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留)
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驾驭)
,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内,通“纳”,接纳,采纳;揵,连接。内揵的意思是接纳后联结)
,素(表示历来如此,相当于“向来”)
结本始(本初)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缝隙)
,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身远却关系亲密,有的身近却关系疏远;有的留下之后却不被任用,有的离开之后却反被四处诏求。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却不能驾驭君主,有的只是君主遥闻其名便被君主朝思暮想。事情都存在接纳后联结,素来结交于本初。(君臣结交,)有的靠道德相结交(对一些爱好道德仁义并想用仁义来治国的君主,就要以讲道德仁义来结交他,这不是投其所好,而是让他觉得你能帮助他),有的靠朋党相结交(对一些喜欢建立自己心腹的人才队伍的君主,要以与他结党成为他的心腹的方式来结交他,以得到他的信任),有的靠钱货相结交(对一些爱财喜欢奇珍异宝的君主,就送给他们金银财宝,以接近他们,并得到游说对方和任用的机会),有的靠采色相结交(对一些喜欢声色犬马爱好美色的君主,就送给他们美女、歌舞、玩物等满足他们的爱好。对方收到这些,在内心里就接纳了你,你也就获得了游说或任用的机会)。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并且迎合其意,那么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亲近君主就能亲近,想疏远君主就能疏远,想留下就能留下,想离去就能离去,想被征召就被征召,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可以相互招引一样,可以把君主吸引得无间无隙,这样就可以在宫廷中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止。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计,谋也。商议;谋划)
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意向、抱负、决心)
。方(将,将要。表未来)
来(lài,慰劳;劝勉)
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
所谓“内”,就是进献说辞使君主采纳;所谓“揵”,就是使君主联接自己的谋略。想要游说君主,务必先悄悄地揣测君主的心意;为君主谋划事情的时候,务必顺着君主的心意。暗中分析我们的谋略是否可行,向君主公开言明谋略的优劣得失,以此来驾御君主的志向。将要劝勉君主时候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使谋略与君主的心意相合。详细思考之后再来求联接,这样往往既符应君主的心意又符合当前形势。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从便(biàn,有利于,有益于)
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古称钥匙)
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依然,顺,按照)
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统治;主管)
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和睦,和谐,融洽)
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这进献的说辞有不符合君主心意的,就不可以付诸施行。于是揣摩并切合当时的形势,从有利于君主实施的角度出发,以求能采用多种灵活变通的方式。要做到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求得君主的接纳,就要像用钥匙打开锁一样。(游说过程中,)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着对方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变通的言辞。善于应变的人要详究各国地理和形势,精通于天文,以顺应四时变化的方式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唤鬼神,契合于阴阳变化的规律,从而主导天下人民。见到君主所谋划的事情,就能推知他的意图;事情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某些情况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彼此表面和睦但得不到对方联接的,是因为表面上看起来亲密但实际上却很疏远,事情又与对方的心意不相符,(这种情况下,)圣智之人是不会为之谋划的。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相似;像)
而为之者,见逆(抵触,不顺从)
;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责怪;非难;反对)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
所以有的身远却关系亲近,是因为暗中得到君主赏识;有的身近却关系疏远,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合。有的留在君主身边却得不到任用,是因为他的策划没得到实际效果;有的离开君主却反而被诏求,是因为他所谋划的事后来应验了。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却不能驾御,是因为其措施不合君主心意;有的距离遥远只听到名声就被君主思念,是因为其谋略与君主心意相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没有看到双方类似之处时就去游说的人,一定会被抵触;没有了解对方真实情况时就去游说,必定会被非难(责备)。得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才能够制定内揵之法。如此运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朝廷,就可以轻易地与君主联接并使其打开心扉。所以圣智之人能成就事业,就是在知悉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再去联接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
(游说时)要顺合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策谋划要先引用《诗经》和《尚书》中的话来验证自己的思路,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再决定是离去还是留下。想要结合君主,就要留在核心圈内辅佐,想要离开君主,就要到外部去为其效力。无论是留在核心圈内辅佐还是到外部去为其效力,都必须明白其中的规律和技巧。这样才能揣度策划未来的事情,遇到疑难之事进行决断。在策划时只有做到不失算,才能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
治名(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
入产(産,生也)
业(事业;功业)
,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窹(同“悟”)
,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同“悦”,愉快)
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依靠;凭借)
危与(等候,等待)
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法制,准则)
。
为了谋求为政有成绩的好名声而入仕建立功业,这叫作联接君主并从内心与之结合。如果上面昏庸不能治理,下面作乱而君主不能够有所省悟,我们就要用谋略联接君主并使他返归正道。如果碰到那种自视甚高、刚愎自用而听不进外人意见的,我们不妨通过取悦和恭维来逐步说动他。如果君主亲自颁发命令来召己,就要先迎合然后再设法逐步驾御他。如果自己想要离开君主,就借助危机等待脱身良机(如三国赤壁之战时,徐庶借帮助曹操平定北方叛乱的理由脱离险地,避免了灾祸)。要像圆环一样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谁知道你想要干什么,这就是全身而退的大法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