵循规律。而拯救他人于拘泥固执的人,能够豢养、驱使那些人格卑下的人。士人在世道动乱、时局危急时,或许应当凭借智慧免遭坑害;或许应当戕害能够直言者;或许应当放弃仁德并成为一方雄主;或许应当压制拘系中有罪者;或许应当在忧惧之中明哲保身;或许应当在失败连连中自强自立。

故道贵(控制;制服)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生活,生存)。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知音”,“解仇斗(孔穴、空隙、裂缝)”,“(缀,连也;连结)去”,“(回转)语”,“(捕捉)心”,“守义”。《本经》(通“记”,记录,记载)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所以处世之道贵在制约别人,而不贵在被别人制约。能够制约别人的人,便把握了主动权;受制约于别人,便失去了生存空间。所以,要能“看见外形要能判断其容貎、想象其体态就能推知其心貌”,要能“听到其说话就能听出弦外之音”,要能“善于解除世仇和利用空隙挑拨争斗”,要能“善于连结远离权力中心的人”,要能“使用回转的方式说话”,要能“捕捉能人异士的内心”,要能“时刻谨守做人的道义”。《本经阴符七术》记载的,记载了规律和技巧,其变通的要点都在《持枢》、《中经》中。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根据)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放纵;恣肆)僻;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之。如是,隐情塞隙而去之。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像在占卦时看到卦爻就可生出吉凶一样;可以从根据人的形体仪容、表象外貌等方面探知他的内心世界。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非礼的东西,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言谈必以《诗经》、《尚书》的道理为依据,行为不放纵和邪僻;他们以道为形体,以德为容颜,(行为举止都遵循道德的要求,)容貌端庄,神情温和,难以从表象外貌去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是遇到这种对手,就赶快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况,堵塞空隙,悄悄地离去。

“闻声知音”者,谓声气不同,恩爱(指深厚的感情)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伤心,哀痛),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抵触;不顺;违背)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所谓“闻声知音”,就是人与人如果言语不合、意气不投,彼此间的感情就不会相通。所以(就如同在五音中)商与角两不相合、徵与羽不相配一样,能够主导四音的,那只有宫音了!所以音声不和谐,听起来就会伤痛,所以声音有散、伤、丑、害之音,直言的话来必然被抵触而难于入耳。虽然彼此都有美好的行为、高尚的名誉,也依旧不能像比目鱼和比翼鸟那样密切合作。这就是因为意气不和、音声不协调。

“解仇斗隙”。解仇者,谓解(通“累”,缠绕,困住)(藏匿,隐蔽)之仇;斗隙者,斗强也。强隙既斗,称胜者高其功,(通“称”,称颂)其势也;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隙无极大,御无极大,皆可胁而并。

“解仇斗隙”。所谓解仇,是说要调解纠缠已久的隐匿之仇,使双方和解;所谓“斗隙”,则是寻找空隙挑拨两强相互争斗。强大的双方因为产生空隙而争斗,对胜利的一方,宣扬其功业,称颂其声势。对于弱势的一方,则哀叹他的失败,伤害他的自卑,玷污他的声名,侮辱他的祖宗。所以胜利者听到人们称赞他的功劳和声势,便只知道向前进攻不知道后退;而处于弱势的一方,听到人们哀叹其失败,看到自己被伤害,就会奋发图强、拼尽全力,忘死而战。空隙无极大,抵抗就无极大,则双方都可以被我们胁迫和吞并。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相近、差不多)引验,以结往,(通“盟”,结盟)款款(诚恳;忠实)而去之。

所谓“缀去”,说的是向即将离去的人倾吐挽留他、关心他、赞美他的话,令他人走了还十分留恋我们,以联接彼此的关系。所以对将要离去的忠贞守信之人,要称赞其德行,鼓励其志向,言辞中鼓励他此去仍然可有所作为并且流露出希望他重新回来的意思,期待再次与其将来有一天能欢喜相会。再引证别人差不多的事例来验证自己的话,以表明今后还要与他结交和来往,诚恳地结盟之后彼此分手而去。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恐畏,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学识广博而驳杂)之人。

所谓“却语”,是说要在暗中观察、窥伺他人的短处。所以话说多了必然会有失误的地方,从而暴露出很多短处。认识其短处,并将它与事实相验证。必要时,震动他犯了什么忌讳,训示他犯了当时哪条禁令,等其恐惧害怕的时候,然后再以诚信来结交他,安抚他的恐慌之心,把以前说过的话柄埋藏在心里,退到背后去挟制他。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有见识、经验丰富的人,以免自己有把柄被对方抓住。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通“仿”,相似)(效验,灵验)之道,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摹仿;师法)之于人,(证据;凭证)去,(随意,随便;任意)其前,(通“悟”,理解,明白,觉醒)归诚于己。遭淫酒色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认为,以为)可观漫澜(无边无际貌)之命,使有后会。

所谓“摄心”,说的是碰到那些喜欢学习、富有才艺的人,就要为他们扩大宣传,使他的名声传到远方。相似灵验的方法是,惊叹他的奇才异能,对方就会与自己心连心。在别人面前摹仿他,以他过去的成功案例作为证据,任意地拿一两件出来摆在别人面前,他悟到后就会更加诚心地归附于自己。遇到放纵酒色的人,就要对他采用一些方法;先用音乐触动他,使他认识到这样下去必然早早步入死亡的深渊,从而产生生命短促的担忧。然后我们再喜形于色地描述一些他未曾见过的美好事物,最终使他认为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广阔美好人生,使他对我们感激倍加,希望与我们再相会。

“守义”者,谓守以仁义,探心在内以合者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管束、约束)内,事有(关联;连接)(理屈;理亏)而随之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贵道微妙者,(确实,的确)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所谓“守义”,就是谨守仁义,去探测对方的内心世界,以求彼此相合。刺探对方内心,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对方的主要意图。然后从外部制造影响去约束他的内心,当事情与我们有所关联,理亏的情况下就随从他。所以小人与人亲比,则是用旁门左道的方式(如脑控、神经操控),导致能够家败国亡。不是贤能智慧的人,不能用义来守卫家庭,不能用道来守卫国家。圣智之人如此尊崇道之微妙(的原因),的确是因为“道”可以使家庭和国家转危为安,拯救危亡使其生存。

鬼谷子-持枢

持枢,(强有力)而不(停止;阻塞;静止),其犹决水转石,谁能当(抵抗、抵挡)哉!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之正也,不可(触犯;冒犯;冲犯;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持枢(抓住关键),就能做到强有力并且不被阻塞,其犹如决开积水、转动圆石,谁能抵挡防御呢!持枢(抓住关键),就是说春季让万物萌长,夏季让万物成长,秋季让万物收获,冬季让万物储藏,这是自然的正常运行,不可以冲犯和违背。违背的人,即便一时成功也最终会失败。

人君(旧指君主)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復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所以人间君主也应该把握自然的关键,即使百姓繁衍生息、让百姓得到供养、把百姓教育成才、爱惜并且不过度使用民力。(这种顺应自然的为政之道)也可以说是不能冲犯和违背的;违背的人,即使一时兴盛,最终也必然走向衰败。这个是天道,是人君治国的基本纲领。

鬼谷子-却乱

世人无识无备,故而处乱丛生。修炼累年,常(忧虑,担心)毁于一旦,人鲜能备。善备者临乱不(患,忧也;忧虑),应急最难,故曰“却乱”。

世人对世事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未来也没有相应的防备,所以弄得处处乱象丛生。修炼积累多年,常常忧虑会毁于一旦,人很少能够有防备。善于防备的人在面临危乱时不会忧虑,应付紧急突发情况是最困难的,所以称为“却乱”。

乱者,文理(犹条理)失调,诸事倒逆(犹颠倒),毁势困(指自己)。却,消解约束,化融阻塞,急迫之用。

所谓乱,就是失去条理,诸事颠倒,毁了形势困住了自身。却,就是消解约束,化解消融阻碍和堵塞,急迫之时的运用。

事物变迁,道理隐匿,能料事(预测未来的事)圆满者寥寥。人性懈怠,不迫难行。背面而无备,变化无穷,故而托言(假称)“突然”,不备之患多也哉。

事物变化迁移,道理隐匿难见,能够把未来的事预测得圆满的人寥寥无几。人性是松懈怠慢的,不逼迫就难以前行。对背面的事物总是没有防备,事物的变化是无穷的,故而借以称作“突然”,因不做防备而引发的忧虑多了去了。

人,为象所迷,为理所惑;为表所蔽,为里所困;表象视觉,文理知觉。(mán,谩,欺也)造视听、巧言令色、百利托付,事理无不营营(追求奔逐、奔走钻营)

人,被形象所昏迷,被原理所疑惑,被外在所蒙蔽,被内里所困扰。看透外在形象靠视觉,通达条理靠知觉。通过欺骗的的手段制造视听、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各种利益托付,事情的道理无非是奔走钻营。

却乱者,再造表里,取信为势,若蔺相如完璧归赵,回缓之策。却乱之际,急中生智。(混乱)其心目,惑其所欲,敛其锋芒,挫折其气,伤害不得其所,解乱除患,而后得以便宜从事。

所谓却乱,就是重新构造事物的外在和内里,采取诚信的方式去营造有利的形势,如同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做法一样,这是让局势由紧张回到缓和的策略。在却乱的时候,要急中生智。混乱其心目,疑惑其欲望,约束其锋芒,挫折其锐气,使其不能得以伤害到我们的要害之所在,解除危乱排除隐患,之后得以采取合宜的做法进行处置。

鬼谷子-转丸

转丸之用,圣人(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此、这个)。概因情理、顺逆之变,机巧(机智巧妙)托于无形。然欲易者众,(xíng,成功)难者寡,故圣人无言尔。

转丸的使用,圣智之人隐逸这个。大概是因为人情与原理、顺与逆的变化,机智巧妙地寄托于无形。然而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多,成功克服困难的人却很少,所以圣智之人没有话说了。

以损(变成,成为)益,以迂为直,循道而行。如执丸,怀抱(能够)化,圆之轨,顺而未梗。若矛戳盾,持虚而(行,进)实;若载方物(本地产物;土产),辐(zhěn,古代指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借指车)一至,(车键。也叫车辖,安在车轴两端,插在轴端孔内,管住车轮不脱离轴的铁棍)(轴,持轮也),则轻简远移焉。

把损害变成利益,把迂回变成径直,遵循规律而获得成功。像拿着圆球,抱在怀中能够转化,圆的轨道,顺畅并且没有阻碍。如同用矛戳盾,拿“虚”来进攻“实”。如同运载土产,车辐和车轸一到,再用车键固定住车轴,就可以轻易简便地搬运东西到远处了。

古代的车

势若不(补益),待养而(平定;估定);时机未遂,静以候之。蓄(恩惠;恩德)营势,若执形而驱影,动必应,行必随,转丸若戏。

形势如果不能补益,等待和畜养一段时间后再作估定;时机没有满足,安静地等候其成熟。通过积蓄自己的恩德来营造有利的形势,如同执形能够驱影,动必有应,行必有随,转丸如同戏耍一样。

以损为益者,皆因能任今而顾后;见德若失者,乾坤孰有未定?否而为泰,废弃至宝,转丸之道矣。

以损害为利益者,都是因为能够担当眼前且能顾及未来。视得到如同失去者,乾坤哪有没平定的?否之后就是泰,废弃至爱的珍宝,这是转丸的规律。

天下万物营营(奔走钻营)于四时,(寄托)利弊(差不多)于一形。(分别、判别)(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为始,化者为中,享者为终。为利之大要(要旨;概要),在势之强弱,胜于强势之必然;机巧化变,要在弱之。强弱相形示之,随机而动,便宜(biànyí,便当,合宜)行焉,转于势之强弱。

天下万物奔走钻营于一年四季,寄托的利和弊差不多杂于一体。判别利和弊是开始,转化利和弊是中间的过程,享受利和弊是结果。谋利的要旨,在于利用形势的强弱,胜在强大形势造成的必然;机智巧妙地进行转化和改变,要旨在微弱地徐图之。强和弱互相衬托着显现出来,随着机会开展行动,合宜地进行,转换形势于强弱之间。

趋利避害,人之本,始于安然。(继承)(承接,收受)功誉于私,遣返(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弊祸。功多誉显,积弊为灾,往复(来回;反复)推之,转于利弊(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安。

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性,这始于(内心)安然的需要。人都想要继承和承接功劳、荣誉于私己,遣返弊端和灾祸。功劳多了荣誉才能彰显,弊端积累多了就会转为灾祸,反复推究它,转换利和弊直到(内心)安然。

阴阳丸转,损益之变,因化为用。

阴阳的丸转,损害和利益的变化,顺应规律进行转化作为运用(方法)。

鬼谷子-符言

安徐正静,(柔和;温和)(礼节,有礼貌的行为)(尊崇;重视)(定,安也),善(交往;交好)而不争,虚心平志,待(事;事情)(可,能够)正。(古同“佑”,帮助)主位。

安详、从容、端正、沉静,柔和有礼且重视安定自身,和善地与人交往并且不同他人相争,做到虚心、志向平和,对待事情能够中正。以上帮助君主居君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矣。右主明。

眼睛贵在能明察,耳朵贵在能倾听,思想贵在有智慧。通过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就能无所不见;通过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就能无所不闻;通过全天下人的思想去谋划思考,就能不所不知。如同车轮上的辐条集中于车辏一样,(四面八方的意见消息都汇集到君主那里,)那么君主的英明就不被蔽塞了。以上帮助君主保持英明。

(妄,乱也)而许,勿(抗拒;拒绝)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右主听。

不要胡乱应许,也不要因为意见不同就拒绝;胡乱应许容易让自己丧失主见,一味拒绝则容易闭塞言路。要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望却看不到顶,要像深渊那样使人窥探却测不到底。神明的品德,公正宁静达到极致。以上帮助君主倾听意见。

用赏贵信,用罚贵正。赏信罚正,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暗化(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影响而发生变化)矣。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罚。

实施赏赐贵在守信用,实施刑罚贵在公正。赏赐讲信用、刑罚讲公正,必应验于那些人们耳朵和眼睛所能听到和看到的事情,那些不能听到和看到的事情,也就因此而潜移默化了。诚信能够畅行于天地,上通于神明,更何况是那些想以奸邪手段冒犯君主的小人呢?以上帮助君主进行赏罚。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迷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君主的询问范围: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和。东南西北、上方下方、左右前后都了解清楚,迷惑的地方在哪里?以上帮助君主多方询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五行也)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所用;用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罚。因之循理,故能久长。右主因。

心是九窍的管理者,君主是五行和官吏的首长。做了善事的,君主就要对其进行赏赐;做了坏事的,君主就要对其实施处罚。君主根据其政治的需要来做要求,并根据规定对其实施赏赐和处罚,就不会劳神费力。圣智之人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能够公正地实施赏赐和处罚。因为这个遵循了法理,所以能够长久。以上帮助君主根据规定来管理官吏。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起源;根本;根由)也。右主周。

一国之主考虑事情不能不周密。一国之主考虑事情不周密,则群臣就会生出动乱。(朝廷)寂静无声,那就不正常!内部和外界闭塞不通,怎么知道从何处打开局面呢?不善于捭阖,就不能看清事情的原委。以上帮助君主周密行事。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右主(检验)

一为看得远,二为听得远,三为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能够了解千里之外、隐微之中的情况,这就叫做洞悉(清楚地知道)。这样一来,天下的奸邪就都会暗自变更意图不轨的想法。以上帮助君主参验天下。

(循;遵循)名而(监察、考核、审视)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相反,对立)(交互;互相)(实情,情况);名实(相当,等同)则治,不当则乱。故曰:名实当则生于实,实生于(治理;管理),理生于名实之(恩德、恩惠),德生于(和谐;协调),和生于当。右主名。

循着名分去考核实际(循名责实),再按照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和实际相互化生、彼此对立又互相影响是为实情;名分和实际相当则天下大治,不相当则天下大乱。所以说:名分和实际相当则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治理,治理产生于名分和实际中所包含的恩德,恩德产生于和谐,和谐产生于相当。以上帮助君主恰当地把握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