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哪裡?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傳道的故事,就是有名的「吾道一以貫之」,這是孔子特別對曾參所說的。《孟子》中孟子也傳道,但並不是針對特定的人,傳的道也沒有孔子的那麼神秘難懂。

問題是一般人的心理,都認為簡單易行的道理稀鬆平常,不肯相信,不肯相信自然不肯照著去做,那麼說了也白說,聽了也白聽。聽了道理而不去實行,就好像有正當賺錢的事情卻不肯去做,活該受窮。

那孟子傳的道是什麼呢?道在哪呢?

孟子說:「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翻譯過來就是說道理明明在眼前,非要向遠處尋求;事情本來很容易,卻偏偏往難處做,搞得很複雜;只要人人親愛自己的親人,敬愛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太平了。

這三句話很妙,妙就妙在標點符號一變,意義就大不相同。我們看到很多線裝的豎版繁體的古書本身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學生一開始讀書,要先學會斷句,這就是句讀。所以《三字經》里才有「詳訓詁,明句讀」之說。我們現在用的標點符號則是在20世紀才參考西方的標點制定出來的。

如果這三句話以分號隔開,則表示這三句話有一定內在的關係,做承接關係來理解,那麼第3句才是關鍵。從這個角度出發認為孟子講的是治理天下的道理,那麼「道」就變成治國之道,「事」就變成國家大事。這樣理解當然也對,平天下本來就孔孟之志,也是天下儒者之志。但這樣一來就把這三句話限制在一個範圍之內,使讀書人既不能觸類旁通,又把亞聖孟子具體化為政治家,這樣讀書不僅成了死腦筋,也貶低了聖人。

如果這三句話以句號隔開,那麼如同將屋子裡的窗戶統統打開,新鮮空氣撲面而來,使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如此一來,「道」不僅是治國之道,更把天道、地道、人道、商道等通通包括了進來,「事」也不僅僅是國家大事,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有了。這樣才是聖人胸懷天下的氣象。

一、道在哪裡?道在自己身上。

孟子所說的「道在邇,而求諸遠」,頗有佛家「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的味道,發人深省。在這裡我們只講形而下的道,不講形而上的道。行而下的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道理和方法,一個在心一個在行。一個人知識淵博,懂得道理多,做事有方法,不違法律,兼顧情理,這就是有道。

道並不是想像的拜個師傅,念個咒,畫道符,能掐會算,能知過去未來,這其實就是向外尋求。況且天下又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如果真能算得准,早就去買彩票、炒股票了,哪裡還有空教徒弟呢?

二、道在哪裡?平常心是道。

清代彭端淑的《為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天下的事情難與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取決於環境和人,所以才說事在人為。這就是要我們以平常心對待,不要因為難就預先沒了信心,也不要因為易就等閑視之。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平常心對待事情,不要故弄玄虛。有些人十分熱衷於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一張嘴各種專業辭彙就冒了出來,就是專門讓別人不懂來顯示自己有能力、有學問。事實上能把高深的理論用簡單、平常的話語表達清楚,才是真正有學問的高人,能在複雜的事情中找出頭緒來,三下五除二搞定才是高手。這都是這個道理的運用。

三、道在哪裡?平常事是道。

如果人人關愛親人,對父母長輩孝順恭敬,對兄弟姊妹愛護照顧,呵護妻子關愛子女,也就不會去做壞事,使得親人蒙羞還受連累,那麼天下自然太平。這就是教人做人要有愛心,有真情;做事要守規矩,盡職責。人人走上正道,天下才能太平。

這都是平常的事,而道就在平常事中。禪宗說得好,悟道的人怎麼樣?仍舊是吃飯、睡覺而已,只是那沒悟道的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眠,千般計較。你看,道始終不離日常生活平常事。

道在哪裡呢?就在自己身上,就是平常心做平常事。看似最簡單的道理卻也最難做到。其實在外工作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回到家中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樣就算沒有好的生活享受,只要不被物質囚禁而心裡和樂,就是道。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630447500750967&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9%81%93%E5%9C%A8%E5%93%AA%E9%87%8C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