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家人37++

(朝廷,公之朝也)人:利(1、通“汝”,指你。2、女子)貞。

《家人》卦象征家中人:有利汝固守正道。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传》说:风从火的燃烧中生出,象征家中人;君子由此领悟到说话必切合实际(不空洞)且行动要持之以恒。(下离为火,上巽为木,木下有火,火自木出,火需要附着在木上才能产生,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所以说话也要有事实根据,不能胡编乱造。木是火燃烧的基础,木多则火旺,木绝则火熄,所以行动要持之以恒。)

【初九】(守门)有家,悔亡。

守好门户以保有家,悔恨消失。(初爻为始,指治家之始,治家之始就要守好门户,以防邪恶侵入。)

【六二】无(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顺从,顺应),在(不偏不倚,正)(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貞,吉。

没有顺从,在中立的过程中重视固守正道,吉祥。

【九三】家人(shuò,即“爍爍”,光芒闪烁)(悔,恨也),厲吉;婦子裏(lǐ,通“悝”,忧愁)(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閵。

家中人光芒闪烁,有悔恨,知危能慎吉祥;妇人孩子若各自忧愁,常会被蹂躏。

【六四】富家,大吉。

富裕家,大为吉祥。

【九五】王(宽容;宽饶)有家,勿(通“恤”,忧虑),往吉。

君王宽容以保有家,不要忧虑,这样下去会吉祥。

【尚九】有復,(委曲;曲折,弯转)(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終吉。

有心回归,曲折,常会吉祥。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原文】陈司败①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②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①陈,陈国。司败,官名,即司寇。②巫马期,孔子弟子。

【译文】陈国的司寇问孔子:“贵国的先君昭公知礼吗?” 孔子说:“知礼。”孔子离开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无所偏袒,难道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也竟然有所偏袒吗?鲁君娶了一个吴国女子做夫人,吴国和鲁国是同姓,便把她叫做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将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算是幸运,假如有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读解】这段话很有意思。陈司败问孔夫子:“鲁昭公懂得礼吗?”这个礼当然是指周礼。孔夫子回答说:“懂礼。”孔夫子走了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做了个揖,然后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偏袒,但是孔夫子这样的人难道也会偏袒吗?”鲁昭公对于孔夫子来说,即是尊者又是长者,孔夫子曾说过:“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贤者讳。”这个隐讳其实也是一种偏袒。

陈司败说:“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可是吴和鲁是同姓国家”,为什么说吴和鲁是同姓国家呢?因为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父亲王季的哥哥太伯,当年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就是周文王的父亲王季。为了让王季和周文王继承王位,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就出走了,流落到吴越之地,断发文身。而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儿子伯禽,两家都是姬姓。周朝有同姓不得通婚的礼法,那么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就犯了同姓不得通婚的礼法,那孔夫子怎么能说鲁昭公懂礼呢?所以陈司败接着说:“如果鲁昭公都懂礼了,那么还有谁不懂得礼呢?”那外面的叫花子都懂得礼了,这就说得有些尖酸刻薄了。

巫马期将这段话转告给孔夫子,孔夫子的确是了不起,他听了这些话后说到:“我的运气真好!只要有了一点点错误,马上就有人给我指出来。”一个人不能忌讳自己的过失,孔夫子自己是闻过则改,择其善而从之的。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胸襟?能不能闻过则改?但是闻过也是很难的,当别人发现了你的过错,一般都不会给你说,宁肯捏着、藏着,甚至外面都传了十万八千里了,就是你不知道,都不会当面指出你的错误,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坏习惯。如果是对头,那马上揭发检举,否则一般都是绕道而行,提都不提。当你犯了错误,会惹来麻烦,周边的人们都不会给你指出来。孔夫子就是运气好,刚刚犯了一个语言上的错误,马上就有人提抗议。

转自:https://m.sohu.com/a/404055039_120065771

地火明夷36++

(受伤;创伤。后作“痍”):利(杜绝,根除)貞。

《明夷》象征光明殒伤:利杜绝固执。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视也。考察,察看,审察)众,用晦而明。

《象传》说:光明隐入地中,象征光明殒伤;君子因此考察众人,采用自我晦藏明智的方式更能显得道德光明。(用晦而明,是明藏在晦之中,表面上是晦,实际上是明。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政治经验。身值乱世,动辄遇到危机,才华和声誉都足以招致祸端,所以庸碌的人得福,杰出的人被害,也是时势使然。君子处在这样的境遇,要时常凛然地知道畏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怀着韬光匿彩的想法,有才能而不敢显露,有德行而一定要深藏,或者看到风头就早早隐退,明哲保身,才算“用晦而明”的君子。)

【初九】明,夷于(通“飞”,在空中腾行)(垂挂)(用于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翼;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做,从事),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议论,谈论,非议)

光明,殒伤于飞翔时,垂挂其左翼;君子于是加紧行事,多日顾不上进食,有所动向,主人有非议。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謂近轂者也)(出力;效命)(古同“拯”,拯救)(chuáng,牀,安身之坐也。字亦作床,引申为“躺”),吉。

光明殒伤,伤于左边;近轂者出力拯救马躺平,吉祥。

【九三】明夷,夷于南;(通“狩”,打猎)得其(君长;首领),不可(厌恶;憎恨)貞。

光明殒伤,伤于南边;狩得其大首领,不可憎恨和固执。(南,前方,也是明方。大首,暗方的魁首。九三处明体之上,是至明在下而为下之上,而上六处坤之上,暗之极,是至暗在上而为暗之首。九三与上六正相敌应,为至明克至暗之象,“不可疾贞”,谓克获暗方的大首是首要的,至于整个社会和一般老百姓的问题,要有渐进的过程,不能遽革。这应是指武王伐纣事。)

【六四】明夷,夷于左;(比喻中央部分)(得到;取得)明夷之心,(引入动作行为的施事,相当于“被”)(清除;清扫)門廷(宫门、朝门外的地方)

光明殒伤,伤于左边;中央获知光明殒伤的内情后,被清除出宫门。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在光明殒伤时的做法,利固守正道。(明夷就是以上六为君,六五为臣。上六以阴居阴,居于阴暗伤明之极,是明夷的主,很像商纣王。六五切近阴暗伤明之主,有直接被伤害的危险,很像箕子。箕子的处境极艰难,犹如明夷六五之于上六,正之则势不敌,救之则力不足,去之则义不可。箕子处理得很妥当,他既不正之,不救之,也不去之,他采取晦其明的办法,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而内心却坚守正道不变。这就是“箕子之明夷”。“箕子之贞”的意义在于明是不可息的。箕子佯狂为奴,身体受辱,而明没有息灭,明指箕子在万难中未尝间断的希冀君心悔悟的耿耿一念。倘若箕子也像微子那样行遯,或者像比干那样死去,或者自己之明不晦,身不可保,那么,明也就息了。)

【尚六】不明(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晦,昏暗),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不光明还黑暗,起初登临天上,最终坠入地下。(“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纣王初为天子时居高而明,照及四方,还是不错的。后来变得黑暗无道,终致入于地,这就是他“失道”了。上六之“失道”与六二之“顺道”相对应。顺道所以为文王,失道所以为纣王。)

破界

一、破界来源于高浓度的文化跨界交流——人的交流。

在这个颠覆的时代,各行业、各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互相渗透融合。我们需要借助高浓度的跨界交流,来打破思维的边界。伟大人物如爱因斯坦、乔布斯、贝索斯等,他们能提出重要的新见解,往往是源于他们将自己置于极具活力的开放式交流网络中。通过和多样性的人群相互交流碰撞,不断产生伟大的洞见。企业和个人也应放下架子、放下外壳、拼命去学习、受冲击、吸收和互相鼓励,保持和优秀跨行业的人群交流,以此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展认知的边界。

二、联脑学习,升级底层思维——书本知识交流。

跨学科去学习经典,和人类最杰出的大脑联结在一起,是个体进步最快的方式。组织如果将自身看做一个由无数大脑连接的集合体,构建基于同一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则会更加高效,对外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这样容易打破独立大脑带来的认知边界。

三、敲碎思维边界,认知就是用来不断打破的——打破自我认知遮蔽。

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物都只是万千可能性之一,所有的事物也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化发展进化消逝。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边界在你面前就如一片薄纸,边界会变化!小边界内涵于大边界之中!不断提醒自己边界是否在形成,形成边界的同时就要找到突破它的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边界,这种边界源于我们的经验和认知,然而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打破已有的认知边界,基点下移,才能发现新世界。

火地溍35++

(氵为水。晉,進也)康侯(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称。这里指明臣)(镸古同“長”。易,改变)馬、(篱落;屏障)(平民,百姓),晝日三(糹为“糸”的异写,糸,连也。妾,通“接”)

《晋》卦象征智慧长进:健康的诸侯用“长“改变马、屏障、平民,一日之间多次连接。

《象》曰: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

《象传》说:光明出现在地面,象征智慧长进;君子因此自我昭示和彰显光辉的美德。

【初六】(用于语末,相当于“然”,表示状态)(浚,抒也。抒同“纾”,解除)如,貞吉,悔亡;復(氵为水,泉出通川为谷),无咎。

智慧长进,纾解(指缓解了但还需要继续),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回归水谷,没有灾祸。

【六二】如,(愁,忧也)如,貞吉;受(现在;此时)(佐助)(福,祐也;赐福,保佑)(由于)其王(通“侮”,欺负,轻慢)

智慧长进,忧愁,固守正道吉祥;受到此时佐助的福佑,是由于其君王的侮慢。

【六三】(指百官;羣臣)(允,信也),悔亡。

众人诚信,悔恨消失。

【九四】如,(受薰染、陶冶)鼠,貞厲。

智慧长进,陶冶了鼠辈,固守正道以防危险。

【六五】悔亡,失得勿(通“恤”,忧虑),往吉,无不利。

悔恨消失,失和得都不要忧虑,这样下去吉祥,没有不利。

【尚九】,其(借指禽兽)(表示肯定);用(出力;效命)(古代称侯国为邑),厲吉。无咎,貞閵。

智慧长进,这些禽兽表示肯定;出力讨伐诸侯国,知危能慎吉祥。没有灾祸,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躏。

雷天泰壯34++

(泰者,大也)(勇壮):利貞。

《泰壮》卦象征极为勇壮:利固守正道。

《象》曰:雷在天上,泰壮;君子以非(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弗履。

《象传》说:震雷响彻天上(刚强威盛),象征极为勇壮;君子因此领悟(为葆壮盛)不合礼节的事绝不实行。

【初九】壯(在)(人的仪态举止)(征伐;征役。也作“征”)凶,有復。

勇壮在举止,征伐会不祥,有心回归。

【九二】貞吉。

固守正道吉祥。

【九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用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通“忘”,忘记,不记得),貞厲;(dī,公羊)(兽类用犄角抵物)(fān,篱笆)(léi,通“累”,缠绕,困住)其角。

小人采用勇壮(对抗),君子采用忘记(宽容),固守正道以防危险。公羊强行用角抵篱笆,被篱笆缠住角。

【九四】貞吉,悔亡;(蕃,fān,篱落;屏障。这个字的意思是王的屏障)(kuài,孤独;孑然)(衰弱),壯(在)泰車之(fù,古代在车轴下面束缚车轴的东西,也叫伏兔,輹用于大车。伏兔可以减少马车与道路间的摩擦,同时也可以把马车和道路的冲击力分散到伏兔的木架上,从而保护马和马车。此外,伏兔还可以在沙路或者坑洼的道路上提供一定的减震效果,让旅行更加舒适和安全)

固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王的屏障孑然但不羸弱,勇壮在大车之輹。

【六五】(丢失;丧失)羊于(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无悔。

失羊于不以为意间,没有悔恨。

【尚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顺从,顺应),无(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利;(杜绝;根除)則吉。

公羊强行用角抵篱笆(被篱笆缠住),不能退,不能顺从,没有好处;杜绝这种行为则吉祥。

浩然正气,无往不利

浩然正气,汉语成语,拼音是hào rán zhèng qì,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对之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这种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词源上说,浩然:盛大的样子;正气:刚正之气;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的精神。这种精神,宋朝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转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A9%E7%84%B6%E6%AD%A3%E6%B0%94/4200408

天山掾33++

(yuàn,佐助):亨小,利貞。

《掾》卦象征佐助:亨通小人,利固守正道。

《象》曰:天下有山,掾;君子以(离开,避开)小人,不恶而(威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意)

《象传》说:高天之下立着大山,象征佐助;君子因此避开小人,不显露憎恶情态且能俨然矜庄、不与混同。

【初六】掾尾,厲;勿(出力;效命),有攸往。

佐助尾巴,危险;不要出力,应有所动向。

【六二】(象征法权的玉)(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出力;效命)黄牛(比喻不负责任或指责任心很差说话不兑现的人。这里指固执的老人)(取用)勒,(没有谁,没有什么)(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胜利)(脫漏、漏掉)

共如果出力对固执的老人采取约束,没有什么人能胜利脱漏。

【九三】(做;作;干;搞)掾,有疾厲(同“疾疠”,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培养;培植)(僕,给事者)(通“接”,收,受),吉。

进行佐助,会有疾疠和危险;培养仆人和接受者,吉祥。

【九四】(hào,喜好;喜爱)掾,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吉,小人(古代指平民百姓,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通“否”,fǒu,不同意,不认可)

喜好佐助,君子认为吉祥,小人不认可。

【九五】(赞美、夸奖)掾,貞吉。

以赞美的方式佐助,固守正道吉祥。

【尚九】(通“非”,非难,责难)掾,(开放;诱发)不利。

以非难(责备)的方式佐助,诱发不利。

雷风恒32++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所)(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

《恒》卦象征恒久:亨通,没有灾祸,利固守正道,利有所动向。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象传》说:雷发风行,象征恒久;君子因此设立恒久不变的方向。

【初六】(xuàn,营求)恒,貞凶,无(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利。

营求恒久,固守正道以防不祥,没有好处。(“营求恒久”的“不祥”,在于刚一开始就深求。)

【九二】悔亡。

悔恨消失。(九二阳居阴位,本有失正之“悔”,但能恒久守中不偏,遂获“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閵。

不能恒久保持德行,或会承受羞辱,固守正道以防被蹂躏。(九三以阳刚居下卦之终,应于上六,躁动盲进,有守德不恒之象,故人或加之以羞。)

【九四】(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无禽。

封地里没有禽兽。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凶。

恒久保持德行;固执,对服事的人来说吉祥,对老师来说不祥。

【尚六】夐恒,(惊扰、恐惧不安)

营求恒久,恐惧不安。(上六已经达到恒卦的极点,又处上震之终,性动而不能持恒,有“恒”极致反之象,故“恐惧不安”。营求恒久”而又高居在上,这样会大为无功。)