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地形篇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則,那麼)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孫子說: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六種。我們可以去、敵人可以來的地域叫作「通」。在「通」形地域上,應先佔領視野開闊的高地,以利於糧道的暢通,這樣作戰就有利。可以前出、難以返回的地域叫作「掛」。在「掛」形地域上,如果敵人沒有防備,就可以突然出擊而戰勝它;如果敵人有防備,出擊而不能取勝,又難以退回,就不利了。我軍前出不利,敵軍前出也不利的地域叫作「支」。在「支」形地域上,縱然敵人以利誘我,也不要前出,而應假裝引兵離去,誘使敵人出來一半時再回兵攻擊,這樣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們應先敵到達,必須前出佔領隘口,並用重兵封鎖,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到達並已前出佔領隘口,並用重兵封鎖的,就不要去打;如果敵人沒有用重兵封鎖隘口,則可以去打。在「險」形地域上,如果我軍先敵到達,必須控制視野開闊的高地,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到達並佔領,就應引兵離去,不要去打它。在「遠」形地域上,雙方地勢均同,不宜挑戰,勉強求戰,就不利。以上六條,是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在,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弛,弓解也;解除)」;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軍事上有「走」、「弛」、「陷」、「崩」、「亂」、「北」六種必敗的情況。這六種情況,不是天災,而是將帥的過錯造成的。凡是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而以一擊十的,叫作「走」。士卒強橫而軍官軟弱的,叫作「弛」。軍官橫蠻而士卒懦弱的,叫作「陷」。偏將怨怒而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因心懷不滿而擅自率領所屬部隊單獨出戰,主將不了解他們會幹什麼的,叫作「崩」。將帥懦弱又無嚴格,管教不明確沒有章法,官兵沒有規矩,出兵列陣時橫衝直撞、雜亂無章的,叫作「亂」。將帥不能正確判斷敵情,以劣勢兵力去對付優勢的敵人,以弱兵去打強敵,使用隊伍不會選擇精銳的,叫作「北」。凡有以上六種情況,都是必然要造成失敗的,將帥的重大責任所在,是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這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並製造勝利的條件,考察地形的險易,計算道路的遠近,這是主將的職責。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勝利;不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失敗。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從戰爭規律上分析有著必勝把握的,即使君主說不打,也可以堅持去打。從戰爭規律上分析不能取得勝利的,即使君主說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進不求戰勝的美名,退不避違命的罪責,只知道保護民眾而有利於君主,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寶貝。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意思是和士卒一同去冒險或拚死);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對待士兵像嬰兒(要「護」),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去赴湯蹈火;對待士兵像對愛子(要「愛」),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同生共死。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撫愛而不能命令,違法亂紀而不能懲治,那就好像嬌慣壞的孩子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了解自己的軍隊能打,而不了解敵人不可以打,勝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敵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軍隊不能打,勝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了解敵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軍隊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不利於打,勝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動起來決不迷惑,對敵策略層出不窮。所以說,了解敵人,了解自己,爭取勝利就不會有危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有完全的保障。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