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二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有阶级倾向,不被西方认可,但唯物史观的发现就很有水平了。他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匹配,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落后,就要产生经济危机,如果生产关系先进,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具体指物质财富,生产关系具体指分配方式。马克思牛就牛在把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上升到历史层面,从而发现了决定历史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唯物史观的发现有其必然性,很容易从微观模型中推导出来。
假定一个公司有1个老板,5个员工,年利润100万,老板分掉50万,其余每个员工分掉10万,那么老板与员工贫富差距是5:1,后来公司扩大规模,员工增加了一倍,年利润也增加了一倍,这时老板分掉100万,其余每个员工分掉10万,那么此时老板与员工贫富差距是10:1,贫富差距增加了一倍。如果公司继续扩大,那么贫富差距会更大。放眼整个社会,如果社会财富不断扩大,但是分配机制不变,那么贫富差距必然扩大。这时老百姓绝对收入会有所提高,但是钱多了物价水平也会提高,相应的生活成本会提高,老百姓的相对生活水平有可能会下降,这就会引发矛盾,为了缓和矛盾就需要改革,或者更为剧烈的革命,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改变分配方式。
那么一开始我们假定老板少拿一点,员工多拿一点,结果会不会好点,答案是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本家还在拿走劳动成果,那么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将始终不可调和,贫富差距必然加大,改革可以缓和矛盾,但不能解决矛盾。
最好的方法是废除私有制,搞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果全员分配,没有老板拿走利润,只有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没有贫富差距,老百姓越来越富有,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吗?马克思这套学说在理论上完全说的通,但操作起来很难,因为他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事实,差异的存在导致收入上的差别,收入上的差别导致贫富差距,社会混乱程度增加是一定的,这便是熵增原理。如果强行用制度来消除这个差异,搞平均主义达到整齐划一,那么必然会降低人的劳动积极性,结果就是降低生产力,我们吃大锅饭越搞越穷也验证了这个道理。
搞社会主义一刀切不行,搞资本主义又必然带来危机,那么如何是好?如何在不影响劳动积极性的前提下,还不出现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来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靠拢,资本主义社会化,社会主义资本化,一个在调节贫富差距,一个在激发劳动积极性,二者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