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身在牢狱之中,但不是他的罪过。”然后把女儿嫁给了他。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古同“拒”,抵抗)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

宓子贱被任命为单父的主官,向夫子辞行,孔夫子对他说:“不要迎接他而又拒绝他,不要一望见他就答应他;轻易地答应他,就失去自己的立场,拒绝他又使自己陷于闭塞的境地。 要好像高山深渊,抬头看不到顶,测量它也测量不到底。”(为政者新到一地、一单位,一切不要急于表态,广开言路,却不拒不许,这应是正确的态度。)

或曰:“雍也仁而不(善辩,巧言谄媚)。”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口才敏捷,能言善辩),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为什么需要善辩呢?以能言善辩来对付人,会接连为人所憎恶。我不知冉雍是否称得上有仁德,但有仁德不需要善辩。”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古同“悦”)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说:“我对此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fú,木筏)(漂流)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通"裁",处置、安排)。”

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无法施行,乘木筏漂流到海上去,到时候跟从我的恐怕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的勇敢超过我,但却不善裁度事情。”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不知他是否有仁德。”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不知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负责外交)。不知他是否有仁德。”(仁人一定是人才,人才不一定是仁人。)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wū,粉刷)也。于予与何(责罚)?”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之木不能再雕刻了,已成污秽之土的墙壁无法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责罚他又有什么必要呢?”孔子又说:“原来我对于人,听其言就信其行。现在我对于人,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是宰予让我改变了态度。”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孔子说:“申枨多欲,怎么能刚强不屈呢?”(无欲则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别人。”孔子说:“端木赐啊,这一点你做不到。”(什么是纷争?纷争就是意图强加于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文子(孔圉)为什么会有‘文’这个谥号?”孔子说:“他勤敏好学,不耻下问,所以授予‘文’的谥号。”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孔子评论子产时说:“子产有四种君子品行:他为人谦逊有礼,侍奉国君慎重不怠慢,教养百姓能给以惠泽,役使百姓能够公正合宜。”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néng,通“能”,能够)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交很久了仍能敬人如初。”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后说:“再次思考之后就可以了。”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有道时看起来是个智者,在国家无道时看起来是个愚者,宁武子之智能够做到,但宁武子之愚则很难做到。”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双脚欲前却后,表现出一副恭敬的样子,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将怨恨藏在心中,却表现出一副友好的模样,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说:“想听一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让老年人得到安养,让朋友间充满信任,使年少者得到关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十户人家的小城邑,也一定有像我一样的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罢了。”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