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78-木强則恒

人之生也柔弱(柔和谦顺),其死也(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忄同“心”,内心。亘同“宣”,知道、明白)(古同“韧”,柔韧,柔软又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与“脆”相对)(超过,胜过)(刚强;坚决)。萬物草木之(通“性”,资质;禀赋)柔脆(柔而易折,软而易碎),其死也𣒞槁(这两个字理解为用木车运走堆高当柴火)

故曰:(坚持;固执)强者死之(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也,柔弱(卑贱)(地位低微)生之徒也。

兵强則不(克制)(木质坚韧结实,“木”代表“仁”)强則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注解:

人中间活下来的都是柔弱的,那些死去的(刚强之人)也打心眼里明白柔韧胜过刚强。万物如草木的禀性是柔脆(易折)的,死了以后也不过是被人用木车运走堆高当柴火。(刚强的人会死亡,柔弱的人会存活;柔脆的人丧失气节,柔韧的人坚守气节,你会选择做哪类人呢?)

所以说:固执、刚强的是容易死亡的一类人,柔弱、卑微的是容易存活的一类人。

军队强大则不能克制,仁政强大则能恒久。强大的处下,柔弱、卑微的处上。

链接:

孔子来到河南洛阳,有一天去拜访老子,老子这时候已经很老了,有一百多岁了。孔子说:“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这次来了,下次能不能来不一定,能不能告诉我?”老子什么都没说,指了指自己的嘴,“啊……啊……”孔子鞠了个躬,表示明白了,就带着他的弟子出来了。别人问他,说老子都告诉你什么,你明白什么了?孔子说,老子让我看他的嘴啊,牙齿没了,一个都没有了,但舌头还在。他告诉一个道理:天下最刚强的东西往往不能持久,而柔韧的东西却往往可以长存。

齐威王轶事典故

政治成就

积极纳谏

除接受淳于髡一鸣惊人的劝谏外,他还接受了平民琴师邹忌的进谏。邹忌借讲琴理谈治国方法,指出了上下一致.国家才会昌盛的道理,还劝威王不要再沉溺于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齐威王幡然悔悟,拜邹忌为相。

整顿吏治

齐威王经过调查,召集七十二名地方官到朝廷,用烹刑诛杀了没有政绩、只知贿赂收买朝廷官员求得赞誉的阿大夫以及接受贿赂的官吏,又奖励给虽在朝廷内倍受毁谤却政绩优秀的即墨大夫一万户的封邑。从此,齐国大臣都认真办事,诚实做人,再也不敢文过饰非。

重用人才

齐威王把人才提到国宝的高度来认识。齐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齐威王在与魏惠王“比宝”的谈话中,把大臣檀子、田朌、黔夫、种首比作“国宝”。他一面选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一面又选拔大批门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比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残疾人孙膑等。

广开言路

在邹忌劝谏下,齐威王悬赏纳谏,下令能当面指出国君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国君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国君过失,给下赏。(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刚开始时,群臣前去进谏,朝廷门口、院子里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数日之后,进谏者一天天减少。一年之后,由于齐国政治得到彻底改善,人们想提意见却无意见可提了。

军事成就

齐威王很重视军事理论的建设。他让稷下先生们将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合二为一,编辑成《司马穰苴兵法》。

轶事典故

淳于髡[kūn]讽谏威王

齐威王时,淳于髡被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识,能言善辩,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使齐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齐威王当政初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国政荒乱,群臣莫敢谏。淳于髡针对齐威王好隐语的特点,对齐威王说:“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齐威王明白他的用意极其惊讶,用隐语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振作起来,治理朝政,收复失地,使齐国又强大起来。

驺忌子弹琴谏齐王

驺忌子凭弹琴的技艺谒见齐威王,齐威王喜欢他而让他住在王宫右室。不久,齐威王弹起琴,驺忌子推开门进来说:“琴弹得真好啊!”齐威王勃然不悦,放下琴按着剑说:“先生刚被留下,没有深察情况,怎么知道我琴弹得好呢?”驺忌子说:“那大弦浑厚而且像春天般和暖,象征着君王;那小弦明晰而且清亮,象征着国相;手指控弦很紧,而又很舒缓地放开,象征着政令;和谐的声音,高低相辅相成,回旋曲折而不互相干扰,象征着四时:我因此知道您的琴弹得好。”齐威王说:“你很精通音律啊。”驺忌子说:“何止音律,大凡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都寓含在音律之中。”齐威王又勃然不悦说:“要是谈到五音调配成律的道理,确实没有人赶得上先生。至于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又跟丝竹管弦有什么关系呢?”驺忌子说:“那大弦浑厚而似春天般温暖,是国君;那小弦明晰而清亮,是相国;控弦紧而又舒缓地放开,是政令;和谐而鸣,高低相成,回旋曲折而不干扰,是四时。声音往复而不紊乱,是政治清明;上下前后连接沟通,是延续国祚不致灭亡:所以说琴声调和则国家治理。治理国家,安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更加明白的。”齐威王说:“讲得好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曾问妻、妾、客自己和徐公谁比较美,诸人都说邹忌比较美。但邹忌在见过徐公后却自愧不如,回家深思后向齐威王上奏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表示敬意。就这样,齐国因内政修明,威服了别的国家 。

齐威王比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齐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这样小的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十颗夜明珠,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我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齐威王烹阿大夫

齐威王自继位以来,不理国政,政事交付给卿相大夫,九年之中,诸侯都来攻打齐国,使齐国民不聊生。此时齐威王召来即墨(今山东平度)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作即墨大夫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您的坏话。但是我派人去巡视即墨,田地都已开垦,百姓衣食丰足,官府中没有堆积滞留的公务,东方因而得以安定。这是因为您不会讨好我左右身边的人以博求名誉的缘故啊。”封给他一万户的食邑。齐威王又召来阿城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治理阿城以来,赞誉您的话每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去视察阿城,田野没被垦治,百姓生活贫苦。往日赵国进攻甄城,您不去救援。卫国攻取薛城,您不闻不问。这是因为您用钱重贿我左右身边的人以索取名誉的缘故啊!”当天,齐威王烹杀阿城大夫,齐威王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人都一并烹杀。于是,齐威王发兵向西攻打赵国、卫国,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包围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上观城以求和解,赵国也归还齐国长城。于是齐国百姓大为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尽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得到大治,诸侯闻讯,二十多年没有人敢于出兵侵犯齐国。

德经77-夫唯无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𨓚(shuì,兑为口,加走之,意为民口夺食,通“税”)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巠(通“轻”,轻视;不重视)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巠死。

夫唯无以生爲者,是(良,美善)貴生。

注解:

人们之所以忍饥挨饿,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从民口夺食),因此人们才陷于饥饿。百姓之所以不能治理,是由于在上位的人不顾民心、民情而任性妄为,因此(百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不能治理。人民之所以会轻视死亡,是由于统治者奉养过分奢厚(搜刮民脂民膏导致造成民不聊生),因此才会轻视死亡。

这只有不为了自己过优越生活而施治为国的(统治者),才是贤良和重视生命的。

德经76-爲者吾将得而殺之

若民恒(jū,多的样子)不畏死,奈何以殺(同“惧”,恐吓)之也?若民恒是死,則(这个;那个)爲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职掌,主管)殺者。夫(假借为“代”,代字加一笔,代表插手,干预的意思)司殺者殺,是伐大匠(zhuó,砍;斫;削)也。夫伐大匠斲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注解:

如果人民常常大多不畏惧死亡,如何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呢?如果人民常常只剩下死路一条,那么这个妄为的人,我将把他抓起来杀掉,这谁还敢妄为?

如果人民常常大多畏惧死亡,那么常常设有依法杀人的专职人员。这(统治者)插手并代替依法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这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遭遇反抗是正常的),那么很少有不伤及这手的。

流水不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是说做人要像水一样,帮助万物,默默不争。水很接近于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 01 –

水,百折不挠。

冰生于水,却比水强硬百倍。水,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 02 –

水,聚气生财。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 03 –

水,包容接纳。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 04 –

水,以柔克刚。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棱角磐石,即可把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 05 –

水,能屈能伸。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 06 –

水,达济天下。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达济天下。

  • 07 –

水,功成身退。

水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德经75-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敢者則杀,勇於不敢者則(guā,原意指箭末扣弦处。这里指引而不发)。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忌讳),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戰而善(克制),不(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而善應,不(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而自來,(批评,揭发)而善(虑难曰谋,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注解:

(关于“民不畏畏”,或者说对于统治者的恐怖威胁,人民之中有愚昧、甘愿受压迫而不敢有丝毫反抗之心的“不敢者”,有引而不发的“勇于不敢者”,有勇于向统治者表达自身诉求的“敢者”,有不惜流血牺牲奋起反抗的“勇于敢者”。)不惜流血牺牲奋起反抗的“勇于敢者”则会被杀,引而不发的“勇于不敢者”则像引而不射的弓箭(随时有暴发的危险)。这两者对统治者来说或有利或有害(杀了反抗的“勇于敢者”虽暂时平息了事端,但却激起更多引而不发的“勇于不敢者”,从而置自身于危墙之下),这是为上天所忌讳的,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统治者该如何处理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天之道:(对于人民中间不惜流血牺牲奋起反抗的“勇于敢者”,)统治者要不争斗、不对立,并且要善于克制;(对于人民中间积极表达自身诉求的“敢者”,)统治者不要有怨言和谤言,而且要善于应承、积极回应人民的诉求;(对于人民中间引而不发的“勇于不敢者”,)统治者不要待矛盾和问题扩大了让上级召唤,而且要主动来解决一些容易引发人民不满的矛盾和问题;(对于人民中间愚昧、甘愿受压迫而不敢有丝毫反抗之心的“不敢者”),统治者要对其进行批评,而且要善于与之商议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

天道法网宽广无边,貌似宽松,却无半点漏失。(简单一句话说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这个果,谁都逃脱不了。)

德经74-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把水截住)其所(平时,平常),毋(同“厭”,抑制;堵塞)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同“厭”,憎恶,嫌弃)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古同“现”,显露,显现)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古同“彼”,古代中原音韵为“背”,意思是“自见”和“自贵”与道背离,不可取)取此。

注解:

(把人民逼迫到无法生存的危险地步,)当人民不再害怕统治者的恐怖威胁时,那么(对于统治者的)巨大恐怖威胁也将到来了。

(统治者)不要阻截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要堵塞人民的谋生之路。这只有不做被人民所厌恶的事,因此才不会被人民所厌恶。

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要有(深知自己要依赖广大人民的)自知之明,而不是只想着显现自己(居于人民之上);真正爱惜自己(的品格),而不是自以为比人民高贵。所以要舍弃背离道的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德经73-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假借为“上”,尊崇)矣;不不知知,(缺点,错误)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解: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被尊崇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错误的。

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之所以不犯错误,是因为他(实事求是地)把错误当作错误(及时反省并改正),所以他不犯错误。

德经72-聖人被褐而褱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没有谁)(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明白、了解、察觉)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主体),事有(根本、主旨)。夫唯无(同“智”,智慧)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效法)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hè,粗布或粗布衣服)(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huái,古同“懷”)玉。

注解:

我的话很容易了解,很容易施行;但人们没有谁能够了解,并且没有谁能够践行。

(我)说的话都有根有据,(我)做的事都有宗旨可依。这只有没智慧的人,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就更难能可贵了。

因而有道德的统治者像是身披麻布但却怀揣美玉(圣人的主张虽然易知、易行并且貌似普通,实际上却会在治理邦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德经71-无適斤亡吾吾葆矣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寄也),吾不進寸而(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内:1、中;2、退。合起来的意思是:从中退)尺。

是胃(háng,道路)(háng,队伍,军队)(古同“攘”,攘,除也)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

𢢸莫大(对,对于)(shì,节制),无適(同“近”)(同“忘”)(同“悟”)吾葆矣。故(chēng,举)兵相(同,相当),則哀者勝矣。

注解:

懂得用兵的人有这样的话:我不敢主动进攻,而是因敌而动(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我不前进一寸却从(纷争)中退出一尺。

是为作战不用军事行动(道路上没有军队行军),扫除敌人不用(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打架动粗),控制局面不用使用军队(发动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就是无敌了。

祸患莫大于没有节制,没有节制就是近乎忘记体悟我的致胜之宝(检)。所以两军兴兵对垒实力相当时,则受压迫、处境绝望而悲愤反抗的一方会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