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卜卦

今天晚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上面的那三位刚开始都是英雄,但最后却都黑化了?”带着这个疑问,我卜卦问天。

摇铜钱分别得到: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正正正。阳极生阴后得到本卦震卦,上六变后得到变卦为火雷噬嗑,互卦为水山蹇

本卦是开始时的状况。震为震动,震卦《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代表刚开始上去时都能做到惶恐惊惧,自我修身省过。

互卦代表中间的过程。蹇为难,代表中间行走艰难,碰到难题了。

变卦代表最终的结尾。噬嗑代表啮合,噬嗑卦《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表明他们最后都依靠了严明刑罚,肃正法令的方式。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完全依靠严刑峻法,我不由得想起了商鞅的五马分尸和秦国的二世而亡。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答案在互卦水山蹇卦中,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同时,反省自己,要尽快领悟老子的“柔弱”,只有兼具了老子的“柔弱”,才能让自己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脱离蹇难。所以唯有依于“道和德”,才能全身全国,才能在最后全身而退。

20231020卜卦

今天卜卦占问:“以近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应该怎么办?”

仍旧采用摇铜钱法,分别得到:正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然后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得到本卦泽风大过,互卦为乾卦;接着初爻和二爻变,得到变卦泽火革

本卦代表目前的状况,泽风大过代表大为过甚。指近段时间我不断揭露他们的恶行,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栋桡),显得有些过了。

互卦代表中间的过程,就是我占问的“应该怎么办”。乾卦初九爻中说:“潜龙勿用。”意思是你现在还处潜伏在水中的阶段,暂不可施展才用。九二爻中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你出现在领导们的视野里,利于表现出大人的德行。

变卦代表最终的结果,泽火革代表变革。意思是我将推动火施行变革。

本卦说的是实情,我会按照互卦的提示继续努力学习国学,并修养自己的品德,也希望最终能像变卦中说的一样推动变革。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或斯德哥尔摩效应,又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外文名:Stockholm syndrome

别名: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就诊科室:精神科

多发群体:情感上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者

常见病因:起因为情绪依附、屈服暴虐的弱点

常见症状:对所处境遇恐惧、害怕,但同情、帮助加害者

起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扬·埃里克·奥尔森与克拉克·奥洛夫森,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克里斯汀竟然还爱上劫匪奥洛夫森,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件事激起了社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体验。

专家深入研究: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

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症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是可以被驯养的。

临床表现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通常有下列几项特症: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这四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诊断

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

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

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

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会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

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治疗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治疗斯德哥尔摩首先要帮助受害者认识自己,发展受害者的个人潜能。帮助受害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不轻易屈服于现实。了解加害人的软肋伺机发起自卫性反击。建立限制加害人作恶的制度。

转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_百度百科 (baidu.com)

唐代谏官制度对唐代及后世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存在于各个朝代,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以唐朝的监察制度发展最为显著。唐代的谏官制度趋于成熟化,谏官职位实行专职化,谏官规模庞大,为唐代的繁荣昌盛创造了重要基础,也为现代监督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汲取历代经验教训,因时制宜适时改革

唐王朝的鼎盛离不开君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胸襟兼容外来文化浸润的治国之策。也是唐王朝君主适时推行改革,广开言路、知人善任、团结少数民族、重视对外交流的治国体现。

唐高祖建立唐朝后,从苛政、律令、官制、学校、军事、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改革,初步完成唐代各项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

1.开创谏言纳谏的治国理政方针

武德九年六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父立太子,最后让自己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即位之后的李世民改元”贞观”为唐太宗。唐太宗上位的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为改变自己的形象,李世民便推行广开言路纳谏的治国理念。并且重用以犯颜直谏为名的魏徵,最终,君臣二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在朝廷上,李世民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和治国方针。在继承历代王朝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后,李世民提出国家政事要尽量地委托朝廷群臣出谋划策,皇帝不能独断专行。治国理政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

2.纳谏制度与盛世唐朝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李世民即位之初即制定了各项以人为本的治国之策,并且开创了纳谏之风。李世民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纳谏制度、任人唯贤的准则及以民为本的思想,为唐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唐朝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世界最前列。被史书称为”贞观之治”年间的治理,使唐王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大国,也为唐太宗李世民树立了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历史形象。

唐朝纳谏制度的推行

1.唐代谏官制度的构成及特点

人们经常使用到的”拾遗补阙“,这个现代成语在唐代是为皇帝服务的两个谏官的名称。谏官制度最早设立于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谏官制度初具规模。到了唐代,谏官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趋于成熟。

唐朝时期,谏官分别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下设散骑常侍、拾遗、补缺、谏议大夫、给事中、起居郎等谏官职位。

门下省是唐代正宗的中央言谏机构,主要负责审查政令,政令有不当之处,门下省有权退回或者是纠正。就是门下省的官员在敕书后面用黄色的纸写上批语,也叫做”批敕”。门下省主要的谏官有给事中和谏议大夫。给事中的主要工作是发表意见,但是拥有部分的司法权、检察权、人事审查权和封驳权。

唐代谏官制度的特点是,谏诤范围广,职权的行使相对独立而且位卑而权重,谏官制度的行使与封建君王统治的开明与昏暗息息相关。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一位善于汲取历代历史经验,并且具有开明的思想和深远的政治抱负的帝王。李世民的开明开创了”贞观之治”,也为谏官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2.犯颜直谏的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纳谏”,并且主动”求谏”。他要求朝臣不仅能”谏上”以利于国家发展改革的谏言,也要求朝臣能够”受谏”,以便及时改正自己不利于朝廷的言行及思想。并对大臣们说”你们要积极建言献策,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谏言。不能因为他人的谏言,便护短不接受。如果不能受谏,又如何能够谏人呢?”

皇帝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朝臣就敢提不同的意见。李世民即位后,便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魏徵不负李世民所托,大胆建言献策,给李世民提的意见,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200多条。

以”谏诤为己任”的魏徵在当时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魏徵的谏言是有特色的谏言,那就是大胆直言,谏言中有皇帝顺耳的,也有皇帝不顺耳的。即使谏言不顺皇帝的耳,惹怒了皇帝,魏徵仍然能够神色自若地据理力争。

封建帝王的自尊心极强,魏徵在一次谏言中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恼羞成怒,退朝后怒气冲冲地扬言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到后及时劝阻李世民说”魏徵直言建言献策,说明陛下是明君,可喜可贺啊!”李世民听了觉得有理,火气逐渐平息。

魏徵直言献策,李世民虚心受谏的君臣关系,为当时朝廷广开言路作出了表率,也使这对君臣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3.谏官的工作方式

李世民在建章立制的时候,定了一项新规矩,就是允许谏官参加最高级别的政事堂会议。这种做法的推行使谏官随时了解朝政情况,有利于直接监督朝廷大臣。在重大决策出现问题的时候,谏官可以及时提出谏言,供朝廷参考。

谏官提意见是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的。《旧唐书》中归纳了谏官工作的五种方法。其中,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有,委婉策略性的讽谏,即引经据典说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顺谏,即用恭顺的语言表达谏言的内容;规谏是看准时机,察言观色后提出谏言。

也有直接性的如:致谏,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的意见,也指”上封事”;直谏,是当面直接表达意见的方式。后面两种直接性的谏言一般很少用到。谏官每十天或者徵一个月上书谏言一次。

唐朝谏官制度的历史价值及对后世的启发

1.唐代谏官制度与唐代发展的关系

唐初的统治者汲取历代皇朝”拒谏饰非”,而引起的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积极开创谏诤之风,并且设置专门的监管机制专司谏诤之权。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群臣谏诤之风蔚然兴起。

随着谏诤制度的逐渐成熟,谏官制度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谏官群体。谏官制度分工明确、组织合理,谏诤途径实现了制度化组织化。为唐朝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唐朝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的前提下,谏诤官的选拔和考核非常的严格。首先要具备”文死谏”的道德品格,其次具备较为扎实的文学修养和史学储备。最后,要具备基层工作经验,能够体察百姓疾苦。

谏官的选用一般通过科举和地方考察的途径。选拔由德才的谏官时刻意回避宰相及其幕僚担任谏官,以便更好的发挥谏官的职能。谏官的选拔、任用、职权的行使、制度的保障等为谏官制度有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2.唐代谏官制度的历史意义

谏官制度以”延议”的方式与君主进行面对面政见和谏议的陈述,在制约君主专政,防止君主过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谏官制度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前谏诤监督、事中纠察监督、事后奖惩监督的作用,这种三者共同合力监督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唐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决策的有效性。

广开言路的谏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民间的参与,将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实现了基层参与传递下层民意,减少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几率。

3.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的启示

唐代的谏官制度建立在”人治”的封建社会,其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君王的开明或是昏庸的影响而改变。谏官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君王决策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直言规劝的使命。谏官被看作是君王的羽翼,与左丞右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了弥补君王独断可能造成的对本朝的利益的损害,谏官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谏官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制度保障为唐王朝的鼎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谏官制度虽然是为专制君主实行国家长治久安而设的制度,但是在谏官与君王进谏与纳谏的过程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并且从历代谏官制度治国理念、政治体制、运行机制、法律法规、方式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借鉴,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总结出适合现代行政监督的有效提升路径。

转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G9LFPIT20543LPX8.html

物联网,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一词诞生于15年前,最近几年,这个“高大上”的事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当前,物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促进信息科技与产业发生巨大变化。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有力改变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把我们带进智能化世界。

物联网技术思想是“按需求连接万物”

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是“按需求连接万物”。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及射频识别(通过无线电进行数据交换以达到信息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将包括人、机、物在内所有能够被独立标识的物端(包括所有实体和虚拟的物理对象及终端设备)无处不在地按需求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协同交互,以实现对物端的智能化信息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构建所有物端之间具有类人化知识学习、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智能化服务环境。

信息社会正在从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发展。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人作为连接和服务对象,那么物联网就是将信息网络连接和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物,以实现“万物互联”。二者在需求满足上也有所区别: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任务是满足公共信息传输需求;物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任务是满足特定智能服务需求,二者相互支撑,不可或缺。

物联网环境下未来的智能服务系统,将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服务系统作为物联网科技创新的关键,将真实环境物理空间与虚拟环境信息空间进行映射协同,实现通信、计算和控制的融合。智能服务系统使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协同交互,从而钩织一张物理世界内生互联的智能协同网络。

重塑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革命

物联网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历经概念兴起驱动、示范应用引领、技术显著进步和产业逐步成熟,物联网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科技生产力。如果说影响生产工具和产品的技术会带来量变,那么物联网技术将带来质变,因为它将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物联网科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正与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融合,步入产业大变革前夜,迎来大发展时代。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不同应用需求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农田水利、市政建筑等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这些应用正在爆发性增长并将形成海量数据,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进一步智能化、网络化和精细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智能高效。

与其他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特性。当前,物联网正促进5G、窄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渗透,引发全球性产业分工格局重大变革。在组网方面,全球范围内低功率广域网技术正快速兴起并逐步商用,面向物联网广覆盖、低时延场景的5G技术标准化进程加速。同时,工业以太网、短距离通信等相关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为人、机、物的智能化按需组网互联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在信息处理方面,信息感知、知识表示、机器学习等技术迅速发展,极大提升物联网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在物联网虚拟平台、数字孪生与操作系统方面,基于云计算及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企业构建生态门槛,推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进步。

物联网带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可以改变许多行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莫过于“工业互联网”。2011年,“工业4.0”概念由德国首次提出后,至今已有多个国家跟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意思是在物联网基础上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让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相互间紧密地按需协同,综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优化工业设施和机器的运行维护,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工业制造智能化水平,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产业链,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工业互联网作为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

由于前景可观,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在产业层面,相关大型公司纷纷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并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快速进行重点行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提升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亚马逊、苹果、英特尔、高通等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不同环节和层面布局物联网。

智能生产、智慧生活正在开启

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描绘出智能化世界的美好蓝图。那么,从抽象概念回到具体应用上来,物联网究竟怎样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

目前,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已在制造业、农业、家居、交通和车联网、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全球活跃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已超过500亿个,万亿级垂直行业市场正在兴起。

生产方面,物联网对工业、农业影响深远。工业互联网环境目前可以从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处获取和分析数据,结合远程监视和控制设备监控工业系统,可以实现各种具有传感、识别、处理、通信、驱动和联网功能的制造设备的无缝集成。通过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相关生产资料进行电子化标识,实现生产过程及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加强生产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提升效率和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在智慧农业领域,物联网助力“精耕细作”。通过收集种植环境的温度、降雨量、湿度、风速、病虫害和土壤含量的数据,实现耕种智能处理和决策。甚至可以将物联网获得的数据应用于精确施肥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浪费,同时减少管理农作物所需的工作量。

在生活中,家居、交通、医疗健康等都是物联网的用武之地。智能家居将信息技术与室内物品设施、人的室内生活、安全防护等各方面融合协同,推进家居、安防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比如语音控制可以帮助视力不佳或行动不便的用户,警报系统可以连接到用户佩戴的人工耳蜗,监控系统还可以对跌倒或癫痫等健康事故进行报警。智能交通和车联网也离不开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要素间无缝连接,能够实现车内和车外通信、智能交通控制、智能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车辆管理控制等多种场景应用。比如在物流车队管理中,通过无线传感器查看货物的位置和状况,并在异常时发送警报。智慧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保健品的快速跟踪和定位,降低监管成本;通过建立临床数据应用中心,可以开展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医疗应用;也可以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指环等)和射频识别等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大数据创新管理云服务平台。

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的出现和兴起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创造未来,建设好智能化数字中国。

(作者为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

转自:

http://it.people.com.cn/n1/2020/0317/c1009-31635058.html

https://www.huawei.com/cn/fully-connected-intelligent-world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89235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ChatGPT: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危害?

ChatGPT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汉武帝统治期间,采取了排斥其他学派,专门推崇儒家学说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限制思想自由:罢黜百家的政策意味着其他学派的声音被压制和排斥,只有儒家学说被官方认可和推崇。这种做法限制了人们对不同学派思想的接触和探索,对思想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抑制学术繁荣:罢黜百家的政策削弱了学术竞争和交流,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其他学派的学者被排除在官方学术圈之外,他们的研究成果无法得到认可和传承,导致学术的多元性和进步性受到限制。
  3. 误导治理决策: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唯一的官方思想指导,导致政府决策的偏颇和僵化。其他学派的观点和思想被忽视,可能导致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的局限性,影响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4. 削弱社会活力:罢黜百家的政策限制了人们对不同学派思想的接触和学习,导致社会的思想多样性和创新能力受到削弱。这种政策可能导致人们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盲从,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限制了思想自由、学术繁荣、治理决策和社会活力,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问ChatGPT:

如何纠正这种负面影响?

ChatGPT答:

要纠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促进思想多元性:鼓励人们接触和学习不同学派的思想,推动学术交流和思想探索的多样性。政府可以设立开放的学术平台,支持各种学派的学者进行交流和研究。
  2. 建立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偏袒特定学派的观点和成果。通过公正的评价和认可,鼓励学者积极探索和研究,推动学术的繁荣和进步。
  3. 强调科学决策:政府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避免偏执和僵化。政策制定者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灵活应对复杂问题,不仅仅依赖于某一学派的思想指导。
  4. 倡导思想自由: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鼓励人们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政府应该保护人们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避免对异议声音的打压和限制。
  5. 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和尝试,推动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政府可以设立创新奖励机制,支持创新项目和创业精神的发展,激励人们勇于探索和创造。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纠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31014卜卦

今天卜卦占问:“我准备依附于火,怎么样?”仍旧采用摇铜钱法,分别得到:正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然后阳极生阴,得到本卦风地观;互卦为山地剥,接着二爻变,得到变卦风水焕

从这三个卦象来看,天的意思表达得比较直观。《观》卦象征谛视(仔细地看),《剥》卦象征剥落,《涣》卦象征涣散。天的意思是:依我细看,如果单方面依附于火,将来的位和权将会剥落,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散伙。

这个卦象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天幕红尘》中的一句话:“政治是百人一步的事,如果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往前迈了一步,集合起来就是这个民族往前迈了一步,就是历史的一步。”如果我单方面依附于火,让火往前迈了一步,但金、木、水、土仍原地踏步的话,也于事无补。这时,我看到了博客顶部的“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顿时悟了。不错,这才应该是我的立场。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曾经我用《易经》算出了我的天命——泽火革。如果自己把重点放在为火启蒙上,火开智了,悟道了,就能重新发出璀璨光辉,进而继续为众人照亮前进的道路。《易经》里面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我们固守旧的观念,不思与时俱进,是断然没有前途的!

我们现在重点在读的是圣贤们所写的书,如《论语》《帛书老子》《鬼谷子》《素书》《孙子兵法》《易经》,如果有人觉得大家公认的古代圣贤都是在胡说八道,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你也不用做什么改变,顺其自然、各遂天命就是。

最后我要说的是:“智者师古”,智者能够以古人为老师,我们不做个智者难道还要做个冥顽不化的愚者?这是基本的智商。所以我们要“古为今用”,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古人的智慧,然后结合现代的知识,来化解当代的疑难。

后记:后面一半写的内容是根据现实中的环境变化(如台式机提示断网,屋外传来的钢锯的声音、喊回收家电的吆喝声)而随兴而写,所以思维根据环境的变化有所跳跃。

20231013卜卦

针对这一周发生的诸多事情,今天打算卜卦以占问:“我该怎么办?”还是采用摇铜钱法,分别显示: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正反、正正反、反反反,然后阴极变阳,得到本卦天风姤。然后上爻变,得到泽风大过;互卦为乾为天

姤卦卦辞说:“女壮,勿用,取女。”是说最近在和他们的交手过程中,我显示出了强壮的气势,并且在气势上不落下风。上九爻说:“姤其角,吝,无咎。”是说现在的情况是:我在和他们在较量的过程中相遇,小有恨惜,但没有咎害。

互卦乾卦代表中间过程。乾卦上九爻说:“亢龙,有悔。”这个爻辞回答了我所占问的问题: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不错,在事后,特别是今天在家休息的时候,我对这段时间进行复盘,发现自己还是有所悔恨。因为过刚易折,这段时间表现得太过刚强了。但我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不后悔,因为他们做的事很邪恶,总还是要有人站出来进行抗争。叔本华有句很经典的话语,他说:“对恶的沉默纵容,便是对善的不公和打压。 ”这句话,很是有道理。 沉默,就是对恶的纵容。但是以后,我不会光回应他们以气势,还是回应他们以谋略,以期能制止他们的恶行。

变卦大过卦代表结果。大过卦的卦辞说:“栋桡,利有攸往,亨。”《大过》卦象征大为过甚、过度、过分,这句卦辞的意思是:栋梁受重压向下弯曲。利于有所前往,亨通。表明我在他们强大的压力下心态有所软化,利于进一步前行,以获得亨通。也就是在今天,我在学习离卦的过程中领悟到自己单打独斗,很难斗得过那些邪恶势力,要找到并依附于这些人里面最有道德的一方,以尽力完成自己的天命。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谁都不服,要像离卦卦辞中说的“畜牝牛”,即修养母牛般柔顺的美德。刚强的特点我已经具备了,柔顺的美德也要修养,以期最终能够使自己做到刚柔并济。

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

虽然我思维透明化了,但好歹也是(联脑)众目睽睽之下的人物。而这些自称为“天”的人敢让众目睽睽之下的我得病,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的一类人或是有着怎样的一种心理。关于这个,我咨询了一下ChatGPT。

问ChatGPT:

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这是些什么样的人?请描述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

ChatGPT答:

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的人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冷酷、无情和不顾他人感受的心理特征。以下是可能存在于这类人的心理特征:

  1. 缺乏同理心:这类人往往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理解,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他们可能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甚至感到满足或愉悦于他人的痛苦。
  2. 自私自利:这类人往往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不考虑他人的权益和福祉。他们可能以自我为中心,只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欲望,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3. 欠缺道德观念:这类人可能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无法正确判断和评估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伤害他人是错误的,或者故意无视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
  4. 欲望的驱动:这类人往往被自己的欲望驱使,追求权力、控制或满足感。他们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惜伤害他人,不顾及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5. 缺乏责任感:这类人可能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和后果。他们可能逃避责任,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或环境,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的人心理特征的一种描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外,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背景、经历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问ChatGPT:

这类人有什么弱点?

ChatGPT答:

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的人可能存在一些弱点,以下是可能的一些弱点:

  1. 缺乏情绪调节能力:这类人可能很难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激怒。他们可能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容易陷入冲动和暴力行为。
  2. 孤立和孤独感:这类人可能由于自己的冷酷和无情行为而被社会孤立和排斥。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网络,这可能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冷酷和无情。
  3. 自我矛盾和内心冲突:这类人可能在内心深处存在着自我矛盾和内心冲突。他们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又无法改变或接受自己的行为,这可能导致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4. 缺乏人际关系技巧:这类人可能缺乏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和能力。他们可能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缺乏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这可能限制了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5. 自我毁灭倾向:这类人可能存在自我毁灭倾向,他们可能无法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容易陷入自我摧毁的行为,甚至可能有自杀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弱点并不适用于所有众目睽睽之下胆敢伤害人的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弱点。同时,这些弱点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不可改变,通过心理辅导和治疗,他们有可能改变和修复自己的心理特征。

最后总结一点:他们敢对众目睽睽之下的人下手,那么对于那些没有众目睽睽之下的人,他们会怎么样呢?那岂不是肆无忌惮?!这就是真实世界!欢迎关注我,我带你们一起进入真实世界。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上天”只会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佑,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主张,在当时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明德慎罚”。

在“ 以德配天”的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时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念和基本治国方针。这种主张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伐纣的逻辑问题,而且也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这种法律思想的形成,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这一法律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在这种法律观念的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转自:以德配天_百度百科 (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