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有孚窒(诚信被窒息)
惕,中吉(在警惕中生存会吉祥)
。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卦象征争讼:这是诚信被窒塞而心有惕惧所致,持中不偏可获吉祥。始终争讼不息则有凶险,
显现出大人的品行会顺利
,不利于涉越大河巨流。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彖传》说:争讼,譬如阳刚居上而险陷在下,临险而强健,遂能争讼。争讼是诚信被窒塞而心有惕惧所致,持中不偏而可获吉祥,说明阳刚前来处险面保持适中。始终争讼不息则有凶险,说明穷极争讼不能成功。利于出现大人,说明决讼崇尚守正持中。不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说明恃刚乘险将陷入深渊。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象传》说:天西转与水东流相违背而行,象征不和睦而争讼;君子因此办事先考虑其初以杜绝争讼的本源。
【初六】不永(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所事,小有言,终吉。
事情做不久,会受到小谴责,但终获吉祥。(初六以阴柔之爻居下卦下,阴居阳位而不正,虽与九四阴阳相应,但中有九二阻隔,幸而九四阳刚,有呼应之势,故终能平息争讼。初六地位低下本质柔弱,与人争讼根本没有实力取胜。初六度德量力,知道争讼最终对自己不利,所以在语言上解释几句为止。虽然因为语言上的争辨而有轻微的灾患,但终究化险为夷而得吉。)
【九二】不克(能够)
讼,归而(1、因而,所以。2、则,就)
逋(bū,1、拖延。2、逃亡)
,其邑(yì,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人三百户无眚(shěng,灾祸,灾难,疾苦)
。
不能够生讼,回家后隐退,他封邑内的三百户人家就能免于灾祸了。(此爻以阳爻居阴位,又处坎险之中,又与阳刚而处尊位的九五不相应,处于相对位置,两刚相遇而不相应,造成争讼,九二居下而必败无疑。《象传》中也说,不能胜讼,于是逃跑回来,下面的人与上面的人争讼,招来的祸患会像俯身拾物一样容易。由于九二能够迅速抽身撤退,他的邑人三百户得以免祸了。)
【六三】食旧德(依靠先辈余荫)
,贞(坚定,有节操)
厉(危险)
,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吃祖宗留下的余荫,在危境中坚守正道,最终会吉祥。或者从事君王事业,没有成就。(此爻阴居阳位而不正,以阴柔之质居九二、九四两阳爻之间,为危厉之地,又兼处上下卦之间,更为进退两难之地,应顺上息讼。即使是从事君王委派的任务,也能谨守固有俸禄,尽忠职守,与人无争,即使有功劳也不居功。这样的君子即便是小人也无法与之争端。《象传》中说,安享旧的俸禄,是说六三顺从居上位的阳刚而得到吉祥。)
【九四】不克(能够)
讼,复(回去,返)
即(随之立刻就)
命(命运,天命)
,渝(变更、改变,多指改变感情或态度)
,安贞(安守正道)
吉。
不能生讼,复就正理,变不安贞为安贞,吉祥。(此爻以阳刚之势居于阴位,不正不中,与初六位置相对,有以强凌弱、以上压下之势;初六阴柔势弱,不想与之相争,其以“不永所事”为戒,仅仅是解释了几句,并不与九四争讼。因此九四虽然刚强好讼,但终究不能成讼。九四不能胜讼,所以回心转意归于正道正理,改正其好与人争讼的性格,修正错误,所以不会有什么损失,结果也是吉祥的。)
【九五】讼(争曲直于官有司也,裁决争讼)
,元吉。
明断讼事,大吉。(此爻阳居阳位,又兼居尊位,故能中正刚直,行中正之道,即卦辞中所提“大人”,也就是决断讼事的大人。九五阳气充沛,立于正义之上,由九五来仲裁讼事,则争议必得伸张,非常吉祥。《象传》中也说,九五能够决断争讼,大吉,因为九五能行中正之道。)
【上九】或锡(xī,赏赐)
之鞶(pán,皮制的束衣的大带)
带,终朝三褫(chǐ,1、剥夺。2、脱去,解下)
之。
偶或(讼胜)得到显贵的大腰带,一天之内就多次被剥夺。(此爻以阳刚居于本卦终极,具争强好胜之本性,与下卦六三相对;六三忍让而不争不讼,故而一时胜讼。爻辞中说,或因讼胜得到显贵的大腰带,但一天里多次被剥夺。这种通过争讼而获得的高官厚禄,不仅不光彩,而且饱受舆论谴责,非常凶险。上九好讼成性,若不知悔改,纵然一时得意,也终会落得身败名裂。)
注解: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掇,拾取也。——《说文》)
也。“食旧德”,从上吉也。“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讼,元吉”,以中正也。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