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聲音」成為武器

自然界有無數人耳「聽不見的聲音」,其數量遠遠超過「能聽見的聲音」。風吹動樹木、波浪擊岸、電閃雷鳴等均可能產生頻率小於20赫茲的聲波振蕩,這些聲波被稱為次聲波。次聲波不易衰減,也不易被水與空氣吸收,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容易與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造成傷害,嚴重時可致人死亡。專門研究聲音振波的次聲學應運而生,一些國家更是企圖利用次聲波的特點製造次聲武器,搶佔對別國的優勢地位。

次聲波的發現頗具傳奇色彩。1929年,英國倫敦利里克劇院在上演的一部歷史劇中,有一段「穿越」回150年之前的劇情。導演為調動觀眾情緒,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便向實驗物理學家羅伯特·伍德求助。伍德靈機一動,提議利用「音效」達成效果。之後,伍德用風琴管製造出一種綿長而低沉的聲音,產生令人極度震驚的效果:古老劇院枝形檯燈上的玻璃開始咔咔作響,整個劇院的門窗隨之抖動,大廳似乎立刻就要坍塌,令人恐怖的聲波在黑暗一片的劇院大廳里肆意傳播。觀眾們嚇得驚慌失措,演出不得不緊急叫停。

1932年夏天,蘇聯「泰梅爾」號破冰船在北極地區利用探測氣球進行高空氣象研究。有一次在甲板上例行釋放氣球時,值班的高空氣象學家突然發出驚叫聲。原來,他不小心把臉貼到氣球外殼上,立刻感覺耳朵劇痛。當晚,破冰船遭到狂風襲擊。船員們早就把高空氣象學家的遭遇忘得一乾二淨。後來,蘇聯科學院院士瓦西里·舒列伊金把這些看起來互不相干的事情聯繫起來,他發現充滿氫氣的氣球,實則充當了一種共鳴器的角色,進而加強了6至12赫茲間的聲波振蕩,引起人耳劇痛,而製造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步步迫近破冰船的狂風。

此後,法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加夫雷奧在研究次聲波振蕩對人機體影響的實驗中發現,人體器官也是一種獨特的共鳴器,可以接受某種聲波頻率。比如,心臟的接受頻率約為6赫茲,眼睛40至100赫茲,頭部20至30赫茲,手臂2至5赫茲,胃2至3赫茲,腸2至4赫茲,前庭器官0.5至13赫茲。一旦置身於次聲源作用範圍,不管次聲波是人造的還是天然的,人體器官就會開始振動,並將自身振蕩幅度進一步放大和增強。

次聲波被發現後,隨即開始為人類所研究利用。蘇聯利用舒列伊金的研究成果,研製出狂風預報儀;法國警方利用加夫雷奧的共鳴器製造出一種次聲笛子,用於驅散遊行示威者。

利用次聲波與人體產生共振的特性,人類研發出次聲武器。次聲武器具有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距離遠、穿透力強、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設施等特點,是世界多國軍方爭相研製的非致命武器,並將成為未來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

按照殺傷效應,次聲武器分為器官型和神經型兩種。器官型次聲武器的發射頻率與人體內臟固有頻率相當(4至8赫),可使人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神經型次聲武器的發射頻率與人腦的阿爾法節律相近(約5赫),能強烈刺激人的神經,使人暈眩頭痛、精神沮喪或神經錯亂,可以摧毀人的意志,使其成為各種指令的馴從執行者。

在次聲武器實戰使用方面,一些國家曾展開探索與嘗試。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開始秘密研製次聲武器,試圖利用其產生的「大聲效應」摧毀整個城市,消滅敵軍士兵或者使其喪失戰鬥力。1940年,德國納粹計劃向英國人投擲有著名音樂家簽名的留聲機唱片。這些唱片經過專門錄製,加進次聲,以引起聽者出現慌亂、恐怖感及其他精神失常現象,從而造成騷亂。所幸這一計劃並沒有實現。不過,德國納粹成功進行了可作用於物體的次聲武器試驗。奧地利科學家齊珀梅耶製造出一種能製造旋風的「旋風加農炮」,它利用特殊的噴嘴,通過炮彈爆破,製造出旋風,發射攻擊波,可擊落飛機。

20世紀50年代初,媒體報道稱美國中情局秘密開展代號「MKUltra(神經控制實驗)」的研究工作。其中一個子項目就是研究次聲和微波輻射對人腦的影響。他們研製出一種「探照燈」,可以釋放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在大自然里製造聲波,削弱敵方士兵的視力,引發頭疼、嘔吐和恐懼等現象。美國情報機構還運用這種精神控制手段「訓練」信使,讓他們攜帶絕密文件趕赴越南戰場,指導那些「心理上受他人意志控制並無意識地執行其任務的人」在戰場上勇猛廝殺。由於這項研究工作有超過80個機構參與,給許多無助的實驗對象注射大量包括毒品在內的致幻劑,造成嚴重後果,引發輿論轟動。1978年,卡特政府被迫宣布正式終止該研究計劃。

據報道,美國已擁有一定性能的次聲武器,並在索馬利亞戰爭、波黑戰爭、海灣戰爭和反恐防暴等行動中小規模秘密使用。20世紀90年代,美軍專門研製出高功率微型次聲發生器。1995年底,美國曾在波黑對塞爾維亞軍陣地秘密進行次聲波攻擊,據稱幾秒鐘就使塞軍士兵昏倒、嘔吐、陷入混亂。1998年,美國開始研製一種作用距離可達200米的手持式次聲波手槍。

儘管一些國家在次聲武器研發方面取得進展,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實戰應用,但因為受到技術限制,其威力難以控制,真正應用於實戰還不多見,有待進一步研究。

轉自: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22-06/16/content_317840.htm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