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內揵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留)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駕馭),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揵(內,通「納」,接納,採納;揵,連接。內揵的意思是從接納並連接)(表示歷來如此,相當於「向來」)本始(本初)。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縫隙),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君臣、上下之間的事情,有的相距甚遠卻很親密,有的近在咫尺卻很疏遠;有的留下之後卻不被任用,有的離開之後卻反被四處詔求。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卻不能駕馭君主,有的只是君主遙聞其名便被君主日夜思念。遇到事情都有接納他人意見和連接他人謀略,素來結交於本初。有的靠道德相結交(對一些愛好道德仁義並想用仁義來治國的君主,就要以講道德仁義來結交他,這不是投其所好,而是讓他覺得你能幫助他),有的靠朋黨相結交(對一些喜歡建立自己心腹的人才隊伍的君主,要以與他結黨成為他的心腹的方式來結交他,以得到他的信任),有的靠錢貨相結交(對一些愛財喜歡奇珍異寶的君主,就送給他們金銀財寶,以接近他們,並得到遊說對方和任用的機會),有的靠采色相結交(對一些喜歡聲色犬馬愛好美色的君主,就送給他們美女、歌舞、玩物等滿足他們的愛好。對方收到這些,在內心裡就接納了你,你也就獲得了遊說或任用的機會)。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並且迎合其意,那麼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親近君主就能親近,想疏遠君主就能疏遠,想留下就能留下,想離去就能離去,想被徵召就被徵召,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塗錢可以相互招引一樣,可以把君主吸引得無間無隙,這樣就可以在宮廷中獨往獨來,沒有人能夠阻止。

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欲說者,務隱度;(計,謀也。商議;謀劃)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意向、抱負、決心)(將,將要。表未來)(lài,慰勞;勸勉)應時,以合其謀。詳思來揵,往應時當也。

所謂「內」,就是進獻說辭使君主採納;所謂「揵」,就是使君主連接自己的謀略。想要遊說君主,務必先悄悄地揣測君主的心意;為君主謀劃事情的時候,務必順著君主的心意。暗中分析我們的謀略是否可行,向君主公開言明謀略的優劣得失,以此來駕御君主的志向。將要勸勉君主時候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使謀略與君主的心意相合。詳細思考之後再來連接,這樣往往既符應君主的心意又符合當前形勢。

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潮流),從便(biàn,有利於,有益於)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古稱鑰匙)取揵。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依然,順,按照)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統治;主管)人民。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和睦,和諧,融洽)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這進獻的說辭有不符合君主心意的,就不可以付諸施行。於是揣摩並切合當時的形勢,從有利於君主實施的角度出發,以求能採用多種靈活變通的方式。要做到以靈活變通的方式來求得君主的接納,就要像用鑰匙打開鎖一樣。(遊說過程中,)凡是談論過去的事情,要先順著對方的言辭;凡是談論未來的事情,要採用變通的言辭。善於應變的人要詳細了解各國地理和形勢,精通於天文,以順應四時變化的方式行事;只有這樣才能使喚鬼神,契合於陰陽變化的規律,從而主導天下人民。見到君主所謀劃的事情,就能推知他的意圖;事情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為某些情況我們還沒有了解清楚。彼此表面和睦但得不到對方連接的,是因為表面上看起來親密但實際上卻很疏遠,事情又與對方的心意不相符,(這種情況下,)聖智之人是不會為之謀劃的。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以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相似;像)而為之者,見(抵觸,不順從);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責怪;非難;反對)。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所以有的與君主相距很遠卻被親近,是因為有與君主心意暗合之處;有的距離君主很近卻被疏遠,是因為與君主志向不合。有的留在君主身邊卻得不到任用,是因為他的策劃沒得到實際效果;有的離開君主卻反而被詔求,是因為他所謀劃的事後來應驗了。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卻不能駕御,是因為其措施不合君主心意;有的距離遙遠只聽到名聲就被君主思念,是因為其謀略與君主心意相合,君主正等待他前來決斷大事。所以說:沒有看到雙方類似之處時就去遊說的人,一定會被抵觸;沒有了解對方真實情況時就去遊說,必定會被非難(責備)。得充分了解了對方的真實情況,才能夠制定內揵之法。如此運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朝廷,就可以輕易地與君主連接並使其打開心扉。所以聖智之人能成就事業,就是在知悉客觀情況的基礎上再去連接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而無失計,立功建德。

(遊說時)要順合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策謀劃要先引用《詩經》和《尚書》中的話來驗證自己的思路,再綜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後再決定是離去還是留下。想要結合君主,就要留在核心圈內輔佐,想要離開君主,就要到外部去為其效力。無論是留在核心圈內輔佐還是到外部去為其效力,都必須明白其中的規律和技巧。這樣才能揣度策劃未來的事情,遇到疑難之事進行決斷。在策劃時只有做到不失算,才能不斷建立功業和積累德政。

治名(為政有成績而獲得的好名聲)(産,生也)(事業;功業),曰揵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同「悟」),揵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同「悅」,愉快)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依靠;憑藉)(等候,等待)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法制,準則)

為了謀求為政有成績的好名聲而入仕建立功業,這叫作連接君主並從內心與之結合。如果上面昏庸不理國家政務,下面作亂而君主不能夠有所省悟,我們就要用謀略連接君主並使他返歸正道。如果碰到那種自視甚高、剛愎自用而聽不進外人意見的,我們不妨通過取悅和恭維來逐步說動他。如果君主親自頒發命令來召己,就要先迎合然後再設法逐步駕御他。如果自己想要離開君主,就藉助危機等待脫身良機(如三國赤壁之戰時,徐庶借幫助曹操平定北方叛亂的理由脫離險地,避免了災禍)。要像圓環一樣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沒有誰知道你想要幹什麼,這就是全身而退的大法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