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孔子评论季氏:“在家庙的庭院里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奏乐舞蹈,这种僭越之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仁,礼有何用?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仁,乐有何用?”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简易,简省)
也,宁戚(忧愁,悲哀)
。”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重大!行礼,与其奢华,不如节俭;治丧,与其简省,不如心中悲伤。”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竞争的,如果一定说有竞争,射箭比赛就算是竞争吧!比赛双方拱手行礼(揖让)登堂比试,比试完退下一起饮酒。如果说这是竞争,那也是君子之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祖如同祖先在眼前,祭神如同诸神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亲自参加的祭祀,(即使由别人代祭了),那也和没有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奥是室中西南角,古时房子坐北朝南,门开在靠东边,所以西南角显得比较私密和尊贵,在这里祭祀比较尊贵的神)
,宁媚于灶(灶神,是管饮食的神,虽不尊贵,但却管事)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与其祈求室内西南角神灵保佑,不如祈求灶神的保佑,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如果得罪了上天,祈求谁保佑都没有用!”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比射箭不看是否贯穿皮做的箭靶子,(而看是否射得中,)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应当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使臣应当合礼,臣事君应当尽忠。”
哀公问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曰:“成事不说,遂事(suì事情还未完成,但已势不可挡)
不谏,既往不咎(怪罪,埋怨)
。”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句话,告戒宰我说:“已做完的事不必再说,已成定局的事不必再规劝,已过去的事不必再埋怨。”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不能宽以待下,举行礼仪时不恭敬,参加丧礼没有哀情,我如何看得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