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傳述前人留下的知識和經驗,不妄做創新,相信並喜好學習前人留下的知識和經驗,私下裡我自比於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來就知道的人,而是一個喜歡學習前人留下的知識和經驗的勤勉求知者。
子曰:「默而識(zhì,記住)
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然熟識於心,勤奮學習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我不過是做到這些而已),還有別的什麼呢?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講習,共同研究討論)
,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不修德行,不研究學問,聽到「義」不能踐行,有了錯誤不能改正,這是我所擔憂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閑居時,面容和舒,情緒愉悅。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要立志於弘道,堅守德行標準,要篤力行仁,遊學六藝。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地說出來)
不發,舉一隅(角。如房子有四個角,知一角而推知三角)
不以三隅反(同「返」)
,則不復也。」
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孔子在有喪者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能被起用,就能幹出成績,實現主張;不被起用,就可退而歸隱,只有我和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吧!」子路說:「如果您要統率三軍,那讓誰跟從呢?」孔子說:「徒手搏虎,徒步涉河,至死都不知後悔的人,我是不讓他跟從的。一定是遇事謹慎戒懼,狀善於謀劃,長於決斷的人,(我才願意讓他跟從)。」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吃粗食,飲涼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在其中呀。以不義的方法獲得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再給我幾年學《易》,多學五年或十年,就不會有大過錯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其中必有自己可學之師。學習其中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引以為鑒),加以改正。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弟子們你們以為我隱瞞了什麼嗎?我什麼都沒有隱瞞呀。我沒有什麼行為不讓你們看到的,這就是我孔丘。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聖人,我沒有辦法見到了,見到君子就可以了。善人,我沒有辦法見到了,見到能夠堅持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沒有卻假裝有,空虛卻假裝充實,貧窮卻假裝富有,這種人很難堅持操守。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獵魚,只用竿釣,不用大網;孔子也絕不獵射棲息於巢中的鳥。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zhì,記住)
之,知之次也。
大概有什麼也不懂就妄加創作的人吧,我不是這樣。多聽,選擇好的方面去遵從,多看,然後記在心裡,這是僅次於「生而知之」的了。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鼓勵;獎賞)
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這個地方民風不善),難以與他們談論什麼,但當地一個小孩卻得以進見孔子,弟子們感到不解。孔子說:「我是鼓勵他進步,而不鼓勵他後退。何必這麼過分呢!人家已經省悟過來想要進步,我是鼓勵他省悟過去,不要抓住人家的過去不放。」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離得很遠嗎?(不!)我欲得仁,仁就會到來。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我孔丘真是幸運呀,一旦有了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子曰:「文莫(或許、大約)
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學習文獻典籍這些知識我或許與別人差不多,身體力行達到君子的標準,我還沒有做到。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若說聖和仁,我怎麼敢當?如果說勤奮好學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可以說也就是這樣吧。」公西華說:「這正是弟子們學不了的。」
子曰:「奢則不孫(同「遜」,謙遜;恭順)
,儉則固(保守;見識淺少)
。與其不孫也,寧固。」
奢華會有失謙恭,儉樸則會顯得粗陋。但與其有失謙恭,不如顯得粗陋一些。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懷寬廣坦蕩,小人心中常憂懼不安。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溫和而嚴肅,威嚴而不兇猛,恭敬而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