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里。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

鴕鳥心態解讀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里,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不過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種誤解)。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是種逃避現實、視若無睹、推卸責任、自欺欺人的心理。

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

後來,人們把鴕鳥的這種生理應對策略引申為人類的處事心態,被稱為「鴕鳥政策」。(鴕鳥政策是經濟管理學中的名詞,是根據鴕鳥的習性而來。據說鴕鳥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把頭埋到沙子里,以為這樣別人就看不見自己了,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更加引人注目。鴕鳥政策指的就是在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的管理政策不能及時隨之變化,從而導致決策失誤。即自我欺騙政策。)

在政治、經濟、社會學領域、鴕鳥心態領域還有「鴕鳥效應」「鴕鳥哲學」等說法。

鴕鳥心態影響危害

(1)心理剖析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里,自以為安全,其實不然。殊不知,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也無法完全避免,你必須勇敢去面對,勇敢地去承擔,因為逃避不是辦法,逃避責任的同時你很可能就喪失了權利和成功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註定會是失望。面對危機,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只有迅速採取行動,果斷承擔責任,才會把損失降到最小。相反,如果遇到危機總辯解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試圖做「鴕鳥」,則後果不堪設想。

(2)現實表現

政府官員有了鴕鳥心態,就是無能;老師要學生髮言,學生一個個噤若寒蟬,都是鴕鳥心態。社會上有一些人「遇食頸如鶴,遇事頭如鱉」,這就是鴕鳥心態。很多人做事,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是鴕鳥心態。甚至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眼不見為凈」,乃至「因噎廢食」,都是鴕鳥心態。

在一個團體里,鴕鳥心態的人太多,這個團體的公權力一定不張;辦公室里,太多鴕鳥心態的人,辦事效率一定不好。逆境、困難,有助於激發潛能;有鴕鳥心態的人,無疑是扼殺自己的天分,終至自掘墳墓。

其實,動物學家已經在為鴕鳥翻案,他們觀察研究,發現鴕鳥的兩條腿很長,跑得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它逃跑的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不致於把頭埋藏在草堆里,束手就擒,因此要還原「鴕鳥心態」的真相。

現代的人,也要為「鴕鳥心態」翻案,做事時遇到困境,可以另覓他途,千萬不要消極的坐以待斃,也不要「因噎廢食」,應該以發揮能動性、智力,勇往向前。人生其實就如戰場,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在前方的戰士,打勝戰固然有成就,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躲避一個也未嘗不可,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希望有「鴕鳥心態」的人,要跟動物學家一樣,為自己翻案。

轉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9%B8%B5%E9%B8%9F%E5%BF%83%E6%80%81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