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之下該如何抉擇?

前幾天上夜班,我們主管消防的領導口授安排了個監督施工方正確進行消防施工的任務。到了晚上,卻發現施工方手上的圖紙和工作計劃與領導安排的不相符,而對方有工程部領導的方案確認簽字。這裡就有一個悖論,聽主管領導的,還是按照工程部領導的確認方案來?

一開始,我在其中猶疑不定,先是要求施工方按照主管領導的方案和計划進行,而另一方面又覺得這種活應該由工程部決定,而且又有工程部領導的簽字確認,而我們主管領導只是口授工作任務……如此猶豫不決中,導致施工進程受到了影響,搞了半個小時施工也沒有太多進展,還搞得施工方鬧埋怨。

這天晚上12點商場電影院正在放映《灌籃高手》,我又想到《洪範九疇》里說:「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我問自己的心,覺得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直覺來做:我們應該做一個輔助者,協助施工方順利完成工程,而不是干擾對方的工作。想到這裡,我也不再多堅持,在多方了解他們施工的計劃和方案後,積極協助他們做現場規劃,最後共同檢查施工效果。結果最後大家四個小時完成了計劃一晚上才做完的事。事後,我也沒向領導詳細彙報,發了幾個施工後的圖片了事,心裡忐忑了幾天後 ,發現沒什麼事。我這算是過關了嗎?

事後一總結,發現任何事情都是開頭難,解決開頭難的辦法就是先解決自己的猶疑。

鬼谷子在《本經陰符七術-養志法靈龜》中說:「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志失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神喪則彷彿;彷彿則參會不一。」

鬼谷子又在《忤合》一篇中說:「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此,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

曾仕強也在《歸心》一書中說:「人如果一味地堅持原則,不知變通以求適應,終將因過分保守而失敗;相反地,假若只求適應而不顧原則,也可能導致理想的喪失,亦即『離經叛道』了。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應時而造道』,既求適應,又不失正道。要做到這種地步,唯一的辦法,就是『訴諸自己的良心』。王夫之說:『道生於心,心之所安,道之所在。』心安則為之,心不能安即不為。因為一切調整,如果能夠使自己心安,那就是合於道合於理了。」

把他們三個人的話綜合在一起,遇到問題難以抉擇時,那就需要:止、定、靜、安、慮、得。突然覺得這種現場實踐的機會太少了,很多書本上學習的理論,還是需要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實踐和再歸納,從而讓自己形成直覺意識。直覺經常是一種有效的決策手段。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